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2 查到相关沿袭的内容。
带有沿袭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体
[相关解释]
1.人体的眼﹑耳﹑口﹑鼻七孔。 2.事物的七个部分。 3.指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
1.人体的眼﹑耳﹑口﹑鼻七孔。 2.事物的七个部分。 3.指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
万年枝
[相关解释]
1.树名。即冬青。南朝齐谢杋《直中书省》诗"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唐上官仪《咏雪应诏》"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校。"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万年枝,江左谓之冬青。"一说即檍木。见明杨慎《丹铅总录.花木》。 2.指年代悠久的大树。
1.树名。即冬青。南朝齐谢杋《直中书省》诗"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唐上官仪《咏雪应诏》"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校。"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万年枝,江左谓之冬青。"一说即檍木。见明杨慎《丹铅总录.花木》。 2.指年代悠久的大树。
中更
[相关解释]
1.爵位名。秦立爵二十级,汉沿袭之。中更为第十三级。 2.中途变更;中间经历。
1.爵位名。秦立爵二十级,汉沿袭之。中更为第十三级。 2.中途变更;中间经历。
习常
[相关解释]
1.经常。 2.因顺常道。 3.沿袭旧章;遵循常规。
1.经常。 2.因顺常道。 3.沿袭旧章;遵循常规。
云仍
[相关解释]
1.亦作"云礽"。 2.远孙。 3.比喻后继者。 4.沿袭﹔因袭。
1.亦作"云礽"。 2.远孙。 3.比喻后继者。 4.沿袭﹔因袭。
五欲
[相关解释]
1.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 2.佛教谓色﹑声﹑香﹑味﹑触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谓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 3.道教沿袭其说而稍有不同。谓声﹑色﹑香﹑味﹑爱憎之欲。
1.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 2.佛教谓色﹑声﹑香﹑味﹑触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谓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 3.道教沿袭其说而稍有不同。谓声﹑色﹑香﹑味﹑爱憎之欲。
例规
[相关解释]
①沿袭下来一贯实行的规矩;惯例。②旧时指按照惯例给的钱物交~。③法例规章。
①沿袭下来一贯实行的规矩;惯例。②旧时指按照惯例给的钱物交~。③法例规章。
侍御
[相关解释]
1.侍奉(君王)。 2.侍奉君王的人。 3.指帝王的侍姬。 4.泛指婢妾。 5.为尊者御车。 6.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世因沿袭此称。唐李白有《赠韦侍御黄裳》诗。王琦注引《因话录》"御史台三院,一曰台院,其僚曰侍御史,众呼为端公;二曰殿院,其僚曰殿中侍御史,众呼为侍御;三曰察院,其僚曰监察御史,众呼亦曰侍御。" 7.指专供帝王食用的极精细的米粮。
1.侍奉(君王)。 2.侍奉君王的人。 3.指帝王的侍姬。 4.泛指婢妾。 5.为尊者御车。 6.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世因沿袭此称。唐李白有《赠韦侍御黄裳》诗。王琦注引《因话录》"御史台三院,一曰台院,其僚曰侍御史,众呼为端公;二曰殿院,其僚曰殿中侍御史,众呼为侍御;三曰察院,其僚曰监察御史,众呼亦曰侍御。" 7.指专供帝王食用的极精细的米粮。
依约
[相关解释]
1.依据;沿袭。 2.仿佛;隐约。 3.大约;大概。 4.形容情意缠绵。
1.依据;沿袭。 2.仿佛;隐约。 3.大约;大概。 4.形容情意缠绵。
先农坛
[相关解释]
1.相传周代有籍田,并祀先农,历代封建王朝沿袭此制,均建先农坛以祭祀之。
1.相传周代有籍田,并祀先农,历代封建王朝沿袭此制,均建先农坛以祭祀之。
刑统
[相关解释]
1.我国封建社会刑法和刑律统类的简称。犹刑事法规的汇编兼训释。以《唐律疏议》为体例,结合当时施行的格﹑敕法令分类编成,自唐至宋,历代沿袭。始于唐宣宗大中年间的《大中刑法统类》,现仅存《宋刑统》。
1.我国封建社会刑法和刑律统类的简称。犹刑事法规的汇编兼训释。以《唐律疏议》为体例,结合当时施行的格﹑敕法令分类编成,自唐至宋,历代沿袭。始于唐宣宗大中年间的《大中刑法统类》,现仅存《宋刑统》。
列传(-zhuàn)
[相关解释]
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后为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主要记载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班固撰《汉书》时,取消世家”一类而并入列传,为后世史官所沿袭。也有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如《明史》中的《四川土司列传》、《外国·日本列传》等。
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后为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主要记载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班固撰《汉书》时,取消世家”一类而并入列传,为后世史官所沿袭。也有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如《明史》中的《四川土司列传》、《外国·日本列传》等。
