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四时的内容。
带有四时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事 [相关解释]
1.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 2.指天﹑地﹑民与四时之务。 3.唐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指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 4.同"七件事"。
七政 [相关解释]
1.古天文术语。说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孔颖达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史记·五帝本纪》"以齐七政"裴髎集解引郑玄注同此说。(2)指天﹑地﹑人和四时。《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裴髎集解引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
七液 [相关解释]
1.道家指四时灵气与紫﹑白﹑黄三元灵气结成的灵液。
三始 [相关解释]
1.三朝。指正月一日。 2.谓仪容端正,态度庄重,辞令逊顺。此三者为礼义之始,故称。 3.指第三个被贬官为始安太守的人。 4.汉有"七始"之乐,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时之始。以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簇为人始,因称"三始"。
三门 [相关解释]
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 2.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 3.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种途径禽门﹑人门﹑圣门。 4.占验家立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以休﹑生﹑开三门为吉,余为凶,故以"三门"指休门﹑生门﹑开门,取其吉义。《奇门遁甲.四时通用八门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从开﹑休﹑生三门,大吉。"《后汉书.文苑传.高彪》"天有太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李贤注"《太一式》'凡举事皆欲发三门,顺五将。'发三门者,开门﹑休门﹑生门。"唐玄宗《赐道士邓紫阳》诗"《太乙》三门诀,
中时 [相关解释]
1.午时。 2.不好也不坏的时机。 3.古代以春﹑夏﹑秋﹑冬四时配木﹑火﹑金﹑水四行,另分立秋前十八日配土,名为"中央时",简称"中时"◇因以泛指夏末。
中星 [相关解释]
1.二十八宿分布四方,按一定轨道运转,依次每月行至中天南方的星叫中星。观察中星可确定四时。
中节 [相关解释]
1.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 2.中期。 3.中等的节操。 4.指中气和节气。 5.专指四时仲月的中气﹐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为人生而艺术(为wèi) [相关解释]
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提出的一种文艺主张。反对封建的载道文学和游戏文学,反对所谓纯艺术的文学,强调文学的作用是社会和人生因之改善,因之进步,而造成新的社会和新的人生”,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九星 [相关解释]
1.指四方及五星。 2.指星﹑辰﹑日﹑月﹑四时﹑岁。 3.指天蓬天内等九星。 4.冠名。
习坎 [相关解释]
1.《易.坎》"《彖》曰习坎,重险也。"高亨注"本卦乃二坎相重,是为'习坎'。习,重也;坎,险也。故曰'习坎,重险也。'"后因称险阻为"习坎"。 2.指十一月。旧以八卦配四时,坎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节,故以指十一月。
二十四时 [相关解释]
1.即二十四节气。 2.指一日的时数。古以地支分一日为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参阅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
五季 [相关解释]
1.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 2.中医以四时配五行而为五季,即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
