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7 查到相关时因的内容。
带有时因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五门 [相关解释]
1.晋时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的兵役制度,南北朝时因称必须服役的人家为"三五门"。
云台 [相关解释]
1.高耸入云的台阁。 2.汉宫中高台名『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3.汉宫中高台名『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4.山名。在陕西省华阴县境。即西岳华山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5.山名。在四川省苍溪县东南﹐接阆中县界。一名天柱山。 6.山名。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郁洲﹐明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7.道观名。
五五 [相关解释]
1.《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五五相乘为二十五,汉时因用以代称三年之丧。 2.二十五。 3.以五为行列。 4.谓以五人为伍,犹如古代军队编制。
五水 [相关解释]
1.古代对今武汉市以东,长江北岸支流巴水﹑蕲水﹑希水(今作浠水)﹑西归水(今倒水)﹑赤亭水(今举水)的总称。东晋﹑南朝时因属西阳郡,故称"西阳五水"。
产母痨 [相关解释]
1.病症名。产妇坐月子时因风寒所致的痨病。
六要 [相关解释]
1.古代画论所总结的绘画的六个要领。其说有二(1)五代酒《笔法记》"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2)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所谓六要者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有泽四也﹐去来自然五也﹐师学舍短六也。"其说本南朝齐谢赫画家六法。参见"六法"。
冤句 [相关解释]
1.古县名。一作宛胊或宛句,故城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金时因城为黄河所冲毁,县废。唐干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起义军攻克曹州,县人黄巢起而响应,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冷场 [相关解释]
①戏剧、曲艺等演出时因演员迟到或忘记台词造成的场面。②开会时没有人发言的局面。
十番鼓 [相关解释]
1.一种器乐合奏名。因演奏时轮番用鼓﹑笛﹑木鱼等十种乐器,故名。起于明万历时,今仍流行于苏﹑浙﹑闽等地。初以打击乐器为主,后亦杂以多种管弦乐器,其种类因时因地而异,所用乐器亦有不限于十种者。
合肥市 [相关解释]
安徽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淮南铁路线上。古时因肥水二支汇合于此得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49年设市。人口1159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逍遥津、包公祠墓、教弩台等。建有环城公园。有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高等学校。
呓怔 [相关解释]
1.亦作"呓症"。 2.熟睡时因下意识作用而引起的言语或动作。
哀毁骨立 [相关解释]
形容居父母丧时因过于悲痛而致身体瘦损,如骨骸支立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遽公孙哀毁骨立,极倦子之谊。
唐伯虎 [相关解释]
1.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学画于周臣。年二十九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遭革黜,遂愤弃功名,寄情山水,以卖画作文为生。平生擅山水﹑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又善书法,工诗文,有《六如居士全集》。因落拓不羁,且负才名,故小说﹑戏曲中多敷演其故事。
土姓 [相关解释]
1.古时因土赐姓,即以生地﹑居处或封地的地名为姓,以显扬之。
土目 [相关解释]
1.土司所属员司的称号。世袭,兼理文武,职守权力因时因地而异。
坏字 [相关解释]
1.错字。多指书籍抄写或刊刻时因笔画脱略而造成的误字。
女儿葛 [相关解释]
1.葛布名。产于广东增城县一带。质地精细,卷起可入笔管。但日晒则皱,水浸则缩,珍贵而不实用。旧时因织者多为未婚女子,故名。参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货语·葛布》。
子曰行 [相关解释]
1.儒家经典《论语》上常见"子曰"一语。旧时因以"子曰行"谓以宣扬儒家之道为行业,有时含嘲讽意。
小气候 [相关解释]
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小经 [相关解释]
1.卷数少的经书。唐宋依经书内容或文字多少﹐分大﹑中﹑小三级。因时因事所指不同。 2.佛经名。净土门三部经中后秦鸠摩罗什译的《佛说阿弥陀经》之别称。又名"四纸经"。
巫蛊之祸 [相关解释]
1.汉武帝时因巫蛊而引起的一场统治者内部的斗争『时迷信,以为用巫术诅咒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可以害人,称为"巫蛊"。武帝晩年多病,疑乃左右人巫蛊所致。征和二年,江充因与太子有隙,借机诬告太子宫中埋有木人,太子惧,杀充及胡巫,武帝发兵追捕,太子兵拒五日,战败自杀。掘蛊之事上牵丞相,下连庶民,前后被杀者数万人,史称"巫蛊之祸"。事见《汉书·武帝纪》﹑《江充传》﹑《公孙贺传》。
平上帻 [相关解释]
