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3 查到相关学派的内容。
带有学派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支 [相关解释]
1.犹一条。常指河流或山脉的支派。 2.各种学派﹑流派或宗族的支派,亦名一支。 3.一肢。支,肢。
三家 [相关解释]
1.极言人户之少。 2.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3.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 4.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 5.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 6.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谷梁三派。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 8.指三皇。 9.指夏﹑商﹑周。
三家诗 [相关解释]
指鲁诗”、齐诗”、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同属今文学派。西汉时曾为三家设学官(博士)。现均已亡佚,仅存《韩诗外传》。
三论宗 [相关解释]
1.中国佛教宗派。崇尚印度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秦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后,师徒相传。至隋代吉藏集为大成,蔚为大宗。该宗自称大乘菩萨藏,在教义上提倡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之说◇传入朝鲜﹑日本。参阅《中国佛教.三论宗》。
世论 [相关解释]
1.当时的舆论。 2.佛教称其他宗教﹑学派言论。
中百论 [相关解释]
1.指古印度龙树所著的《中论》与提婆所著的《百论》。两书为大乘空宗(即中观学派)的经典,因借以指该宗的学说。
九家 [相关解释]
1.指战国时法﹑道﹑儒﹑阴阳﹑名﹑墨﹑纵横﹑杂﹑农九个学派。
乱家 [相关解释]
1.扰乱家邑;败坏家族。 2.指儒家之外的各学派。 3.伦常败坏的家庭。
五行家 [相关解释]
1.古代以五行说解释人事和宇宙现象的一种学派◇亦以称星相卜筮之士。
俞平伯(1900-1990) [相关解释]
作家,学者。浙江德清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上海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曾参加新文学运动,加入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参与创办中国最早的诗歌刊物《诗》。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对古典文学研究尤深,编选、校点、注释多种古典文学作品。其《红楼梦研究》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另著有诗集《冬夜》、散文集《杂拌儿》以及《论诗词曲杂著》等。
信徒 [相关解释]
信宗教的人。也泛指信仰某种学说、学派的人虔诚的信徒|马克思主义的信徒。
儒墨 [相关解释]
1.儒家和墨家。战国时期同为重要学派。 2.泛指多种学派。
儒家 [相关解释]
1.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西汉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 2.指读书人家。
儒教 [相关解释]
1.指儒家学派。又称孔教。中国历史上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视同宗教,与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
公羊学派 [相关解释]
1.清代的今文经学派。根据今文《公羊》经说﹐发挥其伦理思想或政治主张。其创始人庄存与﹑刘逢禄均为常州人﹐故又称"常州学派"。因今文经学特别重视公羊家的《春秋》学﹐故亦以泛指今文经学。
兵家 [相关解释]
先秦至汉初研究军事理论并从事军事活动的重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末的孙武,战国时的吴起、孙膑,汉初的张良、韩信等。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很大。
刑名 [相关解释]
1.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非子亦尚"刑名"。 2.刑罚的名称。 3.刑律。 4.引申为刑事案件。 5.即刑名师爷。
制度学派 [相关解释]
美国经济学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有凡勃伦等。认为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法律和伦理等,而不是市场。强调制度和结构分析,并将制度解释为人类本能与外部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支配人们行动和思想的习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触动其所有制,主张社会改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为新制度学派。
即色空 [相关解释]
1.东晋佛教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之一,支遁所创。谓"色"(物质现象)都是因缘假合而生起的,没有独立的实体,自性是"空"。
合同异 [相关解释]
1.战国惠施学派的基本观点。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对立是相对的,强调差异之中有同一,并以"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等命题来进行论证,对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夸大了概念的同一性,忽视了个体的差别,因而导致相对主义的错误。
名家 [相关解释]
