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僧的内容。
带有僧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喝 [相关解释]
1.一声叱咤。佛教禅师于弟子参见时,常大喝一声,断其妄想,以示警醒。如百丈参问马祖道一,马祖振威一喝◇百丈谓其门下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见《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参见"棒喝"。
一夏 [相关解释]
1.一个夏季。 2.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静修之期,谓之一夏。佛经中称为安居。见《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安居》。
一字师 [相关解释]
①纠正一个字错误的老师。据《唐摭言·切磋》记载,李相读《春秋》,误将音敕略切”的。妫洌幔豹!弊帜畛闪穗逢星小薄J毯蛟谂员叩男±敉褡地指出他的错误,李相非常惭愧,让这位小吏受北面之礼”,并称他为一字师”。②帮助修改诗文中一个字的老师。据《诗人玉屑·一字师》记载,诗僧齐己带着自己的《早梅》诗去谒见郑谷,郑谷读罢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后说梅开数枝”,说明这已经不是早梅”了,不如改成一枝”为好。齐己立即下拜致谢。以后,郑谷被人称为一字师”。
一弹指 [相关解释]
1.佛家语。《法苑珠林》卷三引《僧祇律》"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后来诗文多作"一弹指顷"﹐表示极短的时间。
一行 [相关解释]
①指同行的一群人代表团一行共十二人。②一行(683或673-727)。唐代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精通历法和天文。与梁令瓒一起制造黄道仪,用以重新测定一百五十多颗恒星位置;与南宫说等首次测量子午线1°的长度。著有《大日经疏》,并制订《大衍历》等。
一衲 [相关解释]
1.指一个僧人。衲,僧衣。
一音 [相关解释]
1.同一个声音。 2.佛教称佛说法之音为"一音"◇亦以"一音"指高僧大德宣讲佛法之音。 3.一种读音。
七条 [相关解释]
1.即郁多罗僧,僧人之上着衣。因衣有横截七条,故称。见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
七祖 [相关解释]
1.七代祖先。 2.佛教称传法相承的七代。华严宗以马鸣﹑龙树﹑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为七祖。禅宗南宗以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会为七祖。禅宗北宗以弘忍的另一弟子神秀为六祖,普寂为七祖。
万叶集 [相关解释]
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几经增编,至奈良末期成书。共二十卷,收和歌四千五百余首。据传大伴家持为主要编撰人,其后又有数人加工补充。作者有天皇、贵族、官吏、僧人、农民、士兵、妓女等。诗歌体裁分为长歌、短歌、旋头歌、佛足石歌和片歌。内容分为杂歌、相闻、挽歌三大类。主要表现崇神尊君,热爱乡土,男女相爱,民间疾苦等。是日本古典诗歌中最杰出的典范。
万羊 [相关解释]
1.唐张读《宣室志》卷九"相国李德裕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尝召一老僧问己之休咎。僧曰'非立可尽,愿结坛设佛像。'僧居其中,凡三日,谓公曰'公灾戾未已,当万里南行耳。'……因问'南行诚不免矣,然乃终不还乎?'僧曰'当还耳。'公讯其故。对曰'相国平生当食万羊,今食九千五百矣,所以当还者,未尽五百羊耳。'"后因以"万羊"为贵族之家饮食豪奢之典。
三关语 [相关解释]
1.佛教临济宗施教,常常提出三个含有玄机的问题以启发门人,使其触而悟,称为三关语。例如黄龙山慧南禅师即常以三语问僧人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世称"黄龙三关"。见《五灯会元.石霜远禅师法嗣.黄龙慧南禅师》。
三冗 [相关解释]
1.宋时指厢军和过多的官员﹑僧道。
三十子 [相关解释]
1.《梁书。元帝纪》"大宝元年正月辛亥朔,左卫将军王僧辩获橘三十子共蒂以献。"后因以"三十子"为橘的别称。
三千威仪 [相关解释]
1.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威仪,指行事进退的仪则。
三宝 [相关解释]
1.三种宝贵之物。 2.(梵triratna)佛教语。指佛﹑法﹑僧。《释氏要览·三宝》"三宝,谓佛﹑法﹑僧。"三国吴康僧会《安般守意经序》"佛教三宝,众冥皆明。"后以指佛教。
三尊 [相关解释]
1.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2.三种最受尊敬的人。佛家语。指佛﹑法﹑僧。 3.三种最受尊敬的人。道教语。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三师七僧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佛徒授比丘具足戒,行三师七僧之制。三师指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七僧指七名作证的和尚。也称为"三师七证"。参阅《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
