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士兵的内容。
带有士兵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剑之任
[相关解释]
1.谓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 2.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1.谓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 2.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万叶集
[相关解释]
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几经增编,至奈良末期成书。共二十卷,收和歌四千五百余首。据传大伴家持为主要编撰人,其后又有数人加工补充。作者有天皇、贵族、官吏、僧人、农民、士兵、妓女等。诗歌体裁分为长歌、短歌、旋头歌、佛足石歌和片歌。内容分为杂歌、相闻、挽歌三大类。主要表现崇神尊君,热爱乡土,男女相爱,民间疾苦等。是日本古典诗歌中最杰出的典范。
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几经增编,至奈良末期成书。共二十卷,收和歌四千五百余首。据传大伴家持为主要编撰人,其后又有数人加工补充。作者有天皇、贵族、官吏、僧人、农民、士兵、妓女等。诗歌体裁分为长歌、短歌、旋头歌、佛足石歌和片歌。内容分为杂歌、相闻、挽歌三大类。主要表现崇神尊君,热爱乡土,男女相爱,民间疾苦等。是日本古典诗歌中最杰出的典范。
三革
[相关解释]
1.指甲﹑胄﹑盾,古时多用犀﹑兕﹑牛之皮革制成,故称。《国语.齐语》"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韦昭注"三革,甲﹑胄﹑盾也。"《荀子.儒效》"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于是《武》《象》起而《韶》《护》废矣。"杨倞注"三革,犀也,兕也,牛也。"一说,指用革甲装备的战车﹑战马和士兵。
1.指甲﹑胄﹑盾,古时多用犀﹑兕﹑牛之皮革制成,故称。《国语.齐语》"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韦昭注"三革,甲﹑胄﹑盾也。"《荀子.儒效》"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于是《武》《象》起而《韶》《护》废矣。"杨倞注"三革,犀也,兕也,牛也。"一说,指用革甲装备的战车﹑战马和士兵。
东山
[相关解释]
《诗·豳风》篇名。相传是周公东征归来后周人的作品,写久戍在外的士兵在归途中和到家后的感想,其中既有胜利返回的喜悦,也有家园荒芜的感叹。
《诗·豳风》篇名。相传是周公东征归来后周人的作品,写久戍在外的士兵在归途中和到家后的感想,其中既有胜利返回的喜悦,也有家园荒芜的感叹。
乱兵
[相关解释]
1.叛乱。 2.叛乱或溃散的士兵。
1.叛乱。 2.叛乱或溃散的士兵。
亡军
[相关解释]
1.谓士兵脱离队伍逃跑。
1.谓士兵脱离队伍逃跑。
亡卒
[相关解释]
1.溃逃的士兵。 2.战死的士兵。
1.溃逃的士兵。 2.战死的士兵。
交戟
[相关解释]
1.谓卫士执戟相交。 2.有士兵守卫之地。指宫廷。
1.谓卫士执戟相交。 2.有士兵守卫之地。指宫廷。
人兵
[相关解释]
1.士兵。
1.士兵。
休兵
[相关解释]
1.得到休整的军队。 2.使士兵休息。 3.停止战事。
1.得到休整的军队。 2.使士兵休息。 3.停止战事。
伤兵
[相关解释]
1.作战受伤的士兵。
1.作战受伤的士兵。
伤号
[相关解释]
1.受伤的人。多指受伤的士兵。
1.受伤的人。多指受伤的士兵。
作兵
[相关解释]
1.指担任维修任务的士兵。
1.指担任维修任务的士兵。
假卒
[相关解释]
1.休假的士兵。
1.休假的士兵。
儿郎
[相关解释]
①男儿;男子。②儿子。③称士兵或喽罗三千~。
①男儿;男子。②儿子。③称士兵或喽罗三千~。
兕甲
[相关解释]
1.兕革制的铠甲。 2.指士兵。
1.兕革制的铠甲。 2.指士兵。
入列
[相关解释]
1.军队用语。出列的或迟到的士兵进入队列。
1.军队用语。出列的或迟到的士兵进入队列。
全甲
[相关解释]
1.指全部披甲的士兵。
1.指全部披甲的士兵。
兵丁