战国时讨论名”(概念)和实”(事实)的关系问题的学派。主要代表为惠施和公孙龙,惠施强调事物的相同性,公孙龙强调事物的差别性。他们的讨论对古代逻辑发展有一定贡献。
吴派 [相关解释]
1.明朝中晩期代表画派。明中期画坛以"吴门派"为首,晩期则推崇"松江派"。松江本属吴地,后人因合称两派为"吴派"。 2.清代经学派系之一。导源于吴中惠周惕而成于惠栋。余萧客﹑江声﹑钱大昕﹑王鸣盛﹑江藩等都属这一派。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而旁及史学和文学,以保守汉人学说为主。
围城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钱钟书作。1946年发表。抗战初期,江南某县大绅士之子方鸿渐在国外混了几年回国。因在情场上失意,不得已赴湖南三闾大学任教。三闾大学派系对立,明争暗斗,方终被解聘◇与女教师孙柔嘉匆匆结婚。回沪后两人虽都找到职业,但为了生活琐事又闹翻。书名象征着方鸿渐等人无法突破生活困境。
土壤分类 [相关解释]
根据土壤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土壤属性与肥力特征的异同,按一定原则和系统,对各种土壤划分归类。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学派和分类体系。中国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五级分类制。
墨家 [相关解释]
先秦时主张兼爱”和非攻”等的重要学派。创始人为墨子。在当时为儒家的反对派,影响极大。墨家有严格的纪律,其弟子都能赴汤蹈火,舍身行道◇期墨家克服了墨子学说中的宗教迷信成分,对逻辑学、光学、几何学、力学等都有研究和贡献。
大乘 [相关解释]
1.梵文mahāyāna(摩诃衍那)的意译。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别。在印度经历了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和密教这三个发展时期。北传中国以后﹐又有所发展。"大乘"强调利他﹐普度一切众生﹐提倡以"六度"为主的"菩萨行"﹐如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故名"大乘"。
婺学 [相关解释]
1.南宋以吕祖谦为代表的理学派别。因吕祖谦等人均为婺州人,故称。又称"金华学派"。婺学首倡经世致用,对朱熹和陆九渊的争论持调和折衷态度。
孔墨 [相关解释]
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与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并称。亦指儒墨二派。
孟荀 [相关解释]
1.孟子和荀子。分别为战国时期儒家两大学派的代表,故常并称。 2.指《孟子》和《荀子》二书。
学案 [相关解释]
1.记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并加论断的著作。清黄宗羲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唐鉴有《国朝学案小识》。
学派 [相关解释]
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学流 [相关解释]
1.犹学派。
学脉 [相关解释]
1.犹学派。 2.指某学派的真传。
帖学 [相关解释]
①研究、考证法帖的源流、摹刻优劣、拓本先后以及书迹真伪和文字内容的学问。②崇尚法帖的书法派别。与碑学”相对。即推崇魏晋唐宋各书法名家书风体系的学派。碑学兴起后,有人称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
帖括派 [相关解释]
1.明末研习科举应试的八股文的学派。
干嘉学派 [相关解释]
1.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开宗 [相关解释]
1.开始建立一支父系家族。 2.开创某一教派或学派。 3.指创立某一教派或学派的人。 4.犹开头。
异学 [相关解释]
1.指异教。 2.指异教徒。 3.旧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学说。
异教 [相关解释]
1.不同的教化。 2.不是自己所信奉的宗教。 3.特指非正统的宗教。 4.非正统的思想学派。
张载(1020-1077) [相关解释]
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创始人之一。人称横渠先生,凤翔fd2aO(今属陕西)人。曾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认为气”是充满宇宙的实体,气不生不灭。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著作有《正蒙》、《易说》等。
扬州学派 [相关解释]
1.清代经学之一派。因起于扬州,故名。其代表人物有汪中﹑李淳﹑宝应刘氏三世(刘台拱﹑宝楠﹑恭冕)﹑阮元﹑凌廷堪﹑焦循﹑仪征刘氏四世(刘义淇﹑毓崧﹑寿曾﹑师培)等。
摄论宗 [相关解释]
1.佛教早期学派之一。以传习弘扬《摄大乘论》为旨立宗﹐后世也称摄论师。盛行于陈隋之际﹐至唐玄奘学派兴起﹐逐渐衰微绝传。
文派 [相关解释]
1.文学派别;文章流派。
新制度学派 [相关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学流派。主要代表是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等。继承并发展制度学派观点,仍强调制度、结构的分析,但更注重资本主义现实经济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矛盾,主张结构改革”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新月派 [相关解释]
文学派别。1924年在北京成立新月社。1927年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后创办《新月》月刊。成员多为从英美归来的留学生,政治倾向不尽一致。个别成员因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曾遭鲁迅等人批判。该派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曾起过积极作用。1933年因《新月》停刊,该派逐渐解散。
日内瓦学派 [相关解释]
