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3 查到相关有方的内容。
带有有方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两岐
[相关解释]
1.亦作"两歧"。 2.分为两支。 3.指两个分岔。 4.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5.借指麦子。 6.指特异之禾稼。 7.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
1.亦作"两歧"。 2.分为两支。 3.指两个分岔。 4.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5.借指麦子。 6.指特异之禾稼。 7.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
井井有方
[相关解释]
1.形容有条理有办法。
1.形容有条理有办法。
办治
[相关解释]
1.谓治政有方。 2.指事情办成﹐办好。
1.谓治政有方。 2.指事情办成﹐办好。
四明
[相关解释]
1.山名。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自天台山发脉,绵亘于奉化﹑慈溪﹑馀姚﹑上虞﹑嵊县等县境。道书以为第九洞天,又名丹山赤水洞天。凡二百八十二峰。相传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称四明山。
1.山名。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自天台山发脉,绵亘于奉化﹑慈溪﹑馀姚﹑上虞﹑嵊县等县境。道书以为第九洞天,又名丹山赤水洞天。凡二百八十二峰。相传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称四明山。
地坛
[相关解释]
1.皇帝祭地的坛。又称"方泽"﹑"方丘"。今北京市安定门外有明清地坛,明嘉靖九年建,清重加修治。方形,周围约五十丈,广八九丈,中有方坛。
1.皇帝祭地的坛。又称"方泽"﹑"方丘"。今北京市安定门外有明清地坛,明嘉靖九年建,清重加修治。方形,周围约五十丈,广八九丈,中有方坛。
壮族
[相关解释]
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约15556万人(1990年)。曾称僮族”,1965年改现名。用壮语。原有方块壮字,现推行拼音壮文。信仰多神,流传道教。铸造和使用铜鼓的历史悠久,擅长壮锦刺绣。陶瓷工艺和干栏”建筑颇为著名。盛行歌圩。传统节日有牛王节、三月三。主要从事农业。
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约15556万人(1990年)。曾称僮族”,1965年改现名。用壮语。原有方块壮字,现推行拼音壮文。信仰多神,流传道教。铸造和使用铜鼓的历史悠久,擅长壮锦刺绣。陶瓷工艺和干栏”建筑颇为著名。盛行歌圩。传统节日有牛王节、三月三。主要从事农业。
声柱
[相关解释]
由多个高、低频扬声器有机地排列成柱状的扬声器组合。利用高、低频扬声器进行互补,而使音域宽广。声音能量能有方向地集中传播,提高扩声效率。最先用于音乐厅、剧院等需高保真音响要求的场所。现已广泛用于家庭音响设备中。
由多个高、低频扬声器有机地排列成柱状的扬声器组合。利用高、低频扬声器进行互补,而使音域宽广。声音能量能有方向地集中传播,提高扩声效率。最先用于音乐厅、剧院等需高保真音响要求的场所。现已广泛用于家庭音响设备中。
孔方
[相关解释]
1.钱的谑称。旧时铜钱外圆,中有方孔,故名。
1.钱的谑称。旧时铜钱外圆,中有方孔,故名。
定向天线
[相关解释]
有方向性的天线,在接收机上常作环形,在雷达通讯设备上常作凹面镜形。
有方向性的天线,在接收机上常作环形,在雷达通讯设备上常作凹面镜形。
小钱
[相关解释]
1.汉王莽时铸的一种钱名。 2.分量不足或质量低劣的钱币。 3.中间有方孔的铜钱。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使用铜元,每枚值有孔之铜钱十文。俗呼铜元为铜板,呼铜钱为小钱。 4.犹小费。额外支付的少量的钱。 5.小额的钱。
1.汉王莽时铸的一种钱名。 2.分量不足或质量低劣的钱币。 3.中间有方孔的铜钱。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使用铜元,每枚值有孔之铜钱十文。俗呼铜元为铜板,呼铜钱为小钱。 4.犹小费。额外支付的少量的钱。 5.小额的钱。
岳伯
[相关解释]
1.相传尧舜时四岳为四方诸侯之长;周有方伯为诸侯之长◇以"岳伯"泛称封疆大吏。
1.相传尧舜时四岳为四方诸侯之长;周有方伯为诸侯之长◇以"岳伯"泛称封疆大吏。
明镜高悬
[相关解释]
1.《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有女子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多以"明镜高悬"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平无私。
1.《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有女子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多以"明镜高悬"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平无私。
有方
[相关解释]
1.犹四方﹐各方。有﹐词头。 2.有一定的去向﹑处所。 3.有道;得法。
1.犹四方﹐各方。有﹐词头。 2.有一定的去向﹑处所。 3.有道;得法。
标量
[相关解释]
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体积、温度等。
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体积、温度等。
治阿
[相关解释]
1.指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晏子春秋.杂上四》"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三年﹐毁闻于国。景公不说﹐召而免之。晏子谢曰'婴知婴之过矣﹐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三年而誉闻于国……景公知晏子贤﹐乃任以国政﹐三年而齐大兴。"后因以"治阿"指吏治有方﹐政绩显着。
