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4 查到相关杂役的内容。
带有杂役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乙士 [相关解释]
1.古代称军旅中从事杂役的二等兵丁。
五戒 [相关解释]
1.五种戒令。 2.亦作"五诫"。佛教指在家信徒终身应遵守的五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3.指寺院中未经剃度的杂役﹑行者等。
亭户 [相关解释]
1.古代盐户之一种。唐干元元年(公元758年)第五琦定盐法,将制盐民户编为特殊户籍,免其杂役,专制官盐。因煮盐地方称亭场,故名。宋代京东﹑河北﹑两浙﹑淮南﹑福建﹑广南海盐产区中,专指向政府领取本金产制正盐(额盐)归公的盐户。亦称"灶户",和制浮盐(额外馀盐)卖给商户的"锅户"有别。元明两代仍称亭户。清代文献间或使用,一般通称"灶户"。
俵马 [相关解释]
1.明代江北地区的一种杂役。指官府将官马分派给民户饲养,过一定时期后再由民户将马解送指定地点,由官府验收。
傜役 [相关解释]
1.亦作"傜伇"。 2.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名目繁多,办法苛严。
僮干 [相关解释]
1.原指奴仆和卑官。南北朝时多泛指服杂役的低级胥吏。
内园小儿 [相关解释]
1.唐代禁苑中供使唤的杂役。
劳役地租 [相关解释]
也称徭役地租”。在旧中国通称力租”。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地主的土地一部分分给农民耕种,收获归农民所有;另一部分为地主直接经营,由农民进行无偿劳动,收获归地主所有。此外,农民还要为地主服杂役。是封建社会初期最简单的地租形式,逐渐为实物地租所代替。
县僮 [相关解释]
1.县署之杂役。
均徭 [相关解释]
1.明代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之一。按民户丁粮之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2.清代徭役制度。初为征力役,后改为征银助役,继复摊征于地粮,称为"均徭银"。参阅《清会典.户部六.尚书侍郎执掌》。
堕民 [相关解释]
1.称惰民。绍兴也叫"乐户"。元灭南宋后,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绍兴等地,称之为"怯怜户";明编户籍,统称为"丐户",或为后世"堕民"来源之一。又相传宋将焦光瓒率部降金,宋人引以为耻,乃贬其部卒之籍,称为"堕民"。或谓指明初张士诚﹑方国珍的部属。数百年来被视为"贱民"的一种,不许与一般平民通婚,不许应科举,多任婚丧喜庆的杂役等事。清雍正时削籍,与平民同列。但与其他居民的界线,解放后才完全消失。
头佬 [相关解释]
1.旧指杂役的领班。
实物地租 [相关解释]
也称产品地租”。在旧中国通称谷租”。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农民按照规定的比例或租额向地主缴纳产品。同时农民也要为地主服杂役。
射粮军 [相关解释]
1.金初诸路所募兼充杂役的士卒。
小分 [相关解释]
1.北宋拣汰禁兵﹐其不任征战者﹐减充小分。小分只领半份军俸﹐任军中杂役;其不能胜任者﹐则放充百姓。 2.少量。
庸保 [相关解释]
1.受雇充任杂役的人。
役手 [相关解释]
1.指司杂役的人。
手力 [相关解释]
1.亲手劳作。 2.人手,劳力。 3.古代官府中担任杂役的差役小吏。 4.指手力资。
杂役 [相关解释]
1.指正役之外的繁多徭役。 2.各种差使。 3.指从事各种差使的人。
猥役 [相关解释]
1.杂役。
白席人 [相关解释]
1.古代北方民间宴席上相礼﹑供杂役的人。
裹头内人 [相关解释]
1.指唐时宫中杂役。
西崽 [相关解释]
1.亦作"西仔"。 2.旧时指在洋行或西式餐馆等行业中服杂役的中国人。限于男性﹐带有鄙视的意思。
鬼薪 [相关解释]
1.秦汉时的一种徒刑。因最初为宗庙采薪而得名。鬼薪从事官府杂役﹑手工业生产劳动以及其它各种重体力劳动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