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9 查到相关武德的内容。
带有武德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丁祭
[相关解释]
1.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隋唐日制不一。隋文帝时一年有四祭,唐武德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唐开元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
1.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隋唐日制不一。隋文帝时一年有四祭,唐武德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唐开元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
乙科
[相关解释]
1.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唐宋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新唐书.韩休传》"休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文献通考.选举@》"自武德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清周春《辽诗话.杨晳》"﹝杨晰﹞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明清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1.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唐宋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新唐书.韩休传》"休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文献通考.选举@》"自武德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清周春《辽诗话.杨晳》"﹝杨晰﹞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明清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五铢钱
[相关解释]
1.钱币名『武帝元狩五年始铸,重五铢,上篆"五铢"二字。自汉历魏﹑晋﹑六朝至隋皆续有铸造,惟形制大小不一。唐武德四年废。
1.钱币名『武帝元狩五年始铸,重五铢,上篆"五铢"二字。自汉历魏﹑晋﹑六朝至隋皆续有铸造,惟形制大小不一。唐武德四年废。
元宝
[相关解释]
1.大宝。喻不可多得的贤才。 2.我国古钱币的一种名称。"元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等,铸于币面。因唐朝"开元通宝"误读作"开通元宝"而得名。《旧唐书·食货志上》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会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3.我国旧时铸成马蹄形的银锭。常作货币流通。 4.特指用锡箔纸折成﹑供祭祀时焚化的元宝形冥币。
1.大宝。喻不可多得的贤才。 2.我国古钱币的一种名称。"元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等,铸于币面。因唐朝"开元通宝"误读作"开通元宝"而得名。《旧唐书·食货志上》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会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3.我国旧时铸成马蹄形的银锭。常作货币流通。 4.特指用锡箔纸折成﹑供祭祀时焚化的元宝形冥币。
公廨本钱
[相关解释]
1.唐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人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年息约达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降低趋势﹐但到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会要》卷九一载﹐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秘书少监崔沔说"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在于平民﹐已为重赋。"
1.唐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人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年息约达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降低趋势﹐但到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会要》卷九一载﹐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秘书少监崔沔说"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在于平民﹐已为重赋。"
内史
[相关解释]
1.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师『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汉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隋始废。 4.官名。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5.古政区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咸阳市东北)。辖境
1.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师『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汉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隋始废。 4.官名。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5.古政区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咸阳市东北)。辖境
十二道
[相关解释]
