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主管的内容。
带有主管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舆大夫
[相关解释]
1.指主管诸侯副车的七大夫。春秋时,侯伯出行有副车七乘,每车有一大夫主管,故称。《左传.僖公十年》"郄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丕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颛﹑累虎﹑特宫﹑山祁。"孔颖达疏"《周礼.大行人》云'侯伯七命,贰车七乘。'贰即副也。每车一大夫主之,谓之七舆大夫。"一说指主管兵车的舆帅七人。孔颖达疏引服虔云"上军之舆帅七人,属申生者。"亦省作"七舆"。
1.指主管诸侯副车的七大夫。春秋时,侯伯出行有副车七乘,每车有一大夫主管,故称。《左传.僖公十年》"郄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丕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颛﹑累虎﹑特宫﹑山祁。"孔颖达疏"《周礼.大行人》云'侯伯七命,贰车七乘。'贰即副也。每车一大夫主之,谓之七舆大夫。"一说指主管兵车的舆帅七人。孔颖达疏引服虔云"上军之舆帅七人,属申生者。"亦省作"七舆"。
上房
[相关解释]
1.正房。 2.王府家中主管食物款项的帐房。
1.正房。 2.王府家中主管食物款项的帐房。
上方
[相关解释]
1.前面。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 3.天上;上界。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5.上邦,大国。 6.上级。 7.同"尚方"『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 8.同"尚方"。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 9.上方剑的简称。
1.前面。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 3.天上;上界。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5.上邦,大国。 6.上级。 7.同"尚方"『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 8.同"尚方"。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 9.上方剑的简称。
专员公署
[相关解释]
1.省称"专署"。我国原在省﹑自治区下的专区设立的派出机关。代表省﹑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督促﹑检查﹑指导所辖县﹑市人民委员会的工作﹐并办理上级人民委员会主管部门交办的事项。1978年宪法改称"行政公署"。
1.省称"专署"。我国原在省﹑自治区下的专区设立的派出机关。代表省﹑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督促﹑检查﹑指导所辖县﹑市人民委员会的工作﹐并办理上级人民委员会主管部门交办的事项。1978年宪法改称"行政公署"。
专掌
[相关解释]
1.专门主管或从事某项工作。
1.专门主管或从事某项工作。
中枢神经
[相关解释]
1.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脑和脊髓,主管全身感觉运动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等。亦用以比喻指挥中心。
1.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脑和脊髓,主管全身感觉运动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等。亦用以比喻指挥中心。
主业
[相关解释]
1.主管产业。 2.主要产业。
1.主管产业。 2.主要产业。
主书
[相关解释]
1.主管文书的官吏。
1.主管文书的官吏。
主司
[相关解释]
1.主管。 2.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 3.科举的主试官。
1.主管。 2.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 3.科举的主试官。
主客
[相关解释]
1.官名。战国时已有此官,秦及汉初称典客,为九卿之一。武帝时称大鸿胪『成帝尚书置客曹,主管外交及处理民族间的事务。东汉光武分为南北主客二曹,晋分左右南北四主客,南朝单有主客,唐宋因之。明置主客郎中员外郎,为礼部的属司,掌诸藩的朝贡,接待给事等事。清末废『时匈奴亦置此官。 2.主人与宾客。 3.接待宾客。 4.货主与顾客。 5.犹主顾。 6.主要的客人。 7.主要与次要。 8.军事术语。指作战双方。 9.文章的章法之一。又称主宾论。以本题主旨为主,以他物相衬为客。
