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7 查到相关入朝的内容。
带有入朝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锅面 [相关解释]
1.谓办事糊涂。南宋理宗时民生艰苦,真德秀负一时重望,当时有谚曰"若欲百物贱,直待真直院。"及真任参知政事﹐首先提出以尊崇道学﹑正心诚意为第一义﹐接着又进献《大学衍义》,皆不急之务。人们大失所望,即续上两句云"吃了西湖水,打成一锅面。"按南宋以杭州为京都,故讽刺他既进朝廷,吃的是西湖水,办的是糊涂事。见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真西山入朝诗》。
七旦 [相关解释]
1.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人苏祗婆善弹琵琶,于北周武帝时随突厥皇后入朝,传述龟兹乐律理论。详《隋书.音乐志中》。
三论宗 [相关解释]
1.中国佛教宗派。崇尚印度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秦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后,师徒相传。至隋代吉藏集为大成,蔚为大宗。该宗自称大乘菩萨藏,在教义上提倡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之说◇传入朝鲜﹑日本。参阅《中国佛教.三论宗》。
中谢 [相关解释]
1.官名。古代王侯的侍御近臣。 2.臣僚受职或受赏后入朝谢恩。 3.古代臣子上谢表,例有"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一类的套语,表示谦恭◇人编印文集往往从略,而旁注"中谢"二字。
九白之贡 [相关解释]
1.清代外蒙古每年例贡朝廷白色驼﹑马共九匹,称为"九白之贡"。《清文献通考.舆地二四》"﹝喀尔喀﹞为西北强国,共为七部,有三汗中曰土谢图汗,东曰车臣汗,西曰扎萨克图汗……崇德三年,三汗并遣使入朝,定各贡白马八,白驼一,谓之九白之贡,岁以为常。"
仙踪 [相关解释]
1.仙人的踪迹。 2.古人比升迁入朝为登仙,因借称应召赴京者的行踪。
使院 [相关解释]
1.节度使出征﹑入朝,或死而未有后代,皆有留后摄其事,称节度留后。节度留后治事之官署,称使院。节度使便坐治事,亦或就使院。
侍子 [相关解释]
1.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学习文化,所遣之子称侍子。 2.可以侍奉双亲的儿子。
入临 [相关解释]
1.进门哭吊。 2.入朝哭临。
入仕 [相关解释]
1.入朝作官。
入侍 [相关解释]
1.入朝奉侍。
入奏 [相关解释]
1.谓入朝向君主进言或上书。
入宦 [相关解释]
1.入宫为仆隶。 2.入朝为官。
入文出武 [相关解释]
1.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入朝 [相关解释]
1.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2.谓进入中央朝廷做官。
入献 [相关解释]
1.入朝进献礼物。
入王 [相关解释]
1.入朝晋见天子。
入相 [相关解释]
1.入朝为宰相。 2.旧时戏曲舞台上,上下场的两个门,分别标有"出将"﹑"入相"字样。"入相"指演员下场。
入立 [相关解释]
1.指入朝继帝位。
入纂 [相关解释]
1.入朝继承皇位。
入缵 [相关解释]
1.入朝继承皇位。
入见 [相关解释]
1.入宫进见;入朝谒见。
入觐 [相关解释]
1.诸侯于秋季入朝进见天子。 2.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入说 [相关解释]
1.指入朝解说经书。
入谢 [相关解释]
1.入朝谢罪。
入贺 [相关解释]
1.入朝庆贺。
入贽 [相关解释]
1.携带礼品入朝谒见。
卧揖 [相关解释]
1.唐代大臣入朝前在"待漏院"休息偃卧﹐见人则拱手为礼﹐谓之"卧揖"。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相关解释]
1.《类说》卷五三引宋杨亿《谈苑》"开宝中王师围金陵﹐李后主遣徐铉入朝﹐对于便殿﹐恳述江南事大之礼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太祖曰'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后因用以为典﹐常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别人侵占。鼾﹐也写作"酣"。
双引 [相关解释]
1.分列两旁导引。 2.谓举双烛引路。唐制﹐宰相入朝须举双烛﹐故称。 3.谓由二人引马。宋制﹐学士以上有朱衣吏一人引马。至入两府﹐则朱衣二人引马﹐故称。
吕太后的筵席 [相关解释]
1.亦作"吕太后的筵宴"。亦作"吕后筵"。 2.吕太后﹑吕后,均指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刘邦称帝之后,被封为皇后,是为吕后;刘邦死后,被尊为太后,史称吕太后。其为人刚毅狠毒。孝惠帝二年,刘邦之长庶男齐悼惠王刘肥入朝,宴饮于太后前,太后令酌毒酒,阴谋鸩杀之。肥佯醉始得免。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又,吕太后宴群臣,命朱虚侯刘章以军法行酒令。诸吕有一人逃酒,刘章拔剑而斩之。事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因以"吕太后的筵席"指充满杀机或寓有阴谋的筵席。常用以比喻将遭暗算或遇不测之祸。
告谢 [相关解释]
1.辞职。 2.古指官员受职后入朝谢恩,又称中谢。 3.犹请罪。
围棋 [相关解释]
中国传统棋种。春秋时已较普及。两人对局,由执黑棋者先行,双方在纵横各十九道的棋盘上轮流下子。终局时将实有空位和子数相加计算,或单记空位,多者为胜。基本着法简单,但变化深奥复杂。在南北朝时期先后传入朝鲜、日本等地,19世纪80年代传向欧美各国。
奏事官 [相关解释]
1.地方上派遣入朝奏事的官员。 2.在朝廷接递奏章的官员。
奢香(约1361-1396) [相关解释]
明代贵州水西女土司。彝族。在其夫霭翠年老后主持宣慰事。1384年入朝。在水西境开辟龙场等九驿站,对明王朝征定云南,加强西南边疆与内地联系起重要作用。
岑参(约715-770) [相关解释]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年间进士。曾两次出塞,往来于安西、北庭◇入朝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是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与高齐名,并称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其代表作。有《岑嘉州诗集》。
常参 [相关解释]
