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意见的内容。
带有意见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得 [相关解释]
1.一点可取之处;一点长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后用以谦称自己的意见或心得。 2.尽得,全得。 3.得到一件或一个。 4.一旦得以,一旦能够。
一得之愚 [相关解释]
1.对自己意见的谦词。犹言一点肤浅的见解。语出《晏子春秋.杂下十八》。
三榜定案 [相关解释]
1.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极言行事慎重。
上书 [相关解释]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下听 [相关解释]
1.听取下面的意见。
下情上达 [相关解释]
1.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语出《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下议 [相关解释]
1.交给下面讨论。 2.写下意见。
不偏不倚 [相关解释]
不偏袒于任何一方对两种意见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不谋同辞 [相关解释]
1.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专横(-hèng) [相关解释]
专断强横;任意妄为专横跋扈|他这个人专横得很,听不得不同的意见。
两岐 [相关解释]
1.亦作"两歧"。 2.分为两支。 3.指两个分岔。 4.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5.借指麦子。 6.指特异之禾稼。 7.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
两来子 [相关解释]
1.有两个父亲的人。比喻受两种意见左右﹑拿不定主意的人。
两歧 [相关解释]
〈书〉(两种意见、方法)不统一办法应该划一,不能~。
两说 [相关解释]
1.战国时鲁仲连说新垣衍而使秦退军五十里,又致书守聊城的燕将而克聊城◇以"两说"指鲁仲连。说,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
中间派 [相关解释]
1.指动摇于两个对立的政治力量之间的派别。 2.指在两种对立的意见﹑争端或派别之间持中立态度的人。
主观主义 [相关解释]
一切从主观出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出发点包括感情、愿望、想像、意志、经验、本本等主观因素。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类。特点是只凭主观,无视客观,不听群众意见,不作调查研究,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主诺 [相关解释]
1.古代地方长官对下属意见签署表示同意,称为"主诺"。
乐得 [相关解释]
某种情况或安排恰合自己心意,因而顺其自然主席让他等一会儿再发言,他也~先听听别人的意见。
二话 [相关解释]
别的话;不同的意见(指后悔、抱怨、讲条件等,多用于否定句)~不提ㄧ尽管吩咐就是了,我决无~。
五花判事 [相关解释]
1.唐宋时,中书省各官员,对军国大事因所见不同,须分别在文书上签具意见并署名,谓之"五花判事"。
交代 [相关解释]
①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工作。②嘱咐他一再~我们要注意工程质量。③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政策 ㄧ~问题。也作交待。
交换 [相关解释]
①双方各拿出自己的给对方;互换~纪念品 ㄧ~意见 ㄧ两队~场地。②以商品换商品;买卖商品。
从众 [相关解释]
个人因受群体的压力,改变初衷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与盲从不同,从众者不一定认为别人的意见或行为正确。它的产生有对事物本身认识凝,群体人数多、内聚力强,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与能力低等情境方面的原因,也有智力低、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害怕权威等个性方面的原因。
从善如流 [相关解释]
听从好的意见,像水顺流而下那样迅速和自然他好学不倦,从善如流,因而造诣很深。
从谏如流 [相关解释]
1.谓听从善意的规劝,就象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形容乐意接受别人意见。多用于帝王。
以不济可 [相关解释]
1.《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以水投石 [相关解释]
1.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
众口一辞 [相关解释]
1.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众口难调 [相关解释]
1.众人口味不同﹐很难调和得使大家都满意。亦比喻人多意见多﹐很难协调统一﹐使人人都满意。
佥言 [相关解释]
1.众人的意见。 2.皆云,都说。
佥议 [相关解释]
1.众人的意见。多用于群臣百官。 2.共同商议。
佥谐 [相关解释]
1.《书.舜典》记帝舜征询意见以任命臣工之事,多有"佥曰"﹑"汝谐"之语,后遂以"佥谐"谓遴选﹑任命朝廷重臣。 2.指共同认定,一致认可。