1.官名。战国时已有此官,秦及汉初称典客,为九卿之一。武帝时称大鸿胪『成帝尚书置客曹,主管外交及处理民族间的事务。东汉光武分为南北主客二曹,晋分左右南北四主客,南朝单有主客,唐宋因之。明置主客郎中员外郎,为礼部的属司,掌诸藩的朝贡,接待给事等事。清末废『时匈奴亦置此官。 2.主人与宾客。 3.接待宾客。 4.货主与顾客。 5.犹主顾。 6.主要的客人。 7.主要与次要。 8.军事术语。指作战双方。 9.文章的章法之一。又称主宾论。以本题主旨为主,以他物相衬为客。
主局
[相关解释]
1.部门的主管官吏。
1.部门的主管官吏。
主掌
[相关解释]
1.犹主管。
1.犹主管。
主方
[相关解释]
1.主管方药。
1.主管方药。
主法
[相关解释]
1.王法。 2.主管法令。
1.王法。 2.主管法令。
主管
[相关解释]
1.主持管理。 2.掌管某种专门事务的职官。 3.管家。 4.指店铺掌事人。
1.主持管理。 2.掌管某种专门事务的职官。 3.管家。 4.指店铺掌事人。
主簿
[相关解释]
1.官名『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魏晋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但任职渐轻。唐宋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明清时各寺卿也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为佐官之一◇省并。《南史.儒林传.伏曼容》"﹝伏曼容﹞父胤之,宋司空主簿。"
1.官名『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魏晋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但任职渐轻。唐宋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明清时各寺卿也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为佐官之一◇省并。《南史.儒林传.伏曼容》"﹝伏曼容﹞父胤之,宋司空主簿。"
主者
[相关解释]
1.主管人。
1.主管人。
主藏
[相关解释]
1.主管库藏财物。
1.主管库藏财物。
主计
[相关解释]
1.汉代官名。主管国家财赋。《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司马贞索隐"谓改计相之名,更名主计也。"后泛指主管财政的官吏。 2.主管财赋出入的工作。 3.主持筹划。
1.汉代官名。主管国家财赋。《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司马贞索隐"谓改计相之名,更名主计也。"后泛指主管财政的官吏。 2.主管财赋出入的工作。 3.主持筹划。
主记
[相关解释]
1.主管记录。 2.犹记室。掌管文书的官吏。 3.指担任财物出纳工作的人员。
1.主管记录。 2.犹记室。掌管文书的官吏。 3.指担任财物出纳工作的人员。
主部
[相关解释]
1.主管的部门。
1.主管的部门。
主领
[相关解释]
1.主管领导。 2.带头的人。
1.主管领导。 2.带头的人。
主食
[相关解释]
1.主管君主膳食的官。 2.主要的食品,对副食品而言。如米饭﹑馒头等。
1.主管君主膳食的官。 2.主要的食品,对副食品而言。如米饭﹑馒头等。
乐府
[相关解释]
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宋郭茂倩搜辑汉魏以迄唐﹑五代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宋郭茂倩搜辑汉魏以迄唐﹑五代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乐府令
[相关解释]
1.古代主管音乐官署的长官,始立于汉代。
1.古代主管音乐官署的长官,始立于汉代。
乐部
[相关解释]
1.官署名。犹太乐署。北周设置。有上士﹑中士,其职如周代大司乐。唐有乐部名,系指乐队,分立部﹑坐部二者,隶属太常,非官职。清代复立乐部,主管音乐,以礼部满洲尚书或王公大臣兼典乐大臣。参阅《通典·职官七》﹑《新唐书·礼仪志十一》﹑《清会典事例·乐部一·职掌》。 2.古代泛指歌舞戏曲演出单位。
1.官署名。犹太乐署。北周设置。有上士﹑中士,其职如周代大司乐。唐有乐部名,系指乐队,分立部﹑坐部二者,隶属太常,非官职。清代复立乐部,主管音乐,以礼部满洲尚书或王公大臣兼典乐大臣。参阅《通典·职官七》﹑《新唐书·礼仪志十一》﹑《清会典事例·乐部一·职掌》。 2.古代泛指歌舞戏曲演出单位。
九扈
[相关解释]
1.相传为少皞时主管农事的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杜预注"扈有九种也……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按,《尔雅.释鸟》扈作"鴘",《说文》引作"九雇",本是农沈鸟,借以作农事官名。 2.鸟名。
