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 查到相关考功的内容。
带有考功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京察
[相关解释]
1.明清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明代每六年举行一次。清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改为三年考核一次,在京的称"京察",在外地的称"大计"。
1.明清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明代每六年举行一次。清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改为三年考核一次,在京的称"京察",在外地的称"大计"。
前八司
[相关解释]
1.唐代称吏部﹑兵部﹑礼部﹑考功﹑都省﹑御史台﹑中书﹑门下等为前八司﹐其余各司称为后行。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1.唐代称吏部﹑兵部﹑礼部﹑考功﹑都省﹑御史台﹑中书﹑门下等为前八司﹐其余各司称为后行。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善最
[相关解释]
1.唐代官吏考功之法,分四善,二十七最,合善最以分等次。善指德操,最指才能称职。见《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因亦以指优异的政绩。
1.唐代官吏考功之法,分四善,二十七最,合善最以分等次。善指德操,最指才能称职。见《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因亦以指优异的政绩。
善状
[相关解释]
1.好的事迹。 2.指行状。 3.唐时吏部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见《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旧唐书.职官志二》。
1.好的事迹。 2.指行状。 3.唐时吏部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见《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旧唐书.职官志二》。
抚字催科
[相关解释]
1.唐韩愈《顺宗实录四》"﹝阳城﹞出为道州刺史……一不以簿书介意﹐税赋不登﹐观察使数诮让。上考功第﹐城自署第曰'抚字心劳﹐征科政拙﹐考下下。'"后以"抚字催科"指地方官吏的治政。
1.唐韩愈《顺宗实录四》"﹝阳城﹞出为道州刺史……一不以簿书介意﹐税赋不登﹐观察使数诮让。上考功第﹐城自署第曰'抚字心劳﹐征科政拙﹐考下下。'"后以"抚字催科"指地方官吏的治政。
振行
[相关解释]
1.唐代考功﹑度支的别称。 2.犹施行。
1.唐代考功﹑度支的别称。 2.犹施行。
汾阳考
[相关解释]
1.唐代京官﹑外官﹐每年都要经过考绩。考绩的具体工作,属于考功郎中掌管,由朝廷另派有声望的高官两人主持其事。汾阳郡王郭子仪任中书令时,曾主持考绩达二十四次,故称。参见"二十四考中书令"。
1.唐代京官﹑外官﹐每年都要经过考绩。考绩的具体工作,属于考功郎中掌管,由朝廷另派有声望的高官两人主持其事。汾阳郡王郭子仪任中书令时,曾主持考绩达二十四次,故称。参见"二十四考中书令"。
考功
[相关解释]
1.父之功业。 2.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 3.泛指考核工作成效。 4.官名。三国魏尚书有考功定课二曹,隋置考功郎,属吏部,掌官吏考课之事,历代因之,清末废。
1.父之功业。 2.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 3.泛指考核工作成效。 4.官名。三国魏尚书有考功定课二曹,隋置考功郎,属吏部,掌官吏考课之事,历代因之,清末废。
钱起(约720-约782)
[相关解释]
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天宝年间进士。曾任考功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省试湘灵鼓瑟》等诗,为人传诵。有《钱考功集》。
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天宝年间进士。曾任考功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省试湘灵鼓瑟》等诗,为人传诵。有《钱考功集》。
鮦酱
[相关解释]
1.用刀鱼制的鲊酱。宋梅尧臣有《邵考功遗鮦鱼及鮦酱》诗。
1.用刀鱼制的鲊酱。宋梅尧臣有《邵考功遗鮦鱼及鮦酱》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