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艺文的内容。
带有艺文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曜历
[相关解释]
1.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巴比伦(一说始于古代埃及)。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中亚康国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吴伯善《陈七曜历》五卷。敦煌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1.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巴比伦(一说始于古代埃及)。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中亚康国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吴伯善《陈七曜历》五卷。敦煌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七略
[相关解释]
1.书名『刘歆撰。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汉书.艺文志》即据《七略》为蓝本。原书已佚,清马国翰﹑洪颐煊等均有辑本。亦用以泛指各类著作。
1.书名『刘歆撰。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汉书.艺文志》即据《七略》为蓝本。原书已佚,清马国翰﹑洪颐煊等均有辑本。亦用以泛指各类著作。
七起
[相关解释]
1.相传禹一饭七起以迎贤士。《艺文类聚》卷十一引《鬻子》"﹝禹﹞一馈而七起﹐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恐其留吾门也。'是以四海之士皆至。"北齐刘昼《新论.诫盈》"夏禹一馈而七起﹐周公一沐而三握发﹐食不遑饱﹐沐不及晞。"后用以称礼贤下士。
1.相传禹一饭七起以迎贤士。《艺文类聚》卷十一引《鬻子》"﹝禹﹞一馈而七起﹐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恐其留吾门也。'是以四海之士皆至。"北齐刘昼《新论.诫盈》"夏禹一馈而七起﹐周公一沐而三握发﹐食不遑饱﹐沐不及晞。"后用以称礼贤下士。
三仓
[相关解释]
1.古字书名『初,合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和胡母敬《博学篇》为一书,称"三仓",亦统称《仓颉篇》,凡三千三百字。魏晋时,又以李斯《仓颉篇》为上卷,扬雄《训纂篇》为中卷,贾鲂《滂喜篇》为下卷,合为一部,亦称"三仓"。参阅《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一》。 2.指储粮之太仓﹑石头仓﹑常平仓。
1.古字书名『初,合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和胡母敬《博学篇》为一书,称"三仓",亦统称《仓颉篇》,凡三千三百字。魏晋时,又以李斯《仓颉篇》为上卷,扬雄《训纂篇》为中卷,贾鲂《滂喜篇》为下卷,合为一部,亦称"三仓"。参阅《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一》。 2.指储粮之太仓﹑石头仓﹑常平仓。
三变
[相关解释]
1.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 3.三种变化。指周公三变于文王时能子,于成王幼时能武,于成王壮时能臣。见《韩诗外传》卷七。 4.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汉魏为一变,晋宋至唐初为一变,盛唐以后又一变。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诗三变》。 5.三种变化。《新唐书.文艺传序》"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指唐初王勃﹑杨炯为一变,玄宗时张说
1.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 3.三种变化。指周公三变于文王时能子,于成王幼时能武,于成王壮时能臣。见《韩诗外传》卷七。 4.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汉魏为一变,晋宋至唐初为一变,盛唐以后又一变。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诗三变》。 5.三种变化。《新唐书.文艺传序》"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指唐初王勃﹑杨炯为一变,玄宗时张说
三经
[相关解释]
1.谓天时﹑地利﹑人和。 2.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易》﹑《诗》﹑《春秋》。 3.儒家的三部经书。指《诗》﹑《书》﹑《周礼》。王安石曾撰《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 4.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宋史.艺文志一》有刘元刚《三经演义》,清黄丕烈辑《三经音义》,均指上述三书。 5.指《诗》六义中的赋﹑比﹑兴。《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一说指《风》﹑《雅》﹑《颂》。
1.谓天时﹑地利﹑人和。 2.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易》﹑《诗》﹑《春秋》。 3.儒家的三部经书。指《诗》﹑《书》﹑《周礼》。王安石曾撰《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 4.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宋史.艺文志一》有刘元刚《三经演义》,清黄丕烈辑《三经音义》,均指上述三书。 5.指《诗》六义中的赋﹑比﹑兴。《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一说指《风》﹑《雅》﹑《颂》。
