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宣德的内容。
带有宣德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促织 [相关解释]
①蟋蟀的别称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②短篇小说。清代蒲松龄作。载《聊斋志异》。明宣宗时,因宫中征求蟋蟀,华阴(今属陕西)人成名屡遭官府催逼,家破人亡◇其子的精魂化为蟋蟀,小而健斗,被献入宫,得皇帝喜爱,当地巡抚、县令因此皆受重赏。情节曲折,想像丰富,对封建官吏作了辛辣的讥讽。
坛眐 [相关解释]
1.瓷器名。明宣德窑烧制。瑆心有"坛"字,白瓯,质细料厚,形式美观。又明嘉靖窑出产的坛瑆,在凶瓯内烧"茶"﹑"酒"﹑"枣汤"﹑"姜汤"等字,为明世宗经箓醮坛用器。其制作质料,均不及宣德窑。见明谷应泰《博物要览.新旧饶窑》。
娇黄 [相关解释]
1.嫩黄色。 2.瓷器釉色名。也叫"浇黄",色嫩黄而莹润,为明代宣德年间所创的名贵黄釉。
宣德 [相关解释]
1.宣扬圣德。 2.显示美德。
宣德炉 [相关解释]
1.明朝宣德年间铸造的铜质香炉。省称"宣炉"。由于铜经过精炼,又加进一些金银等贵重金属,色泽极为美观,成为明代一种著名的美术工艺品。炉,也写作"炉"。
宣德窑 [相关解释]
1.明宣德年间于江西景德镇所设的官窑。所选瓷器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参阅清朱琰《陶说》。
宣德郎 [相关解释]
1.官名。隋置,为散官。唐沿用。宋政和四年以为与宣德门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明﹑清仍为散官。
宣德门 [相关解释]
1.北宋京城宫门名。
宣炉 [相关解释]
1.见"宣德炉"。
宣盘 [相关解释]
1.明代宣德间官窑所产瓷盘。
宣窑 [相关解释]
1.亦作"宣窑"。 2.宣德窑的省称。
弘文馆 [相关解释]
1.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支运 [相关解释]
1.明代漕运方式之一。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淮安﹑徐州﹑临清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成淮安到徐州﹑徐州到德州﹑德州到通州(今北京市通县)等段,节节接运,名为支运。每年四次,运粮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1431年)改行兑运一说,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运往后一粮仓。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当年各仓的进仓粮,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
松谷庵 [相关解释]
1.黄山北部重要风景点之一。在叠障峰下。原名松谷草堂,又称松谷禅林。初为宋宝佑年间道士张尹甫隐居处,明宣德间重建,改名松谷庵。庵前流水汇成池沼,著名的五龙潭即在此。周围翠竹如海,环境清幽。
正阳门 [相关解释]
1.宋代汴京宫城门名。即宣德门。明道元年改名正阳门。 2.今北京前门。元大都之丽正门,明正统年间改称正阳门,为北京内城之正南门。
王灵官 [相关解释]
1.道教奉祀的神。又称"玉枢火府天将"。相传姓王名善,宋徽宗时人曾从林灵素弟子萨守坚传符法。明宣德(1426-1435)中封为"隆恩真君",岁时遣官致祭。道观内多塑王灵官像,如佛寺之塑伽蓝,作为镇守山门之神。
西沙群岛 [相关解释]
中国南海诸岛中四大群岛之一。主要由坐落在两大环礁上的宣德、永乐两岛群组成。属海南省。最大岛屿永兴岛,面积185平方千米,为南海诸岛中的第一大岛和行政中心。富热带资源。鱼产丰富。
贴兑 [相关解释]
1.明宣德六年,因江南农民运粮到北方各仓,往返需时几近一年,有误生产,改令农民送粮至淮安﹑瓜州,交付卫所官军北运。农民向官军补贴路费和耗米,称贴兑。
附学生 [相关解释]
1.明清科举时代生员名称之一。明洪武初﹐生员虽定额﹐但不久即增广﹐不拘额数。至宣德时﹐以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各有一定额数。到正统元年﹐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则称附学生员﹐省称附生。清代凡童生入学者皆称附生﹐即秀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