三支 [相关解释]
1.指汉末﹑三国时来华弘法的月氏高僧支谶﹑支亮和支谦三人。支谦受业于支亮,亮受业于支谶。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2.古印度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
三武 [相关解释]
1.星名。 2.北魏道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合称。他们皆禁佛教,令僧尼还俗,佛家称为"三武之难"。
三祇 [相关解释]
1."三大阿僧祇"的略语。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译,意为旷大劫,无数长时。
三藏 [相关解释]
1.梵文意译。佛教经典的总称。分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唐玄奘称唐三藏。
三衣 [相关解释]
1.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三逆 [相关解释]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2.佛教语。指恶比丘提婆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 3.指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清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三阶 [相关解释]
1.三层台阶。 2.星名。即三台星。 3.佛教宗派名。隋代信行创立。该宗把佛教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期,并认为当时已届末法时期,国土秽恶,人心邪劣,唯有忍辱苦行,普敬普信普施,庶可解脱,故又称普法宗。该宗屡遭朝廷禁止,唐以后不传。见《续高僧传》卷十七﹑十九。 4.官阶三级。
上方 [相关解释]
1.前面。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 3.天上;上界。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5.上邦,大国。 6.上级。 7.同"尚方"『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 8.同"尚方"。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 9.上方剑的简称。
下院 [相关解释]
1.僧寺的分院。 2.指资本主义国家的下议院。
不住子 [相关解释]
1.僧人。不住,谓内心虚静,没有执着。
不念僧面也念佛面 [相关解释]
1.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佛面看金面 [相关解释]
1.同"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金面看佛面 [相关解释]
1.同"不看僧面看佛面"。
丑座 [相关解释]
1.十二生肖丑属牛,唐牛僧儒为相,李逢吉因戏呼之为丑座。
且食蛤蜊 [相关解释]
1.《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佑,因遇沈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问。
世人 [相关解释]
1.世间的人;一般的人。 2.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与"僧侣"相对。
世外人 [相关解释]
1.超脱世俗之人。 2.指僧道﹑神仙。
世寿 [相关解释]
1.佛教谓僧尼的实际年寿为"世寿",以别于"僧腊"(受戒后的年岁)。
丘的笃 [相关解释]
1.相传明万历中,天宁寺富僧去世,凡往吊者,均获厚赠。时有乡绅钟姓者效之。常州诸生丘某,形体矮小,人称"丘的笃",与钟姓素无往来,因利其馈赠,亦备礼往吊。其后遇人婚丧,必往贺吊,索取财物。丘死,没落世家子弟往往效其所为。民间因称此种以贺吊为名,向人勒索馈赠之徒为"丘的笃"。见清王逋《蚓庵琐语》。
丛林 [相关解释]
①树林热带丛林。②僧人聚居之处。因指寺院。
东土六祖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在中国衣钵相传的六位祖师。依次是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
东城父老传 [相关解释]
传奇小说。唐代陈鸿祖作。写贾昌幼年以斗鸡得宠,后遭安史之乱,身经沧桑,尽悟前非,遂出家为僧。小说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和对现实的批判。
东崖 [相关解释]
