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9 查到相关天官的内容。
带有天官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政
[相关解释]
1.古天文术语。说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孔颖达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史记·五帝本纪》"以齐七政"裴髎集解引郑玄注同此说。(2)指天﹑地﹑人和四时。《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裴髎集解引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
1.古天文术语。说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孔颖达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史记·五帝本纪》"以齐七政"裴髎集解引郑玄注同此说。(2)指天﹑地﹑人和四时。《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裴髎集解引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
三变
[相关解释]
1.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 3.三种变化。指周公三变于文王时能子,于成王幼时能武,于成王壮时能臣。见《韩诗外传》卷七。 4.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汉魏为一变,晋宋至唐初为一变,盛唐以后又一变。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诗三变》。 5.三种变化。《新唐书.文艺传序》"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指唐初王勃﹑杨炯为一变,玄宗时张说
1.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 3.三种变化。指周公三变于文王时能子,于成王幼时能武,于成王壮时能臣。见《韩诗外传》卷七。 4.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汉魏为一变,晋宋至唐初为一变,盛唐以后又一变。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诗三变》。 5.三种变化。《新唐书.文艺传序》"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指唐初王勃﹑杨炯为一变,玄宗时张说
三官
[相关解释]
1.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2.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 3.古代三种官的合称。管理农﹑商﹑工的田师﹑市师﹑器师。 4.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代管理铸钱的均输﹑钟官﹑辨铜令三官。为水衡都尉之属官。 5.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三国时魏国称廷尉属官正﹑监﹑平为廷尉三官。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称。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7.人体三种器官。指耳﹑目﹑心。 8.人体三种器官。指口﹑目﹑耳。
1.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2.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 3.古代三种官的合称。管理农﹑商﹑工的田师﹑市师﹑器师。 4.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代管理铸钱的均输﹑钟官﹑辨铜令三官。为水衡都尉之属官。 5.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三国时魏国称廷尉属官正﹑监﹑平为廷尉三官。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称。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7.人体三种器官。指耳﹑目﹑心。 8.人体三种器官。指口﹑目﹑耳。
上士
[相关解释]
1.道德高尚的人。 2.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孙诒让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秦以后亦有袭用古制﹐以上士﹑中士﹑下士为官秩者。 3.佛经中对菩萨的称呼。 4.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1.道德高尚的人。 2.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孙诒让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秦以后亦有袭用古制﹐以上士﹑中士﹑下士为官秩者。 3.佛经中对菩萨的称呼。 4.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中山
[相关解释]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5.中山狼的省称。 6.指明初著名将领徐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5.中山狼的省称。 6.指明初著名将领徐
乌焉成马
[相关解释]
1.乌﹑焉﹑马三字字形相似,转写致误。语本《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汉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后泛指文字经传抄造成讹误。
1.乌﹑焉﹑马三字字形相似,转写致误。语本《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汉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后泛指文字经传抄造成讹误。
乐侑
[相关解释]
1.指天子﹑诸侯举食时所奏之乐。语本《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贾公彦疏"案《论语·微子》云亚饭,三飰,四饭。郑云皆举食之乐。彼诸侯礼尚有举食之乐,明天子日食有举食之乐可知。"
1.指天子﹑诸侯举食时所奏之乐。语本《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贾公彦疏"案《论语·微子》云亚饭,三飰,四饭。郑云皆举食之乐。彼诸侯礼尚有举食之乐,明天子日食有举食之乐可知。"
九嫔
[相关解释]