[相关解释]
1.原指服兵役的壮丁◇因以称士兵。
1.原指服兵役的壮丁◇因以称士兵。
兵人
[相关解释]
1.士兵。
1.士兵。
兵卒
[相关解释]
1.士兵的旧称。
1.士兵的旧称。
兵卫
[相关解释]
1.士兵和守卫之具。亦指防卫。
1.士兵和守卫之具。亦指防卫。
兵员
[相关解释]
1.部队士兵的总称。
1.部队士兵的总称。
兵士
[相关解释]
1.士卒;士兵。
1.士卒;士兵。
兵工
[相关解释]
1.军工。制造武器装备的军事工业。 2.谓组织士兵从事工业生产。
1.军工。制造武器装备的军事工业。 2.谓组织士兵从事工业生产。
兵弁
[相关解释]
1.士兵和低级武官的总称。
1.士兵和低级武官的总称。
兵强马壮
[相关解释]
1.士兵﹑军马强壮。指军队强大﹐有战斗力。 2.泛指强壮有力。
1.士兵﹑军马强壮。指军队强大﹐有战斗力。 2.泛指强壮有力。
兵暴
[相关解释]
1.士兵暴动。
1.士兵暴动。
兵梢
[相关解释]
1.驾船或管船的士兵。
1.驾船或管船的士兵。
兵民
[相关解释]
1.指壮丁。 2.士兵和民众。
1.指壮丁。 2.士兵和民众。
兵油子
[相关解释]
1.在旧军队中长期当兵并沾染了恶习的士兵。
1.在旧军队中长期当兵并沾染了恶习的士兵。
兵源
[相关解释]
1.士兵的来源。
1.士兵的来源。
兵牌
[相关解释]
1.传令的士兵。 2.清代由官府发给﹑差兵执持的一种凭证。
1.传令的士兵。 2.清代由官府发给﹑差兵执持的一种凭证。
兵甲
[相关解释]
1.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 2.指士兵﹐军队。 3.战事;战争。
1.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 2.指士兵﹐军队。 3.战事;战争。
兵目
[相关解释]
1.士兵的头目﹐普通军官。
1.士兵的头目﹐普通军官。
兵车行
[相关解释]
诗篇名。唐代杜甫作。诗先写壮丁开赴前线时亲人送别的悲凄场面,后又借士兵之口,揭露唐玄宗长期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节奏多变,语言明快通俗。
诗篇名。唐代杜甫作。诗先写壮丁开赴前线时亲人送别的悲凄场面,后又借士兵之口,揭露唐玄宗长期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节奏多变,语言明快通俗。
兵运
[相关解释]
1.士兵运动的简称﹐指策动敌军士兵起义等革命活动。
1.士兵运动的简称﹐指策动敌军士兵起义等革命活动。
兵隶
[相关解释]
1.士兵中之担当差役者。
1.士兵中之担当差役者。
兵额
[相关解释]
1.士兵的数额。
1.士兵的数额。
养兵
[相关解释]
1.供养和训练士兵。 2.指供养和训练的士兵。
1.供养和训练士兵。 2.指供养和训练的士兵。
内教
[相关解释]
1.犹女教。封建时代对妇女的教育。 2.在皇城内教习校阅士兵。 3.指佛教。
1.犹女教。封建时代对妇女的教育。 2.在皇城内教习校阅士兵。 3.指佛教。
军丁
[相关解释]
1.兵卒;士兵。
1.兵卒;士兵。
军户
[相关解释]
1.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属于军府,称为"军户"。入军户后,世代为兵,社会地位低下。元﹑明﹑清亦有军户,但制度稍异。
1.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属于军府,称为"军户"。入军户后,世代为兵,社会地位低下。元﹑明﹑清亦有军户,但制度稍异。
军警
[相关解释]
1.军事警报。 2.士兵与警察。
1.军事警报。 2.士兵与警察。
出列
[相关解释]
1.士兵从队列中向前走出几步并立定。
1.士兵从队列中向前走出几步并立定。
劲卒
[相关解释]
1.精壮的士兵。
1.精壮的士兵。
勇丁
[相关解释]
1.清代地方招募的士兵。
1.清代地方招募的士兵。
勇士
[相关解释]
1.勇敢的士兵◇亦泛指有力气有胆量的人。
1.勇敢的士兵◇亦泛指有力气有胆量的人。
勤务兵
[相关解释]
1.旧军队中给军官办杂务的士兵。
1.旧军队中给军官办杂务的士兵。
十字军东侵
[相关解释]
