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6 查到相关传教的内容。
带有传教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国剩余定理
[相关解释]
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
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
也里可温
[相关解释]
1.蒙古语的音译。元代称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当时景教派(元以前已传入)与天主教皆有教士来中国传教,其教统称"十字教",教士俱称"也里可温"。
1.蒙古语的音译。元代称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当时景教派(元以前已传入)与天主教皆有教士来中国传教,其教统称"十字教",教士俱称"也里可温"。
传教
[相关解释]
1.掌传教令的郡吏。 2.传布教义。
1.掌传教令的郡吏。 2.传布教义。
传教士
[相关解释]
1.基督教会派出去传教的人。
1.基督教会派出去传教的人。
传教师
[相关解释]
1.即传教士。
1.即传教士。
传教旛
[相关解释]
1.传布命令的旗帜。
1.传布命令的旗帜。
使徒
[相关解释]
1.基督教称耶稣的弟子约翰彼得等十二人为使徒。十二使徒为耶稣选派负有传教使命的门徒。
1.基督教称耶稣的弟子约翰彼得等十二人为使徒。十二使徒为耶稣选派负有传教使命的门徒。
侍郎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名。秦汉郎中令的属官之一。 2.古代官名『制,郎官入台省,三年后称侍郎。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清雍正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 3.古代官名。晋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1.古代官名。秦汉郎中令的属官之一。 2.古代官名『制,郎官入台省,三年后称侍郎。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清雍正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 3.古代官名。晋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修女
[相关解释]
天主教、正教中离家入修会的女教徒。通常须发三绝大愿,即绝财”(不置私产)、绝色”(不嫁)、绝意”(不持私意,听从教会命令)。从事祈祷或传教等工作。在中国,有时称嬷嬷”。
天主教、正教中离家入修会的女教徒。通常须发三绝大愿,即绝财”(不置私产)、绝色”(不嫁)、绝意”(不持私意,听从教会命令)。从事祈祷或传教等工作。在中国,有时称嬷嬷”。
劝化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宣传教义,使人感悟向善。 2.常用指劝教,劝勉。 3.犹募化。劝人施舍财物。
1.佛教语。宣传教义,使人感悟向善。 2.常用指劝教,劝勉。 3.犹募化。劝人施舍财物。
南能北秀
[相关解释]
1.南宗慧能,北宗神秀,是唐代佛教禅宗的两大禅师,合称为南能北秀。慧能与神秀同事东山寺僧弘忍(禅宗五祖)。慧能接受弘忍衣钵,传教于岭南,故称南能‰忍死后,武则天征神秀入京,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参阅《景德传灯录》卷四﹑卷五。
1.南宗慧能,北宗神秀,是唐代佛教禅宗的两大禅师,合称为南能北秀。慧能与神秀同事东山寺僧弘忍(禅宗五祖)。慧能接受弘忍衣钵,传教于岭南,故称南能‰忍死后,武则天征神秀入京,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参阅《景德传灯录》卷四﹑卷五。
夔一足
[相关解释]
1.《吕氏春秋.察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于人,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后因以"夔一足"表示有真才者一人即足。参见"一夔已足"。
1.《吕氏春秋.察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于人,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后因以"夔一足"表示有真才者一人即足。参见"一夔已足"。
天津条约
[相关解释]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在天津签订。主要内容为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到内河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士可入内地传教;外国可派公使进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官。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在天津签订。主要内容为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到内河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士可入内地传教;外国可派公使进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官。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
婆罗门
[相关解释]
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一等级。是主管宗教祭祀、解释律法和传教的僧侣阶层,掌握神权,享有种种特权,属于统治阶级。
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一等级。是主管宗教祭祀、解释律法和传教的僧侣阶层,掌握神权,享有种种特权,属于统治阶级。
宣教师
[相关解释]
1.指传教士。
1.指传教士。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相关解释]