1.东海之滨。 2.崖名。在佛教圣地九华山。原名东峰,在化成寺东。相传新罗国僧金乔觉初至时即栖其下。明代哲学家王守仁于正德十五年第二次遁迹九华,为瞒过锦衣卫特务盯梢,学金地藏苦修功夫,在东崖岩头晏坐终日,躲过了权宦刘瑾对他的政治迫害◇称此处为"东崖晏坐",乃九华十景之一。
东林书院 [相关解释]
1.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原为宋杨时讲学之所,元废为僧舍。明万历间,顾宪成等倡议重修,并与高攀龙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被目为东林党。参阅清许献等《东林书院志》。
东皋(1639-1695) [相关解释]
明末僧人。初名兆隐。俗姓蒋,字心越。浙江浦阳(今浦江)人。幼时剃度于苏州报恩寺。明亡后隐居杭州永福寺。1677年应邀赴日本。说法之余,讲授琴艺和书画篆刻。死后,日人铃木龙集其琴歌传谱十五首,辑成《东皋琴谱》。
东阳二轧 [相关解释]
1.指宋婺州(古称东阳郡)名僧轧俊﹑轧辅。
两浙 [相关解释]
1.亦作"两浙"。 2.浙东和浙西的合称。(1)唐肃宗时析江南东道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钱塘江以南简称浙东﹑以北简称浙西。宋代有两浙路。地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九霄难就日,两浙仅容舠。"《宋史.太宗纪二》"﹝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禁两浙诸州巫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世世靴从不断,子孙出入金门。他是两浙钱王子,吴越国王孙。"《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至正末年,张士诚气概弄得大了,自江南江北﹑三吴﹑两浙直拓至两广益州,尽归掌握。"(2)今浙江省以富
中元 [相关解释]
1.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2.称中元节。 3.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参见"三元"。
临儿国 [相关解释]
1.[梵lumbinī]佛教圣地。相传释迦牟尼诞生于此﹐地处古印度拘利和迦毗罗卫之间﹐乃善觉王(suprabuddha)为其夫人建造的一个花园。故址在今尼泊尔南部。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均曾到此。名见《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西戎传》。晋法显《佛国记》作论民﹐南朝梁僧佑《释迦谱》卷一作蓝毗尼﹐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作腊伐尼﹐亦译作岚毗尼﹑龙弥尼﹑林微尼等。
为学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清代彭端淑作。文中以蜀地贫、富二僧欲往南海,而贫僧率先抵达为例,说明人不能自恃聪明,也不必自怨天分低,只要立下志愿,刻苦学习,终能有所成就。文字简洁,发人深省。
主僧 [相关解释]
1.佛寺的住持。
主首 [相关解释]
1.头领。 2.主持寺观的僧道。
举名 [相关解释]
1.称扬其名。 2.唱名。指僧人唱佛号。
乐探 [相关解释]
1.古代教坊司管理僧尼道俗和官妓的小吏。
乐游苑 [相关解释]
1.古苑名。亦称"乐游原"﹑"乐游园"。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本为秦时的宜春苑,汉宣帝时改建乐游苑。唐时,为长安士女游赏的胜地。 2.古苑名。故址在今江苏省江宁县境。南朝宋武帝所建。南朝梁沈约有《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参见"乐游"。
九年面壁 [相关解释]
1.南朝梁普通年间,天竺僧菩提达磨泛海来华,是为禅宗初祖。达磨渡江后,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默然无语,凡九年。见晋法显《神僧传》◇以指一心参禅,或借指长期专注于某种学问或工作。
九老会 [相关解释]
1.唐白居易退居洛阳时,有九老之会。 2.宋李昿罢相,居京师,思继白居易九老之会,与宋琪﹑杨徽之﹑魏丕﹑李运﹑朱昂﹑武允成﹑张好问﹑释赞宁等亦作九老会。见宋王禹偁《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
九老图 [相关解释]
1.唐白居易与胡杲﹑吉皎﹑刘真﹑郑据﹑卢贞﹑张浑年老退居洛阳,曾作尚齿之会,并各赋诗记其事。时为会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其年夏,李元爽及僧如满亦告老归洛,因作九老尚齿之会,并书姓名﹑年齿,绘其形貌,题为九老图◇传世姓名不一。见唐白居易《九老图诗序》﹑《唐诗纪事》卷四九◇因以"九老图"为告老还乡者聚会之典。
乞胡 [相关解释]
1.汉魏时对胡僧的蔑称→,古代泛称西方和北方各少数民族。
二干 [相关解释]
1.指唐诗僧干俊﹑干辅。
云僧 [相关解释]
1.行脚僧。
云冠 [相关解释]
①高帽子云冠高峨峨。②隐士、僧道的帽子道服裁棕叶,云冠剪鹿皮。
云堂 [相关解释]
