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2 查到相关分封的内容。
带有分封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专封
[相关解释]
1.擅自分封。 2.指无限占田。
1.擅自分封。 2.指无限占田。
五土
[相关解释]
1.山林﹑川泽﹑丘陵﹑水边平地﹑低洼地等五种土地。 2.指青﹑赤﹑白﹑黑﹑黄五色土。古代帝王铺填社坛分封诸侯仪式所用之土。
1.山林﹑川泽﹑丘陵﹑水边平地﹑低洼地等五种土地。 2.指青﹑赤﹑白﹑黑﹑黄五色土。古代帝王铺填社坛分封诸侯仪式所用之土。
五色土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铺填社坛用的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分封诸侯时,王者按封地所在方位取坛上一色土授之,供在封国内立社之用。
1.古代帝王铺填社坛用的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分封诸侯时,王者按封地所在方位取坛上一色土授之,供在封国内立社之用。
亲藩
[相关解释]
1.指帝王宗室亲属被分封者。
1.指帝王宗室亲属被分封者。
众支
[相关解释]
1.众多的支系。多指皇族分封的诸藩国。
1.众多的支系。多指皇族分封的诸藩国。
分削
[相关解释]
1.谓分封土地或削减封地。
1.谓分封土地或削减封地。
分土
[相关解释]
1.分封土地。 2.划分的疆土。 3.犹分野。
1.分封土地。 2.划分的疆土。 3.犹分野。
分封
[相关解释]
1.分地以封诸侯。 2.一群蜜蜂中产生新蜂王时,旧蜂王带领一部分职蜂另筑新巢,谓之分封。
1.分地以封诸侯。 2.一群蜜蜂中产生新蜂王时,旧蜂王带领一部分职蜂另筑新巢,谓之分封。
分封制
[相关解释]
1.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1.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分民
[相关解释]
1.古时分封土地,其地居民随同划归受封者管辖,谓之分民。 2.谓将国用所需寄付于民。《管子.乘马》"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已不足,安得名圣?"郭沫若等集校引许维遹曰"分,犹予也。《戒篇》'以财予人者谓之良'……予民,谓托业于民。"一说,谓使民各安其位分。见尹知章注。
1.古时分封土地,其地居民随同划归受封者管辖,谓之分民。 2.谓将国用所需寄付于民。《管子.乘马》"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已不足,安得名圣?"郭沫若等集校引许维遹曰"分,犹予也。《戒篇》'以财予人者谓之良'……予民,谓托业于民。"一说,谓使民各安其位分。见尹知章注。
分茅
[相关解释]
也叫授茅土”或分茅裂土”。古代帝王用茅包土分封诸侯的仪式。
也叫授茅土”或分茅裂土”。古代帝王用茅包土分封诸侯的仪式。
分茅列土
[相关解释]
1.谓分封侯位和土地。
1.谓分封侯位和土地。
分藩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分封自己的子弟,作为王朝的屏藩◇亦称官吏出守地方为分藩。
1.古代帝王分封自己的子弟,作为王朝的屏藩◇亦称官吏出守地方为分藩。
列土
[相关解释]
1.分封土地。
1.分封土地。
列地
[相关解释]
1.犹列土。谓分封土地。
1.犹列土。谓分封土地。
列壤
[相关解释]
1.分封土地。
1.分封土地。
别封
[相关解释]
1.另外分封。
1.另外分封。
制割
[相关解释]
1.裁剪切割。 2.割让。 3.谓分封割据。 4.主宰;操纵。
1.裁剪切割。 2.割让。 3.谓分封割据。 4.主宰;操纵。
剖符
[相关解释]
1.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
1.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
剪桐
[相关解释]
1.《吕氏春秋.重言》"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后因以"剪桐"为分封的典实。
1.《吕氏春秋.重言》"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后因以"剪桐"为分封的典实。
启土
[相关解释]
1.开拓疆域。 2.分土;分封土地。 3.破土。指建造坟墓。
1.开拓疆域。 2.分土;分封土地。 3.破土。指建造坟墓。
启封
[相关解释]
1.开拆封闭物。 2.特指将查封房屋﹑器物的封条拆去。 3.古代天子把土地分封给宗亲或有功的大臣。
1.开拆封闭物。 2.特指将查封房屋﹑器物的封条拆去。 3.古代天子把土地分封给宗亲或有功的大臣。
吴楚
[相关解释]
1.春秋吴国与楚国。 2.泛指春秋吴楚之故地。即今长江中﹑下游一带。 3.指吴地和楚地。比喻不同区域。 4.指汉高祖分封的吴楚诸侯国。
1.春秋吴国与楚国。 2.泛指春秋吴楚之故地。即今长江中﹑下游一带。 3.指吴地和楚地。比喻不同区域。 4.指汉高祖分封的吴楚诸侯国。
周公旦
[相关解释]
西周政治家。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为周公。先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他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出师东征,平定叛乱,并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西周政治家。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为周公。先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他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出师东征,平定叛乱,并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地分
[相关解释]
1.军队的驻地。 2.分封之地;领地。 3.地区,地段。 4.犹地位。 5.犹地步。
1.军队的驻地。 2.分封之地;领地。 3.地区,地段。 4.犹地位。 5.犹地步。
地制
[相关解释]
1.指帝王的分封制度。 2.土地制度。
1.指帝王的分封制度。 2.土地制度。
太平天国运动
[相关解释]
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攻克永安,建立官制,分封诸王。1853年攻克南京,定为首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乡官制度,并举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发生杨韦事变和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受到严重损害¢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并颁布《资政新篇》,取得三河大捷,击溃江南大营,攻取常州和苏州,力量再度振兴。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下,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覆亡。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十四年,革命
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攻克永安,建立官制,分封诸王。1853年攻克南京,定为首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乡官制度,并举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发生杨韦事变和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受到严重损害¢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并颁布《资政新篇》,取得三河大捷,击溃江南大营,攻取常州和苏州,力量再度振兴。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下,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覆亡。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十四年,革命