五政 [相关解释]
1.五辰,五星。 2.五行之政。古代以五行分主四时,即指四时之政。 3.五项政治措施。 4.谓五常之政。
五节 [相关解释]
1.宫﹑商﹑角﹑征﹑羽五声的节奏。 2.古代以五行配四时的五个季节。即春﹑夏﹑季夏﹑秋﹑冬。
五辰 [相关解释]
1.古代谓五星分主四时(木主春﹑火主夏﹑金主秋﹑水主冬﹑土分属四时),故称四时为"五辰"。
享尝 [相关解释]
1.四时的祭祀。
六和 [相关解释]
1.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郑玄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孔颖达疏"以四时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为六也,是为六和也。"按郑注系据《周礼.天官.食医》经文◇用以指多种美味。 2.佛教语。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六宗 [相关解释]
1.古所尊祀的六神。《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六宗为何神﹐汉以来诸说不一(1)汉伏胜﹑马融谓天﹑地﹑春﹑夏﹑秋﹑冬。(2)汉欧阳﹑大小夏侯﹑王充谓位于天地四方之间﹐助阴阳变化者。(3)汉孔光﹑刘歆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4)汉贾逵谓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5)汉郑玄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6)三国魏刘劭谓太极冲和之气﹐为六气之宗。(7)晋王肃等谓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8)晋张髦谓祖考三昭三穆。(9)晋司马彪谓天宗﹑地宗及四方之
十二碧峰 [相关解释]
1.指巫山十二峰。因其四时常碧,故称。
十二辰 [相关解释]
1.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1)古代用以记年﹑月﹑日﹑时。《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贾公彦疏"十有二辰者,谓子﹑丑﹑寅﹑卯之等。"《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韦昭注"十二辰,子至亥。"(2)用于记星次。《史记.天官书》"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唐张守节正义"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从来久远矣。
卦气 [相关解释]
1.以《易》六十四卦与四时﹑月令﹑气候等相配之法。相传文王序《易》,以《坎》﹑《离》﹑《震》﹑《兑》为四时卦,其二十四爻分主二十四节气。以《复》﹑《临》﹑《泰》﹑《大壮》﹑《夬》﹑《干》﹑《姤》﹑《遁》﹑《否》﹑《观》﹑《剥》﹑《坤》配十二地支,为十二月消息卦,其七十二爻分主七十二候。其余四十八卦,分布十二月,每月加消息卦共五卦,分配君臣等位,其三十爻,以配一月日数。凡此,统称之为卦气。其说出自汉孟喜﹑京房等。参阅清庄存与《卦气解》。 2.术数家用八卦配《洛书》数,本于阳卦奇﹑阴卦偶之说,以奇偶分阴阳,
合信 [相关解释]
1.应验之符瑞。 2.谓诚信如四时运转之准确无误。
商秋 [相关解释]
1.秋天。古以五音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所以称秋为商秋。
四八 [相关解释]
1.指四时八节。
四季 [相关解释]
1.春﹑夏﹑秋﹑冬四时的总称。每季三个月,以农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为一季的开始。 2.农历四个季月的总称。即指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冬十二月。
四时 [相关解释]
1.四季。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 4.乐舞名『文帝作。
四时主 [相关解释]
1.神名。主四时。秦汉所祠的八神之一。
四时之气 [相关解释]
1.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四时八节 [相关解释]
1.四时指春﹑夏﹑秋﹑冬;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四时舞 [相关解释]
1.汉祭宗庙时所用的乐舞之一。
四时节 [相关解释]
1.谓一日之内有四季的气候变化。
四时菜 [相关解释]
1.蔓菁别名。
四景 [相关解释]
1.四时的景象。代指四时。
四正 [相关解释]