1.宫中女官。也是帝王的妃子。《周礼·天官·内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礼记·昬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历代王朝多有九嫔之制。晋以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唐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见《晋书·舆服志》﹑《新唐书·后妃传上》。
1.宫中女官。也是帝王的妃子。《周礼·天官·内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礼记·昬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历代王朝多有九嫔之制。晋以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唐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见《晋书·舆服志》﹑《新唐书·后妃传上》。
予夺生杀
[相关解释]
1.《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因以"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
1.《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因以"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
五百年前
[相关解释]
1.语本《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五百载大变。"后因用以表示前世。
1.语本《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五百载大变。"后因用以表示前世。
井匽
[相关解释]
1.排除污水秽物的水池和水沟。《周礼·天官·宫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郑玄注"井﹐漏井﹐所以受水潦……匽猪﹐谓溜下之池,受畜水而流之者。"孔颖达疏"宫中为漏井以受秽﹐又为匽猪使四边流水入焉。井匽二者皆所以除其不蠲洁﹐又去其恶臭。"《宋史·谢绛传》"蝗亘田野﹐坌入郛郭﹐跳掷官寺﹐井匽皆满。"清冯桂芬《上海重建武帝庙记》"后为崇圣祠﹐祠有楼﹐最后为斋庖井匽之属。"一说"井匽"当读作"庰匽";庰﹐通"屏"。指厕所﹐僻隐处。见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十一。
1.排除污水秽物的水池和水沟。《周礼·天官·宫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郑玄注"井﹐漏井﹐所以受水潦……匽猪﹐谓溜下之池,受畜水而流之者。"孔颖达疏"宫中为漏井以受秽﹐又为匽猪使四边流水入焉。井匽二者皆所以除其不蠲洁﹐又去其恶臭。"《宋史·谢绛传》"蝗亘田野﹐坌入郛郭﹐跳掷官寺﹐井匽皆满。"清冯桂芬《上海重建武帝庙记》"后为崇圣祠﹐祠有楼﹐最后为斋庖井匽之属。"一说"井匽"当读作"庰匽";庰﹐通"屏"。指厕所﹐僻隐处。见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十一。
体国经野
[相关解释]
1.分划国都,丈量田野。《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郑玄注﹕"体犹分也﹐经谓为之里数。郑司农云﹕'营国方九里﹐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野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之属是也。'"后亦用以泛指创建国家﹑治理国家。
1.分划国都,丈量田野。《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郑玄注﹕"体犹分也﹐经谓为之里数。郑司农云﹕'营国方九里﹐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野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之属是也。'"后亦用以泛指创建国家﹑治理国家。
八书
[相关解释]
1.指《史记》的《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书﹐其内容是关于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专题记载和论述。其后正史皆称志。
1.指《史记》的《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书﹐其内容是关于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专题记载和论述。其后正史皆称志。
六卿
[相关解释]
1.上古天子有六军﹐六军之主将称"六卿"。 2.指六官。《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春秋末,宋国亦设六卿之官,其官名与周稍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于是皇缓为右师,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鉯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后用以泛称朝廷重臣『桓宽《盐铁论.刺权》"威重于六卿,富累于陶卫,舆服
1.上古天子有六军﹐六军之主将称"六卿"。 2.指六官。《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春秋末,宋国亦设六卿之官,其官名与周稍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于是皇缓为右师,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鉯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后用以泛称朝廷重臣『桓宽《盐铁论.刺权》"威重于六卿,富累于陶卫,舆服
六和
[相关解释]
1.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郑玄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孔颖达疏"以四时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为六也,是为六和也。"按郑注系据《周礼.天官.食医》经文◇用以指多种美味。 2.佛教语。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1.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郑玄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孔颖达疏"以四时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为六也,是为六和也。"按郑注系据《周礼.天官.食医》经文◇用以指多种美味。 2.佛教语。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六天
[相关解释]
1.汉代纬书﹐附会五帝传说和《史记.天官书》太微宫内有五星曰五帝座之文﹐谓天帝有六﹐即天皇大帝与五方之帝﹐是谓"六天"。 2.谓人死后所居之六天宫。 3.道教谓上天分为六。 4.佛经有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又称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见《楞严经》卷八。