宗藩
[相关解释]
1.亦作"宗蕃"。 2.指受天子分封的宗室诸侯。因其拱卫王室,犹如藩篱,故称。
1.亦作"宗蕃"。 2.指受天子分封的宗室诸侯。因其拱卫王室,犹如藩篱,故称。
封割
[相关解释]
1.分封。古代帝王社祭﹐以五色土为坛﹐分封诸侯则割方色之土﹐以茅草包之﹐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表示。 2.疆域。
1.分封。古代帝王社祭﹐以五色土为坛﹐分封诸侯则割方色之土﹐以茅草包之﹐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表示。 2.疆域。
封地
[相关解释]
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君主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向下面分封的土地。
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君主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向下面分封的土地。
封建论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封疆大吏
[相关解释]
1.亦作"封疆大臣"。亦作"封疆大员"。 2.明代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和清代的总督﹑巡抚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类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故称。
1.亦作"封疆大臣"。亦作"封疆大员"。 2.明代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和清代的总督﹑巡抚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类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故称。
封茅
[相关解释]
1.指分封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赐以白茅包裹的社坛方土◇泛指任命地方高级官员。
1.指分封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赐以白茅包裹的社坛方土◇泛指任命地方高级官员。
开封
[相关解释]
1.分封。 2.拆开封口。
1.分封。 2.拆开封口。
开辅
[相关解释]
1.指分封宗室为王﹑公。
1.指分封宗室为王﹑公。
张王
[相关解释]
1.指汉张耳。项羽分封诸侯王时被封为常山王,后归刘邦,又改立为赵王。 2.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王建的并称。
1.指汉张耳。项羽分封诸侯王时被封为常山王,后归刘邦,又改立为赵王。 2.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王建的并称。
成吉思汗(1162-1227)
[相关解释]
即元太祖”。蒙古族军事家、政治家。名铁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12世纪末13世纪初率本族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拥有四海的强大者),建立蒙古汗国。接着进行大规模扩张战争。曾两次攻金,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亲率二十万大军进行第一次西征,灭花剌子模,击败斡罗思和钦察联军,占领中亚大片土地,分封给三个儿子。1227年,在灭西夏前夕病死军营中◇被追尊为太祖。
即元太祖”。蒙古族军事家、政治家。名铁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12世纪末13世纪初率本族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拥有四海的强大者),建立蒙古汗国。接着进行大规模扩张战争。曾两次攻金,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亲率二十万大军进行第一次西征,灭花剌子模,击败斡罗思和钦察联军,占领中亚大片土地,分封给三个儿子。1227年,在灭西夏前夕病死军营中◇被追尊为太祖。
明太祖(1328-1398)
[相关解释]
即朱元璋”。明王朝的建立者。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贫农出身。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当和尚◇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郭死后自为统帅。1356年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先后击败并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及其余部,又杀害红巾军首领韩林儿。不久出师北伐。1368年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以后逐步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普查户口,奖励农桑,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移民屯田,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又实行一系列加强皇权的措施,分封诸子为各地藩王
即朱元璋”。明王朝的建立者。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贫农出身。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当和尚◇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郭死后自为统帅。1356年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先后击败并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及其余部,又杀害红巾军首领韩林儿。不久出师北伐。1368年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以后逐步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普查户口,奖励农桑,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移民屯田,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又实行一系列加强皇权的措施,分封诸子为各地藩王
树国
[相关解释]
1.古代指分封或臣属之国。 2.谓建立藩国。
1.古代指分封或臣属之国。 2.谓建立藩国。
犬牙盘石
[相关解释]
1.《史记.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后因称封建王朝分封宗室子弟以巩固统治为"犬牙盘石"。
1.《史记.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后因称封建王朝分封宗室子弟以巩固统治为"犬牙盘石"。
王庄
[相关解释]
1.明藩王分封的田地。
1.明藩王分封的田地。
用夏变夷
[相关解释]
