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2 查到相关六根的内容。
带有六根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根火柴
[相关解释]
短篇小说。王愿坚作。1958年发表。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作品细节描写感人,表现了革命战士的高尚品格。
短篇小说。王愿坚作。1958年发表。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作品细节描写感人,表现了革命战士的高尚品格。
交报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眼﹑耳﹑鼻﹑舌等六根交互受报。 2.泛指报应。
1.佛教语。谓眼﹑耳﹑鼻﹑舌等六根交互受报。 2.泛指报应。
伏虎
[相关解释]
①制服猛虎,比喻战胜恶势力。②伏着的老虎。③也称滚轮”。一种体育器械。由两个直径214厘米的圆轮构成。两轮间距65厘米,由六根横杠连接,并有踏板和把手环。可单人或双人做向前和侧向滚动练习。
①制服猛虎,比喻战胜恶势力。②伏着的老虎。③也称滚轮”。一种体育器械。由两个直径214厘米的圆轮构成。两轮间距65厘米,由六根横杠连接,并有踏板和把手环。可单人或双人做向前和侧向滚动练习。
八犍度
[相关解释]
1.谓佛教分诸法为八类(犍度﹐梵语法聚的意思)一﹑杂犍度﹐杂说四善根﹑四圣果等。二﹑结使犍度(结使﹐烦恼的意思)。有三结﹑五盖乃至百八烦恼之说。三﹑智犍度﹐说二智﹑四智等。四﹑行犍度﹐说十善﹑十恶等业行。五﹑大犍度﹐说地﹑水﹑火及四大等法。六﹑根犍度﹐说眼耳等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七﹑定犍度﹐说四禅﹑四定之禅定。八﹑见犍度﹐说断﹑常二见乃至六十二见等。亦省作"八犍"。
1.谓佛教分诸法为八类(犍度﹐梵语法聚的意思)一﹑杂犍度﹐杂说四善根﹑四圣果等。二﹑结使犍度(结使﹐烦恼的意思)。有三结﹑五盖乃至百八烦恼之说。三﹑智犍度﹐说二智﹑四智等。四﹑行犍度﹐说十善﹑十恶等业行。五﹑大犍度﹐说地﹑水﹑火及四大等法。六﹑根犍度﹐说眼耳等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七﹑定犍度﹐说四禅﹑四定之禅定。八﹑见犍度﹐说断﹑常二见乃至六十二见等。亦省作"八犍"。
八识
[相关解释]
1.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
1.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
六入
[相关解释]
1.佛教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而生六识。
1.佛教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而生六识。
六尘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
1.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
六情
[相关解释]
1.人的六种感情喜﹑怒﹑哀﹑乐﹑爱﹑恶。 2.指廉贞﹑宽大﹑公正﹑奸邪﹑阴贼﹑贪狼六种性情。古代数术家据阴阳五行﹐由喜﹑怒﹑哀﹑乐﹑好﹑恶推演而出。谓恶行廉贞﹐寅午主之;喜行宽大﹐巳酉主之;哀行公正﹐戌丑主之;乐行奸邪﹐辰未主之;怒行阴贼﹐亥卯主之;好行狼贪﹐申子主之。见《汉书.翼奉传》。 3.人的六种情欲。 4.犹六义。 5.犹六根。
1.人的六种感情喜﹑怒﹑哀﹑乐﹑爱﹑恶。 2.指廉贞﹑宽大﹑公正﹑奸邪﹑阴贼﹑贪狼六种性情。古代数术家据阴阳五行﹐由喜﹑怒﹑哀﹑乐﹑好﹑恶推演而出。谓恶行廉贞﹐寅午主之;喜行宽大﹐巳酉主之;哀行公正﹐戌丑主之;乐行奸邪﹐辰未主之;怒行阴贼﹐亥卯主之;好行狼贪﹐申子主之。见《汉书.翼奉传》。 3.人的六种情欲。 4.犹六义。 5.犹六根。
六根
[相关解释]
佛教指眼、耳、鼻、舌、身、意,认为这六者是罪孽的根源~清净。
佛教指眼、耳、鼻、舌、身、意,认为这六者是罪孽的根源~清净。
六根清浄
[相关解释]
1.佛教谓修行者的六根不染着六尘为"六根清浄"。
1.佛教谓修行者的六根不染着六尘为"六根清浄"。
六用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功能。
1.佛教语。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功能。
六窗
[相关解释]
1.犹六根。
1.犹六根。
六结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以一巾编系六结﹐喻唯一之真性因妄执分别而结为六根。
1.佛教语。以一巾编系六结﹐喻唯一之真性因妄执分别而结为六根。
六识
[相关解释]
1.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
1.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
六贼
[相关解释]
1.谓桅天下的六种恶人。 2.指北宋末之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六人。他们结党营私﹐桅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钦宗纪》。 3.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此六尘能以眼﹑耳等六根为媒介﹐劫掠"法财"﹐损害善性﹐故称。见《楞严经》卷四。 4.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谓此六根妄逐尘境﹐如贼劫财。
1.谓桅天下的六种恶人。 2.指北宋末之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六人。他们结党营私﹐桅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钦宗纪》。 3.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此六尘能以眼﹑耳等六根为媒介﹐劫掠"法财"﹐损害善性﹐故称。见《楞严经》卷四。 4.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谓此六根妄逐尘境﹐如贼劫财。
十二处
[相关解释]
1.旧译"十二入"。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根尘相互涉入而能产生知觉,如眼根与色尘涉入而产生眼识。
1.旧译"十二入"。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根尘相互涉入而能产生知觉,如眼根与色尘涉入而产生眼识。
古筝
[相关解释]
弦乐器,木制长形。唐宋时有十三根弦,后增至十六根,现发展到二十五根弦。也叫筝。
弦乐器,木制长形。唐宋时有十三根弦,后增至十六根,现发展到二十五根弦。也叫筝。
尘根
[相关解释]
1.佛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根尘相接,便产生六识,导致种种烦恼。
1.佛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根尘相接,便产生六识,导致种种烦恼。
意根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为六根中的第六根。谓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名。
1.佛教语。为六根中的第六根。谓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名。
眼根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六根之一。指眼睛因接触客观事物而产生的视觉和认识。
1.佛教语。六根之一。指眼睛因接触客观事物而产生的视觉和认识。
芦笙
[相关解释]
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簧管乐器。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构成。常用的装有用芦竹制成的笙管六根,外侧开有按音孔,下端装置铜簧,插入一长形木斗或葫芦内,每管一音。在每二、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为共鸣管。芦笙音色明亮浑厚,民间常用以伴奏芦笙舞。
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簧管乐器。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构成。常用的装有用芦竹制成的笙管六根,外侧开有按音孔,下端装置铜簧,插入一长形木斗或葫芦内,每管一音。在每二、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为共鸣管。芦笙音色明亮浑厚,民间常用以伴奏芦笙舞。
鼻根
[相关解释]
1.鼻梁上端与额部相连处。 2.佛教语。谓鼻,六根之一。
1.鼻梁上端与额部相连处。 2.佛教语。谓鼻,六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