三足乌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西王母取食之鸟。 2.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祥瑞之鸟。 3.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日中之三足鸟『王充《论衡.说日》"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艺文类聚》卷一百引《黄帝占书》"日中三足乌见者﹐大旱赤地。"后因以指日。
1.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西王母取食之鸟。 2.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祥瑞之鸟。 3.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日中之三足鸟『王充《论衡.说日》"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艺文类聚》卷一百引《黄帝占书》"日中三足乌见者﹐大旱赤地。"后因以指日。
东食西宿
[相关解释]
1.《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汉应劭《风俗通》"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云'欲东家食,西家宿。'"后因以"东食西宿"比喻贪得之人唯利是图。
1.《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汉应劭《风俗通》"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云'欲东家食,西家宿。'"后因以"东食西宿"比喻贪得之人唯利是图。
两雁随车
[相关解释]
1.《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晋虞预《会稽典录》"虞国少有孝行。为日南太守,常有双雁宿止厅上。每出行县,辄飞逐车。既卒于官,雁逐丧还。至余姚,住墓前,历三年乃去。"后因以"两雁随车"指州郡长官亡故。
1.《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晋虞预《会稽典录》"虞国少有孝行。为日南太守,常有双雁宿止厅上。每出行县,辄飞逐车。既卒于官,雁逐丧还。至余姚,住墓前,历三年乃去。"后因以"两雁随车"指州郡长官亡故。
中古
[相关解释]
1.次于上古的时代。由于古人所处时代不同,所指时期不一。(1)《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汉书.艺文志》"世历三古"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此指商周之际。(2)《韩非子.五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此指虞夏之际。(3)晋左思《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此指战国。(4)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察之上代,则奚斯﹑吉甫之徒鸣玉銮于前;视之中古,则相如﹑王褒之属驰金羈于后。"此指汉代。今一般以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之间为中古,亦有
1.次于上古的时代。由于古人所处时代不同,所指时期不一。(1)《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汉书.艺文志》"世历三古"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此指商周之际。(2)《韩非子.五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此指虞夏之际。(3)晋左思《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此指战国。(4)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察之上代,则奚斯﹑吉甫之徒鸣玉銮于前;视之中古,则相如﹑王褒之属驰金羈于后。"此指汉代。今一般以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之间为中古,亦有
中经
[相关解释]
1.人体内的主要经脉。 2.宫廷中收藏的经籍『代有"中五经"之称。三国时魏秘书郎郑默将宫中所藏经籍整理编目,称为"中经"。晋秘书监荀勖因"中经"更着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后称为《晋中经簿》。见《汉书.刘向传》﹑《隋书.经籍志一》﹑《新唐书.艺文志二》。 3.唐﹑宋国子监教诸生读经,依经书文字多少,分为大﹑中﹑小三等。其中等者为中经。唐以《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宋以《书》﹑《易》﹑《公羊》﹑《谷梁》﹑《仪礼》为中经。见《新唐书.选举志上》﹑《宋史.选举志一》﹑明陆深《燕闲录》。
1.人体内的主要经脉。 2.宫廷中收藏的经籍『代有"中五经"之称。三国时魏秘书郎郑默将宫中所藏经籍整理编目,称为"中经"。晋秘书监荀勖因"中经"更着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后称为《晋中经簿》。见《汉书.刘向传》﹑《隋书.经籍志一》﹑《新唐书.艺文志二》。 3.唐﹑宋国子监教诸生读经,依经书文字多少,分为大﹑中﹑小三等。其中等者为中经。唐以《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宋以《书》﹑《易》﹑《公羊》﹑《谷梁》﹑《仪礼》为中经。见《新唐书.选举志上》﹑《宋史.选举志一》﹑明陆深《燕闲录》。
