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9 查到相关焚烧的内容。
带有焚烧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火
[相关解释]
1.三堆火。 2.燃烧三日夜的炉火。 3.三度被焚烧。 4.即三毒。
1.三堆火。 2.燃烧三日夜的炉火。 3.三度被焚烧。 4.即三毒。
业火
[相关解释]
1.佛教谓恶业害身如火。亦指地狱焚烧罪人之火。 2.怒火。
1.佛教谓恶业害身如火。亦指地狱焚烧罪人之火。 2.怒火。
佛多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宦人家于清明上坟时,焚烧纸钱制成的旗旛﹑伞盖,此种祭礼谓之"佛多"。
1.古代官宦人家于清明上坟时,焚烧纸钱制成的旗旛﹑伞盖,此种祭礼谓之"佛多"。
刮刮匝匝
[相关解释]
1.象声词。象烈火焚烧之声。
1.象声词。象烈火焚烧之声。
刮语烧书
[相关解释]
1.谓灭除百家之言,焚烧《诗》《书》及列国史记。
1.谓灭除百家之言,焚烧《诗》《书》及列国史记。
刳胎焚郊
[相关解释]
1.剖挖母胎,焚烧郊野。
1.剖挖母胎,焚烧郊野。
寓龙马
[相关解释]
1.明器的一种。祭祀或丧葬时所焚烧的纸龙﹑纸马。
1.明器的一种。祭祀或丧葬时所焚烧的纸龙﹑纸马。
山火
[相关解释]
1.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猎等人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 2.指《易》六十四卦中的《贲》卦。因其外卦为艮,内卦为离,卦象为山﹑火,故名。
1.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猎等人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 2.指《易》六十四卦中的《贲》卦。因其外卦为艮,内卦为离,卦象为山﹑火,故名。
山烧
[相关解释]
1.犹山火。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
1.犹山火。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
张献忠(1606-1647)
[相关解释]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出身贫苦。初从军,因被人陷害革役◇参加陕北农民起义,成为起义军首领之一。1635年与高迎祥联兵东进,攻破安徽凤阳,焚烧皇陵。1638年曾接受明政府招抚”,次年东山再起,相继破襄阳,取武昌,克长沙。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1646年清兵南下,他率军抵御,不久在四川西充凤凰山遭伏击,中箭身亡。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出身贫苦。初从军,因被人陷害革役◇参加陕北农民起义,成为起义军首领之一。1635年与高迎祥联兵东进,攻破安徽凤阳,焚烧皇陵。1638年曾接受明政府招抚”,次年东山再起,相继破襄阳,取武昌,克长沙。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1646年清兵南下,他率军抵御,不久在四川西充凤凰山遭伏击,中箭身亡。
惔焚
[相关解释]
1.如火焚烧。用以形容大旱。语本《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1.如火焚烧。用以形容大旱。语本《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拈香
[相关解释]
1.撮香焚烧以敬神佛。
1.撮香焚烧以敬神佛。
放火罪
[相关解释]
在我国,指故意放火焚烧工厂、矿场、油田、港口、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公共建筑物或其他公私财产,桅公共安全的行为。
在我国,指故意放火焚烧工厂、矿场、油田、港口、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公共建筑物或其他公私财产,桅公共安全的行为。
暖火盆
[相关解释]
1.古代除夕风俗,在庭院中架起松柏树枝,点火焚烧,谓之"暖火盆"。
1.古代除夕风俗,在庭院中架起松柏树枝,点火焚烧,谓之"暖火盆"。
林黛玉
[相关解释]
小说《红楼梦》中人物。贾宝玉的表妹。出身衰微的官僚家庭。母亲死后,寓居外祖母家(贾府),后父亲又去世,遂长期居住贾府,寄人篱下。她自幼体弱多病,聪慧机敏,憎恶周围的丑恶事物,蔑视权势利禄,充满反抗情绪。她与贾宝玉思想一致,彼此相爱,但在封建压迫下无法结合◇贾宝玉被骗与薛宝钗成婚。当晚,她焚烧自己的诗稿,呕血而死。林黛玉是一个富有叛逆思想的艺术典型。
