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北宋的内容。
带有北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上浑仪 [相关解释]
1.北宋时的一种计时器。
下都 [相关解释]
1.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西周都镐京,以雒邑(今河南洛阳故城)为下都。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诰》序云'周公往营成周',则成周乃东都总名∮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阳,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厘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西晋都洛阳,东晋称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为下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3)北齐都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为下都。见《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4)北宋都开封,以洛阳
东京梦华录 [相关解释]
笔记。宋代孟元老作。十卷。为作者晚年追忆北宋东京(即汴京,今河南开封)昔日繁盛之作。备载国家庆典、民间琐事,举凡城市规模、经济状况、市民文化亦悉有记录。其中有关北宋典章制度与戏曲、小说的资料尤为后人重视。
东坡七集 [相关解释]
别集名。北宋苏轼著。一百一十卷。有《东坡集》、《后集》、《续集》、《奏议集》、《外制集》、《内制集》、《应诏集》七种。自宋至清,注本很多。今有中华书局出版的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1982年)、《苏轼文集》(1986年)。
两宋 [相关解释]
1.北宋和南宋的合称。
两宋志传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传为明代熊大木作。一百回。前五十回为《南宋志传》,叙五代晋、汉、周三朝兴废争战及宋太祖平定诸国故事◇五十回为《北宋志传》,主要叙宋初杨家将故事,是前代杨家将故事的集大成之作。
两禁 [相关解释]
1.北宋时,翰林学士直舍在皇宫北门两侧,因以"两禁"借指翰林院。禁,宫禁。
中朝 [相关解释]
1.临朝之时。 2.汉代朝官自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 3.朝廷;朝中。 4.指朝廷官员。 5.偏安江左的东晋﹑南宋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西晋﹑北宋为"中朝"。南北朝时﹐亦称南朝为"中朝"。 6.指中原。 7.中原王朝。清时亦指中国。
临济宗 [相关解释]
1.中国佛教禅宗南宗五家(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之一。属于南岳怀让法系。经马祖﹑百丈﹑黄蘺而至唐河北临济院义玄禅师﹐义玄正式创立此宗﹐故名临济宗。其宗风单刀直入﹐机锋峻烈﹐使人忽然省悟﹐为其特色。主要宗旨有"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等。下传六世﹐至北宋石霜楚园门下分为黄龙﹑杨岐二派﹐和原来的五家合称五家七宗。公元十二﹑三世纪间相继传入日本﹐今仍流行。
书坊 [相关解释]
1.唐代朝省藏书的馆院。亦为文臣学士校书﹑修史的处所。 2.旧时印刷并出售书籍的地方。五代时书肆,北宋时书林﹑书堂,南宋时书棚以及明清时书铺,皆泛称书坊。
书画船 [相关解释]
1.北宋书画家米芾曾任江淮发运,于船上揭牌,称"米家书画船"◇亦以泛称文人学士的游船。
事略 [相关解释]
1.文体的一种,记述人或事的梗概,有别于正式传记。宋王偁有《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记北宋九朝事迹。 2.指人的事迹大略。
云门宗 [相关解释]
1.中国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五代文偃(公元864-949年)创建于韶州云门山(今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北)﹐故名。在北宋与临济宗并盛﹐至南宋时衰落不传。
仙井监 [相关解释]
1.监名。其地有盐井,相传为汉张道陵所开,因名仙井。北宋熙宁五年置陵井监,宣和四年改名仙井监。治所在仁寿,辖境相当于今四川省仁寿﹑井研两县地。
仙阁 [相关解释]
1.仙人的楼阁。亦借称道观或宫殿。 2.唐代称尚书省。 3.特指蓬莱阁。在今山东省蓬莱县北的丹崖山巅。下临大海,殿阁巍峨,重檐八角,绕以回廊。始建于北宋嘉佑间,明代扩建,清代重修。历代文人学士多雅集于此。"仙阁凌空"为蓬莱十大胜景之一,因称蓬莱阁为"仙阁"。
伏龙观 [相关解释]
1.古建筑名。在四川省灌县城西都江堰离堆北端。相传战国秦蜀郡守李冰父子治水,曾制服岷江孽龙,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人立祠祭祀。北宋初改为伏龙观。现有殿宇三重,为清代重修。大殿内有李冰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
传柑 [相关解释]
1.亦作"传甘"。 2.北宋上元夜宫中宴近臣,贵戚宫人以黄柑相赠,谓之"传柑"。