九师
[相关解释]
1.《汉书.艺文志》"《淮南道训》二篇。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说。"因称《易经》学者为"九师"。 2.犹九军,大军。
1.《汉书.艺文志》"《淮南道训》二篇。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说。"因称《易经》学者为"九师"。 2.犹九军,大军。
九种
[相关解释]
1.指《易》﹑《书》﹑《诗》﹑《春秋》﹑《礼》﹑《乐》﹑《论语》﹑《孝经》及小学(其名目说法不一,此据《汉书.艺文志》)等九种儒家经典。
1.指《易》﹑《书》﹑《诗》﹑《春秋》﹑《礼》﹑《乐》﹑《论语》﹑《孝经》及小学(其名目说法不一,此据《汉书.艺文志》)等九种儒家经典。
九经
[相关解释]
1.九条南北向的大道。 2.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九项准则。 3.九部儒家经典。名目相传不一。《汉书.艺文志》指《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及小学。陆德明《经典释文录》指《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初学记》卷二一所引九经,与《经典释文》略异,有《左传》﹑《公羊》﹑《谷梁》,无《春秋》﹑《孝经》﹑《论语》。
1.九条南北向的大道。 2.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九项准则。 3.九部儒家经典。名目相传不一。《汉书.艺文志》指《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及小学。陆德明《经典释文录》指《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初学记》卷二一所引九经,与《经典释文》略异,有《左传》﹑《公羊》﹑《谷梁》,无《春秋》﹑《孝经》﹑《论语》。
书録
[相关解释]
1.图书目录。《新唐书.艺文志》着录唐毋煚《古今书录》四十卷。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 2.书法家名录。宋董史撰《皇宋书录》三卷﹐记宋代书法家一百六十一人的名氏。
1.图书目录。《新唐书.艺文志》着录唐毋煚《古今书录》四十卷。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 2.书法家名录。宋董史撰《皇宋书录》三卷﹐记宋代书法家一百六十一人的名氏。
事典
[相关解释]
1.治事的规章。 2.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明史.艺文志三》有徐袍着《事典考略》六卷。 3.典故之一类。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1.治事的规章。 2.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明史.艺文志三》有徐袍着《事典考略》六卷。 3.典故之一类。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五丁
[相关解释]
1.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力士。《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秦惠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一说"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 2.泛指力士。
1.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力士。《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秦惠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一说"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 2.泛指力士。
五彩戏
[相关解释]
1.春秋楚国隐士老莱子年七十,常穿五彩衣,作婴儿状,以娱其亲。事见《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用作孝事父母的典故。
1.春秋楚国隐士老莱子年七十,常穿五彩衣,作婴儿状,以娱其亲。事见《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用作孝事父母的典故。
京相
[相关解释]
1.复姓。晋有京相璠。着《春秋土地名》三卷。见《新唐书.艺文志一》。
1.复姓。晋有京相璠。着《春秋土地名》三卷。见《新唐书.艺文志一》。
从横家
[相关解释]
1.即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苏秦﹑张仪等,他们分别代表合纵(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及连横(主张六国分别事秦)两派。《汉书.艺文志》"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后亦以指有手腕能舌辩的人。
1.即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苏秦﹑张仪等,他们分别代表合纵(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及连横(主张六国分别事秦)两派。《汉书.艺文志》"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后亦以指有手腕能舌辩的人。
仙禽
[相关解释]
1.指鹤。相传仙人多骑鹤,故称。语本《艺文类聚》卷九十引《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于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