1.古代贵族行射礼时举正爵以献宾客﹑国君﹑卿﹑大夫。 2.封建社会中的四种纲纪。《礼记.孔子闲居》"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后人以此为四正。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人伦.四正》。 3.指君﹑臣﹑父﹑子之道。 4.四个正卦。即《周易》八卦中的坎﹑离﹑震﹑兑。或用以分主四时坎主冬,离主夏,震主春,兑主秋;或用以分主四方坎主北,离主南,震主东,兑主西。 5.健全;没有缺陷。
四气 [相关解释]
1.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温﹑热﹑冷﹑寒之气。 2.汉儒附会天人相应之说,以喜怒乐哀应四时为四气。
四游 [相关解释]
1.亦作"四游"。 2.古人认为大地和星辰在一年的四季中,分别向东﹑南﹑西﹑北四极移动,称"四游"。 3.指四季,四时。 4.即四极。指日月周行四方所达的最远点。
四田 [相关解释]
1.《周礼.春官.甸祝》"甸祝掌四时之田,表貉之着。"贾公彦疏"四时田即大司马所云春搜﹑夏苗﹑秋猘﹑冬狩。"后用以指帝王的四季田猎。
四百四病 [相关解释]
1.谓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四祭 [相关解释]
1.四时之祭。《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秂,秋曰尝,冬曰焌。"郑玄注"此盖夏﹑殷之祭名,周则改之,春曰祠,夏曰礿。"
四节 [相关解释]
1.指春﹑夏﹑秋﹑冬四季。 2.指四时的节日。 3.指兽类四肢的关节。
四辈 [相关解释]
1.主持四时助祭的诸侯之长。 2.众人,四方之人。 3.佛教语。指佛﹑菩萨﹑圆觉﹑声闻。 4.佛教语。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即僧﹑尼及在家奉佛的男﹑女。
四辰 [相关解释]
1.犹四时。 2.指四个时辰。
四运 [相关解释]
1.指四时,四季。
四难 [相关解释]
1.四件困难的事情。 2.指难于并得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语出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3.中医学术语。指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以坚﹑脉逆四时四种难治之症。
四饭 [相关解释]
1.古代天子每天的四餐『班固《白虎通.礼乐》"王者所以日食者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王平居中央,制御四方。平旦食,少阳之始也;昼食,太阳之始也;餵食,少阴之始也;暮食,太阴之始也。" 2.天子进食时奏乐的乐官名。 3.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土圭 [相关解释]
1.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
夏官正 [相关解释]
1.官名。唐宋以来均为司天官属中管四时的官。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五》。
太昭 [相关解释]
1.古代祭四时阴阳之神的坛。
太极 [相关解释]
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衍为宇宙万事万物。
太皥 [相关解释]
1.亦作"太皞"。亦作"太曎"。 2.传说中的古帝名﹐即伏羲氏。 3.秦汉阴阳家以五帝配四时五方﹐认为太皞以木德王天下﹐故配东方﹐为司春之神。 4.天空。
女神 [相关解释]
诗集。郭沫若作。1921年出版。收诗五十六首,《序诗》一首。其中《凤凰涅fd2d!罚表现诗人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炉中煤》、《棠棣之花》等,抒发了对祖国真挚的爱;《天狗》、《太阳礼赞》等表现了破坏旧传统的叛逆精神;《地球,我的母亲》等宣扬万物与自我相结合的个性力量。作品反映了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构思新奇,想像丰富,比喻独特。
孤藏 [相关解释]
1.指脾脏。古人用五脏配四时,肝配春,心配夏,肺配秋,肾配冬,独脾无所配,故称"孤藏"。藏,通"脏"。 2.指肾脏。藏,通"脏"。
定省凊温 [相关解释]
1.谓子女朝夕。四时侍奉父母起居,问其安好。
宽诏 [相关解释]
1.《后汉书.侯霸传》"每春下宽大之诏,奉四时之令,皆霸所建也。"后因以"宽诏"谓放宽禁律或实行宽赦的诏书。
少牢 [相关解释]
1.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祭以特羊﹐殷以少牢。"杜预注"四时祀以一羊﹐三年盛祭以羊﹑豕。殷﹐盛也。"《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晋陶潜《祭程氏妹文》"渊明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竹青》"后领荐归﹐复谒吴王庙﹐荐以少牢。"清赵翼《陔馀丛考.太牢少牢》"《国语》'乡举少牢'注'少牢﹐羊﹑豕也。'则羊与豕俱称少牢矣。其不兼用二牲而专用一羊或一豕者﹐则曰特羊﹑特豕。可知太牢不专言牛﹑少牢不专言羊也。"一说谓以羊
