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1 查到相关五脏的内容。
带有五脏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五 [相关解释]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3.谓十五岁。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 6.指三王五霸。 7.指三辰五星。 8.指三正五行。 9.指三才五常。 10.指三所五位。 11.指三田五脏。 1 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1 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噂彼小星,三五在东。"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五中 [相关解释]
①五脏经脉之道,五中所主。②借指内心感发五中。
五仓 [相关解释]
1.五脏神。
五内 [相关解释]
指五脏五内俱伤。
五性 [相关解释]
1.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欲﹑惧﹑忧。 2.人的五种性情。指暴﹑淫﹑奢﹑酷﹑贼。 3.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哀﹑乐﹑怨。 4.指仁﹑义﹑礼﹑智﹑信。 5.五脏的特性。
五气 [相关解释]
1.指五脏之气。气,指脏腑的功能活动。 2.五行之气,五方之气。 3.中医谓寒﹑暑﹑燥﹑湿﹑风五气。 4.五种情感。
五气朝元 [相关解释]
1.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克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叫五气朝元。
五炁朝元 [相关解释]
1.亦作"五气朝元"。 2.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克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谓之"五炁朝元"。
五神 [相关解释]
1.五脏之灵气。 2.指五脏。 3.指五帝。 4.五德。 5.五方之神,指勾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亦称五行之神。
五管 [相关解释]
1.指五脏的腧穴。 2.指今岭南地区。唐称广﹑桂﹑容﹑邕﹑安南五府为岭南五管。
五精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指心﹑肺﹑肝﹑脾﹑肾五脏的精气。 2.五方之星。
五脉 [相关解释]
1.指五脏的正常脉象。
五脏 [相关解释]
1.指心﹑肝﹑脾﹑肺﹑肾五种器官。
五脏六腑 [相关解释]
1.见"五藏六府"。
五脏神 [相关解释]
1.见"五藏神"。
五色 [相关解释]
1.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2.泛指各种颜色。 3.神色。参见"五色无主"。 4.中医指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据以诊断疾病。
五色云气 [相关解释]
1.道教指五脏之气。
五色诊病 [相关解释]
1.中医据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以诊断疾病。参见"五色"。
五藏 [相关解释]
中医术语。也称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也分属于五藏。
五藏六府 [相关解释]
1.亦作"五脏六腑"。 2.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五藏神 [相关解释]
1.亦作"五脏神"。 2.道教谓五脏各有神主,即心神﹑肺神﹑肝神﹑肾神﹑脾神∠称"五藏神"。见《黄庭内景经.心神》。
五衷 [相关解释]
1.同"五中"。 2.五脏。亦指内心。
五诊 [相关解释]
1.中医诊断五脏病症的脉法。
众内 [相关解释]
1.指五脏六腑。
六纬 [相关解释]
1.六种纬书。即《易纬》﹑《尚书纬》﹑《诗纬》﹑《礼纬》﹑《春秋纬》﹑《乐纬》。 2.指五脏(心肝肺肾脾)及胆。
内神 [相关解释]
1.宗庙所祭之神,因其为一族祖先,故称内神。 2.道教语。指主司人体五脏六腑七窍之神。因其在人体之内,故谓之内神。
啌嗽 [相关解释]
1.中兽医病名。为多种疾病均可出现的症候,五脏六腑皆可发生,但主要在肺。外感﹑内伤均能引发。一般分风寒啌嗽﹑肺热啌嗽和劳伤啌嗽等。
孤藏 [相关解释]
1.指脾脏。古人用五脏配四时,肝配春,心配夏,肺配秋,肾配冬,独脾无所配,故称"孤藏"。藏,通"脏"。 2.指肾脏。藏,通"脏"。
府藏 [相关解释]
1.旧时国家储存文书﹑财物之所。亦指贮藏的财物。 2.腑脏。五脏六腑的总称。府,通"腑",藏,通"脏"。
心脉 [相关解释]
1.亦作"心脉"。 2.中医谓五脏皆有相应的脉象。主心之正常与否的脉象称心脉。 3.脉搏。
明镜高悬 [相关解释]
1.《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有女子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多以"明镜高悬"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平无私。
照胆 [相关解释]
1.相传秦咸阳宫中有大方镜,能照见五脏病患。女子有邪心者,以此镜照之,可见胆张心动。见《南京杂记》卷三◇因以"照胆"为典,极言明镜可鉴。 2.剑名。
甲胆 [相关解释]
1.中医以五行配五脏。肝﹑胆均属木,甲木为胆,乙木为肝,故称胆为甲胆。
秦庭朗镜 [相关解释]
1.传说秦始皇有镜﹐能照见人肠胃五脏等。见《西京杂记》卷三◇因以"秦庭朗镜"比喻明于审案的官吏。
秦镜 [相关解释]
1.亦作"秦鉴"。 2.传说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的善恶。《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唐司空曙《故郭婉仪挽歌》"一日辞秦镜,千秋别汉宫。"宋周邦彦《风流子.大石》词"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后亦用以称颂官吏清明,善于断狱。
窍藏 [相关解释]
1.人体九窍和五脏的并称。
绣腑 [相关解释]
1.唐李白《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令问之淮南觐省序》"﹝令问﹞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后遂用"绣腑"比喻才华出众﹑文辞华丽。
肓膜 [相关解释]
1.五脏之间的薄膜组织。
肝木 [相关解释]
1.即肝。中医以五行之说释五脏﹐肝属木﹐故称。
肾气 [相关解释]
1.中医以为五脏各有气﹐肾气为先天之根本﹐关系人的生长发育和寿夭。
肾水 [相关解释]
1.即肾脏。中医以五行之说释五脏﹐肾属水﹐故称。中医亦以指肾中所藏的阴精。 2.中医病名。
肾虚 [相关解释]
又称肾亏”。指肾脏精气亏损的病理现象。由先天不足、后天房劳以及久病肾精耗伤太过所致。肾脏的阴精即肾阴,肾脏的阳气即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五脏六腑阴、阳的源泉。全身其他脏器的病变,到最后都要久病及肾”,因而在各种慢性病的后期都可出现肾虚。
脏腑 [相关解释]
1.中医总称人体内部的器官。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脑疽 [相关解释]
1.中医病名。生于脑后项部的有头疽。正对口者﹐俗称"对口"。偏于一侧者俗称"偏对口"。多由湿热交蒸或五脏蕴毒所致﹐症状多见灼热肿痛﹐颜色鲜红。
脾土 [相关解释]
1.即脾脏。中医以五行之说释五脏﹐脾属土﹐故称。
脾气 [相关解释]
1.脾脏之气。中医认为人体之有五脏﹐犹自然界之有五行。五脏之间运行失常﹐则生各种疾病。 2.人的习性。亦借指事物的特性。 3.怒气;容易发怒的性情。
脾脏 [相关解释]
1.即脾。脾为五脏之一﹐故称。
逆气 [相关解释]
1.违逆不顺之气。 2.中医指五脏六腑之气逆行不顺的病症。如气喘﹑呕吐﹑打嗝等。 3.指怨恨之气。
郊邑 [相关解释]
1.郊野。 2.道教语。喻人的五脏六腑。
风羊 [相关解释]
1.将羊杀死后,不煺毛,不剥皮,只把五脏取出,将五香盐料放进肚里,风干,叫做"风羊"。
龙曜 [相关解释]
1.亦作"龙耀"。 2.古代神话传说中有神烛龙,张开眼睛,便能使天下光明。亦有谓其驾日﹑衔珠或烛◇因以"龙曜"指日光。 3.指光耀﹑光辉。 4.胆神名。道教以为五脏俱有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