伶官传序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北宋欧阳修作。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前的序。伶官,即宫廷中的乐工、艺人。文章根据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官以致国乱身死的史实,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著名论点。
住唐 [相关解释]
1.北宋时,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当年不回国,称"住唐"。唐,指中国。
佑国寺塔 [相关解释]
1.北宋时建筑。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塔底直径10.24米,高57.34米,全部用砖砌成,壁内外用铁色琉璃砖包砌,故又称铁塔,是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侍中 [相关解释]
1.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
侍其 [相关解释]
1.复姓。北宋有侍其稹,侍其曙父子。见《宋史.侍其曙传》。
侧厚 [相关解释]
1.北宋时面制食品名。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饼店》"凡饼店有油饼店﹑胡饼店……胡饼店即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磒﹑髓饼﹑新样﹑满麻。"明胡侍《真珠船.侧厚》"今三原市肆卖饼﹐有曰侧厚者。按《东京梦华録》'胡饼店卖宽焦﹑侧厚。'乃知其称有自。"
侬徭 [相关解释]
1.指北宋时壮族首领侬智高。
六一诗话 [相关解释]
北宋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撰。一卷。主要评论北宋及唐人的诗作。原题《诗话》,后人改称《六一诗话》,是最早用诗话”为书名的著作。
六街 [相关解释]
1.唐京都长安的六条中心大街。北宋汴京也有六街。《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韦元僥巡六街。"胡三省注"长安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唐司空图《省试》诗"闲系长安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北宋汴京也有六街。《宋史.魏丕传》"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诏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廪给,使传呼备盗。"宋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痴。" 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
六贼 [相关解释]
1.谓桅天下的六种恶人。 2.指北宋末之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六人。他们结党营私﹐桅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钦宗纪》。 3.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此六尘能以眼﹑耳等六根为媒介﹐劫掠"法财"﹐损害善性﹐故称。见《楞严经》卷四。 4.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谓此六根妄逐尘境﹐如贼劫财。
兼义 [相关解释]
1."十三经"之经注与疏合刻﹐谓之某经兼义﹐即兼并"正义"之意。其刻本谓之兼义本。如今阮校"十三经"《周易》﹐即称《周易兼义上经》﹑《周易兼义下经》﹐阮元校勘云"'兼义'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义之意也。盖其始注疏无合一之本﹐南北宋之间﹐以疏附于经注者﹐谓之某经兼义。至其后则直谓之某经注疏。此变易之渐也。"见《校勘记》卷一。
北宋 [相关解释]
朝代,公元960-1127,自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起,到钦宗(赵桓)靖康二年止。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南五祖 [相关解释]
1.指道教全真道所尊的南方五位祖师,即北宋张用成(号紫阳)﹑石泰(号杏林)﹑南宋薛道光(号紫贤)﹑陈楠(号翠虚)和白玉蟾(号海琼子),与道教全真道的创立者北五祖相对而称。参阅明王圻《续文献通考》。
南京 [相关解释]
1.古都名。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到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遂将蜀郡改为成都府,建号南京。 2.古都名。契丹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建东平郡。天显三年迁东丹国都于此,升为南京。 3.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得幽蓟十六州,升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 4.古都名。宋大中祥符七年,因应天府为赵匡胤旧藩,建为南京。地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建炎元年,高宗继位于南京,即此。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金天辅七年,以新得辽地南京(即燕京)六州归宋,改以平州为南京。 6.古都名。金初称北宋故都开封府为汴京,