1.唐武德初,关中之地398分为十二道。武德三年改为十二军。
1.唐武德初,关中之地398分为十二道。武德三年改为十二军。
南州
[相关解释]
1.泛指南方地区。 2.指豫章郡。 3.借指徐穡。 4.指南阳。 5.指两粤。 6.古代州名。唐武德二年,初置南州,宋改南川县。即今四川省南川县。
1.泛指南方地区。 2.指豫章郡。 3.借指徐穡。 4.指南阳。 5.指两粤。 6.古代州名。唐武德二年,初置南州,宋改南川县。即今四川省南川县。
天策
[相关解释]
1.星名。 2.帝王的谋略。 3.名号。唐高祖武德四年﹐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置天策府。参见"天策上将"﹑"天策府"。
1.星名。 2.帝王的谋略。 3.名号。唐高祖武德四年﹐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置天策府。参见"天策上将"﹑"天策府"。
庙堂碑
[相关解释]
1.即《孔子庙堂碑》。立于唐贞观初,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武德九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书法俊朗圆腴,内刚外柔,为唐楷典范作品之一。不久碑随庙毁。武后长安三年重刻,相王李旦篆额,冠以"大周"二字,大中四年琢去,后佚。宋初王彦超重刻,今存西安碑林,俗称"西庙堂碑"。山东城武亦存一石,元刻,称"东庙堂碑"。东瘦西肥,字亦互有出入。参阅《金石粹编》卷四一。
1.即《孔子庙堂碑》。立于唐贞观初,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武德九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书法俊朗圆腴,内刚外柔,为唐楷典范作品之一。不久碑随庙毁。武后长安三年重刻,相王李旦篆额,冠以"大周"二字,大中四年琢去,后佚。宋初王彦超重刻,今存西安碑林,俗称"西庙堂碑"。山东城武亦存一石,元刻,称"东庙堂碑"。东瘦西肥,字亦互有出入。参阅《金石粹编》卷四一。
开元通宝
[相关解释]
1.亦称"开元钱"。 2.古钱币名。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造。币面有"开元通宝"四字,俗多回环读作"开通元宝"。为后世铜币以通宝或元宝为名的由来。开元义为开创新纪元,非指年号。南唐和闽以及太平天国也曾铸造"开元通宝"。
1.亦称"开元钱"。 2.古钱币名。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造。币面有"开元通宝"四字,俗多回环读作"开通元宝"。为后世铜币以通宝或元宝为名的由来。开元义为开创新纪元,非指年号。南唐和闽以及太平天国也曾铸造"开元通宝"。
弘文馆
[相关解释]
1.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1.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户等
[相关解释]
1.古代政府将民户按资产多寡分为不同等级以征收赋税『代按财产比例向商人﹑手工业者,征赋税,北魏献文帝天安﹑皇兴年间,将民户分为三等九品,按户等征税,后废;北齐再施行。唐高祖武德六年定天下户为三等,武德九年,又改为九等。宋太祖建隆中,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按等出税,其馀五等蠲免,实际仅五等;宋仁宗至和时,遂行五则法,按资产多寡分为五等。元代分三等九甲,主要实施于中原地区。明代按职业分民户﹑军户﹑匠户三等,但不作为征税的标准◇遂废止。参阅《史记.平准书》﹑《魏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上五》﹑《明史.食货志一
1.古代政府将民户按资产多寡分为不同等级以征收赋税『代按财产比例向商人﹑手工业者,征赋税,北魏献文帝天安﹑皇兴年间,将民户分为三等九品,按户等征税,后废;北齐再施行。唐高祖武德六年定天下户为三等,武德九年,又改为九等。宋太祖建隆中,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按等出税,其馀五等蠲免,实际仅五等;宋仁宗至和时,遂行五则法,按资产多寡分为五等。元代分三等九甲,主要实施于中原地区。明代按职业分民户﹑军户﹑匠户三等,但不作为征税的标准◇遂废止。参阅《史记.平准书》﹑《魏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上五》﹑《明史.食货志一
敦煌
[相关解释]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县名。在甘肃省。西汉置。十六国前凉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鸣沙县,隋大业初复名,唐末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鸣沙山﹑月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县名。在甘肃省。西汉置。十六国前凉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鸣沙县,隋大业初复名,唐末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鸣沙山﹑月
旋宫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以十二律配七音﹐每律均可作为宫音﹐旋相为宫﹐故称。自秦而后﹐旋宫声废。唐高祖武德间﹐祖孝孙修定雅乐﹐旋宫之声复起。参阅《隋书.艺术传.万宝常》﹑《旧唐书.祖孝孙传》。
1.我国古代以十二律配七音﹐每律均可作为宫音﹐旋相为宫﹐故称。自秦而后﹐旋宫声废。唐高祖武德间﹐祖孝孙修定雅乐﹐旋宫之声复起。参阅《隋书.艺术传.万宝常》﹑《旧唐书.祖孝孙传》。
昭文馆
[相关解释]
1.官署名。唐武德四年于门下省置修文馆,九年改为弘文馆。神龙元年避孝敬皇帝(李弘)讳改为昭文馆。置学士,掌详正图籍,参议朝廷制度礼仪,教授生徒。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宋承唐制,以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学士﹑直学士不常置,直馆以京朝官充任,掌书籍修写校雠之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一》﹑宋程俱《麟台故事.官联》。
1.官署名。唐武德四年于门下省置修文馆,九年改为弘文馆。神龙元年避孝敬皇帝(李弘)讳改为昭文馆。置学士,掌详正图籍,参议朝廷制度礼仪,教授生徒。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宋承唐制,以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学士﹑直学士不常置,直馆以京朝官充任,掌书籍修写校雠之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一》﹑宋程俱《麟台故事.官联》。
朱提