小说《红楼梦》中人物。贾宝玉的表妹。出身衰微的官僚家庭。母亲死后,寓居外祖母家(贾府),后父亲又去世,遂长期居住贾府,寄人篱下。她自幼体弱多病,聪慧机敏,憎恶周围的丑恶事物,蔑视权势利禄,充满反抗情绪。她与贾宝玉思想一致,彼此相爱,但在封建压迫下无法结合◇贾宝玉被骗与薛宝钗成婚。当晚,她焚烧自己的诗稿,呕血而死。林黛玉是一个富有叛逆思想的艺术典型。
火库
[相关解释]
1.焚烧敌方兵库。
1.焚烧敌方兵库。
火林
[相关解释]
1.烈火焚烧的树林。
1.烈火焚烧的树林。
火烈
[相关解释]
1.持火把者的行列。烈,通"列"。 2.火势猛烈。 3.比喻威势猛烈。 4.起火焚烧。 5.指物被火焚烧而爆裂。 6.喻严明。
1.持火把者的行列。烈,通"列"。 2.火势猛烈。 3.比喻威势猛烈。 4.起火焚烧。 5.指物被火焚烧而爆裂。 6.喻严明。
火田
[相关解释]
1.以火焚烧草木而田猎。 2.火耕之田。
1.以火焚烧草木而田猎。 2.火耕之田。
火道
[相关解释]
1.起火时焚烧的方向。
1.起火时焚烧的方向。
火队
[相关解释]
1.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孙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五曰火队。"杜牧注"焚其行伍,因乱而击之。"一说,队,通"隧"。隧,道。火队,烧绝粮道。见梅尧臣﹑贾林注。
1.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孙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五曰火队。"杜牧注"焚其行伍,因乱而击之。"一说,队,通"隧"。隧,道。火队,烧绝粮道。见梅尧臣﹑贾林注。
灰焚
[相关解释]
1.焚烧成灰,烧光。
1.焚烧成灰,烧光。
灼烧
[相关解释]
1.犹焚烧。
1.犹焚烧。
灼燌
[相关解释]
1.焚烧。
1.焚烧。
灾燔
[相关解释]
1.焚烧。
1.焚烧。
烟炀
[相关解释]
1.谓焚烧而成为灰烬。
1.谓焚烧而成为灰烬。
烧剃
[相关解释]
1.一种原始耕作法。芟除田中杂草,草干枯后,焚烧以为肥料。
1.一种原始耕作法。芟除田中杂草,草干枯后,焚烧以为肥料。
烧掇
[相关解释]
1.焚烧侵掠。
1.焚烧侵掠。
烧残
[相关解释]
1.焚烧残害。 2.燃烧将尽。 3.因焚烧而残缺。
1.焚烧残害。 2.燃烧将尽。 3.因焚烧而残缺。
烧毁
[相关解释]
1.焚烧毁灭,焚烧毁坏。
1.焚烧毁灭,焚烧毁坏。
烧灰
[相关解释]
1.焚物使成灰。 2.焚烧后的灰烬。喻僧人遗迹。
1.焚物使成灰。 2.焚烧后的灰烬。喻僧人遗迹。
烧焫
[相关解释]
1.焚烧;焚毁。 2.犹残害。
1.焚烧;焚毁。 2.犹残害。
烧爇
[相关解释]
1.焚烧。
1.焚烧。
烧田
[相关解释]
1.一种耕作法。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杂草和庄稼的残剩部分用作肥料。
1.一种耕作法。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杂草和庄稼的残剩部分用作肥料。
烧葬
[相关解释]
1.火葬。 2.焚烧送葬物。
1.火葬。 2.焚烧送葬物。
烧饭
[相关解释]
1.辽﹑金﹑元俗,祭祀后,焚烧祭祀用的酒食。 2.指祭奠。 3.烧火煮饭。
1.辽﹑金﹑元俗,祭祀后,焚烧祭祀用的酒食。 2.指祭奠。 3.烧火煮饭。
烬燃
[相关解释]
1.焚烧。
1.焚烧。
焚书坑儒
[相关解释]
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关于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的建议,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及医药等技艺书以外的列国史书和《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谈《诗》、《书》者斩首,以古非今者灭族。禁民间私学,学法令者以吏为师。此为焚书”。次年因有方士儒生批评朝政,秦始皇于咸阳坑杀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名,此即坑儒”。
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关于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的建议,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及医药等技艺书以外的列国史书和《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谈《诗》、《书》者斩首,以古非今者灭族。禁民间私学,学法令者以吏为师。此为焚书”。次年因有方士儒生批评朝政,秦始皇于咸阳坑杀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名,此即坑儒”。