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皮亚杰创立于瑞士,故又称皮亚杰学派”。以发生认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儿童认识发生发展经历了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样的发展规律也体现在科学认识的过程中。
显荣 [相关解释]
1.显赫荣耀。多指仕宦。 2.指显学。显赫的学派。 3.兴旺繁荣。
朱学 [相关解释]
1.指宋代思想家朱熹的学说及其学派。朱熹发展了北宋二程(程颢﹑程颐)的哲学理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主张以天理克服人欲,提倡封建道德伦理。明清两代被尊为儒学正宗。
朱熹(1130-1200) [相关解释]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反对死记硬背。对经学、史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有研究与贡献。著作有《四书集注》、《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朴学 [相关解释]
1.本指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家经学(主要为汉学中的古文经学派)。 2.特指考据训诂之学。
朴趾源(1737-1805) [相关解释]
朝鲜李朝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贵族,不应科举。1786年起历任监役、汉城府判官、沔川郡守等职。主张改革现行不合理的制度。文学上反对拟古,主张模写真境”,对朝鲜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代表作为《热河日记》和《放fe568笸獯》。
杂家 [相关解释]
1.战国末至汉初折衷和糅合各派学说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亦指此派学者。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 2.古典目录学中的一个类别。 3.指知识广博﹐对多种学科均有一定研究并能融会贯通的人才。相对于学科专家而言。
李贽(1527-1602) [相关解释]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名载贽,号卓吾、宏甫、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回族。中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移居各地,著书立说,被当朝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自刎于狱中。哲学上属王阳明心学一派,师事泰州学派大师王襞,公然以异端自居,批判儒家道德和封建传统,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的合理性。文学上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要崇尚自然,并提倡戏曲、小说。其主张对汤显祖、冯梦龙、袁宏道等有重要影响。有《焚书》、《藏书》、《续焚书》、《李温陵集》等。
杨墨 [相关解释]
1.战国时杨朱与墨翟的并称。 2.指杨墨的学说。杨朱主张为我,墨翟主张兼爱,是战国时期与儒家对立的两个重要学派。 3.借指儒家以外的各学派。
构造心理学 [相关解释]
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19世纪末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后出现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别,与机能心理学”相对立。主要流行于德、美两国。代表人物有冯特、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用实验内省法来研究意识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正统 [相关解释]
①封建王朝统一全国后,对一脉相承的系统的自称膺当天之正统。②泛指党派、学派等的嫡派正统思想|文章之正统。
毛诗 [相关解释]
相传为西汉初毛亨、毛苌开创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属古文学派『代流传于民间,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三家诗亡佚,至唐代,《毛传》和《郑笺》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推崇。《毛诗》现已成为《诗经》的代称。
永嘉学派 [相关解释]
1.以南宋永嘉(今属浙江省)人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理学学派。主张"功利"之学,反对朱熹﹑陆九渊"专以心性为宗主"的理学,强调道不能离物,道义不能离开功利。此派在当时影响甚大,与朱﹑陆二派形成鼎足。与永康学派共有"浙东学派"之称。
永康学派 [相关解释]
1.南宋儒学派之一。因代表人物陈亮为永康(今属浙江省)人,故称。此派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事功之学",反对理学家空谈心性命理。与"永嘉学派"同有"浙东学派"之称。
洛派 [相关解释]
1.宋儒程颢程颐兄弟是洛阳人,后人便称其学派为洛派。
浙东学派 [相关解释]
1.宋时与程朱理学派对立的学派。包括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参见"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 2.清初以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他们一般主张治学先穷经而求证于史,倡导注重研究史料和通经致用的风气。
漫家 [相关解释]
1.不受门户限制的学派。
濂洛 [相关解释]
1.北宋理学的两个学派。"濂"指濂溪周敦颐;"洛"指洛阳程颢﹑程颐。
濂洛关闽 [相关解释]
1.宋代理学的四个学派。"濂"指濂溪周敦颐;"洛"指洛阳程颢﹑程颐;"关"指关中张载"闽"指讲学于福建的朱熹。
犬儒 [相关解释]
