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咎的内容。
带有咎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万羊
[相关解释]
1.唐张读《宣室志》卷九"相国李德裕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尝召一老僧问己之休咎。僧曰'非立可尽,愿结坛设佛像。'僧居其中,凡三日,谓公曰'公灾戾未已,当万里南行耳。'……因问'南行诚不免矣,然乃终不还乎?'僧曰'当还耳。'公讯其故。对曰'相国平生当食万羊,今食九千五百矣,所以当还者,未尽五百羊耳。'"后因以"万羊"为贵族之家饮食豪奢之典。
1.唐张读《宣室志》卷九"相国李德裕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尝召一老僧问己之休咎。僧曰'非立可尽,愿结坛设佛像。'僧居其中,凡三日,谓公曰'公灾戾未已,当万里南行耳。'……因问'南行诚不免矣,然乃终不还乎?'僧曰'当还耳。'公讯其故。对曰'相国平生当食万羊,今食九千五百矣,所以当还者,未尽五百羊耳。'"后因以"万羊"为贵族之家饮食豪奢之典。
不咎既往
[相关解释]
1.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谓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1.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谓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以儆效尤
[相关解释]
1.用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办法,以警告学做坏事的人。语本《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1.用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办法,以警告学做坏事的人。语本《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以疏间亲
[相关解释]
1.《左传.隐公三年》"远间亲"唐孔颖达疏"齐东郭偃﹑棠无咎专崔氏之政,而侮崔成﹑崔强,是疏远而间亲戚也。"后以"以疏间亲"表示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近的人。
1.《左传.隐公三年》"远间亲"唐孔颖达疏"齐东郭偃﹑棠无咎专崔氏之政,而侮崔成﹑崔强,是疏远而间亲戚也。"后以"以疏间亲"表示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近的人。
伊咎
[相关解释]
1.即伊皋。皋陶又作咎繇,故也写成"伊咎"。
1.即伊皋。皋陶又作咎繇,故也写成"伊咎"。
休咎
[相关解释]
吉与凶;善与恶卜来年之休咎。
吉与凶;善与恶卜来年之休咎。
偏咎
[相关解释]
1.指双亲中一方丧亡的不幸之事。
1.指双亲中一方丧亡的不幸之事。
偷声
[相关解释]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
免冠
[相关解释]
①脱帽。古人表示谢罪免冠引咎。②不带帽子免冠照片。
①脱帽。古人表示谢罪免冠引咎。②不带帽子免冠照片。
内咎
[相关解释]
1.自我责备或惭愧不安。
1.自我责备或惭愧不安。
冲克
[相关解释]
1.旧时阴阳五行术数中的一种迷信说法。以地支配方位,相抵触的叫冲。如子(北)午(南)冲,寅(东)申(西)冲;以天干配五行,相制伏的叫克。如甲(木)克戊(土),丙(火)克庚(金)。占卜星相者据此为人推断岁运休咎,遂有天克地冲的说法。
1.旧时阴阳五行术数中的一种迷信说法。以地支配方位,相抵触的叫冲。如子(北)午(南)冲,寅(东)申(西)冲;以天干配五行,相制伏的叫克。如甲(木)克戊(土),丙(火)克庚(金)。占卜星相者据此为人推断岁运休咎,遂有天克地冲的说法。
凶咎
[相关解释]
1.灾殃。
1.灾殃。
击咎
[相关解释]
1.古代称土星散变后的天体之一。
1.古代称土星散变后的天体之一。
动辄
[相关解释]
〈书〉动不动就~得咎ㄧ~恶语相加。
〈书〉动不动就~得咎ㄧ~恶语相加。
动辄得咎
[相关解释]
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
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
双隗