南唐 [相关解释]
1.五代十国之一。公元937年李昪代吴称帝,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国号唐,史称南唐。曾灭闽﹑楚,极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淮河以南和福建﹑江西﹑湖南及湖北东部地区。975年为北宋所灭。共历三主,三十九年。
南山寺 [相关解释]
1.在福建省漳州市南。唐开元24年(公元736年)建。寺内大雄宝殿巍峨庄严。东殿净业堂,中有一尊用天然的石笋雕琢成的一丈八尺高的弥陀佛。寺内还有一只大铜钟,系元朝延佑年间铸造。又有来自印度的《贝叶经》和颁自清廷的《全藏经》等珍贵文物。 2.在广西贵县南山公园内。建于北宋。宋太宗赐御书,宋仁宗题"景佑禅寺"额匾。元文宗即位削壁,杂树间生,传南山有"不老松"三字。登山可览贵县全城风光。 3.佑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合称。在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山台怀镇南三公里山腰。元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创建,明嘉靖二十年
南戏 [相关解释]
也称戏文”。宋元时流行在中国南方的戏曲艺术。因最初形成于温州(今属浙江),故也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萌芽于民间歌谣、小曲,曾受诸宫调和宋杂剧等影响。北宋末、南宋初已形成,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音乐上以南曲为主。剧本今知约二百种,全本留传的仅《张协状元》、《小孙屠》、《荆钗记》、《琵琶记》等十多种,另有数十种存有残曲。
南施北宋 [相关解释]
1.清初安徽宣城施闰章与山东莱阳宋琬,并有诗名,故称。
吴激(1090-1142) [相关解释]
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末出使金,被留,任金翰林待制,知深州。为金初词坛领袖,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从岳父米芾,工于书画。有《东山集》、《东山乐府》。
吴越 [相关解释]
1.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 2.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3.指春秋吴越故地(今江浙一带)。 4.五代十国之一。始祖钱閔,据有今江苏省西南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后降于北宋。
周秦 [相关解释]
1.周秦两代的并称。 2.北宋词家周邦彦与秦观的并称。两人均受柳永的影响,同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和买 [相关解释]
1.犹和市。 2.宋代,政府于春季贷款给农民,至夏秋时令农民以绢偿还﹐谓之和买。北宋末至南宋初,和买成为重赋,诸路先后按比例或全部折纳现钱,折价屡增。
唃厮啰 [相关解释]
1.亦作"唃厮罗"。 2.藏语译音,意为"佛子"。原名斯南陵温。北宋青海东部藏族首领。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后,据有湟水流域及今甘肃﹑青海接邻地区,属民数十万。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加封保顺军节度使。
喻皓 [相关解释]
又称预浩”、俞皓”、喻浩”。北宋初建筑师。浙东人。曾任杭州都料匠。善长营造,尤其善于造塔。在建造河南开封开宝寺灵感塔时考虑到开封地处平原,多西北风,使塔身略向西北倾斜,以抵抗主要风力。著有《木经》三卷,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建筑专著,已佚。
四学士 [相关解释]
1.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
四门学 [相关解释]
1.古代学校名。北魏正始四年创立四门小学,初设于京师四门,后与太学同在一处。唐代四门学为大学,隶国子监,传授儒家经典,性质与国子学﹑太学同,惟学生家庭出身品级较低。隋代及北宋亦设四门学,存在时间很短。元以后废。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
回图使 [相关解释]
1.五代和北宋时契丹设置的掌管同中原地区进行贸易事宜的官。
圣友寺 [相关解释]
1.中国沿海伊斯兰教三大古寺之一。在福建泉州。据现存阿拉伯文石刻记载﹐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初年。该寺包括寺院﹑望月台﹑祝圣亭﹑大门﹑奉天坛(礼拜堂)等石结构建筑和木塔。也称清净寺﹑麒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圩田 [相关解释]
1.低洼地区四周筑堤防水的田地。堤上有涵闸,平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入田,因而旱涝无虑。系由汉以前的围淤湖为田发展而来,至唐代已相当发达。关于圩田的最早记载,是北宋沈括的《万春圩图记》。
均州窑 [相关解释]
1.北宋阳翟(今河南禹县)所造瓷器。因其地有钧台,故名钧窑,俗作均窑。金改阳翟为钧州(即均州),历代制造瓷器。
均税 [相关解释]
1.北宋税制,先丈量田地,然后按肥瘠分等定税,谓之"均税"。
均输 [相关解释]