使得 [相关解释]
1.行,可以。亦常用为表示同意他人意见或应答他人之词。 2.可以使用。 3.致使。
使的 [相关解释]
1.使得。行,可以。多用为同意他人意见,或应答他人之词。
倒打一耙 [相关解释]
1.《西游记》中猪八戒以钉耙作武器,后来俗语有"猪八戒倒打一耙"的说法,亦省作"倒打一耙"。多指不仅不接受对方的意见,反而指摘对方。
借径 [相关解释]
1.谓依靠他人传递情况或意见。
倾吐 [相关解释]
1.谓畅所欲言,尽量抒发意见或感情。
倾向 [相关解释]
①偏向于一方请在讨论中明确表示倾向|我倾向甲方意见。②发展变化的趋势看准倾向。③地质构造面由高处指向低处的方向。用构造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称作倾向线)表示。是地质体在空间赋存状况的一个重要参数。
先入为主 [相关解释]
指因心目中已有对人对事的看法,并以为是对的,而不容易接受不同意见对学生的表现不能有先入为主的看法。
公听并观 [相关解释]
1.谓公正地听取不同意见和一视同仁地看待人与事。
兼听 [相关解释]
1.广泛听取意见。 2.指并听多种声音。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相关解释]
1.意谓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的话﹐就愚昧不明。语本《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再刺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审理刑狱时,向地方官吏征询意见。
分歧 [相关解释]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点ㄧ理论~ㄧ消除~。
分歧点 [相关解释]
1.不一致的部分或方面。多指思想﹑意见﹑记载等。
前膝 [相关解释]
1.《史记.商君列传》"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厀﹐同"膝"◇以"前膝"为倾心听取意见之典。
力排众议 [相关解释]
1.竭力反驳﹑排除各种意见,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匹妇不获 [相关解释]
1.《书.咸有一德》"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孔颖达疏"匹夫匹妇不得自尽其意,则在下不肯亲上,在上不得下情,如是,则人主无与成其功也。"后因以"匹妇不获"谓平民妇女向上反映意见。
博咨 [相关解释]
1.谓广泛征求意见。
卷舌吞声 [相关解释]
1.形容不发表意见。
双十协定 [相关解释]
即《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国共代表在重庆经过谈判,签字达成的会谈纪要。共十二条。主要内容有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等。但在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等根本问题上,国民党在统一军令”、政令”的借口下,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反对 [相关解释]
不赞成;不同意~侵略ㄧ~平均主义ㄧ有~的意见没有?
反应 [相关解释]
①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②化学反应。③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④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热核~。⑤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
反方 [相关解释]
指辩论中对某一论断持相反意见的一方(跟‘正方 ’相对)。
反映 [相关解释]
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这部小说~了现实的生活和斗争。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把情况~到县里ㄧ他~的意见值得重视。③指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
反驳 [相关解释]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或意见。
可取 [相关解释]
可以采纳接受;值得学习或赞许他的意见确有~之处ㄧ我以为临阵磨枪的做法不~。
同辞 [相关解释]
1.谓用语﹑称号相同。 2.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
听习 [相关解释]
1.听从熟悉情况者的意见。
听能 [相关解释]
1.听从能者的意见。
周听 [相关解释]
1.兼听,听取各方面意见。
周咨 [相关解释]
1.亦作"周谘"。 2.多方征求意见。
咀唔 [相关解释]
1.犹龃龉。谓意见不合。
咨询 [相关解释]
征求意见咨询机关|提供咨询|他是这方面的专家,你有什么问题尽管咨询。
商通 [相关解释]
1.彼此商量并取得一致意见。
商量 [相关解释]
1.商决;计议;讨论。 2.意见;办法。 3.估计,估量。 4.准备。 5.买卖时还价。
喜闻乐见 [相关解释]
喜欢听,也乐意见。形容很受欢迎独脚戏是上海大众喜闻乐见的曲艺。
嘉议 [相关解释]
1.好意见。
嚼舌 [相关解释]
①信口胡说;搬弄是非 有意见当面提,别在背后~。②无谓地争辩没工夫跟你~。‖也说嚼舌头(jiáoshé·tou)、嚼舌根(jiáoshé·gen)。
四分五裂 [相关解释]