1.相传为少皞时主管农事的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杜预注"扈有九种也……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按,《尔雅.释鸟》扈作"鴘",《说文》引作"九雇",本是农沈鸟,借以作农事官名。 2.鸟名。
五瘟使
[相关解释]
1.亦称"五瘟神"。 2.迷信传说中主管人间疫病之神。
1.亦称"五瘟神"。 2.迷信传说中主管人间疫病之神。
京本通俗小说
[相关解释]
话本小说选集。编者不详。收录七篇作品,即《碾玉观音》、《菩萨蛮》、《西山一窟鬼》、《志诚张主管》、《拗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然有学者以为此书系抄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窜易词句,改题篇目,乃缪荃孙伪造。
话本小说选集。编者不详。收录七篇作品,即《碾玉观音》、《菩萨蛮》、《西山一窟鬼》、《志诚张主管》、《拗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然有学者以为此书系抄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窜易词句,改题篇目,乃缪荃孙伪造。
仙主
[相关解释]
1.仙家主人或主管仙境者。
1.仙家主人或主管仙境者。
位卑言高
[相关解释]
1.谓在下位而议论高官主管的政事。语出《孟子.万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1.谓在下位而议论高官主管的政事。语出《孟子.万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佐贰
[相关解释]
1.辅佐主司的官员。明清时,凡知府﹑知州﹑知县的辅佐官,如通判﹑州同﹑县丞等,统称佐贰。其品级略低于主管官。
1.辅佐主司的官员。明清时,凡知府﹑知州﹑知县的辅佐官,如通判﹑州同﹑县丞等,统称佐贰。其品级略低于主管官。
作室
[相关解释]
1.汉上方所属工场。上方,汉官署名,主管制造宫中应用器物及兵器。
1.汉上方所属工场。上方,汉官署名,主管制造宫中应用器物及兵器。
佥套
[相关解释]
1.旧时官府中的一种封套,内装送请主管长官签押的文件。
1.旧时官府中的一种封套,内装送请主管长官签押的文件。
使长
[相关解释]
1.上司。属员对主管官的称呼。 2.金元时奴仆对主人的称呼。也称作"侍长"。
1.上司。属员对主管官的称呼。 2.金元时奴仆对主人的称呼。也称作"侍长"。
修闾氏
[相关解释]
1.周代掌管王城里门的官员。主管宿卫﹑击更﹑追捕盗贼等事。
1.周代掌管王城里门的官员。主管宿卫﹑击更﹑追捕盗贼等事。
公了
[相关解释]
双方发生纠纷,通过上级或主管部门调解或判决了结(跟‘私了’相对)。
双方发生纠纷,通过上级或主管部门调解或判决了结(跟‘私了’相对)。
公库
[相关解释]
1.官府之仓库。 2.国民党统治时期经管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机关。根据1928年国民党财政部的规定﹐用款机关得以部分收入抵拨支出。其后﹐于1939年公布"公库法"。在中央政府设国库﹐地方政府分别设省库﹑市库和县库。规定国家全部岁入岁出都由公库统一收支﹐一律停止以收抵支;国库事务由中央银行代理;地方各级公库事务由该上级政府公库主管机关核准的银行代理;在未设银行的地方﹐指定邮政机关代理。
1.官府之仓库。 2.国民党统治时期经管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机关。根据1928年国民党财政部的规定﹐用款机关得以部分收入抵拨支出。其后﹐于1939年公布"公库法"。在中央政府设国库﹐地方政府分别设省库﹑市库和县库。规定国家全部岁入岁出都由公库统一收支﹐一律停止以收抵支;国库事务由中央银行代理;地方各级公库事务由该上级政府公库主管机关核准的银行代理;在未设银行的地方﹐指定邮政机关代理。
兵部
[相关解释]
1.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魏置五兵尚书﹐至隋改兵部尚书﹐历代王朝皆沿用其制﹐至清末改为陆军部﹐后又增设海军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1.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魏置五兵尚书﹐至隋改兵部尚书﹐历代王朝皆沿用其制﹐至清末改为陆军部﹐后又增设海军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内干
[相关解释]
1.在宫内掌管。 2.指主管宫廷机要的人。 3.指主管家政之才。
1.在宫内掌管。 2.指主管宫廷机要的人。 3.指主管家政之才。
内耳
[相关解释]
1.耳朵最里面的一部分,由复杂的管状物构成,分为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主管听觉和身体的平衡。
1.耳朵最里面的一部分,由复杂的管状物构成,分为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主管听觉和身体的平衡。