1096-1291年间西欧天主教会、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的侵略性远征。前后共八次。远征军以拯救被异教徒”(穆斯林)占领的耶路撒冷圣地为借口,士兵衣服上缝有十字标志。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等国家。1187年耶路撒冷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收复。1291年十字军在东方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丧失,标志十字军东侵的最终失败。
1096-1291年间西欧天主教会、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的侵略性远征。前后共八次。远征军以拯救被异教徒”(穆斯林)占领的耶路撒冷圣地为借口,士兵衣服上缝有十字标志。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等国家。1187年耶路撒冷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收复。1291年十字军在东方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丧失,标志十字军东侵的最终失败。
卒乘
[相关解释]
1.士兵与战车◇多泛指军队。
1.士兵与战车◇多泛指军队。
卒伍
[相关解释]
1.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 2.泛指军队,行伍。 3.指士兵。
1.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 2.泛指军队,行伍。 3.指士兵。
卒兵
[相关解释]
1.士兵。
1.士兵。
单行法
[相关解释]
只调整某一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如收养法、继承法),或只适用于某个地区的法律、法规(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或只适用于某些特定人的法律、法规(如现役士兵服役条例)。
只调整某一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如收养法、继承法),或只适用于某个地区的法律、法规(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或只适用于某些特定人的法律、法规(如现役士兵服役条例)。
卢沟桥事变
[相关解释]
亦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借口在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当夜即炮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11日,日本增兵十万,分二路进攻北平(今北京)和天津,至30日平津相继陷落。这次事变成为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开始。
亦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借口在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当夜即炮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11日,日本增兵十万,分二路进攻北平(今北京)和天津,至30日平津相继陷落。这次事变成为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开始。
吮卒
[相关解释]
1.指为士兵嘬吸疮口的脓血。为将官爱兵之典。
1.指为士兵嘬吸疮口的脓血。为将官爱兵之典。
哨兵
[相关解释]
1.旧时巡逻﹑稽查的士兵。 2.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
1.旧时巡逻﹑稽查的士兵。 2.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
嘉尔曼
[相关解释]
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作于1845年。吉卜赛姑娘嘉尔曼因伤人罪被捕。押送途中士兵唐·霍赛私自放走了她,为此入狱。他出狱后找到了已加入走私团伙的嘉尔曼,杀死了她的情人,威逼她一起去美洲。嘉尔曼宁死不从,终于倒在唐·霍赛的刀下。