1.汉武帝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2.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于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 3.明末的苛税之一。 4.古代仓名。 5.古代算法。为"九数"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
墨池记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北宋曾巩作。墨池,在今江西临川。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习字,池水尽黑。文章根据这一故事,阐明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学苦练的道理,并认为精力、毅力比天分更为重要。
壁塑 [相关解释]
1.中国绘画﹑雕塑合一的一种艺术形式。亦称"隐塑"或"影壁"。借壁势塑造神鬼﹑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等像,并施以色彩,形成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特殊样式。唐杨惠之的壁塑,时称天下第一。据说北宋画家郭熙见了杨惠之的山水壁塑,受到启发,以手堆泥于壁,使成凹凸之状,待干后,随其形迹用墨晕成山峦林壑,称为"壁影"。
大学士 [相关解释]
官名。唐时设崇玄署,置一大学士,又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为优礼大臣的官衔。明初废丞相,大学士成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后为内阁长官,权限与宰相相当。清代沿置,雍正时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处所替,但对资望特重的官员仍授大学士衔作为荣典。
大小苏 [相关解释]
1.北宋文学家苏轼及其弟苏辙﹐俱有文名﹐世称"大苏"与"小苏"﹐合称"大小苏"。
大徐 [相关解释]
1.指北宋文字学家徐铉。铉与弟锴初仕南唐﹐并有文名﹐皆精通文字学﹐人称"大小二徐"。铉入宋后﹐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
太一莲舟 [相关解释]
1.北宋名画家李公麟绘有《太一真人图》﹐图绘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执书仰读~驹题诗有"太一真人莲叶舟"句。见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韩子苍》◇又称《太一真人图》为《太一莲舟图》﹐金元好问有《太一莲舟图》诗。
太平广记 [相关解释]
古小说总集。北宋李feb45缺唷R虺墒橛谒翁宗太平兴国年间,故名。五百卷,目录十卷。分类编次。采录汉至宋初小说、笔记、稗史等四百七十五种。特别是保存了不少六朝志怪、唐代传奇中的名篇。其中有的书今已不传。赖此集得以考见。为研究宋以前小说的主要资料,在中国小说史上有重要地位。
孔府 [相关解释]
在山东省曲阜城内孔庙旁。旧称衍圣公府。为孔子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住宅。北宋时建立府第,明代重修。有大堂、二堂、三堂、六厅、前后堂楼,东西两旁为家庙、花厅。共有院落九进,房屋四百六十三间。藏有大量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孤山处士 [相关解释]
1.北宋林逋,人称孤山处士。
宇文虚中(1079-1146) [相关解释]
金代诗人。字叔通,号龙溪,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北宋大观年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南宋时出使金国,被留,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尊为国师”◇被诬谋反,合家焚死。今存诗五十余首。
宋城 [相关解释]
在香港九龙荔枝角。面积6000平方米。仿北宋京都汴梁城(今开封)的建筑。根据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于1979年建成。重现宋城旧貌,其西南还有五层古塔。
宋文鉴 [相关解释]
原名《皇朝文鉴》。总集名。南宋吕祖谦编。一百五十卷。分六十一类,选录北宋时期诗、赋、文二千五百余首(篇),收录作家二百余人。所选诗文,有不少为人传诵之作;所载奏议,保存了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些材料。流传颇广。
完颜 [相关解释]
1.部族名。女真诸部之一。分布在松花江下游。北宋时,女真人以完颜部为核心建立金政权。 2.复姓。金有完颜希尹。见《金史》本传。
宗泽(1060-1128) [相关解释]
宋代抗金名将。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进士出身。1126年在磁州(今河北磁县)募集军队,抗击金兵。北宋灭亡后,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联络河北八字军,重用岳飞,屡败金兵。多次上书请高宗还都,收复失地,不被采纳,忧愤成疾,临死前连呼三声过河”。
定武兰亭 [相关解释]
1.《帖》石刻名。唐太宗喜晋王羲之父子书法,得《兰亭序》真迹,命人临拓,刻于学士院。五代梁时移置汴都,后经战乱而遗失,北宋庆历间发现,置于定州州治。大观中,徽宗命取其石,置于宣和殿。北宋亡,石亦散失不传。定州在宋时属定武军,故称此石刻及其拓本为"定武兰亭"或"定武石刻"。其拓本简称"定本"。一说《帖》原本为唐人所作,非王羲之书。参阅宋桑世昌《兰亭考》﹑郭沫若等《兰亭论辨》。
宣和体 [相关解释]