1.汉代纬书﹐附会五帝传说和《史记.天官书》太微宫内有五星曰五帝座之文﹐谓天帝有六﹐即天皇大帝与五方之帝﹐是谓"六天"。 2.谓人死后所居之六天宫。 3.道教谓上天分为六。 4.佛经有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又称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见《楞严经》卷八。
六官
[相关解释]
1.周六卿之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 2.隋唐后中央政权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书总称六官。
1.周六卿之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 2.隋唐后中央政权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书总称六官。
六清
[相关解释]
1.即六饮。《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饮用六清。"郑玄注"六清,水﹑浆﹑醴﹑凉﹑医﹑酏。"孙诒让正义"此即《浆人》之'六饮'也。''即'酏'之俗。"后用以泛指饮料。
1.即六饮。《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饮用六清。"郑玄注"六清,水﹑浆﹑醴﹑凉﹑医﹑酏。"孙诒让正义"此即《浆人》之'六饮'也。''即'酏'之俗。"后用以泛指饮料。
六牲
[相关解释]
1.即六畜马﹑牛﹑羊﹑豕﹑犬﹑鸡。《周礼.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郑玄注"六牲﹐谓牛马羊豕犬鸡。"又《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郑玄注"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上》"此六牲与《牧人》不同。《牧人》之六牲谓马牛羊豕犬鸡﹐此六牲则牛羊豕犬雁鱼也。盖膳夫之饮食膳羞﹐与《食医》之六食﹑六膳﹑百羞相应。"可备一说。
1.即六畜马﹑牛﹑羊﹑豕﹑犬﹑鸡。《周礼.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郑玄注"六牲﹐谓牛马羊豕犬鸡。"又《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郑玄注"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上》"此六牲与《牧人》不同。《牧人》之六牲谓马牛羊豕犬鸡﹐此六牲则牛羊豕犬雁鱼也。盖膳夫之饮食膳羞﹐与《食医》之六食﹑六膳﹑百羞相应。"可备一说。
六禽
[相关解释]
1.六种供膳的禽类。《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六禽﹐雁﹑鹑﹑鷃﹑雉﹑鸠﹑鸽。"郑玄注则"六禽﹐于禽献及六挚﹐宜为羔﹑豚﹑犊﹑麛﹑雉﹑雁﹐凡鸟兽未孕曰禽。"说与郑司农异。
1.六种供膳的禽类。《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六禽﹐雁﹑鹑﹑鷃﹑雉﹑鸠﹑鸽。"郑玄注则"六禽﹐于禽献及六挚﹐宜为羔﹑豚﹑犊﹑麛﹑雉﹑雁﹐凡鸟兽未孕曰禽。"说与郑司农异。
六膳
[相关解释]
1.六种肉类膳食品。《周礼.天宫.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苽。"据此﹐"六膳"乃牛﹑羊﹑豕﹑犬﹑雁﹑鱼。又﹐《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郑玄注﹕"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说与《周礼》稍异。
1.六种肉类膳食品。《周礼.天宫.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苽。"据此﹐"六膳"乃牛﹑羊﹑豕﹑犬﹑雁﹑鱼。又﹐《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郑玄注﹕"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说与《周礼》稍异。
内饔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天官的属官,掌管王﹑后﹑世子的饮食和宗庙祭享用品。 2.借指宫廷中的膳食。
1.官名。《周礼》天官的属官,掌管王﹑后﹑世子的饮食和宗庙祭享用品。 2.借指宫廷中的膳食。
十二辰
[相关解释]
1.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1)古代用以记年﹑月﹑日﹑时。《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贾公彦疏"十有二辰者,谓子﹑丑﹑寅﹑卯之等。"《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韦昭注"十二辰,子至亥。"(2)用于记星次。《史记.天官书》"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唐张守节正义"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从来久远矣。
1.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1)古代用以记年﹑月﹑日﹑时。《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贾公彦疏"十有二辰者,谓子﹑丑﹑寅﹑卯之等。"《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韦昭注"十二辰,子至亥。"(2)用于记星次。《史记.天官书》"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唐张守节正义"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从来久远矣。
句屦
[相关解释]
1.古代鞋的一种。鞋端饰有绦制之鼻。《大戴礼记·哀公问》"然则今夫章甫﹑句屦,绅带搢笏者,此皆贤乎?"《荀子·哀公》"句屦"作"絧屦"。王先谦集解"王肃云'絧,谓屦头有拘饰也。'郑康成云'絧之言拘也,以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屦头。'"参阅《周礼·天官·屦人》贾公彦疏。一说"句"通"矩"。句屦为方头之鞋。
1.古代鞋的一种。鞋端饰有绦制之鼻。《大戴礼记·哀公问》"然则今夫章甫﹑句屦,绅带搢笏者,此皆贤乎?"《荀子·哀公》"句屦"作"絧屦"。王先谦集解"王肃云'絧,谓屦头有拘饰也。'郑康成云'絧之言拘也,以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屦头。'"参阅《周礼·天官·屦人》贾公彦疏。一说"句"通"矩"。句屦为方头之鞋。
司书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计会簿书,为司会之副。参阅《周礼.天官.司书》。 2.从事公文﹑书信等文书工作的人员。
1.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计会簿书,为司会之副。参阅《周礼.天官.司书》。 2.从事公文﹑书信等文书工作的人员。