焚券
[相关解释]
1.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战国齐冯谖为孟尝君往薛地收债,临行前问"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于是冯谖矫命以债赐百姓,尽烧其券,民称万岁。见《战国策.齐策四》。 2.南朝宋顾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债。父觊之设谋,焚烧文券,并宣语远近"负三鄌债,皆不须还。"见《宋书.顾觊之传》。 3.唐宋清售药债券堆积如山,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见唐柳宗元《宋清传》。 4.后汉常思献宋地丝息十万两债券,太祖即焚其券,诏悉蠲除之。见《新五代史.杂传十
1.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战国齐冯谖为孟尝君往薛地收债,临行前问"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于是冯谖矫命以债赐百姓,尽烧其券,民称万岁。见《战国策.齐策四》。 2.南朝宋顾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债。父觊之设谋,焚烧文券,并宣语远近"负三鄌债,皆不须还。"见《宋书.顾觊之传》。 3.唐宋清售药债券堆积如山,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见唐柳宗元《宋清传》。 4.后汉常思献宋地丝息十万两债券,太祖即焚其券,诏悉蠲除之。见《新五代史.杂传十
焚劫
[相关解释]
1.焚烧抢掠。
1.焚烧抢掠。
焚屠
[相关解释]
1.焚烧与屠杀。
1.焚烧与屠杀。
焚山烈泽
[相关解释]
1.以火焚烧山林,烤干沼泽。
1.以火焚烧山林,烤干沼泽。
焚帛
[相关解释]
1.焚烧纸帛。祭礼的一种仪式。
1.焚烧纸帛。祭礼的一种仪式。
焚掠
[相关解释]
1.焚烧抢掠。
1.焚烧抢掠。
焚林
[相关解释]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绵山,后晋文公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绵山,后晋文公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
焚溺
[相关解释]
1.焚烧淹没。亦比喻遭受伤害。 2.喻人受虐,如同陷身水火之中。
1.焚烧淹没。亦比喻遭受伤害。 2.喻人受虐,如同陷身水火之中。
焚灼
[相关解释]
1.烧,焚烧。 2.谓酷热有如火烧。 3.形容内心像火烧般愁苦。
1.烧,焚烧。 2.谓酷热有如火烧。 3.形容内心像火烧般愁苦。
焚炀
[相关解释]
1.焚烧。
1.焚烧。
焚烧
[相关解释]
烧毁;烧掉~毒品。
烧毁;烧掉~毒品。
焚焮
[相关解释]
1.焚烧。
1.焚烧。
焚燎
[相关解释]
1.焚烧。
1.焚烧。
焚燔
[相关解释]
1.焚烧。
1.焚烧。
焚稿
[相关解释]
1.犹焚草。烧掉底稿。 2.焚烧诗文手稿。
1.犹焚草。烧掉底稿。 2.焚烧诗文手稿。
焚草
[相关解释]
1.焚烧茅草。 2.烧掉奏稿,以示谨密。 3.据《隋书.宇文化及传》载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时,司马德戡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隋炀帝闻声问是何事,裴虔通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炀帝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
1.焚烧茅草。 2.烧掉奏稿,以示谨密。 3.据《隋书.宇文化及传》载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时,司马德戡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隋炀帝闻声问是何事,裴虔通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炀帝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
焚谷
[相关解释]
1.焚烧谷物。比喻毁弃赖以生存的事物。
1.焚烧谷物。比喻毁弃赖以生存的事物。
焚身
[相关解释]
1.焚烧身体。旧时宗教信徒以之作为一种祈祷﹑赎罪行为。
1.焚烧身体。旧时宗教信徒以之作为一种祈祷﹑赎罪行为。
焚钱粮