1.指鹤。相传仙人多骑鹤,故称。语本《艺文类聚》卷九十引《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于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
仙骥
[相关解释]
1.指仙鹤。因传说为仙人所骑乘,故称。语出《艺文类聚》卷九十引《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于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
1.指仙鹤。因传说为仙人所骑乘,故称。语出《艺文类聚》卷九十引《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于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
伤鳞入梦
[相关解释]
1.谓受恩不忘报。典出《艺文类聚》卷九六引《辛氏三秦记》"昆明池人钓鱼,纶絶而去。梦于汉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于池,见大鱼衔索。帝曰'昨所梦也。'取而去之。帝后得明珠。"
1.谓受恩不忘报。典出《艺文类聚》卷九六引《辛氏三秦记》"昆明池人钓鱼,纶絶而去。梦于汉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于池,见大鱼衔索。帝曰'昨所梦也。'取而去之。帝后得明珠。"
先驱蝼蚁
[相关解释]
1.《战国策.楚策一》"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艺文类聚》卷三三引作"驱蝼蚁"◇以"先驱蝼蚁"喻效命于人,愿先人而死。
1.《战国策.楚策一》"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艺文类聚》卷三三引作"驱蝼蚁"◇以"先驱蝼蚁"喻效命于人,愿先人而死。
八体
[相关解释]
1.八种书体。秦代统一文字﹐废除不符合秦文的六国文字﹐定书体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种﹐谓之"八体"。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汉书·艺文志》有《八体六技》。按﹐大篆﹑小篆﹑虫书﹑隶书是四种字体﹐其余四种是书的用途。楷书出现后所谓的八体﹐即古文﹑大篆﹑小篆﹑隶书﹑飞白﹐八分﹑行书﹑草书。见唐张怀瓘《书断》◇以指书法。 2.指八种文体风格。
1.八种书体。秦代统一文字﹐废除不符合秦文的六国文字﹐定书体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种﹐谓之"八体"。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汉书·艺文志》有《八体六技》。按﹐大篆﹑小篆﹑虫书﹑隶书是四种字体﹐其余四种是书的用途。楷书出现后所谓的八体﹐即古文﹑大篆﹑小篆﹑隶书﹑飞白﹐八分﹑行书﹑草书。见唐张怀瓘《书断》◇以指书法。 2.指八种文体风格。
公梼
[相关解释]
1.复姓。古有阴阳家公梼生。见《汉书.艺文志》。
1.复姓。古有阴阳家公梼生。见《汉书.艺文志》。
六体
[相关解释]
1.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有《六体论》。 2.指六书。 3.《尚书》的六种文体。 4.《易》卦的六爻。 5.人的头﹑身和四肢。 6.晋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其制图之标识体例有六一﹑分率﹐计里画方;二﹑准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数;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三者皆道路夷险曲折之别。秀图今不传﹐《
1.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有《六体论》。 2.指六书。 3.《尚书》的六种文体。 4.《易》卦的六爻。 5.人的头﹑身和四肢。 6.晋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其制图之标识体例有六一﹑分率﹐计里画方;二﹑准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数;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三者皆道路夷险曲折之别。秀图今不传﹐《
兵书
[相关解释]
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内传
[相关解释]
1.古代经学家称专主解释经义的书为内传,与广引事例﹑推演本义的外传相对。如《汉书.艺文志》有《韩内传》四卷,为汉韩婴解《诗》之作,今佚。又《左传》被称为《春秋》的内传。 2.传记的一种。以传主遗闻逸事的记述为主。如《隋书.经籍志二》有《汉武内传》﹑《关令内传》﹑《南岳夫人内传》等。
1.古代经学家称专主解释经义的书为内传,与广引事例﹑推演本义的外传相对。如《汉书.艺文志》有《韩内传》四卷,为汉韩婴解《诗》之作,今佚。又《左传》被称为《春秋》的内传。 2.传记的一种。以传主遗闻逸事的记述为主。如《隋书.经籍志二》有《汉武内传》﹑《关令内传》﹑《南岳夫人内传》等。
写官
[相关解释]
1.古时负责抄写书籍的官吏。《汉书.艺文志》"﹝孝武﹞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1.古时负责抄写书籍的官吏。《汉书.艺文志》"﹝孝武﹞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农家
[相关解释]
1.田家,从事农业的人家。 2.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1.田家,从事农业的人家。 2.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击壤鼓腹
[相关解释]