1.指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晏子春秋.杂上四》"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三年﹐毁闻于国。景公不说﹐召而免之。晏子谢曰'婴知婴之过矣﹐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三年而誉闻于国……景公知晏子贤﹐乃任以国政﹐三年而齐大兴。"后因以"治阿"指吏治有方﹐政绩显着。
焚书坑儒
[相关解释]
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关于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的建议,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及医药等技艺书以外的列国史书和《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谈《诗》、《书》者斩首,以古非今者灭族。禁民间私学,学法令者以吏为师。此为焚书”。次年因有方士儒生批评朝政,秦始皇于咸阳坑杀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名,此即坑儒”。
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关于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的建议,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及医药等技艺书以外的列国史书和《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谈《诗》、《书》者斩首,以古非今者灭族。禁民间私学,学法令者以吏为师。此为焚书”。次年因有方士儒生批评朝政,秦始皇于咸阳坑杀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名,此即坑儒”。
秦镜
[相关解释]
1.亦作"秦鉴"。 2.传说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的善恶。《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唐司空曙《故郭婉仪挽歌》"一日辞秦镜,千秋别汉宫。"宋周邦彦《风流子.大石》词"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后亦用以称颂官吏清明,善于断狱。
1.亦作"秦鉴"。 2.传说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的善恶。《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唐司空曙《故郭婉仪挽歌》"一日辞秦镜,千秋别汉宫。"宋周邦彦《风流子.大石》词"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后亦用以称颂官吏清明,善于断狱。
罗盘
[相关解释]
1.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
1.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
良冶
[相关解释]
1.指精于冶炼铸造的工匠。 2.《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孔颖达疏"言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后因以"良冶"借指教子有方之贤父。
1.指精于冶炼铸造的工匠。 2.《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孔颖达疏"言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后因以"良冶"借指教子有方之贤父。
藻井
[相关解释]
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装饰性木结构顶棚。多建造在宫殿宝座或寺庙佛坛上方。自天花平顶向上凹进,似穹隆状。图形有方形、圆形、八角形,或将这几种图形叠加成更复杂的空间构图,上有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画。
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装饰性木结构顶棚。多建造在宫殿宝座或寺庙佛坛上方。自天花平顶向上凹进,似穹隆状。图形有方形、圆形、八角形,或将这几种图形叠加成更复杂的空间构图,上有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画。
赐尺
[相关解释]
1.天子以尺赐臣下。以此勉励臣下治理政事裁度有方。 2.指天子所赐之尺。
1.天子以尺赐臣下。以此勉励臣下治理政事裁度有方。 2.指天子所赐之尺。
铜钱
[相关解释]
1.古代铜质辅币。圆形﹐中有方孔﹐价值最小。历代通用﹐但形制不一。清代末年使用铜元后﹐逐渐停止流通。 2.泛指钱财﹑钞票。
1.古代铜质辅币。圆形﹐中有方孔﹐价值最小。历代通用﹐但形制不一。清代末年使用铜元后﹐逐渐停止流通。 2.泛指钱财﹑钞票。
露冕
[相关解释]
1.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 2.晋陈寿《益都耆旧传》﹕"郭贺拜荆州刺史。明帝(汉明帝)巡狩到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
1.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 2.晋陈寿《益都耆旧传》﹕"郭贺拜荆州刺史。明帝(汉明帝)巡狩到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