司会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主管财政经济,及对群官政绩的考察。北周仿《周礼》官制,其天官府亦置司会中大夫。参阅《周礼.天官.司会》﹑王仲荦《北周六典》卷二◇世用为度支或仓部的别称。 2.掌管财务;担任度支职务。
1.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主管财政经济,及对群官政绩的考察。北周仿《周礼》官制,其天官府亦置司会中大夫。参阅《周礼.天官.司会》﹑王仲荦《北周六典》卷二◇世用为度支或仓部的别称。 2.掌管财务;担任度支职务。
周葅楚芰
[相关解释]
1.周地的腌菜,楚地的菱。喻偏嗜之物。语本《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国语.楚语上》"屈到嗜芰"。
1.周地的腌菜,楚地的菱。喻偏嗜之物。语本《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国语.楚语上》"屈到嗜芰"。
和齐
[相关解释]
1.谓调配口味。齐,通"剂",调味品。语本《周礼.天官.食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八珍之齐。"郑玄注"和,调也。" 2.谓调配剂量。
1.谓调配口味。齐,通"剂",调味品。语本《周礼.天官.食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八珍之齐。"郑玄注"和,调也。" 2.谓调配剂量。
四教
[相关解释]
1.旧时的四项教育科目。所指因教育对象而异。(1)孔子以文﹑行﹑忠﹑信为教人的四要目。《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旧唐书·杨绾传》"文﹑行﹑忠﹑信,弘于四教。"(2)指儒家所传授的四门学科诗﹑书﹑礼﹑乐。《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心在四教,语称七德,目视六籍,口诵九歌。"(3)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晋干宝《晋纪总论》"
1.旧时的四项教育科目。所指因教育对象而异。(1)孔子以文﹑行﹑忠﹑信为教人的四要目。《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旧唐书·杨绾传》"文﹑行﹑忠﹑信,弘于四教。"(2)指儒家所传授的四门学科诗﹑书﹑礼﹑乐。《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心在四教,语称七德,目视六籍,口诵九歌。"(3)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晋干宝《晋纪总论》"
地官
[相关解释]
1.古代六官之一。 2.神名。道家以天官﹑地官﹑水官为三官。
1.古代六官之一。 2.神名。道家以天官﹑地官﹑水官为三官。
夏官正
[相关解释]
1.官名。唐宋以来均为司天官属中管四时的官。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五》。
1.官名。唐宋以来均为司天官属中管四时的官。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五》。
天官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世亦称吏部为天官。 2.借指吏部尚书。 3.泛指百官。 4.指官职。 5.天文;天象。 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 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 8.指耳﹑目﹑口﹑鼻﹑形体等感觉器官。
1.官名。《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世亦称吏部为天官。 2.借指吏部尚书。 3.泛指百官。 4.指官职。 5.天文;天象。 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 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 8.指耳﹑目﹑口﹑鼻﹑形体等感觉器官。
天官赐福
[相关解释]
1.俗谓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赐福于人。 2.旧日戏曲舞台有演天官赐福以徼吉利者。亦泛指上天赐福。
1.俗谓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赐福于人。 2.旧日戏曲舞台有演天官赐福以徼吉利者。亦泛指上天赐福。
太宰
[相关解释]
1.相传殷置太宰。周称冢宰﹐为天官之长﹐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春秋列国亦多置太宰之官﹐职权不尽相同。秦﹑汉﹑魏皆不置。晋以避司马师讳﹐置太宰以代太师。北周文帝依《周礼》建六官﹐置天官大冢宰卿一人。隋唐均无此官。宋崇宁间﹐改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靖康末复故。参阅《周礼·天官·大宰》﹑《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二》﹑《文献通考·职官二》。 2.三代掌馔之官。 3.明清时一般称吏部尚书为太宰。
1.相传殷置太宰。周称冢宰﹐为天官之长﹐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春秋列国亦多置太宰之官﹐职权不尽相同。秦﹑汉﹑魏皆不置。晋以避司马师讳﹐置太宰以代太师。北周文帝依《周礼》建六官﹐置天官大冢宰卿一人。隋唐均无此官。宋崇宁间﹐改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靖康末复故。参阅《周礼·天官·大宰》﹑《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二》﹑《文献通考·职官二》。 2.三代掌馔之官。 3.明清时一般称吏部尚书为太宰。
太府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天官》有大府﹐掌府藏会计。秦汉并其职于司农少府。南朝梁置太府卿﹐专管皇室的库储出纳。北齐曰太府寺。北周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唐曾改太府为外府﹐掌国家钱谷的保管出纳﹐旋复旧。宋以太府半属国家行政﹐半属宫廷事务。辽﹑金﹑元改宋以前的太府寺为太府监。明废。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1.官名。《周礼.天官》有大府﹐掌府藏会计。秦汉并其职于司农少府。南朝梁置太府卿﹐专管皇室的库储出纳。北齐曰太府寺。北周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唐曾改太府为外府﹐掌国家钱谷的保管出纳﹐旋复旧。宋以太府半属国家行政﹐半属宫廷事务。辽﹑金﹑元改宋以前的太府寺为太府监。明废。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奚奴
[相关解释]
