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6 查到相关六律的内容。
带有六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吕
[相关解释]
1.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其于十二月为四月,因亦用以称农历四月。 2.指律合中吕的歌曲。
1.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其于十二月为四月,因亦用以称农历四月。 2.指律合中吕的歌曲。
仲吕
[相关解释]
1.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称小吕。详"十二律"。 2.农历四月的代称。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之说,故称。
1.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称小吕。详"十二律"。 2.农历四月的代称。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之说,故称。
六律
[相关解释]
1.古代乐音标准名。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1.古代乐音标准名。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六管
[相关解释]
1.玉制六律管。
1.玉制六律管。
十二辰
[相关解释]
1.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1)古代用以记年﹑月﹑日﹑时。《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贾公彦疏"十有二辰者,谓子﹑丑﹑寅﹑卯之等。"《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韦昭注"十二辰,子至亥。"(2)用于记星次。《史记.天官书》"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唐张守节正义"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从来久远矣。
1.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1)古代用以记年﹑月﹑日﹑时。《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贾公彦疏"十有二辰者,谓子﹑丑﹑寅﹑卯之等。"《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韦昭注"十二辰,子至亥。"(2)用于记星次。《史记.天官书》"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唐张守节正义"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从来久远矣。
声律
[相关解释]
1.五声六律。指音乐。 2.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
1.五声六律。指音乐。 2.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
夔一足
[相关解释]
1.《吕氏春秋.察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于人,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后因以"夔一足"表示有真才者一人即足。参见"一夔已足"。
1.《吕氏春秋.察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于人,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后因以"夔一足"表示有真才者一人即足。参见"一夔已足"。
师旷
[相关解释]
1.春秋晋国乐师。善于辨音。《孟子.离娄上》"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参阅《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吕氏春秋》等书◇以为听觉超凡,善辨音律的偶像人物。
1.春秋晋国乐师。善于辨音。《孟子.离娄上》"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参阅《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吕氏春秋》等书◇以为听觉超凡,善辨音律的偶像人物。
律诗
[相关解释]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五言、七言两体较常见,简称五律、七律。偶有六言体,简称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五言、七言两体较常见,简称五律、七律。偶有六言体,简称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林钟
[相关解释]
1.古乐十二律之一。十二律有六律六吕,林钟为六吕之一。 2.指农历六月。 3.钟名。
1.古乐十二律之一。十二律有六律六吕,林钟为六吕之一。 2.指农历六月。 3.钟名。
治忽
[相关解释]
1.亦作"治曶"。 2.治理与忽怠。《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孔传"言欲以六律和声音﹐在察天下治理及忽怠者。"三国魏阮籍《乐论》引《书.益稷》作"治曶"。宋叶适《谢除堤举上清太平宫表》"宓以鉴观治忽﹐审择后先﹐大化所覃﹐右文为盛。"一说"忽"读为"滑"﹐义为"乱"。"治忽"即"治乱"。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在治忽"。
1.亦作"治曶"。 2.治理与忽怠。《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孔传"言欲以六律和声音﹐在察天下治理及忽怠者。"三国魏阮籍《乐论》引《书.益稷》作"治曶"。宋叶适《谢除堤举上清太平宫表》"宓以鉴观治忽﹐审择后先﹐大化所覃﹐右文为盛。"一说"忽"读为"滑"﹐义为"乱"。"治忽"即"治乱"。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在治忽"。
蕤宾
[相关解释]
1.古乐十二律中之第七律。律分阴阳,奇数六为阳律,名曰六律;偶数六为阴律,名曰六吕∠称律吕。蕤宾属阳律。 2.古人律历相配,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适应,谓之律应。蕤宾位于午,在五月,故代指农历五月。 3.指代农历五月端午节。
1.古乐十二律中之第七律。律分阴阳,奇数六为阳律,名曰六律;偶数六为阴律,名曰六吕∠称律吕。蕤宾属阳律。 2.古人律历相配,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适应,谓之律应。蕤宾位于午,在五月,故代指农历五月。 3.指代农历五月端午节。
衔吕
[相关解释]
1.谓含中吕之气。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
1.谓含中吕之气。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
阳六
[相关解释]
1.指十二律吕中的六律。 2.见"阳九百六"。
1.指十二律吕中的六律。 2.见"阳九百六"。
阳声
[相关解释]
1.古代指音律上属于阳性的六律。 2.指清扬之声。阳﹐通"扬"。 3.音韵学术语。也称附声韵。同"阴声"相对。凡韵母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音韵学上称为阳声。如坚﹑光等。
1.古代指音律上属于阳性的六律。 2.指清扬之声。阳﹐通"扬"。 3.音韵学术语。也称附声韵。同"阴声"相对。凡韵母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音韵学上称为阳声。如坚﹑光等。
阳律
[相关解释]
1.指阳气。 2.指春季。 3.按古代纳音之法﹐六律之间﹐亦有阴阳﹐其属于阳纪者﹐谓之"阳律"。 4.阳间的法律。
1.指阳气。 2.指春季。 3.按古代纳音之法﹐六律之间﹐亦有阴阳﹐其属于阳纪者﹐谓之"阳律"。 4.阳间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