1.群臣每日于前殿朝见皇帝,称常参。 2.泛指定期入朝为常参。 3.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悬舄 [相关解释]
1.东汉人王乔为叶县令,数入朝,人不见其车骑。帝怪之,使人伺望,只见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俟其至,举网捕之,但得双舄(鞋子)而已。见《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因以"悬舄"﹑"悬履舄"称县令的行踪。
感甄 [相关解释]
1.三国魏曹植求甄逸女不遂,废寝与食。甄女后归曹丕,被谗死。黄初中植入朝,丕示以甄后遗物玉镂金带枕。植还,将息洛水上,思甄后,遂作《感甄赋》。丕子明帝讳其事,改为《洛神赋》。见《文选.曹植》李善题注◇用为追思恋人之典。
承明庐 [相关解释]
1.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承明庐。又三国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汉书.严助传》"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承明庐在石梁阁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张铣注"承明,谒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放朝 [相关解释]
1.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群臣朝参,谓之"放朝"。本唐制,后朝因之。 2.谓群臣朝参毕退朝。 3.谓让群臣入朝朝参。
昭君 [相关解释]
1.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省)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元帝宫人。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以结和亲,她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生一男◆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成帝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生二女。卒葬于匈奴。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有昭君墓,世称青冢。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参阅《汉书.元帝纪》及《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
朝房 [相关解释]
1.供百官等候入朝之所。
朝贡 [相关解释]
1.古时谓藩属国或外国使臣入朝﹐贡献方物。
杖朝 [相关解释]
1.《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韩偓《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王乔舄 [相关解释]
1.亦作"王乔屦"。亦作"王乔履"。 2.指王乔飞凫入朝故事。
王会图 [相关解释]
1.图册名。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绘的四夷朝会图。《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谢蛮》"贞观三年,元深入朝,冠乌熊皮冠,若今之髦头,以金银络额,身披毛帔,韦皮行縢而着履。中书侍鄌颜师古奏言'昔周武王时,天下太平,远国归款,周史乃书其事为《王会篇》。今万国来朝,至于此辈章服,实可图写,今请撰为《王会图》'。从之。"后用以泛指朝会。
王凫 [相关解释]
1.指王乔飞凫入朝故事◇用为出任县令的典实。
王昭君 [相关解释]
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元帝时被选入宫。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提出和亲,她自愿远嫁匈奴,元帝遂命她出塞和亲。被单于封为宁胡阏氏”◆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她从胡俗,又为后单于阏氏。对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竹笏 [相关解释]
1.古代大臣入朝时所执的竹制手板。
簪白笔 [相关解释]
1.古时史官﹑谏官入朝﹐或近臣侍从﹐插笔于帽﹐以便随时记录﹑书写◇插白笔﹐为官员冠饰之一。
终南捷径 [相关解释]
刘肃《大唐新语·隐逸》载唐代卢藏用早年隐居终南山,后以高士被征召入朝,当了大官。道士司马承祯也曾被召入京,却苦辞要回天台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对他说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慢慢答道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卢藏用露出惭愧之色◇就以终南捷径”比喻谋求官职或名利的捷径。也喻快速达到目的的途径或手段。
终童 [相关解释]
1.《汉书.终军传》载终军,济南人。字子云。少好学,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武帝任为谒者给事中,累擢谏议大夫◇奉命赴南越(今两广地区)说南越王入朝。南越王愿举国内属而其相吕嘉不从,举兵杀王及终军。死时年仅二十馀,时称"终童"。《汉书》有传.后因用以为称颂少年有为的典故。
贞元朝士 [相关解释]
1.唐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诗"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刘在贞元中任郎官御史,后坐王叔文党贬逐,历二十馀年,始以太子宾客再入朝,感念今昔,故有是语◇诗文中多用以为典。
趋跄 [相关解释]
1.形容步趋中节。古时朝拜晋谒须依一定的节奏和规则行步。亦指朝拜,进谒。 2.指入朝做官,出仕。 3.奔走侍奉。 4.奉承拍马;阿附。 5.疾行貌。 6.指音乐的板眼节奏。
酌水 [相关解释]
1.用"酌贪泉"之典。谓磨砺节操。 2.《隋书.循吏传.赵轨》"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故《隋书.循吏传论》曰"赵轨秩满,酌水饯离,清矣!"后遂用"酌水"表示对居官清廉者的赞语。
随班 [相关解释]
1.谓依照官位等次入朝供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