[相关解释]
1.指春秋时弞咎如之二女叔隗﹑季隗。
1.指春秋时弞咎如之二女叔隗﹑季隗。
向言
[相关解释]
1.古籍所载的一种特异现象。向,通"响"。《晋书.五行志中》"吴孙休时,乌程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响言者,言于此而闻于彼。自其所听之,不觉其声之大也。自远听之,如人对言,不觉声之自远来也。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言不从之咎也。"后用为建言讽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
1.古籍所载的一种特异现象。向,通"响"。《晋书.五行志中》"吴孙休时,乌程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响言者,言于此而闻于彼。自其所听之,不觉其声之大也。自远听之,如人对言,不觉声之自远来也。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言不从之咎也。"后用为建言讽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
咎
[相关解释]
咎丑
[相关解释]
1.惩处其同类。
1.惩处其同类。
咎吝
[相关解释]
1.祸辱。
1.祸辱。
咎害
[相关解释]
1.灾祸。
1.灾祸。
咎征
[相关解释]
1.过失的报应;灾祸应验。
1.过失的报应;灾祸应验。
咎恶
[相关解释]
1.罪恶。
1.罪恶。
咎悔
[相关解释]
1.灾祸;灾患。 2.指悔过,追悔自责。
1.灾祸;灾患。 2.指悔过,追悔自责。
咎患
[相关解释]
1.祸患。
1.祸患。
咎愆
[相关解释]
1.罪过;过失。
1.罪过;过失。
咎慝
[相关解释]
1.灾祸。
1.灾祸。
咎戒
[相关解释]
1.上天所降的灾祸与警告。
1.上天所降的灾祸与警告。
咎戾
[相关解释]
1.犹罪过;灾祸。
1.犹罪过;灾祸。
咎教
[相关解释]
1.灾祸的垂戒。
1.灾祸的垂戒。
咎有应得
[相关解释]
1.谓由于自身的罪过而得祸或受罚是完全应得的,怨不得别人。
1.谓由于自身的罪过而得祸或受罚是完全应得的,怨不得别人。
咎殃
[相关解释]
1.灾祸。
1.灾祸。
咎毁
[相关解释]
1.归咎,诋毁。 2.犹咎悔。
1.归咎,诋毁。 2.犹咎悔。
咎氏
[相关解释]
1.舅父辈。亦为古天子对异姓诸侯的敬称。咎,通"舅"。
1.舅父辈。亦为古天子对异姓诸侯的敬称。咎,通"舅"。
咎由自取
[相关解释]
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咎省
[相关解释]
1.引过反省。
1.引过反省。
咎祟
[相关解释]
1.作恶的邪怪。
1.作恶的邪怪。
咎祥
[相关解释]
1.凶吉。
1.凶吉。
咎累
[相关解释]
1.罪过的牵连。
1.罪过的牵连。
咎繇
[相关解释]
1.亦作"咎陶"。 2.即皋陶。舜之贤臣。咎,通"皋"。
1.亦作"咎陶"。 2.即皋陶。舜之贤臣。咎,通"皋"。
咎罚
[相关解释]
1.对罪过的惩罚。
1.对罪过的惩罚。
咎罪
[相关解释]
1.罪过。 2.犹得罪。
1.罪过。 2.犹得罪。
咎舋
[相关解释]
1.见"咎衅"。
1.见"咎衅"。
咎衅
[相关解释]
1.亦作"咎舋"。 2.罪过。
1.亦作"咎舋"。 2.罪过。
咎言
[相关解释]
1.不祥之语。
1.不祥之语。
咎誉
[相关解释]
1.过失,过错。
1.过失,过错。
咎证
[相关解释]
1.灾祸应验。
1.灾祸应验。
咎谢
[相关解释]
1.犹谢罪。
1.犹谢罪。
咎谪
[相关解释]
1.谓政有缺失,天示变异以警戒。谪,变异。
1.谓政有缺失,天示变异以警戒。谪,变异。
咎谴
[相关解释]
1.因过错而招致的罪谴。
1.因过错而招致的罪谴。
咎责
[相关解释]
1.责备。 2.罪责;罪过。
1.责备。 2.罪责;罪过。
咎败
[相关解释]
1.灾祸和败亡。
1.灾祸和败亡。
咎过
[相关解释]
1.过错。
1.过错。
咎陶
[相关解释]
1.见"咎繇"。
1.见"咎繇"。
咎魅
[相关解释]
1.作祟致祸的鬼怪。
1.作祟致祸的鬼怪。
咎鼓
[相关解释]
1.大鼓。
1.大鼓。
哀乐
[相关解释]
①(-yuè)哀悼死者的音乐。②悲哀与快乐喜怒哀乐|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①(-yuè)哀悼死者的音乐。②悲哀与快乐喜怒哀乐|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塞咎
[相关解释]
1.抵补罪过。
1.抵补罪过。
夕厉
[相关解释]
