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4 查到相关支出的内容。
带有支出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国建设银行 [相关解释]
中国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专业银行。1954年10月成立。原名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改现名。主要任务是管理国家的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和决算;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监督;办理基本建设贷款等业务。中国商业银行法实施后,逐步转制为国有商业银行。
住宅商品化 [相关解释]
将住宅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纳入商品经济运行轨道的过程。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正在加速住宅商品化的进程,改变以往职工住宅由国家和单位统一分配的办法,逐步按等价交换的原则出售和出租住宅,并把职工住房支出纳入工资范围,实现住宅消费的合理化。
入不敷出 [相关解释]
1.收入不抵支出。
入出 [相关解释]
1.收入和支出。 2.犹内外。
公库 [相关解释]
1.官府之仓库。 2.国民党统治时期经管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机关。根据1928年国民党财政部的规定﹐用款机关得以部分收入抵拨支出。其后﹐于1939年公布"公库法"。在中央政府设国库﹐地方政府分别设省库﹑市库和县库。规定国家全部岁入岁出都由公库统一收支﹐一律停止以收抵支;国库事务由中央银行代理;地方各级公库事务由该上级政府公库主管机关核准的银行代理;在未设银行的地方﹐指定邮政机关代理。
出入 [相关解释]
1.出进。 2.往来。 3.支出与收入。 4.劳逸;作息。 5.指所估计之数可能或上或下,接近而并不等同。 6.谓或出或入,有相似处,亦有相异处。 7.谓弯曲,不平直。 8.犹言上报下达。 9.谓朝廷内外。指出将入相。 10.谓涉猎广博,融会贯通。 11.或进或出。比喻变化无定。 1 2.指女子嫁者与未嫁者。 1 3.特指呼吸。
出赐 [相关解释]
1.支出,赐予。 2.谓出于尊长所赐。
出项 [相关解释]
1.支出的项目。
坐支 [相关解释]
1.一种财经制度。(1)清制,凡各省﹑道﹑府以下官俸﹑役食﹑铺兵工食﹑驿站料价等,都摊征于民,编入地丁征收,到支用时,就在编征项下支付,称为"坐支"。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惟是州县养廉,大者无过千两,盖与坐支各款,均属办公不可少之费。"(2)民国政府曾规定,机关单位经财政部同意,可以从其征收的税款中支付一部分抵充支出,称为"坐支"。1936年停止坐支制。(3)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现金管理的企业单位,在银行的同意下从自己业务收入的现金中直接支付的一种方式。我国政府《中央金库条例》第四条规定凡一切国家财政收入,
实报实销 [相关解释]
1.根据实际的支出报销帐目。
实支 [相关解释]
1.实际支出。
岁出 [相关解释]
1.谓国家﹑集体或家庭等一年支出之总数。
岁蚀 [相关解释]
1.谓一年中财政支出多于收入。
岁计 [相关解释]
1.一年内收入和支出的计算。 2.旧中国国家年度收支的总称。超支称为岁计缺损;收入大于支出,称为岁计盈余。
年支 [相关解释]
1.全年支出。
张居正(1525-1582) [相关解释]
明代政治家。字叔大,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人。1567年入阁,后为首辅。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前后主持国事十年,进行改革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把各项税役合并为一,按田征银;裁汰冗员,减少支出;用名将戚继光等练兵,加强武备;用潘季驯浚治黄河,均有成效。病死后被弹劾,尽夺官阶。改革措施逐渐被废。
强本节用 [相关解释]
1.亦作"强本节用"。 2.谓加强农业生产,节约支出。
总制钱 [相关解释]
1.宋代附加税之一种。宣和中,军政费支出浩繁,总揽东南地区财赋的发运兼经制使,建议增收卖酒钱﹑印契钱﹑头子钱等以充经费。因系经制使建议,故称"经制钱"◇一度废除。绍兴五年总制使又仿照上法征收,于是又称"总制钱"。参阅《宋史.食货志一﹑二》。
总需求 [相关解释]
也称总支出”。总供给”的对称。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例如一年)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总量。包括居民对消费品和劳务需求的支出,企业因投资需求而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支出,政府的公共开支,以及国外对本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净出口)。
损益表 [相关解释]
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损益表的项目,按利润构成和分配分为两个部分。其利润构成部分先列示销售收入,然后减去销售成本得出销售利润;再减去各种费用后得出营业利润(或亏损);再加减营业外收入和支出后,即为利润(亏损)总额。利润分配部分先将利润总额减去应交所得税后得出税后利润;其下即为按分配方案提取的公积金和应付利润;如有余额,即为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的利润分配部分如单独划出列示,则为利润分配表”。