[相关解释]
1.用纸糊的口袋,装上金银箔纸折叠成的元宝,祭鬼神时焚烧。
1.用纸糊的口袋,装上金银箔纸折叠成的元宝,祭鬼神时焚烧。
焚骨扬灰
[相关解释]
1.焚烧尸体,播洒骨灰。形容极其痛恨。
1.焚烧尸体,播洒骨灰。形容极其痛恨。
焫萧
[相关解释]
1.焚烧艾蒿。
1.焚烧艾蒿。
煨烬
[相关解释]
1.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 2.经焚烧而化为灰烬。 3.指烧尽。 4.指火灾。
1.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 2.经焚烧而化为灰烬。 3.指烧尽。 4.指火灾。
熂燎
[相关解释]
1.纵火焚烧野草。
1.纵火焚烧野草。
燎祭
[相关解释]
1.古代祭祀仪式之一。把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祭天。
1.古代祭祀仪式之一。把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祭天。
燎荒
[相关解释]
1.开垦前纵火焚烧杂草。
1.开垦前纵火焚烧杂草。
燔炮
[相关解释]
1.亦作"燔炰"。 2.烧烤。语出《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3.泛指焚烧。
1.亦作"燔炰"。 2.烧烤。语出《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3.泛指焚烧。
燔烧
[相关解释]
1.焚烧。
1.焚烧。
燔爇
[相关解释]
1.焚烧。 2.指燃烧之火。
1.焚烧。 2.指燃烧之火。
燕处焚巢
[相关解释]
1.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1.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爨下音
[相关解释]
1.谓灶下焚烧良木发出的火烈声。
1.谓灶下焚烧良木发出的火烈声。
爨桐
[相关解释]
1.谓焚烧桐木为炊。事本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蔡邕)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桐"指遭毁弃的良材。 2.指焦尾琴。
1.谓焚烧桐木为炊。事本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蔡邕)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桐"指遭毁弃的良材。 2.指焦尾琴。
甄官井
[相关解释]
1.古迹名。在河南洛阳东南『末董卓专朝政,自洛阳徙都西入关,焚烧宫阙『献帝初平二年孙坚进兵入洛,扫除宗庙,坚军城南甄官井上,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参阅《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裴松之注。亦省作"甄井"。
1.古迹名。在河南洛阳东南『末董卓专朝政,自洛阳徙都西入关,焚烧宫阙『献帝初平二年孙坚进兵入洛,扫除宗庙,坚军城南甄官井上,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参阅《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裴松之注。亦省作"甄井"。
生盆
[相关解释]
1.旧俗于除夕焚烧木柴竹叶以祭祀祖先﹑神灵,谓之生盆,又称籸盆。
1.旧俗于除夕焚烧木柴竹叶以祭祀祖先﹑神灵,谓之生盆,又称籸盆。
疆郊
[相关解释]
1.指郊外。《管子.幼官》"旗物尚赤,兵尚戟,刑则烧交疆郊。"尹知章注"其用刑,则于疆郊焚烧而交也。"于省吾《双剑誦诸子新证.管子一》"交乃烄之借字。《说文》'烄,交木然也。'烧烄謰语,烄亦烧也。"一说,疆郊即"僵槁"。"烧交疆郊"读作"烧烄僵槁",指火刑。见赵守正《管子注译》。
1.指郊外。《管子.幼官》"旗物尚赤,兵尚戟,刑则烧交疆郊。"尹知章注"其用刑,则于疆郊焚烧而交也。"于省吾《双剑誦诸子新证.管子一》"交乃烄之借字。《说文》'烄,交木然也。'烧烄謰语,烄亦烧也。"一说,疆郊即"僵槁"。"烧交疆郊"读作"烧烄僵槁",指火刑。见赵守正《管子注译》。
石灰吟
[相关解释]
诗篇名。明代于谦作。全文为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借赞颂石灰,抒发了作者不惧打击迫害、勇于为国牺牲的高尚情怀,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名作。