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作于1845年。吉卜赛姑娘嘉尔曼因伤人罪被捕。押送途中士兵唐·霍赛私自放走了她,为此入狱。他出狱后找到了已加入走私团伙的嘉尔曼,杀死了她的情人,威逼她一起去美洲。嘉尔曼宁死不从,终于倒在唐·霍赛的刀下。
士众
[相关解释]
1.众士兵。指部队的普通战斗成员。
1.众士兵。指部队的普通战斗成员。
士兵
[相关解释]
士官、军士和兵的统称。是军队中直接操作武器装备,执行战斗或保障勤务的军人。是军队的基础。我军士兵,是指班长及其以下军人。1988年重新实行的军衔制分有三等七级,士官设军士长、专业军士;军士设上士、中士、下士;兵设上等兵、列兵。
士官、军士和兵的统称。是军队中直接操作武器装备,执行战斗或保障勤务的军人。是军队的基础。我军士兵,是指班长及其以下军人。1988年重新实行的军衔制分有三等七级,士官设军士长、专业军士;军士设上士、中士、下士;兵设上等兵、列兵。
士卒
[相关解释]
士兵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
士兵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
士家
[相关解释]
1.魏晋时,职业士兵的家庭称为士家。士家子弟世代为兵。
1.魏晋时,职业士兵的家庭称为士家。士家子弟世代为兵。
士息
[相关解释]
1.魏晋时指士兵之子。
1.魏晋时指士兵之子。
士气
[相关解释]
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勇气士气旺盛。也比喻读书人的气节士气峥峥未可非|士气为之一新。
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勇气士气旺盛。也比喻读书人的气节士气峥峥未可非|士气为之一新。
壮卒
[相关解释]
1.勇猛的士兵。
1.勇猛的士兵。
外繇
[相关解释]
1.谓戍边;亦指戍边士兵。
1.谓戍边;亦指戍边士兵。
客卒
[相关解释]
1.由外地调来的士兵。
1.由外地调来的士兵。
将士
[相关解释]
将领和士兵的统称~用命(军官和士兵都服从命令)。
将领和士兵的统称~用命(军官和士兵都服从命令)。
小卒
[相关解释]
1.士兵。 2.引申为起不了大作用的人。 3.官家仆役自称。 4.称攀附权势而为之效力的小人物。
1.士兵。 2.引申为起不了大作用的人。 3.官家仆役自称。 4.称攀附权势而为之效力的小人物。
属兵
[相关解释]
1.谓调集士兵。
1.谓调集士兵。
工程兵
[相关解释]
担任复杂的工程保障任务的兵种。执行构筑工事、架桥、筑路、伪装、设置和排除障碍物等工程任务。也称这一兵种的士兵。旧称工兵。
担任复杂的工程保障任务的兵种。执行构筑工事、架桥、筑路、伪装、设置和排除障碍物等工程任务。也称这一兵种的士兵。旧称工兵。
干部
[相关解释]
①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士兵、勤杂人员除外)。②指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工会~ㄧ区乡~。
①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士兵、勤杂人员除外)。②指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工会~ㄧ区乡~。
平江起义
[相关解释]
1928年7月22日,共产党人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湖南平江的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由于湘鄂赣国民党军队的联合进攻,11月,彭德怀率第五军主力撤出平江到井冈山与第四军会合,留下的部队在湘鄂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1928年7月22日,共产党人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湖南平江的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由于湘鄂赣国民党军队的联合进攻,11月,彭德怀率第五军主力撤出平江到井冈山与第四军会合,留下的部队在湘鄂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强将手下无弱兵