[相关解释]
1.古地名『武帝时置县,治所在今云南省昭通县境◇立为郡。南朝梁废。唐武德初置安上县,不久复改为朱提县,天宝中地入南诏,移治今四川省宜宾县安边镇西南。唐末废。 2.山名。在今云南省昭通县境。盛产白银,世称朱提银。亦用作银的代称。
1.古地名『武帝时置县,治所在今云南省昭通县境◇立为郡。南朝梁废。唐武德初置安上县,不久复改为朱提县,天宝中地入南诏,移治今四川省宜宾县安边镇西南。唐末废。 2.山名。在今云南省昭通县境。盛产白银,世称朱提银。亦用作银的代称。
楼观台
[相关解释]
1.道教名观。在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秦岭山麓。相传周康王时,函谷关令尹喜曾在此结草楼而居,观看天象,并在楼南高岗筑台,讲授《道德经》,称说经台。该楼一名紫云楼,后人创立道观,称"楼观"。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名宗圣观。宋元曾屡更名,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参阅《云笈七签》卷一○四。
1.道教名观。在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秦岭山麓。相传周康王时,函谷关令尹喜曾在此结草楼而居,观看天象,并在楼南高岗筑台,讲授《道德经》,称说经台。该楼一名紫云楼,后人创立道观,称"楼观"。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名宗圣观。宋元曾屡更名,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参阅《云笈七签》卷一○四。
正五九
[相关解释]
1.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宋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唐武德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
1.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宋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唐武德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
武德
[相关解释]
1.武道。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如平定祸乱等。 2.指《武德舞》。
1.武道。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如平定祸乱等。 2.指《武德舞》。
武德舞
[相关解释]
1.雅舞名。多用于宗庙祭礼。
1.雅舞名。多用于宗庙祭礼。
武节
[相关解释]
1.古代将帅凭以专制军事的符节。 2.武德。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 3.勇武之气节;尚武的精神。
1.古代将帅凭以专制军事的符节。 2.武德。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 3.勇武之气节;尚武的精神。
浮梁
[相关解释]
1.即浮桥。 2.不良。 3.旧县名。属江西省『鄱阳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新平县,天宝元年改名浮梁,明清皆属饶州府。1960年并入景德镇市。唐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后以浮梁借指商人。
1.即浮桥。 2.不良。 3.旧县名。属江西省『鄱阳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新平县,天宝元年改名浮梁,明清皆属饶州府。1960年并入景德镇市。唐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后以浮梁借指商人。
瓜州
[相关解释]
1.古地名。即今甘肃省敦煌市。《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一说﹐在今秦岭南北两坡。参阅顾颉刚《史林杂识.瓜州》。 2.古州名。(1)北魏孝明帝置﹐治所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西)。(2)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治所晋昌(今甘肃什西县东南)。 3.见"瓜洲"。
1.古地名。即今甘肃省敦煌市。《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一说﹐在今秦岭南北两坡。参阅顾颉刚《史林杂识.瓜州》。 2.古州名。(1)北魏孝明帝置﹐治所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西)。(2)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治所晋昌(今甘肃什西县东南)。 3.见"瓜洲"。
真腊
[相关解释]
1.中国古籍中用以称七至十七世纪吉蔑王国﹐位于今柬埔寨。其名始见《隋书》。自唐武德以后屡与中国通使。宋元时期中国商人颇有在其地安家经商者。元人周达观撰《真腊风土记》﹐是研究真腊古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1.中国古籍中用以称七至十七世纪吉蔑王国﹐位于今柬埔寨。其名始见《隋书》。自唐武德以后屡与中国通使。宋元时期中国商人颇有在其地安家经商者。元人周达观撰《真腊风土记》﹐是研究真腊古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睿武
[相关解释]
1.皇帝的武德。
1.皇帝的武德。
襧圣侯
[相关解释]
1.亦作"褒圣侯"。 2.唐武德九年封赠孔子后代的爵号。
1.亦作"褒圣侯"。 2.唐武德九年封赠孔子后代的爵号。
通宝
[相关解释]
中国历代对钱币的称呼。最早使用这一名称的是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造的铜钱开元通宝。直至清道光以前,钱币大多以通宝为名,前面加上年号,有时加上国号。
中国历代对钱币的称呼。最早使用这一名称的是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造的铜钱开元通宝。直至清道光以前,钱币大多以通宝为名,前面加上年号,有时加上国号。
龙标
[相关解释]
1.地名。即今湖南省黔阳县。南朝梁为龙?县,隋属沅陵郡,唐武德七年改名龙标县,因龙标山得名。 2.指唐代诗人王昌龄。王曾左迁龙标,为龙标尉,因称。 3.犹龙榜﹑龙虎榜。 4.龙船竞渡时争夺的锦标。
1.地名。即今湖南省黔阳县。南朝梁为龙?县,隋属沅陵郡,唐武德七年改名龙标县,因龙标山得名。 2.指唐代诗人王昌龄。王曾左迁龙标,为龙标尉,因称。 3.犹龙榜﹑龙虎榜。 4.龙船竞渡时争夺的锦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