1.《周礼.天官.序官》"奚三百人"汉郑玄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后因称奴仆为"奚奴"。 2.指北方少数民族之为奴者。 3.用作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周礼.天官.序官》"奚三百人"汉郑玄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后因称奴仆为"奚奴"。 2.指北方少数民族之为奴者。 3.用作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孤卿
[相关解释]
1.谓少师﹑少傅﹑少保。《周礼·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郑玄注"王之孤三人,副三公论道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后汉书·刘祉传》"及莽篡立,刘氏为侯者皆降称子,食孤卿禄,后皆夺爵。"一说为六卿之首。参阅《周礼·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孙诒让正义。 2.泛指朝廷高官。
1.谓少师﹑少傅﹑少保。《周礼·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郑玄注"王之孤三人,副三公论道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后汉书·刘祉传》"及莽篡立,刘氏为侯者皆降称子,食孤卿禄,后皆夺爵。"一说为六卿之首。参阅《周礼·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孙诒让正义。 2.泛指朝廷高官。
宁民
[相关解释]
1.安民,使人民安定。语出《周礼.天官.小宰》"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
1.安民,使人民安定。语出《周礼.天官.小宰》"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
宰夫
[相关解释]
1.周代天官冢宰的属官。 2.古代掌管膳食的小吏;厨师。 3.指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1.周代天官冢宰的属官。 2.古代掌管膳食的小吏;厨师。 3.指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少宰
[相关解释]
1.官名。即《周礼.天官》的小宰﹐为大宰的副职。春秋列国中亦有置之者。 2.宋政和中﹐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旋复旧称。明清为吏部侍郎的俗称﹐也叫少冢宰。 3.星名。即左垣第三星。在紫微垣。
1.官名。即《周礼.天官》的小宰﹐为大宰的副职。春秋列国中亦有置之者。 2.宋政和中﹐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旋复旧称。明清为吏部侍郎的俗称﹐也叫少冢宰。 3.星名。即左垣第三星。在紫微垣。
展衣
[相关解释]
1.古代王后六服之一,色白。又为世妇及卿大夫妻之命服。展,通"襢"。《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祎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郑玄注"郑司农云'展衣,白衣也。'……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一说展衣色赤。
1.古代王后六服之一,色白。又为世妇及卿大夫妻之命服。展,通"襢"。《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祎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郑玄注"郑司农云'展衣,白衣也。'……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一说展衣色赤。
布泉
[相关解释]
1.《周礼.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入出"汉郑玄注"布,泉(钱)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故以"布泉"泛指钱财﹑货财。 2.古货币名。 3.瀑布。
1.《周礼.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入出"汉郑玄注"布,泉(钱)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故以"布泉"泛指钱财﹑货财。 2.古货币名。 3.瀑布。
幄帟
[相关解释]
1.《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郑玄注"郑司农云'帟,平帐也。玄谓帟,王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尘。幄﹑帟皆以缯为之。'"后因以"幄帟"泛指篷帐。
1.《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郑玄注"郑司农云'帟,平帐也。玄谓帟,王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尘。幄﹑帟皆以缯为之。'"后因以"幄帟"泛指篷帐。
序官
[相关解释]
1.《周礼》天官太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及《考工记》等六篇将六官所统率的官属的职掌和人数概略地列于每篇之首,经学家谓之"序官"。
1.《周礼》天官太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及《考工记》等六篇将六官所统率的官属的职掌和人数概略地列于每篇之首,经学家谓之"序官"。
府史
[相关解释]
1.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周礼.天官.序官》"府六人,史十有二人。"郑玄注"府,治藏;史,掌书者。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1.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周礼.天官.序官》"府六人,史十有二人。"郑玄注"府,治藏;史,掌书者。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悬炭
[相关解释]
1.古代厌胜术之一。 2.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
1.古代厌胜术之一。 2.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
悬鹄
[相关解释]
1.挂着的箭靶。比喻指定的目标。语本《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
1.挂着的箭靶。比喻指定的目标。语本《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
戒日
[相关解释]
1.语本《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后以"戒日"指卜日。
1.语本《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后以"戒日"指卜日。
戟门
[相关解释]