诗篇名。明代于谦作。全文为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借赞颂石灰,抒发了作者不惧打击迫害、勇于为国牺牲的高尚情怀,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名作。
禋瘗
[相关解释]
1.谓祭祀天地。禋,指祭天。将牲体﹑玉帛等放在柴火上焚烧,升烟以祭。瘗,指祭地。礼毕将牲体﹑玉帛等埋于地以享。
1.谓祭祀天地。禋,指祭天。将牲体﹑玉帛等放在柴火上焚烧,升烟以祭。瘗,指祭地。礼毕将牲体﹑玉帛等埋于地以享。
禋祀
[相关解释]
1.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 2.泛指祭祀。
1.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 2.泛指祭祀。
秦灰
[相关解释]
1.指秦朝宫殿为项羽焚烧而成的灰烬。 2.指秦始皇所烧书籍的灰烬。 3.指秦始皇焚书之火。
1.指秦朝宫殿为项羽焚烧而成的灰烬。 2.指秦始皇所烧书籍的灰烬。 3.指秦始皇焚书之火。
积火
[相关解释]
1.积久焚烧的大火。 2.邪火内积。中医谓火为致病因素之一。
1.积久焚烧的大火。 2.邪火内积。中医谓火为致病因素之一。
糁盆
[相关解释]
1.旧时除夕日祭祖送神时焚烧松柴的火盆。
1.旧时除夕日祭祖送神时焚烧松柴的火盆。
纸烟
[相关解释]
1.焚烧纸钱的烟。 2.香烟。
1.焚烧纸钱的烟。 2.香烟。
耶维
[相关解释]
1.梵语jh?pita的音译。也译作"茶毗"﹑"阇维"﹑"耶旬"等。意为焚烧。佛教称僧众死后之火葬。见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四﹑《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
1.梵语jh?pita的音译。也译作"茶毗"﹑"阇维"﹑"耶旬"等。意为焚烧。佛教称僧众死后之火葬。见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四﹑《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
茶毗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梵语jh?pita的音译。意为焚烧。指僧人死后将尸体火化。
1.佛教语。梵语jh?pita的音译。意为焚烧。指僧人死后将尸体火化。
萧膋
[相关解释]
1.香蒿和脂膏。祭祀时两物焚烧可以产生馨香。 2.借指焚香祭祀。
1.香蒿和脂膏。祭祀时两物焚烧可以产生馨香。 2.借指焚香祭祀。
董卓(?-192)
[相关解释]
东汉末年军阀。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和羌人起义。公元189年,应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兵进京诛灭宦官。不久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残暴专横,胁迫献帝迁都长安,纵火焚烧洛阳宫室,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被王允、吕布所杀。
东汉末年军阀。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和羌人起义。公元189年,应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兵进京诛灭宦官。不久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残暴专横,胁迫献帝迁都长安,纵火焚烧洛阳宫室,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被王允、吕布所杀。
蕉园
[相关解释]
1.园名。即芭蕉园。在燕京(今北京)太液池东。明《太祖实录》草稿焚烧于此。 2.指代藏书之所。
1.园名。即芭蕉园。在燕京(今北京)太液池东。明《太祖实录》草稿焚烧于此。 2.指代藏书之所。
证盟
[相关解释]
1.将死者姓名写在纸上并焚烧以告上天的一种迷信仪式。 2.犹盟誓。 3.证人。 4.佛教语。谓佛教徒传法。
1.将死者姓名写在纸上并焚烧以告上天的一种迷信仪式。 2.犹盟誓。 3.证人。 4.佛教语。谓佛教徒传法。
送寒衣
[相关解释]
1.旧俗于农历十月初一日,祭祖扫墓,焚烧纸衣,叫"送寒衣"。
1.旧俗于农历十月初一日,祭祖扫墓,焚烧纸衣,叫"送寒衣"。
遗燎
[相关解释]
1.指遗漏而未被焚烧之处。
1.指遗漏而未被焚烧之处。
香饼
[相关解释]
1.焚香用的炭饼。 2.指用香料制成的小饼﹐可以佩带﹐也可以焚烧。
1.焚香用的炭饼。 2.指用香料制成的小饼﹐可以佩带﹐也可以焚烧。
龙煤
[相关解释]
1.龙脑香焚烧后的馀烬。
1.龙脑香焚烧后的馀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