岁景 [相关解释]
1.年景,四时之景。
岳狩 [相关解释]
1.亦作"岳狩"。 2.《诗.大雅.崧高》"维岳降神"汉郑玄笺"四岳,卿士之官,掌四时者也,因主方岳巡守之事,在尧时姜姓为之。"本指四岳巡狩地方之事,后用以指帝王巡狩。
得天 [相关解释]
1.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 2.谓得四时之正。 3.谓得天助。 4.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慈竹 [相关解释]
1.竹名。又称义竹﹑慈孝竹﹑子母竹。丛生,一丛或多至数十百竿,根窠盘结,四时出笋。竹高至二丈许。新竹旧竹密结,高低相倚,若老少相依,故名。唐王勃有《慈竹赋》。
敛禽 [相关解释]
1.古代将四时田猎所获的禽兽,交三十与腊人制成干肉,供祭祀用,谓之"敛禽"。
文学革命 [相关解释]
指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1917年胡fc2fL岢鑫难Ц母镏髡牛后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口号。1918年鲁迅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新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真正的革新。
斗历 [相关解释]
1.指农历。古代以北斗星斗杓运转所指以定四时,故称。
时协 [相关解释]
1.四时和畅。
时变 [相关解释]
1.四时季节的变化。 2.时世的变化。亦指时世变化的规律。
时和年丰 [相关解释]
1.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
时月 [相关解释]
1.四时和月分。 2.时间;时候。 3.指节令。
时田 [相关解释]
1.指四时田猎。
时绥 [相关解释]
1.四时安好。旧时书信末端的祝颂语。
时节 [相关解释]
1.四时的节日。 2.节令;季节。 3.合时而有节律。 4.时光;时候。
时若 [相关解释]
1.四时和顺。
时衣 [相关解释]
1.四时的衣服。
星杓 [相关解释]
1.指北斗的玉衡﹑开阳﹑摇光三星。也称斗杓﹑斗柄。观察北斗斗柄的转移,可以知四时,定节气。
昭德 [相关解释]
1.明德;美德。 2.宣扬美德。 3.汉代雅舞名『文庙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见《汉书.礼乐志》。又五代后晋天福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晋昭德成功舞歌》引《唐馀录》。
月卿 [相关解释]
1.朝廷的贵官。语本《书.洪范》"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孙星衍疏"案马义以王所眚职如岁兼四时,则卿士惟月,当谓统于王如月统于岁,师尹统于卿士如日统于月。"
木德 [相关解释]
1.秦汉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胜,附会王朝的命运,以木胜者为木德。 2.谓上天生育草木之德。亦特指春天之德,谓其能化育万物。语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孔颖达疏"盛德在木者,天以覆盖生民为德,四时各有盛时,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于木位。"
杓建 [相关解释]
1.谓以北斗星斗柄所指方向确定四时﹑节气。
榆火 [相关解释]
1.《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汉郑玄注"郑司农说以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本谓春天钻榆﹑柳之木以取火种,后因以"榆火"为典,表示春景。
正时 [相关解释]
1.推历明时,使四时不失序,寒暑不失常,时事不悖乱。
海滨故人 [相关解释]
中篇小说。庐隐作。1923年发表。五个女青年在暑假中相聚海滨后不久都陷于愁苦之中,或婚姻失意,或失恋悲怀,或消沉隐居,一个个烟飞云散。作品反映了五四时期部分知识分子的时代苦闷。
清明火 [相关解释]
1.《周礼.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郑司农注引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古代寒食禁火,唐宋在清明时取榆柳火赏赐近臣﹑戚里等,故称为清明火。
温香渠 [相关解释]
1.后赵石虎建四时浴室,夏引渠水以为池,池中皆以纱縠为囊,盛百杂香,渍于水中。严冬作铜屈龙数千枚,烧如火色,投于水中,池水恒温。哉,泄水于宫外,水流之所,名温香渠。参阅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
火正 [相关解释]