1.语本《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后因以"夕厉"谓至夜仍戒勉不已。
1.语本《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后因以"夕厉"谓至夜仍戒勉不已。
夕惕朝干
[相关解释]
1.语出《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谓终日勤勉谨慎,不敢懈怠。
1.语出《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谓终日勤勉谨慎,不敢懈怠。
天咎
[相关解释]
1.天灾。 2.上天的惩罚。
1.天灾。 2.上天的惩罚。
奸咎
[相关解释]
1.犹奸恶。
1.犹奸恶。
妖咎
[相关解释]
1.灾异。
1.灾异。
委咎
[相关解释]
1.归罪。
1.归罪。
子姑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神名。即紫姑神。也称坑三姑娘。相传为寿阳李景之妾,为景妻所妒,常役以秽事,于正月十五日含恨而死。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自南朝以来即有迎紫姑问休咎之俗。
1.传说中的神名。即紫姑神。也称坑三姑娘。相传为寿阳李景之妾,为景妻所妒,常役以秽事,于正月十五日含恨而死。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自南朝以来即有迎紫姑问休咎之俗。
害咎
[相关解释]
1.灾祸。
1.灾祸。
察战
[相关解释]
1.官职名。三国吴设置的负责监视吏民的职官。《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是岁使察战到交址调孔爵﹑大猪。"裴松之注"察战,吴官名号,今扬都有察战巷。"《晋书.五行志上》"六年十月,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是时嬖人张布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而韦昭﹑盛冲终斥不用,兼遣察战等为内史,惊扰州郡,致使交址反乱,是其咎也。"一说"察战"为人名。清沈涛谓《三国志》无书官而不书人姓名例。参阅沈涛《铜熨斗斋随笔》卷五。
1.官职名。三国吴设置的负责监视吏民的职官。《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是岁使察战到交址调孔爵﹑大猪。"裴松之注"察战,吴官名号,今扬都有察战巷。"《晋书.五行志上》"六年十月,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是时嬖人张布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而韦昭﹑盛冲终斥不用,兼遣察战等为内史,惊扰州郡,致使交址反乱,是其咎也。"一说"察战"为人名。清沈涛谓《三国志》无书官而不书人姓名例。参阅沈涛《铜熨斗斋随笔》卷五。
尤愆
[相关解释]
1.罪咎。
1.罪咎。
尤祸
[相关解释]
1.祸咎﹐灾祸。
1.祸咎﹐灾祸。
尤谤
[相关解释]
1.怨咎诋毁。
1.怨咎诋毁。
左次
[相关解释]
1.谓驻扎在高险之地。《易.师》"师左次,无咎。"孔颖达疏"师在高险之左以次止,则无凶咎也。"一说,谓退止。尚秉和注"次,舍也。震为左,故曰左次。古人尚右,左次则退也。" 2.较差。
1.谓驻扎在高险之地。《易.师》"师左次,无咎。"孔颖达疏"师在高险之左以次止,则无凶咎也。"一说,谓退止。尚秉和注"次,舍也。震为左,故曰左次。古人尚右,左次则退也。" 2.较差。
干咎
[相关解释]
1.自取罪咎。
1.自取罪咎。
弃咎
[相关解释]
1.谓弃恶为善。
1.谓弃恶为善。
弃席
[相关解释]
1.《淮南子.说山训》"文公弃荏席,后霉黑,咎犯辞归。"后因以"弃席"比喻被抛弃的功臣。
1.《淮南子.说山训》"文公弃荏席,后霉黑,咎犯辞归。"后因以"弃席"比喻被抛弃的功臣。
引分
[相关解释]
1.引决;自杀。 2.犹引咎。
1.引决;自杀。 2.犹引咎。
引咎
[相关解释]
归过失于自己引咎辞职|引咎自责|引咎责躬。
归过失于自己引咎辞职|引咎自责|引咎责躬。
引咎自责
[相关解释]
1.承认过失,责备自己。
1.承认过失,责备自己。
引咎责躬
[相关解释]
1.同"引咎自责"。
1.同"引咎自责"。
引谢
[相关解释]
1.引咎请罪。
1.引咎请罪。
弞咎如
[相关解释]
1.春秋时赤狄部落名。隗姓。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南。