[相关解释]
1.在英勇的将领率领下不会有懦怯的士兵。比喻能干人手下没有弱者。
1.在英勇的将领率领下不会有懦怯的士兵。比喻能干人手下没有弱者。
役兵
[相关解释]
1.服劳役勤务的士兵。宋代兵制有禁兵﹑厢兵﹑役兵﹑民兵之别。役兵以游民充任,专事一业,如给漕挽,修河防,养国马等。
1.服劳役勤务的士兵。宋代兵制有禁兵﹑厢兵﹑役兵﹑民兵之别。役兵以游民充任,专事一业,如给漕挽,修河防,养国马等。
征士
[相关解释]
1.出征的士兵。
1.出征的士兵。
征夫
[相关解释]
1.远行的人。 2.从役之人;出征的士兵。
1.远行的人。 2.从役之人;出征的士兵。
志愿兵
[相关解释]
1.自愿服兵役的士兵。
1.自愿服兵役的士兵。
恶卒
[相关解释]
1.怯弱的士兵。
1.怯弱的士兵。
战兵
[相关解释]
1.谓以武力决胜负。 2.从事战斗的士兵。
1.谓以武力决胜负。 2.从事战斗的士兵。
战士
[相关解释]
1.士兵,参加作战的人。 2.泛指参加正义斗争或从事正义事业的人。
1.士兵,参加作战的人。 2.泛指参加正义斗争或从事正义事业的人。
战斗员
[相关解释]
1.直接参加战斗的士兵。
1.直接参加战斗的士兵。
打衣粮
[相关解释]
1.谓分发衣服﹑粮食给士兵。
1.谓分发衣服﹑粮食给士兵。
执殳
[相关解释]
1.《诗.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毛传"殳,长丈二而无刃。"后以指为皇室效力或作士兵。
1.《诗.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毛传"殳,长丈二而无刃。"后以指为皇室效力或作士兵。
招兵买马
[相关解释]
1.招募士兵,购置战马。谓组织武装,扩充兵力。 2.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1.招募士兵,购置战马。谓组织武装,扩充兵力。 2.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指挥刀
[相关解释]
1.指挥士兵作战﹑演习或操练时用的狭长的军刀。
1.指挥士兵作战﹑演习或操练时用的狭长的军刀。
挑兵
[相关解释]
1.选募士兵。
1.选募士兵。
振旅
[相关解释]
1.谓整队班师。 2.整顿部队,操练士兵。
1.谓整队班师。 2.整顿部队,操练士兵。
掘子军
[相关解释]
1.挖地道的士兵。
1.挖地道的士兵。
控弦
[相关解释]
1.拉弓;持弓。 2.借指士兵。
1.拉弓;持弓。 2.借指士兵。
收兵
[相关解释]
1.招收士兵。 2.撤退军队。 3.收起兵器,停止争斗。 4.引申为放弃争执。 5.喻结束工作。
1.招收士兵。 2.撤退军队。 3.收起兵器,停止争斗。 4.引申为放弃争执。 5.喻结束工作。
散兵游勇
[相关解释]
1.指没有统属的或溃散的士兵。 2.指没有组织而独自行动的人。
1.指没有统属的或溃散的士兵。 2.指没有组织而独自行动的人。
散兵线
[相关解释]
1.军事用语。谓将士兵分开为横线的战斗队形。
1.军事用语。谓将士兵分开为横线的战斗队形。
散军
[相关解释]
1.遣散军士。 2.将东西分发给士兵。
1.遣散军士。 2.将东西分发给士兵。
散勇
[相关解释]
1.清代称地方招募的士兵。亦指零散的兵卒。
1.清代称地方招募的士兵。亦指零散的兵卒。
散卒
[相关解释]
1.指被击溃了的士兵。 2.零散的士卒。
1.指被击溃了的士兵。 2.零散的士卒。
文面
[相关解释]
1.在脸上刻画花纹。 2.在脸上刺字或记号。为宋金时防止士兵逃走和施诸发配犯人的一种残酷制度。 3.金属钱币有字的一面。 4.公文。
1.在脸上刻画花纹。 2.在脸上刺字或记号。为宋金时防止士兵逃走和施诸发配犯人的一种残酷制度。 3.金属钱币有字的一面。 4.公文。
新兵
[相关解释]
1.刚入伍的士兵。 2.比喻刚参加某种工作的人。
1.刚入伍的士兵。 2.比喻刚参加某种工作的人。
新勇
[相关解释]
1.清代称地方新招募的士兵。
1.清代称地方新招募的士兵。
无衣
[相关解释]
《诗·秦风》篇名。写士兵在战斗前的相互帮助和同仇敌忾之情。春秋时楚国郢都被吴军攻破,楚臣申包胥向秦国请求援兵,秦哀公曾赋《无衣》以示同情,并随即出兵援楚。
《诗·秦风》篇名。写士兵在战斗前的相互帮助和同仇敌忾之情。春秋时楚国郢都被吴军攻破,楚臣申包胥向秦国请求援兵,秦哀公曾赋《无衣》以示同情,并随即出兵援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