1.古代掌火之官。 2.指仲夏。古以五行配四时,火旺于夏,故称。 3.指汉朝。
烟火 [相关解释]
①炊烟。借指住户人家狗吠鸡鸣,烟火稠密。②犹烽火。边境有入侵北边又起烟火。③指熟食不食人间烟火。④指后代继承者四时祭扫,烟火不绝。⑤也作焰火”。烟火剂燃放时所发出的各种颜色的火花,有时即指烟火剂本身。有平地小烟火和空中大烟火两类。一般系包扎品,内装药剂。点燃后烟火喷射,呈各种颜色,并幻成各种景象。始于宋代。今又称礼花”,为节日所常用。
燕家景 [相关解释]
1.指北宋画家燕文季所绘的四时风景画。
牧羊哀话 [相关解释]
短篇小说。郭沫若作。1919年发表。朝鲜李朝子爵闵崇华反对奸臣与日本签订合邦条约”,其继室李氏却勾结仆人尹石虎欲谋杀子爵,不料却误杀石虎之子子英。闵女佩荑为子英情人,闻讯后哀恸欲绝。是五四时期最早的一篇具有爱国反帝意识的小说。
玉烛 [相关解释]
1.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 2.烛的美称。 3.比喻目光。 4.乐律名。
白纻歌 [相关解释]
1.乐府吴舞曲名。始于晋代的《白纻舞》。始于晋代的《白纻舞》。南朝梁沈约有《四时白纻歌》。
盈缺 [相关解释]
1.盈亏变化。 2.《礼记.礼运》"播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因以"盈缺"指月。 3.指一月时间。
盛德 [相关解释]
1.指四时之盛气。 2.指盛美之事。 3.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 4.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
索酒 [相关解释]
1.词牌名。一百零四字,仄韵。宋曹勋自度曲,自注为四时景物须酒之意,故名。
絶地天通 [相关解释]
1.《书.吕刑》"乃命重黎,絶地天通,罔有降格。"孔传"重即羲,黎即和。尧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絶地天通。言天神无有降地,地祇不至于天,明不相干。"意谓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纲纪秩序。
舍奠 [相关解释]
1.释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谓陈设酒食以祭祀。舍奠之礼﹐古时用于朝会﹑庙社﹑山川﹑征伐和学宫中祭先圣先师诸事。学宫中春夏秋冬四时有定期的舍奠。此外﹐始立学宫必舍奠;出征执有罪而返﹐亦舍奠于学宫。舍﹐通"释"。
行潦 [相关解释]
1.沟中的流水。《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藻?于彼行潦。"毛传"行潦,流潦也。"《孟子.公孙丑上》"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赵岐注"行潦,道傍流潦也。"孙奭疏"潦,雨水盛也。"唐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诗"川源饶毒雾,溪谷多淫雨。行潦四时流,崩槎千岁古。"张际春《向赣南闽西进军》"有些路旁的枯草上,挂着一根一根的半透明的圆形冰柱,风吹着一摇一摆,有的被行人撞落在行潦中流动着。"一说道路上的积水。 2.《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郑玄笺"流潦
裘絺 [相关解释]
1.裘葛。泛指四时衣服。絺,细葛布。
裘葛 [相关解释]
1.裘,冬衣;葛,夏衣。泛指四时衣服。 2.借指寒暑时序变迁。
贼风 [相关解释]
1.四时不正之风,或穴隙檐下之风。皆有害于人畜。 2.贼人的凶焰。
赐火 [相关解释]
1.《周礼.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谓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柞榓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唐宋唯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戚里。
起居注 [相关解释]
1.皇帝的言行录。两汉时由宫内修撰,魏晋以后设官专修。唐宋时凡朝廷命令赦宥﹑礼乐法度﹑赏罚除授﹑群臣进对﹑祭祀宴享﹑临幸引见﹑四时气候﹑户口增减﹑州县废置等事,皆按日记载。元明以后趋于简单。 2.职官名。负责侍从皇帝﹑记载皇帝的言行。魏晋及南北朝多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始置"起居令史",另有"修起居注","监起居注"等官。隋代于内史省设"起居舍人"。唐宋又于门下省设"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分掌其事。元代以给事中兼修《起居注》。明初曾专设起居注。清代以翰林﹑詹事等日讲官兼充,称"日讲起居注官"。参阅
载时 [相关解释]
1.谓按四时季节行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