1.立戟为门。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棘门,以戟为门。"后指立戟之门。《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行密帅诸军合万五千人入城,以梁缵不尽节于高氏,为秦毕用,斩于戟门之外。"胡三省注"唐设戟之制,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东宫之门一十有八,一品之门十六,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尹﹑大都督﹑大都护之门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护﹑上州之门十二,下都督﹑下都护﹑中州﹑下州之门各十。设戟于门,故谓之戟门。"引申指显贵之家或显赫的官署。 2.墓前石门
1.立戟为门。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棘门,以戟为门。"后指立戟之门。《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行密帅诸军合万五千人入城,以梁缵不尽节于高氏,为秦毕用,斩于戟门之外。"胡三省注"唐设戟之制,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东宫之门一十有八,一品之门十六,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尹﹑大都督﹑大都护之门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护﹑上州之门十二,下都督﹑下都护﹑中州﹑下州之门各十。设戟于门,故谓之戟门。"引申指显贵之家或显赫的官署。 2.墓前石门
扰民
[相关解释]
1.驯服百姓。语本《周礼.天官.太宰》"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 2.侵扰百姓。
1.驯服百姓。语本《周礼.天官.太宰》"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 2.侵扰百姓。
掌舍
[相关解释]
1.《周礼》官名。天官之属,掌管王者出行馆舍之事。
1.《周礼》官名。天官之属,掌管王者出行馆舍之事。
柳翣
[相关解释]
1.《周礼·天官·缝人》"衣翣柳之材。"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皆棺饰。"贾公彦疏"翣即上注方扇是也。柳即上注引《丧大记》帷荒是也。"后因以"柳翣"泛指出殡时柩车上的棺饰。
1.《周礼·天官·缝人》"衣翣柳之材。"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皆棺饰。"贾公彦疏"翣即上注方扇是也。柳即上注引《丧大记》帷荒是也。"后因以"柳翣"泛指出殡时柩车上的棺饰。
棘门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棘,通"戟"。《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棘门,以戟为门。"又古代宫门插戟,故亦为宫门的别称。 2.古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3.指棘门军。
1.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棘,通"戟"。《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棘门,以戟为门。"又古代宫门插戟,故亦为宫门的别称。 2.古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3.指棘门军。
毡邸
[相关解释]
1.亦作"毡邸"。 2.铺有毡的坐榻和以凤凰羽为饰的屏风。语出《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贾公彦疏"张毡案者,案谓床也,床上着毡即谓之毡案;设皇邸者,邸谓以版为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此谓王坐所置也。"
1.亦作"毡邸"。 2.铺有毡的坐榻和以凤凰羽为饰的屏风。语出《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贾公彦疏"张毡案者,案谓床也,床上着毡即谓之毡案;设皇邸者,邸谓以版为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此谓王坐所置也。"
潜服
[相关解释]
1.衣内藏甲。《周礼.天官.阍人》"潜服贼器﹐不入宫。"郑玄注"潜服﹐若衷甲者。"孙诒让正义"潜服﹐亦谓奸人隐密而袭戎服者。"一说深衣。
1.衣内藏甲。《周礼.天官.阍人》"潜服贼器﹐不入宫。"郑玄注"潜服﹐若衷甲者。"孙诒让正义"潜服﹐亦谓奸人隐密而袭戎服者。"一说深衣。
玄枵
[相关解释]
1.十二星次之一。与二十八宿相配为女﹑虚﹑危三宿,与十二辰相配为子,与占星术的分野相配为齐。《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玄枵,虚中也。"杨伯峻注"玄枵有三宿,女﹑虚﹑危。虚宿在中。"《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唐张守节正义"虚二星,危三星,为玄枵,于辰在子,齐之分野。"《晋书.天文志上》"自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玄枵,于辰在子,齐之分野,属青州。"明末以十二次翻译欧洲传入的天文学中的"黄道十二宫",玄枵相当于"宝瓶宫"。 2.亦作"玄嚣"。传说中古代部落首领帝喾的祖父。
1.十二星次之一。与二十八宿相配为女﹑虚﹑危三宿,与十二辰相配为子,与占星术的分野相配为齐。《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玄枵,虚中也。"杨伯峻注"玄枵有三宿,女﹑虚﹑危。虚宿在中。"《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唐张守节正义"虚二星,危三星,为玄枵,于辰在子,齐之分野。"《晋书.天文志上》"自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玄枵,于辰在子,齐之分野,属青州。"明末以十二次翻译欧洲传入的天文学中的"黄道十二宫",玄枵相当于"宝瓶宫"。 2.亦作"玄嚣"。传说中古代部落首领帝喾的祖父。
玉李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仙李。 2.星名。即李星。见《史记.天官书》。 3.李子的一种。
1.传说中的仙李。 2.星名。即李星。见《史记.天官书》。 3.李子的一种。
璇玑玉衡
[相关解释]
1.亦作"璇玑玉衡"。亦作"琲机玉衡"。 2.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璇,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孔颖达疏"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后汉书·安帝纪》"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琲机玉衡,以齐七政。"清王韬《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玑玉衡,中国已有之于唐虞之世。"一说为北斗七星。一至四星名魁﹑为璇玑;五至七星名杓,为玉衡。参阅《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上》。