农官
[相关解释]
1.古代主管农事的官。
1.古代主管农事的官。
冬卿
[相关解释]
1.周代冬官为六卿之一,主管百工事务,后代因称工部为冬卿。 2.南朝梁对光禄勋﹑大鸿胪和都水使者的通称。
1.周代冬官为六卿之一,主管百工事务,后代因称工部为冬卿。 2.南朝梁对光禄勋﹑大鸿胪和都水使者的通称。
冲佑观
[相关解释]
1.宫观名。在福建省武夷山。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历代数易其名,宋称"冲佑观"。为道教活动中心之一。宋代退职官员常主管观事,以领入俸。朱熹﹑陆游﹑辛弃疾等都先后主管过冲佑观。
1.宫观名。在福建省武夷山。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历代数易其名,宋称"冲佑观"。为道教活动中心之一。宋代退职官员常主管观事,以领入俸。朱熹﹑陆游﹑辛弃疾等都先后主管过冲佑观。
分总
[相关解释]
1.分别主管。
1.分别主管。
刑史
[相关解释]
1.古代刑官下属主管文书的小吏。
1.古代刑官下属主管文书的小吏。
力士
[相关解释]
1.力气大的人。 2.古代官名。主管金鼓旗帜,随皇帝车驾出入及守卫四门。
1.力气大的人。 2.古代官名。主管金鼓旗帜,随皇帝车驾出入及守卫四门。
动眼神经
[相关解释]
第三对脑神经,从大脑脚发出,分布在眼球的肌肉上,主管眼球的运动。
第三对脑神经,从大脑脚发出,分布在眼球的肌肉上,主管眼球的运动。
匠师
[相关解释]
1.主管众工匠的官员。周代始设,相当于汉以后的将作大匠。 2.泛指工匠。
1.主管众工匠的官员。周代始设,相当于汉以后的将作大匠。 2.泛指工匠。
十代冥王
[相关解释]
1.即十殿阎王。冥界主管地狱的十个阎王。
1.即十殿阎王。冥界主管地狱的十个阎王。
十殿
[相关解释]
1.佛教谓主管地狱的十王所居的宫殿。
1.佛教谓主管地狱的十王所居的宫殿。
单位犯罪
[相关解释]
在我国,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桅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在我国,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桅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历正
[相关解释]
1.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1.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厢长
[相关解释]
1.旧时主管一厢行政之官吏。厢,城内外近城地区的基层行政区域。
1.旧时主管一厢行政之官吏。厢,城内外近城地区的基层行政区域。
受成
[相关解释]
1.接受已定的谋略。 2.引申为办事全依主管者的计划而行,不自作主张。 3.听受出师成功的禀告。为旧时军制中的一种礼仪。
1.接受已定的谋略。 2.引申为办事全依主管者的计划而行,不自作主张。 3.听受出师成功的禀告。为旧时军制中的一种礼仪。
史官
[相关解释]
1.主管文书﹑典籍,并负责修撰前代史书和搜集记录当代史料的官员。
1.主管文书﹑典籍,并负责修撰前代史书和搜集记录当代史料的官员。
右辅
[相关解释]
1.右内史的别称。西汉主管京畿右内史地区的官。 2.汉三辅之一。右扶风的别称。因在京兆尹之西,故称。今为陕西凤翔。 3.泛指京西之地。 4.指右牙。
1.右内史的别称。西汉主管京畿右内史地区的官。 2.汉三辅之一。右扶风的别称。因在京兆尹之西,故称。今为陕西凤翔。 3.泛指京西之地。 4.指右牙。
司业
[相关解释]
1.谓主管世子学业教育。 2.学官名。隋以后国子监置司业,为监内的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至清末始废。参阅《通典.职官九》﹑《续通典.职官九》﹑《清通典.职官六》。 3.指唐张籍。张籍仕终国子司业,故称。
1.谓主管世子学业教育。 2.学官名。隋以后国子监置司业,为监内的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至清末始废。参阅《通典.职官九》﹑《续通典.职官九》﹑《清通典.职官六》。 3.指唐张籍。张籍仕终国子司业,故称。
司事
[相关解释]
1.古代负责农事的官员。 2.犹有司。主管官吏。 3.指官署中低级吏员或公所﹑会馆等团体中管理帐目或杂务的人员。 4.办事;供职。
1.古代负责农事的官员。 2.犹有司。主管官吏。 3.指官署中低级吏员或公所﹑会馆等团体中管理帐目或杂务的人员。 4.办事;供职。
司仓
[相关解释]
1.官名『有仓曹史,主管仓库,为州郡的属官。北齐称仓曹参军。唐制,在府的称仓曹参军,在州的称司仓参军,在县的称司仓。宋废。参阅《通典.州郡下》。
1.官名『有仓曹史,主管仓库,为州郡的属官。北齐称仓曹参军。唐制,在府的称仓曹参军,在州的称司仓参军,在县的称司仓。宋废。参阅《通典.州郡下》。
司令
[相关解释]
1.官名。隋为内官。 2.官名。元为盐场主管。 3.负责指挥所属军队的长官。 4.犹当令。
