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5 查到相关成色的内容。
带有成色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低色 [相关解释]
1.指银子成色不足。
低钱 [相关解释]
1.成色低的钱。
低银 [相关解释]
1.成色低的银子。
元丝课 [相关解释]
1.合乎官定成色标准的一种银锭。
公估局 [相关解释]
1.清中叶以后各地鉴定宝银的机构。银炉所制宝银﹐须经公估局鉴定﹐于宝银面加批重量成色﹐才能在当地流通。外地流入宝银﹐仍须改铸重估。北京设有官办公估局﹐上海﹑汉口﹑天津等地的都是私人开设﹐收入全靠批费。1933年废两改元后停业。
减铁 [相关解释]
1.成色不足的铁。
减银 [相关解释]
1.成色不足的银子。
制钱 [相关解释]
1.明清官局监制铸造的铜钱。因形式﹑分量﹑成色皆有定制,故名。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关解释]
1.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语本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响钞精银 [相关解释]
1.成色高的银子。
夹锡钱 [相关解释]
1.宋徽宗时蔡京奏请铸造的一种铜锡合金的货币。因铜的成色低﹐百姓常常拒用。
小洋 [相关解释]
1.指旧时货币"银角"。"大洋"的对称。银角初发行时﹐原系十进辅币﹐银角十角等于一元◇因铸造过滥﹑成色降低而贬值﹐需十一﹑二角才能兑银元一元。此后﹐贬值的银角就成为小洋。小洋一角一﹑二分合大洋一角。
平水 [相关解释]
1.平治水利。 2.指银子的标准成色。 3.集市名。在浙江绍兴东南,傍平水溪。唐时已成市,见唐元稹《序》。附近盛产茶,名为"平水茶"。 4.旧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的别称,以城西南有平水支流得名。金元时称平阳所刻书籍为"平水板"。
成色 [相关解释]
1.金属货币或器物中所含的金属纯度。 2.泛指质量。 3.犹体统。
折色 [相关解释]
1.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 2.指银子的成色。亦以指银子成色不足。
标金 [相关解释]
标金1投标时的押金。 标金2 [biāojīn]用硬印标明重量和成色的金条,成色为0.978上下。
正钱 [相关解释]
1.指成色纯正的钱币。 2.指正式的赎身钱。
水丝 [相关解释]
1.旧时指成色低的银子。
真纹 [相关解释]
1.指成色好的银子。
票儿银 [相关解释]
1.明代曾经通用的一种成色较低的方块银绽。
秤色 [相关解释]
1.指金银一类物品的分量和成色。
米色 [相关解释]
1.米的质量。色,谓成色。 2.白而带浅黄的颜色。
粉边细丝 [相关解释]
1.指成色好的银锭。
花银 [相关解释]
1.通常指成色较纯的银子。
茶色 [相关解释]
1.茶叶的色泽。 2.茶货的成色,品位。 3.茶褐色。
试金石 [相关解释]
①黑色硅质岩石,质地致密坚硬,根据金在石上磨擦形成的条痕,可检验金的成色。②比喻鉴定、识别的可靠方法十年的艰苦生活是真正的试金石,许多人经不起磨炼而离开了这块贫瘠的土地。
质色 [相关解释]
1.质地色泽;质地成色。
贴米 [相关解释]
1.因米的成色差而以米贴补。
足纹 [相关解释]
1.成色足的纹银。
足银 [相关解释]
1.成色十足的银子。
银两 [相关解释]
1.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开始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两代。清末有实银两和虚银两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其重量和成色各地不同。虚银两是一种记帐货币﹐有一定的含银量﹐并无实物。
银元寶 [相关解释]
1.用银铸成的马蹄形银锭﹐亦称马蹄银﹐作货币流通。重量成色不一﹐大锭重约五十两。多由各地银炉铸造。清中叶以后﹐须经公估局鉴定才能流通。
银水 [相关解释]
1.银子的成色。 2.谓银钱行市。 3.即贴水。银元兑换辅币时的贴补。
银色 [相关解释]
1.银白色。 2.白银的成色。
闹银 [相关解释]
1.成色低劣的银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