1.亦作"璇玑玉衡"。亦作"琲机玉衡"。 2.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璇,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孔颖达疏"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后汉书·安帝纪》"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琲机玉衡,以齐七政。"清王韬《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玑玉衡,中国已有之于唐虞之世。"一说为北斗七星。一至四星名魁﹑为璇玑;五至七星名杓,为玉衡。参阅《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上》。
福物
[相关解释]
1.《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贾公彦疏"诸臣自祭家庙,祭讫,致胙肉于王,谓之致福。"因谓祭祀所用酒肉为福物。
1.《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贾公彦疏"诸臣自祭家庙,祭讫,致胙肉于王,谓之致福。"因谓祭祀所用酒肉为福物。
秩叙
[相关解释]
1.谓依班次受禄。《周礼.天官.宫伯》﹕"掌其政令﹐行其秩叙﹐作其徒役之事。"贾公彦疏﹕"秩﹐谓依班次受禄﹔叙者﹐才蓺高下为次第。"一说﹐秩叙谓士庶子更番宿卫之次第。一月之次谓之秩﹐一岁之次谓之叙。见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八。 2.正常的次序。 3.犹秩序﹐次第。
1.谓依班次受禄。《周礼.天官.宫伯》﹕"掌其政令﹐行其秩叙﹐作其徒役之事。"贾公彦疏﹕"秩﹐谓依班次受禄﹔叙者﹐才蓺高下为次第。"一说﹐秩叙谓士庶子更番宿卫之次第。一月之次谓之秩﹐一岁之次谓之叙。见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八。 2.正常的次序。 3.犹秩序﹐次第。
紫微垣
[相关解释]
1.星官名,三垣之一。中国古代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状。见唐丹元子《步天歌》。《史记.天官书》中亦有与之相当的星官,惟名称﹑星数不同。
1.星官名,三垣之一。中国古代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状。见唐丹元子《步天歌》。《史记.天官书》中亦有与之相当的星官,惟名称﹑星数不同。
织女
[相关解释]
1.即织女星。织女与其附近两个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称织女三星。《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张守节正义"织女三星,在河北天纪东,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寶。"后衍化为神话人物。 2.《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汉班固《西都赋》"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佚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月令
1.即织女星。织女与其附近两个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称织女三星。《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张守节正义"织女三星,在河北天纪东,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寶。"后衍化为神话人物。 2.《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汉班固《西都赋》"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佚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月令
缩酒
[相关解释]
1.古代祭祀时用菁茅滤酒去渣,谓之缩酒。一说,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若神饮之,故谓之缩酒。见《周礼.天官.甸师》"祭祀共萧茅"郑玄注引郑大夫曰。
1.古代祭祀时用菁茅滤酒去渣,谓之缩酒。一说,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若神饮之,故谓之缩酒。见《周礼.天官.甸师》"祭祀共萧茅"郑玄注引郑大夫曰。
翣柳
[相关解释]
1.古代出滨时的棺饰。《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衣翣柳之材。"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皆棺饰。"孙诒让正义"凡覆柩车者,上曰柳,下曰墙。柳衣谓之荒,墙衣谓之帷。"后以"翣柳"指灵柩。
1.古代出滨时的棺饰。《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衣翣柳之材。"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皆棺饰。"孙诒让正义"凡覆柩车者,上曰柳,下曰墙。柳衣谓之荒,墙衣谓之帷。"后以"翣柳"指灵柩。
胥徒
[相关解释]
1.本为民服徭役者◇泛指官府衙役。语本《周礼.天官.序官》"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郑玄注"此民给徭役者﹐若今卫士矣。胥,读如如谞,谓其有才知,为什长。"
1.本为民服徭役者◇泛指官府衙役。语本《周礼.天官.序官》"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郑玄注"此民给徭役者﹐若今卫士矣。胥,读如如谞,谓其有才知,为什长。"
腊人
[相关解释]
1.古官名。天官之属。
1.古官名。天官之属。
膳部
[相关解释]
1.古官署名。掌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等事。《周礼.天官》冢宰之属有膳夫﹑凌人二职。晋有左右士曹﹐北齐改左士为膳部郎。唐设膳部郎中﹑员外郎﹐属礼部。明改膳部为精膳司。清末始废。
1.古官署名。掌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等事。《周礼.天官》冢宰之属有膳夫﹑凌人二职。晋有左右士曹﹐北齐改左士为膳部郎。唐设膳部郎中﹑员外郎﹐属礼部。明改膳部为精膳司。清末始废。
设枑
[相关解释]
1.设置行马。行马﹐犹今之栅栏。语出《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林尹今注﹕"杜子春云﹕行马也。按行马系以木交互而相连之﹐所以为障碍而禁人之行者。"
1.设置行马。行马﹐犹今之栅栏。语出《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林尹今注﹕"杜子春云﹕行马也。按行马系以木交互而相连之﹐所以为障碍而禁人之行者。"
质剂
[相关解释]