1.《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原谓人民吃得饱﹐有馀闲游戏◇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1.《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原谓人民吃得饱﹐有馀闲游戏◇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分飞
[相关解释]
1.语本《艺文类聚》卷四三《古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因称离别为分飞。
1.语本《艺文类聚》卷四三《古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因称离别为分飞。
刊误
[相关解释]
1.订正讹误。亦有以"刊误"为书名者。如《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李涪《刊误》二卷,《宋史.艺文志一》载有刘攽《汉书刊误》四卷。 2.刻印造成的文字讹误。
1.订正讹误。亦有以"刊误"为书名者。如《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李涪《刊误》二卷,《宋史.艺文志一》载有刘攽《汉书刊误》四卷。 2.刻印造成的文字讹误。
力牧
[相关解释]
1.传说为黄帝之臣。相传黄帝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寤而叹曰"夫千钧之弩,异力能远者也;驱羊数万群,是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占而求之,得力牧于大泽,用以为将。见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有道家《力牧》二十二篇﹐《兵书略》有阴阳家《力牧》十五篇。皆依托之作。
1.传说为黄帝之臣。相传黄帝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寤而叹曰"夫千钧之弩,异力能远者也;驱羊数万群,是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占而求之,得力牧于大泽,用以为将。见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有道家《力牧》二十二篇﹐《兵书略》有阴阳家《力牧》十五篇。皆依托之作。
十八路
[相关解释]
1.宋代行政区划。宋太宗至道三年分境内为十五路,到仁宗时,又增三路,共为十八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峻南﹑峻北﹑两浙﹑福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广南东﹑广南西。到神宗元丰末,又分为二十三路。参阅《文献通考.舆地》﹑《宋史.艺文志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
1.宋代行政区划。宋太宗至道三年分境内为十五路,到仁宗时,又增三路,共为十八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峻南﹑峻北﹑两浙﹑福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广南东﹑广南西。到神宗元丰末,又分为二十三路。参阅《文献通考.舆地》﹑《宋史.艺文志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
博艺
[相关解释]
1.博通艺文。
1.博通艺文。
叩角
[相关解释]
1.敲牛角。《艺文类聚》卷九四引汉蔡邕《琴操》"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齐桓公闻之,举以为相。"后因以"叩角"为求仕或用言语打动君主而获显官之典。
1.敲牛角。《艺文类聚》卷九四引汉蔡邕《琴操》"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齐桓公闻之,举以为相。"后因以"叩角"为求仕或用言语打动君主而获显官之典。
史钞
[相关解释]
1.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宋史.艺文志》始有"史钞"一门。有专抄一史者,如《汉书钞》﹑《晋书钞》之类;有合抄众史者,如《正史削繁》﹑《新旧唐书合钞》之类。此类史书,博取约存,对读者有一定的方便。
1.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宋史.艺文志》始有"史钞"一门。有专抄一史者,如《汉书钞》﹑《晋书钞》之类;有合抄众史者,如《正史削繁》﹑《新旧唐书合钞》之类。此类史书,博取约存,对读者有一定的方便。
合音字
[相关解释]
1.合二字之音为一字者。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现代方言中亦有。如北京话"不用"为"甭"。 2.指拼音文字。
1.合二字之音为一字者。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现代方言中亦有。如北京话"不用"为"甭"。 2.指拼音文字。
周姥
[相关解释]
1.称周公夫人。据《艺文类聚》卷三五引《妒记》载,晋谢安欲娶妾,夫人不许,安之侄﹑甥以《关雎》《螽斯》诗有不忌之德相劝。夫人问谁撰此诗?答云周公。夫人乃曰"周公是男子,相为尔;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此也。"
1.称周公夫人。据《艺文类聚》卷三五引《妒记》载,晋谢安欲娶妾,夫人不许,安之侄﹑甥以《关雎》《螽斯》诗有不忌之德相劝。夫人问谁撰此诗?答云周公。夫人乃曰"周公是男子,相为尔;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此也。"
四库
[相关解释]
1.古代宫廷藏书之所。《新唐书.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故后世亦称四部为"四库"。参见"四部"。
1.古代宫廷藏书之所。《新唐书.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故后世亦称四部为"四库"。参见"四部"。