常形容力量的不集中,意见的不统一等一个团体如果四分五裂的话,就不可能形成合力。
回答 [相关解释]
对问题给予解释;对要求表示意见~不出来ㄧ满意的~。
固执己见 [相关解释]
1.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固然 [相关解释]
连词。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这样办~稳当,但是太费事,怕缓不济急。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意见对,~应该接受,就是不对也可作为参考。
圣旨 [相关解释]
1.帝王的意旨和命令。 2.今多用于比喻不能违反的意见或话语﹐有讽刺意。 3.元代特指从蒙语译为汉语﹐多用白话的皇帝训敕。 4.圣人的意旨。有时专用于孔子。 5.佛教徒称佛谕。
声音 [相关解释]
1.指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 2.古指音乐﹑诗歌。 3.指说话的声气和口音。 4.比喻意见﹑论调。
大询 [相关解释]
1.古谓君向臣民征询对国家大事的意见。
奏书 [相关解释]
1.汉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 2.泛指奏章。 3.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 4.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
奏当 [相关解释]
1.审案完毕向皇帝奏闻处罪意见。当﹐判罪。
奏笺 [相关解释]
1.汉时向州郡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笺"。
奏记 [相关解释]
1.汉时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 2.用书面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
奏谳 [相关解释]
1.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
奏陈 [相关解释]
1.向帝王陈述意见﹑事宜。
妙旨 [相关解释]
1.精微幽深的旨意。 2.好的意见,计谋。
孤塞 [相关解释]
1.谓独自专断,拒绝他人的意见。
孤论 [相关解释]
1.独立的见解;无人赞同的意见。 2.一篇论着。
宣犹 [相关解释]
1.亦作"宣猷"。 2.明达而顺乎事理。《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之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马瑞辰通释"《韩诗》释《淇奥》诗曰宣,显也。显即明也。犹﹑猷﹑繇,古通用……《广雅.释诂》又曰猷,顺也。秉心宣犹,言其持心明且顺耳。"《晋书.武帝纪》"昔朕皇祖宣王,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启洪基。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缉熙诸夏。"宋曾巩《节度加宣徽制》"夫德茂者,其赏异;功隆者,其报殊。是畴其底绩之勤,锡以宣猷之号。"一说,宣犹即遍谋,普遍征求意见。 3.施展谋划与方略。
宿见 [相关解释]
久已存在的意见或看法我对西洋音乐不很懂得,并无宿见。
尊意 [相关解释]
1.君主的意愿。 2.称他人意见的敬词。
尊重 [相关解释]
①尊崇而敬重尊重权利|尊重他的意见。②庄重放尊重些,不要过分放纵。
尾巴主义 [相关解释]
1.指放弃领导,依从落后意见行事的思想倾向。
帖敕 [相关解释]
1.由主政大臣在奏章上签署意见,作为敕命批发,称"帖敕"。
庐山会议 [相关解释]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在庐山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原定议题是总结1958年大跃进”以来党的工作经验教训,继续纠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左”倾错误。7月14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党的工作的基本估计,并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过程中的工作错误提出了批评意见。23日,毛泽东在会上错误地批判了彭德怀的信,认为这是资产阶级动摇性,是右倾性质。会议实际进程转向,错误地开展了反对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斗争。全党的工作也由纠左”转到反右。
开容 [相关解释]
1.气量宽宏,能接受批评或采纳意见。
异义 [相关解释]
1.不同的含义;意思不同。 2.不同的观点;新的见解。 3.指不同的意见,异议。 4.道理不同。 5.违反常规﹑礼法。
异同 [相关解释]
1.亦作"异同"。 2.不同和相同之处。 3.不同;不一致。 4.引申为反对。 5.反对意见;异议。
异意 [相关解释]
1.另有想法;意见不同。 2.指持不同意见。 3.不良意图;叛离之心。
异言 [相关解释]
1.不同的语言;语言不同。 2.指不同或反对的意见。 3.指持异议。 4.奇异的言论。
异议 [相关解释]
1.亦作"异议"。 2.不同的意见。 3.指持不同意见。 4.法律用语。指法官对狱案判断有不同意见者,得提出另行讨论。
异词 [相关解释]
1.不同的言论和意见。
异说 [相关解释]
1.不同的主张;不同的学说。 2.指反对意见,异议。 3.邪说;非正统的言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