十九路
[相关解释]
1.金沿袭宋制,分境内为若干路。大定末共分中都﹑上京﹑咸平﹑东京﹑北京﹑临潢﹑西京﹑南京﹑河北东﹑河北西﹑山东东﹑山东西﹑大名府﹑河东北﹑河东南﹑京兆府﹑凤翔﹑鄜延﹑庆原﹑临洮二十路。章宗时并临潢路于北京路,是为十九路。参阅《金史.地理志上》。
1.金沿袭宋制,分境内为若干路。大定末共分中都﹑上京﹑咸平﹑东京﹑北京﹑临潢﹑西京﹑南京﹑河北东﹑河北西﹑山东东﹑山东西﹑大名府﹑河东北﹑河东南﹑京兆府﹑凤翔﹑鄜延﹑庆原﹑临洮二十路。章宗时并临潢路于北京路,是为十九路。参阅《金史.地理志上》。
卫所
[相关解释]
1.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都司),统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分别管辖。清初亦沿袭。
1.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都司),统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分别管辖。清初亦沿袭。
因习
[相关解释]
1.相沿成习,沿袭。
1.相沿成习,沿袭。
因仍
[相关解释]
因袭;沿袭转相因仍,莫正其本。
因袭;沿袭转相因仍,莫正其本。
因任
[相关解释]
1.谓根据才能加以任用。 2.依据;顺应。 3.谓沿袭旧职。
1.谓根据才能加以任用。 2.依据;顺应。 3.谓沿袭旧职。
因循守旧
[相关解释]
1.沿袭旧规,不思革新。语本《汉书.循吏传序》"光(霍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1.沿袭旧规,不思革新。语本《汉书.循吏传序》"光(霍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因承
[相关解释]
1.犹承袭,沿袭。
1.犹承袭,沿袭。
因藉
[相关解释]
1.沿袭;依傍。
1.沿袭;依傍。
增生
[相关解释]
1.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代生员都有月廪,并有一定名额,称廪膳生员◇又于正额之外,增加名额,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见《明史.选举志一》。清沿袭明制。 2.生物体某一部分组织的细胞数目增加,体积扩大。例如皮肤经常受摩擦,上皮和结缔组织变厚。
1.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代生员都有月廪,并有一定名额,称廪膳生员◇又于正额之外,增加名额,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见《明史.选举志一》。清沿袭明制。 2.生物体某一部分组织的细胞数目增加,体积扩大。例如皮肤经常受摩擦,上皮和结缔组织变厚。
定例
[相关解释]
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每到星期六我们厂总要放场电影,这差不多成了~了。
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每到星期六我们厂总要放场电影,这差不多成了~了。
宰桑
[相关解释]
1.明代蒙古官号。从元代沿袭而下。为汉语"宰相"的音转。绝大多数出身于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封建领主。达延汗时,为巩固汗位,曾一度废除太师﹑宰桑等官职及其领地,将其降为大汗和诸王﹑台吉的僚属。只有卫拉特地区仍保留其封建领主的地位。
1.明代蒙古官号。从元代沿袭而下。为汉语"宰相"的音转。绝大多数出身于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封建领主。达延汗时,为巩固汗位,曾一度废除太师﹑宰桑等官职及其领地,将其降为大汗和诸王﹑台吉的僚属。只有卫拉特地区仍保留其封建领主的地位。
平章
[相关解释]
1.评处;商酌。 2.品评。 3.古代官名。唐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唐睿宗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宋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明初仍沿袭,不久废。
1.评处;商酌。 2.品评。 3.古代官名。唐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唐睿宗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宋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明初仍沿袭,不久废。
应袭
[相关解释]
1.承袭;沿袭。
1.承袭;沿袭。
忙银
[相关解释]
1.清代称每年上忙﹑下忙所征收的税银。民国初年,沿袭旧名,称田赋为忙银。
1.清代称每年上忙﹑下忙所征收的税银。民国初年,沿袭旧名,称田赋为忙银。
承袭
[相关解释]
1.继承。 2.指沿袭。
1.继承。 2.指沿袭。
承误
[相关解释]
1.沿袭谬误。
1.沿袭谬误。
摹袭
[相关解释]
1.模仿沿袭。
1.模仿沿袭。
旁沿
[相关解释]
1.依附沿袭。
1.依附沿袭。
武科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专为考试盐武官而设的科目。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1.科举时代专为考试盐武官而设的科目。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沿改
[相关解释]
1.亦作"?改"。 2.沿袭和更改。
1.亦作"?改"。 2.沿袭和更改。
沿泝
[相关解释]
1.亦作"?泝"。亦作"沿溯"。亦作"沿遡"。 2.顺水下行与逆水上行。 3.引申为泛舟。 4.沿流而下。 5.沿袭追溯。
1.亦作"?泝"。亦作"沿溯"。亦作"沿遡"。 2.顺水下行与逆水上行。 3.引申为泛舟。 4.沿流而下。 5.沿袭追溯。