1.官名。隋为内官。 2.官名。元为盐场主管。 3.负责指挥所属军队的长官。 4.犹当令。
司令员
[相关解释]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负责军事方面各项工作的主管人员。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负责军事方面各项工作的主管人员。
司仪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秋官》有司仪,负责接待宾客的礼仪。北齐有司仪署,隋唐因之,属鸿胪寺,掌凶礼丧葬之事。宋以后不设。明代之司仪主管陈设引奏礼仪,清废。参阅《通典.职官八》﹑《明史.职官志三》。 2.举行典礼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 3.谓举行典礼或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
1.官名。《周礼.秋官》有司仪,负责接待宾客的礼仪。北齐有司仪署,隋唐因之,属鸿胪寺,掌凶礼丧葬之事。宋以后不设。明代之司仪主管陈设引奏礼仪,清废。参阅《通典.职官八》﹑《明史.职官志三》。 2.举行典礼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 3.谓举行典礼或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
司会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主管财政经济,及对群官政绩的考察。北周仿《周礼》官制,其天官府亦置司会中大夫。参阅《周礼.天官.司会》﹑王仲荦《北周六典》卷二◇世用为度支或仓部的别称。 2.掌管财务;担任度支职务。
1.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主管财政经济,及对群官政绩的考察。北周仿《周礼》官制,其天官府亦置司会中大夫。参阅《周礼.天官.司会》﹑王仲荦《北周六典》卷二◇世用为度支或仓部的别称。 2.掌管财务;担任度支职务。
司农仰屋
[相关解释]
1.主管钱粮的官员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形容国库空虚,财政拮据。
1.主管钱粮的官员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形容国库空虚,财政拮据。
司刑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五刑之法。见《周礼.秋官.司刑》◇泛指主管法律刑罚的官。
1.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五刑之法。见《周礼.秋官.司刑》◇泛指主管法律刑罚的官。
司务长
[相关解释]
1.连队中主管装备﹑物资﹑经费﹑伙食﹑卫生等后勤工作的干部。
1.连队中主管装备﹑物资﹑经费﹑伙食﹑卫生等后勤工作的干部。
司勋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主管功赏之事。北周因周制置司勋,掌六勋之事。隋置司勋侍郎,属吏部。唐宋改为郎中,明清称稽勋司,清末废。参阅《唐六典》卷二﹑《清通典.职官二》。 2.指杜牧。牧尝为司勋员外郎,故称。
1.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主管功赏之事。北周因周制置司勋,掌六勋之事。隋置司勋侍郎,属吏部。唐宋改为郎中,明清称稽勋司,清末废。参阅《唐六典》卷二﹑《清通典.职官二》。 2.指杜牧。牧尝为司勋员外郎,故称。
司原
[相关解释]
1.主管打猎。 2.指主管打猎的人。
1.主管打猎。 2.指主管打猎的人。
司命
[相关解释]
1.星名。文昌的第四星。 2.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 3.星名。虚宿北的二星。 4.神名。《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孔颖达疏"司命者,宫中小神。熊氏云非天之司命,故祭于宫中。" 5.神名。掌管生命的神。 6.神名。灶神。 7.掌握命运。亦指关系命运者。 8.主管诏令。 9.新莽官名。主管军事。
1.星名。文昌的第四星。 2.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 3.星名。虚宿北的二星。 4.神名。《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孔颖达疏"司命者,宫中小神。熊氏云非天之司命,故祭于宫中。" 5.神名。掌管生命的神。 6.神名。灶神。 7.掌握命运。亦指关系命运者。 8.主管诏令。 9.新莽官名。主管军事。
司夜
[相关解释]
1.主管夜间的报时。 2.借指鸡。
1.主管夜间的报时。 2.借指鸡。
司天监
[相关解释]
1.职官名。司天台的主管官员。唐时始置。见《新唐书.百官志二》。 2.官署名。
1.职官名。司天台的主管官员。唐时始置。见《新唐书.百官志二》。 2.官署名。
司官
