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3 查到相关现状的内容。
带有现状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两点论 [相关解释]
指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即全面地看问题,分清主次,不但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不但看到事物的现状,也要看到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清代吴沃尧作。一百零八回。以1884年中法战争到1903年前后二十年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见闻,描绘了晚清社会官场、儒林、商界、家庭的种种怪现状,对社会现实作了较全面的暴露。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伤今 [相关解释]
1.忧思今日。常用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修今 [相关解释]
1.谓拘守现状。
吴沃尧(1866-1910) [相关解释]
清末文学家。字趼人,广东南海人。因家居佛山,又称我佛山人”。曾东游日本◇在上海编《月月小说》。政治上倾向改良派。所作小说对晚清社会上的黑暗腐败现象有所揭露,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恨海》等。
天气图 [相关解释]
显示一定时刻广大地区天气实况和天气形势的图。是将各地气象站在规定时刻内观测到的天气实况填入图中,绘制等值线,分析天气系统的气象专用图。分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两大类。各地气象台根据天气图,可看出各地天气状况和天气系统的分布现状及其演变趋势,经分析,可作出天气预报。
强弩之末 [相关解释]
强弓所发射的箭临到末了,已经没有什么穿透力了。比喻强大的势力已经衰竭,起不了什么作用同亚洲的崛起和发展相比,西方的现状已同强弩之末。
故步自封 [相关解释]
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无所作为 [相关解释]
1.不须着意做作。 2.谓安于现状,不想作出什么成绩。
洛迦诺会议 [相关解释]
1925年在瑞士洛迦诺召开的国际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签订了最后议定书和七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内容包括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德法、德比之间的领土现状;德国与比、波、法、捷分别签订条约,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法国与波、捷分别签订防备德国进攻的互助条约。
玩故习常 [相关解释]
1.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现状 [相关解释]
1.显现的情状。 2.目前的状况。
留居 [相关解释]
1.保守,维持现状。 2.停住,居留。 3.犹滞积﹑滞涩。
破壁 [相关解释]
1.破损颓坏的墙壁。 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后遂以"破壁"为龙或画龙的典故。 3.以喻人飞黄腾达或打破现状,有所作为。
穷则思变 [相关解释]
1.《易.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谓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因以"穷则思变"表示人处于艰难环境﹐就会设法改变现状。
经济区划 [相关解释]
根据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特点对全国领土进行战略性划分,指明各地区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揭示各地区专业化发展方向和经济结构特征,以及彼此分工协作的关系。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原则是(1)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与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相结合;(2)地区经济现状与远景发展相结合;(3)地区经济中心与其经济吸引范围相结合;(4)经济区划与国民经济体制相适应;(5)利用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统计 [相关解释]
为反映社会某种现象的现状、过程或特征,采用各种调查方法以取得所需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的工作。如进行人口普查,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类、分组、汇总,据以分析研究人口的各种构成和变动情况等。统计”一词,也常用以指统计资料或统计学。
自然条件评价 [相关解释]
对一个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述,为该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高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提供依据。内容有(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现状和潜力;(2)自然条件与资源分布及相互结合的状况;(3)自然条件对各生产部门的有利及不利因素;(4)提出区域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步骤。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相关解释]
恩格斯作于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恩格斯考察了近六十年英国工业发展史,分析研究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指出英国工人阶级贫困、反抗的现状,强调无产阶级胜利的唯一出路是暴力革命。
谴责小说 [相关解释]
1.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指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踏故习常 [相关解释]
1.谓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饮鸩止渴 [相关解释]
鸩鸟名,传说用它的羽毛泡的酒有剧毒。饮毒酒止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不顾将带来严重的后患明知借高利贷是饮鸩止渴,但为对付现状,实在没有其他办法。
髦儿戏 [相关解释]
1.旧时全部由青年女演员组成之戏班或演出的戏。清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于京沪等地,多演唱京剧。清裕德菱《梨园佳话.馀论.女伶》"女剧沪上谓之髦儿戏。髦﹐盖髻也。昔时妇人拖长髻而作男子冠服,致足笑人﹐故有此称﹐非时彦之谓也。"一说﹐原称"毛儿戏"。因创始班主名李毛儿﹐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雅琴﹞又预备叫一班髦儿戏来﹐当日演唱。"张友鹤校注"一种由女演员组成的戏班﹐据前人考证﹐髦儿本作毛儿﹐因创始的班主为李毛儿而得名。最初专应堂会唱徽调;后来也在戏院演出﹐大部唱京戏﹐小部唱梆子。"一说因演员年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