1.亦称"平巾帻"。 2.魏晋以来武官所戴的一种平顶头巾。至隋,侍臣及武官通服之。唐时因制,为武官﹑卫官公事之服,而天子﹑皇太子乘马则服之。见《新唐书.车服志》。
形讹 [相关解释]
1.校勘学术语。刻板﹑抄写时因字形相似而歧出的错误字体。
护照 [相关解释]
①国家主管机关发给出国执行任务、旅行或在国外居住的本国公民的证件,证明其国籍和身份。②旧时因出差、旅行或运输货物向主管机关领取的凭证。
散灰扃户 [相关解释]
1.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 2.旧时因以"散灰扃户"讥讽防闲妻妾之病态心理与可笑行为。
斗南 [相关解释]
1.《晋书.天文志上》"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总领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国,集众事也。"旧时因以斗南称宰相的职位。 2.北斗星以南。犹言中国或海内。语出《新唐书.狄仁杰传》"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无辜病 [相关解释]
1.病名。即小儿抽风症,旧时因病因不明,以为系无辜鸟血滴衣上所致。又名无辜疳。
时因 [相关解释]
1.因时。谓因时而动。
权变 [相关解释]
因时因事灵活变通多年官场生涯,使他深谙权变之术。
洧水 [相关解释]
1.古水名。即今双洎河。源出今河南省登封县阳城山,自长葛县以下,故道原经鄢陵﹑扶沟两县南,至西华县西入颍水。北宋时为丰富蔡河水量以资漕运,自长葛县东南引洧水经鄢陵﹑扶沟两县北,东汇蔡河。元时因蔡河为黄河所夺而改入贾鲁河。明时又名双洎河。 2.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延长县一带。此水中有石油成分,可以燃烧。
深厉浅揭 [相关解释]
1.《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朱熹集传"以衣而涉曰厉,褰衣而涉曰揭。"谓当根据水的深浅采取适当渡河方式◇以"深厉浅揭"比喻行动要因时因地制宜。
燕盖 [相关解释]
1.亦作"燕盍"。 2.指汉昭帝时因谋逆被诛的燕王旦和盖长公主。
猪栏疯 [相关解释]
1.妇女分娩时因感受风邪疫毒而引起的疾病。即产后风痉。
留题 [相关解释]
①在参观或游览的地方写下(意见、感想等)~簿。②〈书〉游览名胜时因有所感而题写的诗句。
皮靴页儿 [相关解释]
1.即皮夹子。旧时因将皮夹子藏在靴筒中﹐故称。
着帐 [相关解释]
1.辽时因犯罪而被没收家产的户口。
祊田 [相关解释]
1.古代周天子祭祀泰山时因汤沐之需而圈定的地域◇作为封邑赐给郑国,习称"祊田"或"邴田"。周衰,邑地渐废,郑遂以"祊田"与鲁之"许田"交换,而废泰山之祀。
羊碑 [相关解释]
1.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十年,有德政。及卒,襄阳百姓为立碑于岘山。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胶鬲之困 [相关解释]
1.胶鬲﹐商周时人﹐纣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后因以"胶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
脓包 [相关解释]
1.身体某部组织化脓时因脓液积聚而形成的隆起物。 2.比喻无用的人。
西湖 [相关解释]
在浙江省杭州市区西『时称明圣湖”,唐时因在城西,始称西湖”。面积566平方千米。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湖中有孤山和苏堤、白堤,将湖分成五部分〓光山色,优美如画。有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十景,近又增添新十景。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资课钱 [相关解释]
1.唐时因国库空虚,官员俸禄需待课税后付给,称"资课钱"。
赵普(922-992) [相关解释]
北宋政治家。字则平,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后迁洛阳◇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宋初任枢密使、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盐各地精兵充禁军,实行更戍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太宗时因病辞职。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踒垫 [相关解释]
1.骑马时因坐垫不当而扭伤。
郑玄(127-200) [相关解释]
东汉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曾入太学受业,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聚徒讲学,弟子多达数百千人。桓帝时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遍注群经,自成一家,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号称郑学”。
重阳糕(重chóng) [相关解释]
也称花糕”『族重阳节食品。多用米粉、果料蒸制而成,但原料、制法因时因地而异。清代有烙、蒸两种制法。民国年间多为夹馅印双羊,取重阳”之义。今仍有流行。
门下省 [相关解释]
1.亦省称"门下"。 2.官署名◇汉谓侍中寺。晋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南北朝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隋承其制。唐龙朔二年改名东台,咸亨初复旧称,武则天临朝,改名鸾堂﹑鸾台。神龙初复旧称,开元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宋因之,元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