[相关解释]
1.主管官员。 2.清代各部属官的通称。指部内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以下的七品小京官。 3.属官对其长官的自称。
1.主管官员。 2.清代各部属官的通称。指部内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以下的七品小京官。 3.属官对其长官的自称。
司宫
[相关解释]
1.官名。主管宫内之事,以阉人充任。
1.官名。主管宫内之事,以阉人充任。
司宾
[相关解释]
1.官名。北周设置。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 2.官名。唐代对鸿胪寺的改称。掌管宾客凶仪之事及册诸蕃。参阅《通典.职官八》。 3.官名。唐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4.负责接待宾客。
1.官名。北周设置。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 2.官名。唐代对鸿胪寺的改称。掌管宾客凶仪之事及册诸蕃。参阅《通典.职官八》。 3.官名。唐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4.负责接待宾客。
司库
[相关解释]
1.官名。《周官.夏官》有司甲,魏以后有库部。唐初亦设库部,后曾改为司库,属兵部,掌兵器卤簿等。参阅《通典.职官五》。 2.官名。元置司库,属户部,掌财宝。清户部﹑王府亦分别置司库。参阅《清通典.职官二》﹑清昭槤《啸亭杂录.王府官员制度》。 3.团体的领导机构中主管财务的人。
1.官名。《周官.夏官》有司甲,魏以后有库部。唐初亦设库部,后曾改为司库,属兵部,掌兵器卤簿等。参阅《通典.职官五》。 2.官名。元置司库,属户部,掌财宝。清户部﹑王府亦分别置司库。参阅《清通典.职官二》﹑清昭槤《啸亭杂录.王府官员制度》。 3.团体的领导机构中主管财务的人。
司成
[相关解释]
1.谓主管世子品德教育。
1.谓主管世子品德教育。
司方
[相关解释]
1.指南车。 2.指示方向。 3.主管南方。
1.指南车。 2.指示方向。 3.主管南方。
司星
[相关解释]
1.主管占候星象的官员。
1.主管占候星象的官员。
司牧
[相关解释]
1.管理,统治。 2.君主;官吏。 3.主管畜牧的官员。
1.管理,统治。 2.君主;官吏。 3.主管畜牧的官员。
司理
[相关解释]
1.执法;主管狱讼刑罚。 2.官名。五代以来,诸州皆有马步狱,以牙校充马步都虞侯,掌刑法。宋太祖以为刑狱人命所系,当选士流任之。开宝六年秋,敕改马步院为司理院,以新进士及选人为之,掌狱讼勘鞠之事,不兼他职。元废。明时用为对推事的别称。 3.主持;掌管。 4.管事;董事。
1.执法;主管狱讼刑罚。 2.官名。五代以来,诸州皆有马步狱,以牙校充马步都虞侯,掌刑法。宋太祖以为刑狱人命所系,当选士流任之。开宝六年秋,敕改马步院为司理院,以新进士及选人为之,掌狱讼勘鞠之事,不兼他职。元废。明时用为对推事的别称。 3.主持;掌管。 4.管事;董事。
司疆
[相关解释]
1.主管边境防务的官员。
1.主管边境防务的官员。
司职吏
[相关解释]
1.犹乘田。主管牧场的小官。
1.犹乘田。主管牧场的小官。
司衡
[相关解释]
1.主管;主宰。 2.犹言宰衡。 3.负责评阅试卷。
1.主管;主宰。 2.犹言宰衡。 3.负责评阅试卷。
司谏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盐人才。唐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宋太宗端拱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元以后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1.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盐人才。唐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宋太宗端拱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元以后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司辰
[相关解释]
1.主管时令。 2.官名。唐代司天台之属官。掌知漏刻。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1.主管时令。 2.官名。唐代司天台之属官。掌知漏刻。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吏部
[相关解释]
1.旧官制六部之一『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 2.指南朝齐谢杋。杋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 3.指唐韩愈~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
