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4 查到相关政事堂的内容。
带有政事堂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书
[相关解释]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4.官署名。唐代的中书省﹑宋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4.官署名。唐代的中书省﹑宋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中书堂
[相关解释]
1.中书省的政事堂。
1.中书省的政事堂。
堂印
[相关解释]
1.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 2.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
1.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 2.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
堂厨
[相关解释]
1.政事堂的公膳房。
1.政事堂的公膳房。
堂案
[相关解释]
1.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
1.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
堂老
[相关解释]
1.唐宰相治事之所为政事堂,亦称中书堂,故宰相彼此尊称为堂老。 2.谓母亲。见清翟灏《通俗编.称谓》。
1.唐宰相治事之所为政事堂,亦称中书堂,故宰相彼此尊称为堂老。 2.谓母亲。见清翟灏《通俗编.称谓》。
堂除
[相关解释]
1.堂下的台阶。 2.宋制,京官﹑选人一般由吏部选差,其有特殊勋劳者,得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称"堂除"。
1.堂下的台阶。 2.宋制,京官﹑选人一般由吏部选差,其有特殊勋劳者,得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称"堂除"。
堂食
[相关解释]
1.唐时政事堂的公膳。据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每朝会罢,宰相百僚会食都堂,故名。 2.泛指公署膳食。
1.唐时政事堂的公膳。据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每朝会罢,宰相百僚会食都堂,故名。 2.泛指公署膳食。
堂餐
[相关解释]
1.唐时政事堂的公膳。
1.唐时政事堂的公膳。
堂饭
[相关解释]
1.宰相政事堂的公膳。
1.宰相政事堂的公膳。
堂馔
[相关解释]
1.唐时政事堂的公膳。
1.唐时政事堂的公膳。
政事堂
[相关解释]
1.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1.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都坐
[相关解释]
1.亦作"都座"。 2.政事堂。魏晋时大臣商议政事的地方。 3.借指尚书令等大官。
1.亦作"都座"。 2.政事堂。魏晋时大臣商议政事的地方。 3.借指尚书令等大官。
都省
[相关解释]
1.汉以仆射总理六尚书,谓之都省。唐垂拱中,改尚书省曰都省◇亦以指尚书省长官或尚书省政事堂。 2.都察院。
1.汉以仆射总理六尚书,谓之都省。唐垂拱中,改尚书省曰都省◇亦以指尚书省长官或尚书省政事堂。 2.都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