1.僧堂。僧众设斋吃饭和议事的地方。 2.华美的殿堂。
云屩 [相关解释]
1.称僧道的鞋子。
云房 [相关解释]
僧道、隐士的居所叠石构云房|春梦闭云房|云房空见有仙经。
云斋 [相关解释]
1.僧道的房舍。
云根 [相关解释]
1.深山云起之处。 2.山石。 3.道院僧寺。为云游僧道歇脚之处﹐故称。
云水 [相关解释]
1.云与水。 2.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 4.河流名。在今广东省乐昌县南境。
云水僧 [相关解释]
1.行脚僧。
云水斋 [相关解释]
1.供应云游僧道的斋饭。
云水身 [相关解释]
1.指行脚僧﹑游方道士。
云皋 [相关解释]
1.犹云海﹐云天。 2.唐代庐山僧名。
云窗 [相关解释]
1.亦作"云窗"。亦作"云竢"。 2.华美的窗户。常以指女子居处。 3.云雾缭绕的窗户。借指深山中僧道或隐者的居室。
云衲 [相关解释]
1.僧衣。 2.借指行脚僧。
云装 [相关解释]
1.仙人的服装。仙人以云霓为衣﹐故称。有时亦指僧道的衣服。
云钵 [相关解释]
1.僧侣云游各地时所持的食器。
五比丘 [相关解释]
1.佛教谓最早从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闻法出家的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是为佛教有"僧宝"之始。相传释迦牟尼初出家时,其父净饭王劝阻无效,派上述五人相随,后受感化而出家。
五花度牒 [相关解释]
1.官府签署有多种花押的度牒。旧时僧道出家的书面凭证。
五辛 [相关解释]
1.五种辛味的蔬菜,也称五荤。佛教僧侣按戒律不许吃五辛。 2.指五辛菜。
仗锡 [相关解释]
1.指僧人手持锡杖。
仙磬 [相关解释]
1.指僧寺或道院中敲磬的声音。磬,状如云板,鸣以集众。
仙茅 [相关解释]
1.亦作"僲茅"。 2.植物名。原生西域,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文理。唐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因又名婆罗门参。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根﹑茎可入药。
仰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今江西宜春南。唐属袁州。佛教禅宗沩仰宗始祖之一的唐高僧慧寂曾修行于此,并以此为号。
仰山翁 [相关解释]
1.指唐高僧慧寂。曾修行于江西仰山,故称。与沩山(今湖南宁乡西)灵佑同为佛教禅宗沩仰宗始祖。相传灵佑嗣法于百丈怀海,慧寂又嗣法于灵佑。
休上人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僧惠休的别称。
优婆 [相关解释]
1.梵语。佛徒,僧尼。
伫锡 [相关解释]
1.谓僧人留居某地或某寺。锡指锡杖。
伽蓝 [相关解释]
1.梵语僧伽蓝摩译音的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即僧众居住的庭园◇因称佛寺为伽蓝。 2.伽蓝神的省称。
住持 [相关解释]
①佛教寺院主持者的职称。意为久住护持佛法。唐代始置。也称方丈。②做主持;负责总管寺院的事务却请两个僧人来住持。③道教执事名。也称监院、当家。道观的实际主持人。管理全观所有事务,地位比方丈稍低,但实权比方丈大。
住锡 [相关解释]
1.谓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
佛事 [相关解释]
指僧尼拜忏的事情做~。
佛印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认为人之自有的心性即是佛心,因其永久不变,犹如印契,故名之为"佛心印",省称为"佛印"。 2.宋僧,名了元。字觉老,与苏轼﹑黄庭坚相友善,能诗。哲宗元符元年圆寂。
佛塔 [相关解释]
1.佛教建筑形式。简称塔。俗称宝塔,亦称浮屠。最初用于供奉佛骨,后亦用于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保存僧人遗体。
佛家 [相关解释]
1.诸佛之净土。 2.谓属于佛教者。如佛教的学术思想﹑佛教僧侣等。
佛欢喜日 [相关解释]
1.佛教节日。农历七月十五日。又名僧自恣日。
佛法僧 [相关解释]
1.佛家语。佛经称佛﹑法﹑僧为三宝。参见"三宝"。 2.鸟纲,佛法僧科,佛法僧属各种的通称。旧亦称同科的三宝鸟为佛法僧。我国有蓝胸佛法僧和棕胸佛法僧,分布在新疆西部和四川﹑云南一带。
佛舍利 [相关解释]
1.相传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击之不坏,焚之不燋,或有光明神验。佛教徒奉为至宝,建塔供奉◇亦泛指高僧死后烧剩的骨烬。舍利为梵语?arīra的译音,意为"身骨"﹑"灵骨"。
佛陇 [相关解释]
1.隋高僧智顗的别名。因其栖居修行之五台山西南有一峰名佛陇,故称。
侍者 [相关解释]
1.随侍左右听候使唤的人。 2.特指随身女侍。 3.旧时旅社﹑饭店的仆役也称侍者。 4.佛门中侍候长老的随从僧徒。
依僧 [相关解释]
1.指依附佛门。
修斋 [相关解释]
1.会集僧人或道徒供斋食,作法事。
俵子 [相关解释]
1.散发给僧﹑道等人的赴斋凭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