四类
[相关解释]
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在四郊祭祀天神。 2.指五色﹑五声﹑五臭﹑五味。见《尹文子.大道上》。 3.指经﹑史﹑子﹑集。见《新唐书.艺文志序》。 4.指年表﹑官阀﹑政迹﹑凡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四类》。
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在四郊祭祀天神。 2.指五色﹑五声﹑五臭﹑五味。见《尹文子.大道上》。 3.指经﹑史﹑子﹑集。见《新唐书.艺文志序》。 4.指年表﹑官阀﹑政迹﹑凡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四类》。
四赋
[相关解释]
1.指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大人赋》。 2.指汉扬雄的《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四赋》。按,《校猎赋》一名《羽猎赋》。
1.指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大人赋》。 2.指汉扬雄的《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四赋》。按,《校猎赋》一名《羽猎赋》。
垂帷
[相关解释]
1.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借指专心读书或写作。语出《艺文类聚》卷五五引晋束晳《读书赋》"垂帷帐以隐几,披纨素而读书。"
1.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借指专心读书或写作。语出《艺文类聚》卷五五引晋束晳《读书赋》"垂帷帐以隐几,披纨素而读书。"
墨选
[相关解释]
1.明清流行的八股文选本。从流传的八股文章中,选编成书,供应试者学习﹑摹仿。选文的来源有程墨﹑房稿﹑行卷和社稿等。有的选文中还有评点。明黎淳编选的《国朝试录》﹑《明史.艺文志》所载《四书程文》等,都是著名的墨选。
1.明清流行的八股文选本。从流传的八股文章中,选编成书,供应试者学习﹑摹仿。选文的来源有程墨﹑房稿﹑行卷和社稿等。有的选文中还有评点。明黎淳编选的《国朝试录》﹑《明史.艺文志》所载《四书程文》等,都是著名的墨选。
壁中字
[相关解释]
1.汉代发现的孔子宅壁中藏书上所用的古字。《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这些书用当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写成。字体既与汉代通行的隶书不同,又与小篆有异,人称蝌蚪古文。《说文》所收"古文",绝大部分都是这种字。
1.汉代发现的孔子宅壁中藏书上所用的古字。《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这些书用当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写成。字体既与汉代通行的隶书不同,又与小篆有异,人称蝌蚪古文。《说文》所收"古文",绝大部分都是这种字。
大小夏侯
[相关解释]
1.指汉今文《尚书》学者夏侯胜﹑夏侯建『初﹐伏生以《尚书》授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夏侯胜之先夏侯都尉从张生受《尚书》﹐以传族子始昌﹐始昌传胜。胜传从兄子建﹐建又事欧阳高。由是《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见《汉书.儒林传.夏侯胜》。《汉书.艺文志》有《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1.指汉今文《尚书》学者夏侯胜﹑夏侯建『初﹐伏生以《尚书》授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夏侯胜之先夏侯都尉从张生受《尚书》﹐以传族子始昌﹐始昌传胜。胜传从兄子建﹐建又事欧阳高。由是《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见《汉书.儒林传.夏侯胜》。《汉书.艺文志》有《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太一数
[相关解释]
1.古代术数的一种。《汉书.艺文志》五行家列《泰一阴阳》二十三卷。亦作"太乙"。今传有唐王希明《太乙金镜式经》十卷。其法大抵本《易纬干凿度》太乙行九宫法﹐牵强附会﹐以占内外灾福﹑古今治乱等。参见"太一家"。
1.古代术数的一种。《汉书.艺文志》五行家列《泰一阴阳》二十三卷。亦作"太乙"。今传有唐王希明《太乙金镜式经》十卷。其法大抵本《易纬干凿度》太乙行九宫法﹐牵强附会﹐以占内外灾福﹑古今治乱等。参见"太一家"。
奇胲
[相关解释]
1.《汉书.艺文志》有《五音奇胲用兵》二十三卷。颜师古注引许慎云"胲﹐军中约也。"后因以"奇胲"指兵略。
1.《汉书.艺文志》有《五音奇胲用兵》二十三卷。颜师古注引许慎云"胲﹐军中约也。"后因以"奇胲"指兵略。
孟艺
[相关解释]
1.明清科举考试首场所作的第一篇制艺文。又称"首艺"。
1.明清科举考试首场所作的第一篇制艺文。又称"首艺"。
宓子贱
[相关解释]
1.春秋时鲁国人。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曾为单父宰,弹琴而治,为后世儒家所称道。参阅《吕氏春秋.察贤》。《汉书.艺文志》载,儒家有《宓子》十六篇,久佚。
1.春秋时鲁国人。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曾为单父宰,弹琴而治,为后世儒家所称道。参阅《吕氏春秋.察贤》。《汉书.艺文志》载,儒家有《宓子》十六篇,久佚。
容成
[相关解释]
1.相传为黄帝大臣,发明历法。《汉书.艺文志》"阴阳家"有《容成子》十四篇,又"方技﹑房中"有《容成阴道》二六卷,皆不传◇道家将其附会为仙人。 2.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1.相传为黄帝大臣,发明历法。《汉书.艺文志》"阴阳家"有《容成子》十四篇,又"方技﹑房中"有《容成阴道》二六卷,皆不传◇道家将其附会为仙人。 2.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将巨