近代第一个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雕版印刷。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全部赠阅。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近代第一个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雕版印刷。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全部赠阅。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张角(?-184)
[相关解释]
东汉末黄巾起义领袖。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创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借治病传教,十余年间组织群众达数十万人,遍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公元184年发动起义,称天公将军。与弟张梁率军于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击退北中郎将卢植的进攻◇又打败东中郎将董卓。不久病死。
东汉末黄巾起义领袖。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创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借治病传教,十余年间组织群众达数十万人,遍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公元184年发动起义,称天公将军。与弟张梁率军于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击退北中郎将卢植的进攻◇又打败东中郎将董卓。不久病死。
文翁
[相关解释]
1.汉庐江舒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蜀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
1.汉庐江舒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蜀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
景教
[相关解释]
1.基督教的支派。五世纪初叙利亚人聂斯托利所创。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波斯人阿罗本带其经典入长安,太宗诏准建寺传教。初称波斯经教,后称景教,其寺称波斯寺,天宝时改名大秦寺。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禁。
1.基督教的支派。五世纪初叙利亚人聂斯托利所创。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波斯人阿罗本带其经典入长安,太宗诏准建寺传教。初称波斯经教,后称景教,其寺称波斯寺,天宝时改名大秦寺。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禁。
正教
[相关解释]
也称东正教”。与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基督教产生后不久,就逐渐分化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教会。1054年,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16世纪末,莫斯科大主教脱离君士坦丁堡而自主,成为俄罗斯正教。主要分布在希腊、塞浦路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等国。1727年后,俄罗斯正教正式派传教士进入中国。
也称东正教”。与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基督教产生后不久,就逐渐分化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教会。1054年,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16世纪末,莫斯科大主教脱离君士坦丁堡而自主,成为俄罗斯正教。主要分布在希腊、塞浦路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等国。1727年后,俄罗斯正教正式派传教士进入中国。
经变
[相关解释]
1.即变相。指据佛经故事所作的绘画﹑雕刻或说唱文学,用以宣传教义。
1.即变相。指据佛经故事所作的绘画﹑雕刻或说唱文学,用以宣传教义。
讲经说法
[相关解释]
1.讲论宗教经典﹐宣传教义。
1.讲论宗教经典﹐宣传教义。
说教
[相关解释]
1.讲解和教授。 2.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讲道理。 3.宗教信徒宣传教义。
1.讲解和教授。 2.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讲道理。 3.宗教信徒宣传教义。
赛珍珠
[相关解释]
(pearlbuck,1892_1973)美国作家。女。原名珀尔·赛登斯特里克·布克。父母为传教士,自幼随父母侨居中国。1927年回美国。著有长篇小说《大地》、《儿子们》、《分家》等,均取材于中国,但并未正确反映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曾将中国小说《水浒》译成英文。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
(pearlbuck,1892_1973)美国作家。女。原名珀尔·赛登斯特里克·布克。父母为传教士,自幼随父母侨居中国。1927年回美国。著有长篇小说《大地》、《儿子们》、《分家》等,均取材于中国,但并未正确反映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曾将中国小说《水浒》译成英文。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
邪师
[相关解释]
1.指左道旁门的传教师。
1.指左道旁门的传教师。
阿育王
[相关解释]
1.梵语。或译作阿输迦。意为无忧王。为古印度名王旃陀罗笈多之孙﹐宾头沙罗之子﹐初奉婆罗门教﹐后皈依佛教﹐崇佛教为国教。颁布许多以佛教治国的敕令﹐刻在山岩或石柱上﹐并派人到国外传教﹐对以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梵语。或译作阿输迦。意为无忧王。为古印度名王旃陀罗笈多之孙﹐宾头沙罗之子﹐初奉婆罗门教﹐后皈依佛教﹐崇佛教为国教。颁布许多以佛教治国的敕令﹐刻在山岩或石柱上﹐并派人到国外传教﹐对以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