支出 [相关解释]
1.支付,付出去。亦指支付的款项。
支度 [相关解释]
1.计算;筹算。 2.支出。 3.支度使的省称。参见"支度使"。
支运 [相关解释]
1.明代漕运方式之一。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淮安﹑徐州﹑临清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成淮安到徐州﹑徐州到德州﹑德州到通州(今北京市通县)等段,节节接运,名为支运。每年四次,运粮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1431年)改行兑运一说,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运往后一粮仓。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当年各仓的进仓粮,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
收支 [相关解释]
1.指钱物的收入与支出。 2.犹出纳。掌管钱物收入与支出的人。
汇率政策 [相关解释]
一国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例如,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通过降低汇率,可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使国际收支趋向平衡;反之,通过提高汇率,可以减少出口,增加进口,改变国际收支顺差过大情况。
浮溢 [相关解释]
1.谓多余的支出。
消费基金 [相关解释]
用于个人和社会消费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包括个人消费、文教卫生科学等方面支出以及社会保障基金和国家管理费用等。
私支 [相关解释]
1.为个人而支出公家的款项。
私费 [相关解释]
1.为私事而支出公家钱财。 2.私人消费。
经费 [相关解释]
(机关、学校等)经常支出的费用。
职岁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掌邦赋支出。
节缩 [相关解释]
1.节俭紧缩。多指节约支出。
财政结余 [相关解释]
也称预算结余”。各级财政机关执行年度预算收支的结余。在各级总预算单位中,其年终的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等的全年收入合计,大于其预算支出、上解支出、补助支出等的全年支出合计,其差额即为本年财政结余。
财政赤字 [相关解释]
也称预算赤字”。国家预算年度的支出超过收入的差额。这种差额,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故称。财政赤字过大,会产生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降低居民生活水平。
赤字 [相关解释]
1.红色的字。 2.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数字。因簿记上用红笔书写,故称。
超支 [相关解释]
1.谓支出超过计划或支取超过其应得数。
辐射平衡 [相关解释]
物体之间时刻不停地以辐射的方式交换着热量,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的辐射收支差值,称辐射平衡”。地表的辐射平衡,等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和支出的有效辐射之差值。
透支 [相关解释]
①银行的一种放款形式。银行允许其往来存款户在约定的限额范围,超过其存款金额开发支票并予以兑付。存款户有抵押品的,称抵押透支”;无抵押品的,称信用透支”。对于透支部分的金额,银行按透支日期及贷款利息率计收利息。②雇员提前支取工资家有急用,无奈他只好去求老板透支。③支出超过收入开销屡屡透支,原来的储蓄已所剩无几。
递延资产 [相关解释]
也称逆延费用”。指业已支付但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种费用。如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里外里 [相关解释]
①两方面合计。a)减少收入加上增加支出;b)减少支出加上增加收入;c)预料的收入加上意外的收入;d)预料的支出加上意外的支出这个月省了五十块钱,爱人又多寄来五十块,~有一百块的富余。②表示不论怎么计算(结果还是一样)三个人干五天跟五个人干三天,~是一样。
量入为出 [相关解释]
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支出的限度。
铁路支线 [相关解释]
由铁路干线分支出来的次要铁路线。一般只有一端与铁路网接通,有些工矿企业和林业专用铁路亦属支线的一种。
预算 [相关解释]
政府、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经一定程序编制和核定的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年、季、月)内的收入和支出所作的预计。如国家预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企业财务收支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等。通过预算,可以对收入和支出加以控制,有效地进行管理。
额支 [相关解释]
1.指在一定时间内定额支出的钱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