[相关解释]
1.复姓。战国时有《将巨子》五篇,汉时犹存。见《汉书.艺文志》。参见"将具"。
1.复姓。战国时有《将巨子》五篇,汉时犹存。见《汉书.艺文志》。参见"将具"。
小名家
[相关解释]
1.在艺文方面略有声名者。
1.在艺文方面略有声名者。
左史
[相关解释]
1.官名。周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左史记行动,右史记言语。见《礼记.玉藻》。一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见《汉书.艺文志》。唐宋曾以门下省之起居郎﹑中书省之起居舍人为左﹑右史,分别主记事与记言。 2.复姓。楚有左史倚相。见《国语.楚语》。
1.官名。周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左史记行动,右史记言语。见《礼记.玉藻》。一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见《汉书.艺文志》。唐宋曾以门下省之起居郎﹑中书省之起居舍人为左﹑右史,分别主记事与记言。 2.复姓。楚有左史倚相。见《国语.楚语》。
左言
[相关解释]
1.指异族语言。 2.指外国;外族。 3.《汉书.艺文志》﹑汉郑玄《六艺论》均有右史记事,左史记言之说,后以"左言"为史官的代称。
1.指异族语言。 2.指外国;外族。 3.《汉书.艺文志》﹑汉郑玄《六艺论》均有右史记事,左史记言之说,后以"左言"为史官的代称。
式灋
[相关解释]
1.亦作"式法"。 2.法度﹐规章。 3.占卜之法。《汉书.艺文志》五行家有《羡门式法》二十卷。
1.亦作"式法"。 2.法度﹐规章。 3.占卜之法。《汉书.艺文志》五行家有《羡门式法》二十卷。
形法
[相关解释]
1.指堪舆﹑骨相等方术。《汉书.艺文志》列为"数术"之一。
1.指堪舆﹑骨相等方术。《汉书.艺文志》列为"数术"之一。
徒人
[相关解释]
1.指没有兵器﹑铠甲装备的战士。 2.步兵。 3.内侍。 4.弟子,门生。《汉书.艺文志》"凡《论语》十二家"中有《孔子徒人图法》二卷。 5.服劳役的人。
1.指没有兵器﹑铠甲装备的战士。 2.步兵。 3.内侍。 4.弟子,门生。《汉书.艺文志》"凡《论语》十二家"中有《孔子徒人图法》二卷。 5.服劳役的人。
戏彩
[相关解释]
1.亦作"戏彩"。 2.《艺文类聚》卷二十引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用为孝养长辈之典。
1.亦作"戏彩"。 2.《艺文类聚》卷二十引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用为孝养长辈之典。
推背图
[相关解释]
1.图谶之书。《宋史.艺文志五》着录有《推背图》一卷,不着撰人。相传为唐李淳风﹑袁天纲合作,每图附诗一首,预言历代兴亡变乱之事,至六十图,袁推李背止之,故名。其诗句多模棱两可,便于附会。
1.图谶之书。《宋史.艺文志五》着录有《推背图》一卷,不着撰人。相传为唐李淳风﹑袁天纲合作,每图附诗一首,预言历代兴亡变乱之事,至六十图,袁推李背止之,故名。其诗句多模棱两可,便于附会。
文史
[相关解释]
1.文书记事。 2.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 3.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新唐书.艺文志四》"丁部集录总集类"有"文史类"一目。凡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龙》﹑《诗品》等﹐均列入该类。
1.文书记事。 2.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 3.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新唐书.艺文志四》"丁部集录总集类"有"文史类"一目。凡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龙》﹑《诗品》等﹐均列入该类。
文觌武匿
[相关解释]
1.艺文兴而武道隐。谓尚文之风大盛。语本《国语.周语中》"武不可觌﹐文不可匿。"
1.艺文兴而武道隐。谓尚文之风大盛。语本《国语.周语中》"武不可觌﹐文不可匿。"
日知录
[相关解释]
读书笔记。清代顾炎武作。三十二卷。按经义、吏治、财赋、史地、兵事、艺文等分类编次。较全面地反映了著者的政治学术思想。书中错误之处,曾经阎若璩等订正。黄汝成著有《日知录集释》,后又有多位学者加以整理研究。
读书笔记。清代顾炎武作。三十二卷。按经义、吏治、财赋、史地、兵事、艺文等分类编次。较全面地反映了著者的政治学术思想。书中错误之处,曾经阎若璩等订正。黄汝成著有《日知录集释》,后又有多位学者加以整理研究。
月兔
[相关解释]
1.指月中的白兔。亦借指月亮。 2.《艺文类聚》卷一引晋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后因称白兔为月兔﹐亦泛指兔。 3.茶名。宋苏轼有《月兔茶》诗。王文诰辑注引清查慎行曰"《黄山谷集》有都濡月兔茶。按﹐涪州有废都濡县﹐月兔茶此地所产。"
1.指月中的白兔。亦借指月亮。 2.《艺文类聚》卷一引晋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后因称白兔为月兔﹐亦泛指兔。 3.茶名。宋苏轼有《月兔茶》诗。王文诰辑注引清查慎行曰"《黄山谷集》有都濡月兔茶。按﹐涪州有废都濡县﹐月兔茶此地所产。"
本草
[相关解释]
1.《神农本草经》的省称,古代著名药书。因所记各药以草类为多,故称《本草》。《本草》之名始见于《汉书.平帝纪》,而《汉书.艺文志》未见着录。至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始着录《神农本草经》,共收药三百六十五种;陶弘景又增三百六十五种,为《名医别录》。唐显庆中苏恭﹑长孙无忌等修定《本草》,又增药一百十四种,为《唐本草》。宋嘉佑中掌禹锡等复增药八十二种,为《嘉佑补注本草》﹔政和中曹孝忠等修定为《政和重修经史证类本草》。至明,李时珍荟萃众说,考订谬误,删繁补阙,着《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方一