1.谓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其他民族。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后泛指中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
1.谓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其他民族。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后泛指中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
疏封
[相关解释]
1.亦作"?封"。 2.分封。帝王把土地或爵位分赐给臣子。
1.亦作"?封"。 2.分封。帝王把土地或爵位分赐给臣子。
疏爵
[相关解释]
1.亦作"疏爵"。 2.分封爵位。
1.亦作"疏爵"。 2.分封爵位。
禄邑
[相关解释]
1.犹食邑。古代君主分封给臣下的城邑。受封者在封地有收取赋税的权力。
1.犹食邑。古代君主分封给臣下的城邑。受封者在封地有收取赋税的权力。
苴茅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
1.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
苴茅裂土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取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被封者。这是古代分封诸侯的一种仪式。
1.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取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被封者。这是古代分封诸侯的一种仪式。
茅土
[相关解释]
1.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
1.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
茅社
[相关解释]
1.亦作"茆社"。 2.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
1.亦作"茆社"。 2.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
蕃王
[相关解释]
1.封建王朝分封的侯王。蕃,通"藩"。 2.古代对外族或异国首领的泛称。蕃,通"番"。
1.封建王朝分封的侯王。蕃,通"藩"。 2.古代对外族或异国首领的泛称。蕃,通"番"。
裂土
[相关解释]
1.分封土地。 2.割据土地。
1.分封土地。 2.割据土地。
裂土分茅
[相关解释]
1.《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后因以"裂土分茅"谓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
1.《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后因以"裂土分茅"谓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
西国
[相关解释]
1.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诸侯。 2.指西域。 3.指佛教发源地。 4.指西蜀。 5.指欧美国家。
1.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诸侯。 2.指西域。 3.指佛教发源地。 4.指西蜀。 5.指欧美国家。
诸侯
[相关解释]
①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必须服从王命,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世代掌握统治权。②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①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必须服从王命,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世代掌握统治权。②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王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天子分封的各诸侯王。 2.众王。 3.星名。
1.指古代天子分封的各诸侯王。 2.众王。 3.星名。
赐茅授土
[相关解释]
1.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1.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郡国
[相关解释]
1.郡和国的并称『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南北朝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隋始废国存郡◇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1.郡和国的并称『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南北朝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隋始废国存郡◇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锡壤
[相关解释]
1.分封土地。 2.指分封的土地。
1.分封土地。 2.指分封的土地。
锡封
[相关解释]
1.赐封﹐分封。
1.赐封﹐分封。
降封
[相关解释]
1.降等﹐降低受封的级别。 2.分封至外地。
1.降等﹐降低受封的级别。 2.分封至外地。
靖难之役(难nàn)
[相关解释]
明初燕王朱棣夺取皇位的战争。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太祖死,皇太孙建文帝即位,用大臣齐泰、黄子澄建议,采取削弱诸王势力的措施。1399年,太祖第四子朱棣以诛齐、黄为名,起兵北平(今北京),号称靖难”。1402年,燕王兵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建文帝死于宫中(一说逃亡),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明初燕王朱棣夺取皇位的战争。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太祖死,皇太孙建文帝即位,用大臣齐泰、黄子澄建议,采取削弱诸王势力的措施。1399年,太祖第四子朱棣以诛齐、黄为名,起兵北平(今北京),号称靖难”。1402年,燕王兵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建文帝死于宫中(一说逃亡),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项羽本纪
[相关解释]
传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载于《史记》。文中记载了西楚霸王项羽从起兵反秦、分封称霸到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一生经历。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传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载于《史记》。文中记载了西楚霸王项羽从起兵反秦、分封称霸到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一生经历。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