1.北宋宣和年间画院中形成的一种绘画流派及风格。多以山水﹑花鸟﹑宫室台阁为题材,强调"格法",讲究工致富丽。
宣和遗事 [相关解释]
一名《大宋宣和遗事》。讲史平话。书出宋元间,作者不详。取材于北宋后期至南宋初的各种史实逸事。其中有关三十六好汉聚义梁山泊及宋江受招安平方腊等情节,直接影响到后来《水浒传》的创作。
宣德门 [相关解释]
1.北宋京城宫门名。
寇莱公 [相关解释]
1.即北宋政治家莱国公寇准。字平仲。景德元年契丹军进攻时任宰相,反对王钦若等南迁的主张,力主抗战,促使真宗往澶州督战,与辽订立澶渊之盟。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相。天禧初年复相,封莱国公,四年又被丁谓排挤降官◇被贬死于雷州。能诗,今传有《寇忠愍公诗集》三卷。
小分 [相关解释]
1.北宋拣汰禁兵﹐其不任征战者﹐减充小分。小分只领半份军俸﹐任军中杂役;其不能胜任者﹐则放充百姓。 2.少量。
屯田 [相关解释]
1.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 2.指屯田者所耕之田。 3.专司屯田的机构和官员。 4.指北宋词人柳永。因柳曾任屯田员外郎,故称。
山水画 [相关解释]
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山谷琴趣外篇 [相关解释]
词集。北宋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作。三卷。传世宋刻本收词九十首,近人朱孝臧据明刻本《豫章黄先生词》校补,补入八十九首,并附朱氏所撰校记。近人龙榆生有校点本。
岳阳楼记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北宋范仲淹作。文中描绘了岳阳楼在不同季节、气候下的风景变化,以及游人心情的差异。最后引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表达了作者的高尚人格和远大抱负,对后世仁人志士有重大影响。
崔白 [相关解释]
北宋画家。字子西,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东)人。初为图画院艺学,1078-1085年间迁待诏。工花竹禽鸟,体制清赡,生动自然,尤以败荷凫雁为佳,一改黄筌浓艳画风。亦善画佛道鬼神等。有《双喜图》等存世。
崔莺莺 [相关解释]
1.唐传奇小说人物。唐元稹有《莺莺传》,记述莺莺与张生相恋,后为张所弃而他嫁的故事。自唐以来,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北宋赵令畤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董解元作《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作杂剧《西厢记》,皆述其事。王作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使莺莺终于冲破封建礼教和门第的束缚,与张生结合,从而塑造了一个美貌多情的少女的典型形象。亦省称"崔莺"。
师师 [相关解释]
1.相互师法。 2.庄严恭敬貌。 3.众多貌。 4.人名。本指北宋为宋徽宗所眷恋的名妓李师师◇因用以借指妓女。
庆历新政 [相关解释]
北宋仁宗时的政治改革。1043年(庆历三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主张,被仁宗采纳,颁诏推行◇因受反对改革的官僚的诬陷,范仲淹等遭到贬逐,改革持续一年即终止。
开封市 [相关解释]
在河南省中部偏东、陇海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古称汴梁”、汴京”。战国魏,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金等均建都于此,民国时为河南省省会。1948年设市。人口733万(1995年)。特产汴绣、汴绸等。有铁塔、繁塔、龙亭、相国寺、禹王台等名胜古迹。
弓箭社 [相关解释]
1.北宋边境人民的自卫武装组织。
张先(990-1078) [相关解释]
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圣年间进士。曾任知渝州、虢州,官至尚书都官郎中。创作大量慢词,善用工巧的笔法表现朦胧美,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的佳句,世称张三影”。有《张子野词》。
张择端 [相关解释]
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翰林图画院画师。专工界画宫室,擅画街市、舟车、桥梁、城郭、房舍。有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存世。
张载(1020-1077) [相关解释]
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创始人之一。人称横渠先生,凤翔fd2aO(今属陕西)人。曾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认为气”是充满宇宙的实体,气不生不灭。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著作有《正蒙》、《易说》等。
彭窑 [相关解释]
1.元代名匠彭均宝烧窑于霍州,制品仿北宋定窑﹐胎薄质细﹐净白尚素﹐当时称为"彭窑"。又称"新定窑"。参阅明曹昭《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彭窑》。
徽庙 [相关解释]
1.北宋皇帝赵佶庙号徽宗﹐宋人因称徽宗为"徽庙"。
徽钦 [相关解释]
1.北宋徽宗﹑钦宗二帝的并称。二帝于靖康二年为金人所俘,后死于金国。
念奴娇(大江东去) [相关解释]