沿流
[相关解释]
1.谓顺流而下。 2.沿袭流传。
1.谓顺流而下。 2.沿袭流传。
沿袭
[相关解释]
按旧例办事;因循沿袭成规|沿袭前人遗制。
按旧例办事;因循沿袭成规|沿袭前人遗制。
沿革
[相关解释]
指事物沿袭、发展、变革的历程风俗习惯的沿革|其政典沿革,犹约略可考。
指事物沿袭、发展、变革的历程风俗习惯的沿革|其政典沿革,犹约略可考。
流内
[相关解释]
1.隋时对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称。与流外相对而言。唐宋沿袭此制,吏部铨选亦有流内﹑流外之分。
1.隋时对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称。与流外相对而言。唐宋沿袭此制,吏部铨选亦有流内﹑流外之分。
热审
[相关解释]
1.明清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其制始于明永乐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成化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代沿袭。
1.明清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其制始于明永乐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成化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代沿袭。
照抄
[相关解释]
1.亦作"照钞"。 2.照样抄录;完全沿袭。
1.亦作"照钞"。 2.照样抄录;完全沿袭。
相习
[相关解释]
1.互相沿袭。 2.互相熟悉。
1.互相沿袭。 2.互相熟悉。
相仍
[相关解释]
1.相继;连续不断。 2.相沿袭。 3.依然;仍旧。
1.相继;连续不断。 2.相沿袭。 3.依然;仍旧。
相承
[相关解释]
1.先后继承;递相沿袭。 2.上下相托。
1.先后继承;递相沿袭。 2.上下相托。
相沿
[相关解释]
1.递相沿袭。
1.递相沿袭。
相袭
[相关解释]
1.因循;先后沿袭。 2.相连;重叠。
1.因循;先后沿袭。 2.相连;重叠。
祖宗成法
[相关解释]
1.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1.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积非习贯
[相关解释]
1.谓错误长久沿袭﹐已成习惯。贯﹐通"惯"。
1.谓错误长久沿袭﹐已成习惯。贯﹐通"惯"。
经筵
[相关解释]
1.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1.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肄旧
[相关解释]
1.谓沿袭旧有的。
1.谓沿袭旧有的。
袭取
[相关解释]
1.犹袭夺。 2.沿袭取用。
1.犹袭夺。 2.沿袭取用。
袭履
[相关解释]
1.因袭;沿袭。
1.因袭;沿袭。
袭常
[相关解释]
1.因顺常道。《老子》"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张松如校读"马叙伦曰'袭习古通。《周礼.胥师》注曰"故书袭为习",是其例证。'此言因顺常道也。"一说为熟习常道。袭,通"习"。见河上公注。一本作"习常"。 2.沿袭常规。
1.因顺常道。《老子》"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张松如校读"马叙伦曰'袭习古通。《周礼.胥师》注曰"故书袭为习",是其例证。'此言因顺常道也。"一说为熟习常道。袭,通"习"。见河上公注。一本作"习常"。 2.沿袭常规。
袭沿
[相关解释]
1.因循,沿袭。
1.因循,沿袭。
袭用
[相关解释]
1.沿袭采用。
1.沿袭采用。
袭迹
[相关解释]
1.亦作"袭迹"。 2.沿袭他人的行径。谓取法。 3.引申为从师学习。 4.犹言重蹈覆辙。 5.谓不知变化地学样。
1.亦作"袭迹"。 2.沿袭他人的行径。谓取法。 3.引申为从师学习。 4.犹言重蹈覆辙。 5.谓不知变化地学样。
襕衫
[相关解释]
1.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其制始于北周,后世沿袭,明清时为秀才举人公服。
1.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其制始于北周,后世沿袭,明清时为秀才举人公服。
蹈古
[相关解释]
1.犹言沿袭旧规。
1.犹言沿袭旧规。
蹈袭
[相关解释]
沿袭;沿用蹈袭前人。
沿袭;沿用蹈袭前人。
蹈踵
[相关解释]
1.犹沿袭。
1.犹沿袭。
郊祀歌
[相关解释]
1.乐府歌曲名。《汉书.礼乐志》谓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命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其目多以歌之首句为名。以用于郊祀天地。以后历代王朝的这类歌辞,大都沿袭汉代之旧。
1.乐府歌曲名。《汉书.礼乐志》谓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命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其目多以歌之首句为名。以用于郊祀天地。以后历代王朝的这类歌辞,大都沿袭汉代之旧。
郡兵
[相关解释]
1.地方武装力量『沿秦制置材官于郡国,郡有都尉,佐太守典武职甲卒。中央有南﹑北军『武帝时更置八校,隶属于北军。国家有事,则调发郡国之兵。唐代府兵,基本上沿袭秦汉郡兵旧制。参阅《文献通考.兵考》。
1.地方武装力量『沿秦制置材官于郡国,郡有都尉,佐太守典武职甲卒。中央有南﹑北军『武帝时更置八校,隶属于北军。国家有事,则调发郡国之兵。唐代府兵,基本上沿袭秦汉郡兵旧制。参阅《文献通考.兵考》。
陈陈
[相关解释]
1.指陈年的粮食。 2.沿袭﹔因袭。 3.久远。
1.指陈年的粮食。 2.沿袭﹔因袭。 3.久远。
顺非
[相关解释]
1.沿袭错误。
1.沿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