1.原指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绝对的个人精神自由﹐轻视一切社会虚套﹑习俗和文化规范﹐过着禁欲的简陋生活﹐被当时人讥为穷犬﹐故称◇亦泛指具有这些特点的人。
王守仁(1472-1529) [相关解释]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人称阳明先生,余姚(今属浙江)人。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用以对抗程朱学派。提出致良知”的学说,把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人生而具有的良知”。提出知行合一”说。教育方法上强调言传身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等。他的学说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著作有《传习录》、《大学问》等。
甘石星经 [相关解释]
又名《星经》、《通占大象历星经》。书名。世传的《甘石星经》为唐、宋时人所辑,并非秦汉时代两大天文学派带头人甘德、石申的原著。
百源学派 [相关解释]
1.北宋邵雍学派。雍以皇极数证古今治乱﹐后言图书象数者多宗其说。世以雍居苏门山百源之上﹐故称"百源学派"。参阅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九﹑卷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关解释]
1.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1956年提出的文艺方针。
神农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太古帝王名。始教民为耒耜,务农业,故称神农氏。又传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也称炎帝,谓以火德王。 2.谓土神◇世称司农事之官为神农。 3.《庄子》书中所记述的人名。 4.古代学派名。
禁欲主义 [相关解释]
要求人们克制欲望、放弃物质享受的道德理论和生活方式。如古希腊犬儒学派提倡克己自制,独善其身,极端鄙视物质生活;斯多亚派主张忍耐、节制,过一种逃避社会,摆脱物质享受的生活。以后,凡是极端克制个人需求,主张抛弃生活享受的,都被称为禁欲主义。
离坚白 [相关解释]
1.分开坚和白。公孙龙学派的著名辩论题﹐与《墨经》的"盈坚白"相对立。名家认为﹐一块石头放在面前﹐"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由此断言﹐石头的坚和白两种属性是互相分离的。
精神分析学派 [相关解释]
亦译心理分析学派”。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19世纪末弗洛伊德创立。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是人因某些本能欲望为世俗、法律所不容,受到压抑而产生的,它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人的全部生活。人的一切行为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人的个性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三者的矛盾斗争是引发精神病的原因。在心理治疗中主张通过回忆创伤性体验,宣泄被压抑的欲望而使疾病痊愈,还利用梦的分析、自由联想等方法。
群学 [相关解释]
1.各种学派或学说。 2.社会学的旧译名。 3.各级各类学校。
象山学派 [相关解释]
1.南宋陆九渊(自号象山翁,学者称象山先生)创立的主观唯心主义学派。陆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和"心即理也"等命题,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并和程朱派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抗衡。这派学说继承者有陆的弟子杨简﹑曹建﹑袁燮﹑舒璾等以及明代的陈献章﹑湛若水,至王守仁有进一步发展,合称"陆王学派"。
郑学 [相关解释]
1.指经学中的东汉郑玄学派。 2.泛指经学。
重农学派 [相关解释]
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别。18世纪下半叶产生。主要代表为魁奈和杜尔哥。认为各个社会经济部门中,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它借助于自然的帮助,能够创造纯产品”,工业部门的劳动成果只能弥补原材料和劳动者生活资料的消耗。主张实行土地单一税,实行自由放任”,特别强调谷物的自由贸易。
闽学 [相关解释]
1.宋代理学以朱熹为首的学派。朱曾侨寓并讲学于福建路的建阳,故称。
闽洛 [相关解释]
1.宋代理学以二程和朱熹为首两学派的并称。二程(程颢﹑程颐),洛阳人,朱熹曾侨寓福建之建阳,故称。
阴阳家 [相关解释]
1.战国时期提倡阴阳五行说的一个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代表人物有邹衍等。阴阳说和五行说本来是春秋﹑战国之际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的两种流行思想。以邹衍为首的阴阳家﹐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受水﹑火﹑木﹑金﹑土五种势力的支配﹐提出"五德终始"﹑"五德转移"说﹐用以论证社会历史的变革和王朝的更替﹐形成了唯心主义的历史循环论。 2.以择日﹑占星﹑风水等迷信为业的人。
韦氏学 [相关解释]
1.汉韦贤父子传授的《鲁诗》学派,世称"韦氏学"。
鲁诗 [相关解释]
1.《诗》今文学派之一『初鲁人申公所传。此后,传《鲁诗》的有瑕丘江公﹑刘向等。西汉时传授最广,至西晋亡佚。
齐物 [相关解释]
1.春秋﹑战国时老庄学派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如生死寿夭,是非得失,物我有无,都应当同等看待。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庄子的《齐物论》中。 2.使万物生长齐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