1.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用以购买马牛之属;短券叫剂,用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世的合同本此。《周礼.天官.小宰》"七曰听卖买以质剂。"郑玄注"质剂,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晋左思《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宋岳珂《梙史.泉江三地名》"考之业主之质剂,则地名皆信然。"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银行质剂之制度兴起,且徧及于诸地也。"一说,为评定物价的文书。参阅《周礼.地官.质人》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
1.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用以购买马牛之属;短券叫剂,用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世的合同本此。《周礼.天官.小宰》"七曰听卖买以质剂。"郑玄注"质剂,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晋左思《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宋岳珂《梙史.泉江三地名》"考之业主之质剂,则地名皆信然。"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银行质剂之制度兴起,且徧及于诸地也。"一说,为评定物价的文书。参阅《周礼.地官.质人》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
赤章
[相关解释]
1.道书有《赤松子章历》,载"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其卷二引《太真科》曰"诸疾病,先上首状章;不愈,即上解考章;不愈,上解先亡罪谪章;不愈,上迁达章;若沉沉,上却杀收注鬼章;若顿困,上解祸恶大章。"赤章,即《赤松子章历》,后因以借指道家向天官祷告禳灾的章本。
1.道书有《赤松子章历》,载"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其卷二引《太真科》曰"诸疾病,先上首状章;不愈,即上解考章;不愈,上解先亡罪谪章;不愈,上迁达章;若沉沉,上却杀收注鬼章;若顿困,上解祸恶大章。"赤章,即《赤松子章历》,后因以借指道家向天官祷告禳灾的章本。
跳加官
[相关解释]
1.旧时戏曲开场或在演出中遇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由一个演员戴假面具,穿红袍﹑皂靴,手里拿着"天官赐福"﹑"指日高升"﹑"一品当朝"等字样的布幅逐次向台下展示,表示庆贺。
1.旧时戏曲开场或在演出中遇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由一个演员戴假面具,穿红袍﹑皂靴,手里拿着"天官赐福"﹑"指日高升"﹑"一品当朝"等字样的布幅逐次向台下展示,表示庆贺。
适士
[相关解释]
1.上士。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一般由大宗世嫡者担任。《礼记.祭法》"适士二庙一坛。"郑玄注"适士,上士也。"孙希旦集解"愚谓适士,谓大宗世适为士者也。"《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清孙诒让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清夏炘《学礼管释.释祔》"礼,大夫三庙,适士二庙,三庙者上及曾祖,二庙者祖考而已。"一说,指诸侯所荐仕于天子之士和诸侯之士有功而王朝颁授爵命者。
1.上士。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一般由大宗世嫡者担任。《礼记.祭法》"适士二庙一坛。"郑玄注"适士,上士也。"孙希旦集解"愚谓适士,谓大宗世适为士者也。"《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清孙诒让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清夏炘《学礼管释.释祔》"礼,大夫三庙,适士二庙,三庙者上及曾祖,二庙者祖考而已。"一说,指诸侯所荐仕于天子之士和诸侯之士有功而王朝颁授爵命者。
邦赋
[相关解释]
1.《周礼.天官.职内》"掌邦之赋入。"贾公彦疏"掌邦之赋入者,谓九职﹑九贡﹑九赋之税入皆掌之,独云赋入者,赋是搆名。"后因以"邦赋"指国家财政。
1.《周礼.天官.职内》"掌邦之赋入。"贾公彦疏"掌邦之赋入者,谓九职﹑九贡﹑九赋之税入皆掌之,独云赋入者,赋是搆名。"后因以"邦赋"指国家财政。
酒正
[相关解释]
1.《周礼》官名,掌有关酒的政令,为酒官之长。《周礼.天官.酒正》"﹝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郑玄注"酒正,酒官之长。"后用以称朝廷的酒官。
1.《周礼》官名,掌有关酒的政令,为酒官之长。《周礼.天官.酒正》"﹝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郑玄注"酒正,酒官之长。"后用以称朝廷的酒官。
金穰
[相关解释]
1.古代根据太岁星运行的方位来预测年成的丰歉。太岁星运行至酉宫(正西方)称"岁在金"﹐预示农业丰收。语出《史记.天官书》﹕"然必察太岁所在﹕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此其大较也。"
1.古代根据太岁星运行的方位来预测年成的丰歉。太岁星运行至酉宫(正西方)称"岁在金"﹐预示农业丰收。语出《史记.天官书》﹕"然必察太岁所在﹕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此其大较也。"
金铄
[相关解释]
1.谓金为火所销。语本《史记.天官书》﹕"火与水合为焠﹐与金合为铄﹐为丧﹐皆不可举事。"
1.谓金为火所销。语本《史记.天官书》﹕"火与水合为焠﹐与金合为铄﹐为丧﹐皆不可举事。"
阴教
[相关解释]
1.女子的教化。语本《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六宫﹐以阴礼教九嫔。" 2.犹阴政。
1.女子的教化。语本《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六宫﹐以阴礼教九嫔。" 2.犹阴政。
雉门
[相关解释]
1.古代诸侯之宫门名。一说天子之宫门名。《礼记.明堂位》"雉门,天子应门。"孙希旦集解引刘敞曰"此经有五门之名,而无五门之实。以《诗》﹑《书》﹑《礼》﹑《春秋》考之,天子有皋﹑应﹑毕,无库﹑雉﹑路;诸侯有库﹑雉﹑路,无皋﹑应﹑毕。天子三门,诸侯三门,门同而名不同……《明堂位》所言,盖鲁用王礼,故门制同王门,而名不同也。"《周礼.天官.阍人》"阍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因泛指皇宫之宫门。 2.借指朝廷。
1.古代诸侯之宫门名。一说天子之宫门名。《礼记.明堂位》"雉门,天子应门。"孙希旦集解引刘敞曰"此经有五门之名,而无五门之实。以《诗》﹑《书》﹑《礼》﹑《春秋》考之,天子有皋﹑应﹑毕,无库﹑雉﹑路;诸侯有库﹑雉﹑路,无皋﹑应﹑毕。天子三门,诸侯三门,门同而名不同……《明堂位》所言,盖鲁用王礼,故门制同王门,而名不同也。"《周礼.天官.阍人》"阍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因泛指皇宫之宫门。 2.借指朝廷。
鸟吏鳖官
[相关解释]
1.远古少皞氏以鸟名官,谓之"鸟官"。天官有"鳖人"。此处泛指官吏。
1.远古少皞氏以鸟名官,谓之"鸟官"。天官有"鳖人"。此处泛指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