1.旧官制六部之一『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 2.指南朝齐谢杋。杋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 3.指唐韩愈~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
吏部郎
[相关解释]
1.古官名。东汉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代因之。
1.古官名。东汉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代因之。
听神经
[相关解释]
1.生理学名词。即第八对脑神经﹐从脑桥和延髓之间发出﹐分布在内耳﹐主管听觉。
1.生理学名词。即第八对脑神经﹐从脑桥和延髓之间发出﹐分布在内耳﹐主管听觉。
商务参赞
[相关解释]
使馆中负责与驻在国联系、交涉经济贸易事务的外交官。由一国经济主管机关派遣。职责是报告所驻国的经济、贸易情况,准备贸易协定的签订和监督其执行。
使馆中负责与驻在国联系、交涉经济贸易事务的外交官。由一国经济主管机关派遣。职责是报告所驻国的经济、贸易情况,准备贸易协定的签订和监督其执行。
噶布伦
[相关解释]
1.亦称"噶伦"。亦称"噶隆"。 2.藏语。旧西藏地方政府主管行政事务的官员,由清政府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挑选,具奏任命。
1.亦称"噶伦"。亦称"噶隆"。 2.藏语。旧西藏地方政府主管行政事务的官员,由清政府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挑选,具奏任命。
四方馆
[相关解释]
1.官署名。隋炀帝时置,对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各设使者一人,掌管往来及互相贸易等事,隶属鸿胪寺。唐以通事舍人主管,隶属中书省。宋置四方馆使,掌管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诸道元日﹑冬至﹑朔旦﹑庆贺章表﹑郊祀﹑朝蕃官﹑贡举人﹑进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释﹑父老陪位等事。其职务与隋唐不同。明有四夷馆清有会同四译馆,职务同隋唐四方馆。参阅《文献通考.职官五》。
1.官署名。隋炀帝时置,对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各设使者一人,掌管往来及互相贸易等事,隶属鸿胪寺。唐以通事舍人主管,隶属中书省。宋置四方馆使,掌管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诸道元日﹑冬至﹑朔旦﹑庆贺章表﹑郊祀﹑朝蕃官﹑贡举人﹑进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释﹑父老陪位等事。其职务与隋唐不同。明有四夷馆清有会同四译馆,职务同隋唐四方馆。参阅《文献通考.职官五》。
囿人
[相关解释]
1.《周礼》官名。主管苑囿禽兽。
1.《周礼》官名。主管苑囿禽兽。
圜府
[相关解释]
1.古代主管货币﹑金融的机构。
1.古代主管货币﹑金融的机构。
土官
[相关解释]
1.古代主管水土的官。 2.地神。 3.见"土司"。
1.古代主管水土的官。 2.地神。 3.见"土司"。
圩长
[相关解释]
1.主管圩田堤防事务的人。
1.主管圩田堤防事务的人。
地公
[相关解释]
1.即司空。古代主管水土和营建工程的官。
1.即司空。古代主管水土和营建工程的官。
地方官
[相关解释]
1.旧称主管地方政务的官员。如知府﹑知县等。
1.旧称主管地方政务的官员。如知府﹑知县等。
均输
[相关解释]
1.汉武帝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2.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于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 3.明末的苛税之一。 4.古代仓名。 5.古代算法。为"九数"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
1.汉武帝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2.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于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 3.明末的苛税之一。 4.古代仓名。 5.古代算法。为"九数"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
夏采
[相关解释]
1.《周礼》官名。主管大丧事务。
1.《周礼》官名。主管大丧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