词篇名。北宋苏轼作。题为赤壁怀古”。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今属湖北)时,到赤壁吊古,缅怀三国英雄业绩,并流露出对自己功业未成的感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等名句,尤为后人传诵。是作者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总管 [相关解释]
武官名『末南北朝以都督统州之军事,并总揽或与刺史治州之政事。北周始改此称。隋代至唐代初在各州设总管,边镇和大州设大总管,均系地方军政长官,后又恢复都督称,但统兵出征之将帅仍为总管。北宋时总管仍系地方军政长官,分别由节度使、知府、知州兼任。辽金元时总管兼管军民。清代时在东三省、新疆及围场设总管,为率军驻防之长官。
惠崇春江晓景 [相关解释]
诗篇名。北宋苏轼作。共二首,第一首尤为有名,全文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用传神的诗笔再现了画僧惠崇的春江晓景图,为题画诗中的佳作。其中第二句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变迁必然有其预兆,历来被人引用。
成都市 [相关解释]
四川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成都平原中心,成渝、宝成、成昆等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蜀汉、五代前后蜀及北宋李顺、明末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先后在此建都。前蜀皇帝在此广植芙蓉,故成都简称蓉”,别称芙蓉城”。又因成都古代织锦著名,又称锦城”。1928年设市。人口3078万(1995年)。为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名胜古迹有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青羊宫等。有四川大学、成都工学院等高等学校。
战国策 [相关解释]
书名。战国时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三十三篇,始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止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位。北宋时有散佚,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中,有失传已久的部分内容。
拥帐 [相关解释]
1.北宋徽宗时权奸王黼的一种奢靡淫泆的寝处方式。
捉勒 [相关解释]
1.中国画术语。专指花鸟画中以猛禽猎食为题材。如南唐郭干晖的《苍鹰捕狸图》,北宋崔白的《俊禽逐兔图》。南宋李安忠﹑李猷﹑赵子厚等皆以"捉勒"著名于时。
政事堂 [相关解释]
1.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文同(1018-1079) [相关解释]
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永泰(今四川盐亭东北)人。官知湖州知州,未到任卒。世称文湖州”。擅画墨竹,画竹创叶面深墨、叶背淡墨之法,主张画竹先当胸有成竹”。有湖州竹派”之称。著有诗文集《丹渊集》。
新党 [相关解释]
1.原指清朝末年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派﹐即维新派◇亦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或泛称新派。 2.历史学家称北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主张实行王安石新法的政治派别。
新学 [相关解释]
1.初学。亦指初学的人。 2.新倡导的学术。 3.特指汉末王莽新朝时的古文经学。康有为着有《新学伪经考》。 4.指北宋王安石的经学。 5.指清末到"五四"以前由西方传入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包括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对传统学术称"旧学"而言。 6.指新式学堂。
新定窑 [相关解释]
1.元代名匠彭均宝烧窑于霍州﹐制品胎薄质细﹐净白尚素﹐仿北宋定窑﹐故称为"新定窑"。又称彭窑。参阅明曹昭《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彭窑》。
方腊起义 [相关解释]
北宋末年(公元1120年)方腊领导的江东(今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两浙(今浙江全省和江苏南部)农民起义。
晁补之(1053-1110) [相关解释]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年间进士。历任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编》。
晋祠 [相关解释]
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依山(悬瓮山)临水(晋水),因水得名。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始建年代不详,北魏已有记载。有唐叔祠、圣母殿、关帝庙等建筑,以圣母殿最著名。圣母殿建于北宋,为纪念唐叔虞之母而建。另有难老泉、鱼沼飞梁和周柏唐槐等胜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