1.春秋时赤狄部落名。隗姓。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南。
征咎
[相关解释]
1.灾祸的征兆。
1.灾祸的征兆。
念咎
[相关解释]
1.反省过失。
1.反省过失。
思咎
[相关解释]
1.反省过失。
1.反省过失。
怨咎
[相关解释]
1.埋怨,责备。
1.埋怨,责备。
悔咎
[相关解释]
1.过错;祸殃。 2.追悔前非。
1.过错;祸殃。 2.追悔前非。
患咎
[相关解释]
1.灾祸。
1.灾祸。
愆咎
[相关解释]
1.罪过。
1.罪过。
愧咎
[相关解释]
1.惭愧而自责。
1.惭愧而自责。
托咎
[相关解释]
1.犹归咎﹔委罪。
1.犹归咎﹔委罪。
执咎
[相关解释]
1.《诗.小雅.小昮》"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郑玄笺"谋事者众,讻讻满庭,而无敢决当是非,事若不成,谁云己当其咎责者。言小人争知而让过。"后以"执咎"称敢于建言,不怕任过。
1.《诗.小雅.小昮》"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郑玄笺"谋事者众,讻讻满庭,而无敢决当是非,事若不成,谁云己当其咎责者。言小人争知而让过。"后以"执咎"称敢于建言,不怕任过。
批八字
[相关解释]
1.一种迷信。谓按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八个干支来推断一生的休咎。一般形式是排列八字并批写休咎于纸上,故称。
1.一种迷信。谓按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八个干支来推断一生的休咎。一般形式是排列八字并批写休咎于纸上,故称。
推咎
[相关解释]
1.推诿过错。
1.推诿过错。
摇手触禁
[相关解释]
1.谓法令烦苛,动辄得咎。
1.谓法令烦苛,动辄得咎。
无咎
[相关解释]
1.无灾祸;无过失。 2.谓过由自取,无所怨咎。
1.无灾祸;无过失。 2.谓过由自取,无所怨咎。
无咎无誉
[相关解释]
1.谓无过恶可言,亦无良善足称。
1.谓无过恶可言,亦无良善足称。
日干夕惕
[相关解释]
1.干干,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日干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出《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1.干干,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日干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出《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时咎
[相关解释]
1.时艰。
1.时艰。
昼干夕惕
[相关解释]
1.日夜勤勉戒慎。语出《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1.日夜勤勉戒慎。语出《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晁补之(1053-1110)
[相关解释]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年间进士。历任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编》。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年间进士。历任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编》。
晷度
[相关解释]
1.在日晷仪上投射的日影长短的度数。一年之内夏至日影最短,一日之内正午日影最短。古人根据晷度变化测定时序时间,定一年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同时认为晷度变化与人事变化相应,与吉凶休咎相联系。
1.在日晷仪上投射的日影长短的度数。一年之内夏至日影最短,一日之内正午日影最短。古人根据晷度变化测定时序时间,定一年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同时认为晷度变化与人事变化相应,与吉凶休咎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