1.《神农本草经》的省称,古代著名药书。因所记各药以草类为多,故称《本草》。《本草》之名始见于《汉书.平帝纪》,而《汉书.艺文志》未见着录。至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始着录《神农本草经》,共收药三百六十五种;陶弘景又增三百六十五种,为《名医别录》。唐显庆中苏恭﹑长孙无忌等修定《本草》,又增药一百十四种,为《唐本草》。宋嘉佑中掌禹锡等复增药八十二种,为《嘉佑补注本草》﹔政和中曹孝忠等修定为《政和重修经史证类本草》。至明,李时珍荟萃众说,考订谬误,删繁补阙,着《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方一
标注
[相关解释]
1.犹批注。《宋史.艺文志二》有《三刘汉书标注》六卷。三刘,刘敞﹑刘攽﹑刘奉世。 2.谓注明排印格式。
1.犹批注。《宋史.艺文志二》有《三刘汉书标注》六卷。三刘,刘敞﹑刘攽﹑刘奉世。 2.谓注明排印格式。
棋图
[相关解释]
1.围棋棋谱。《新唐书.艺文志》有《竹苑仙棋图》一卷﹑《韦琫棋图》一卷。
1.围棋棋谱。《新唐书.艺文志》有《竹苑仙棋图》一卷﹑《韦琫棋图》一卷。
欧阳询(557-641)
[相关解释]
唐代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家”。书法劲险刻厉,世称欧体”。有碑刻《九成宫醴泉铭》等存世。编有《艺文类聚》。
唐代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家”。书法劲险刻厉,世称欧体”。有碑刻《九成宫醴泉铭》等存世。编有《艺文类聚》。
歆固
[相关解释]
1.西汉《七略》作者刘歆和东汉《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的合称。
1.西汉《七略》作者刘歆和东汉《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的合称。
正史
[相关解释]
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2.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 3.考订历史。
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2.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 3.考订历史。
毛传
[相关解释]
1.《毛诗故训传》(一作《毛诗诂训传》)的简称。为汉人训释《诗经》之作。《汉书.艺文志》着录三十卷﹐但言毛公作﹐未着其名。东汉郑玄《诗谱》称"鲁人大毛公为《诂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至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始言大毛公为汉鲁国人毛亨﹐小毛公为汉赵国人毛苌◇世因以《故训传》为毛亨作﹐亦有以为乃毛苌作或毛亨作而苌有所增益者。其诂训大抵本先秦学者的意见﹐保存了许多古义﹐虽有错误﹐但仍为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即采用《毛传》。东汉郑玄《毛诗传笺》及唐孔颖达《毛
1.《毛诗故训传》(一作《毛诗诂训传》)的简称。为汉人训释《诗经》之作。《汉书.艺文志》着录三十卷﹐但言毛公作﹐未着其名。东汉郑玄《诗谱》称"鲁人大毛公为《诂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至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始言大毛公为汉鲁国人毛亨﹐小毛公为汉赵国人毛苌◇世因以《故训传》为毛亨作﹐亦有以为乃毛苌作或毛亨作而苌有所增益者。其诂训大抵本先秦学者的意见﹐保存了许多古义﹐虽有错误﹐但仍为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即采用《毛传》。东汉郑玄《毛诗传笺》及唐孔颖达《毛
水华(1916- )
[相关解释]
电影导演、编剧。原名张毓番,湖北钟祥人。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法学院。1940年去延安,任鲁艺文工团团长。建国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执导的《白毛女》、《林家铺子》、《革命家庭》、《伤逝》等影片,曾在国内外获奖。
电影导演、编剧。原名张毓番,湖北钟祥人。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法学院。1940年去延安,任鲁艺文工团团长。建国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执导的《白毛女》、《林家铺子》、《革命家庭》、《伤逝》等影片,曾在国内外获奖。
沙虫
[相关解释]
1.沙子和小虫。《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后多以"沙虫"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遭殃的民众。 2.一种细小而有毒的虫。也叫沙虱。 3.即星虫。也叫沙肠子。参见"星虫"。
1.沙子和小虫。《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后多以"沙虫"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遭殃的民众。 2.一种细小而有毒的虫。也叫沙虱。 3.即星虫。也叫沙肠子。参见"星虫"。
潘园
[相关解释]
1.指晋潘岳之园。《艺文类聚》卷八六引南朝梁刘孝仪《谢始兴王赐柰启》"潘园曜白﹐孙井浮朱﹐并见重于昔时﹐而沾恩于兹日。"按﹐潘岳《闲居赋》称其园中"二柰曜白之色"。又云"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有痊。"后因亦以"潘园"代指养亲之所。
1.指晋潘岳之园。《艺文类聚》卷八六引南朝梁刘孝仪《谢始兴王赐柰启》"潘园曜白﹐孙井浮朱﹐并见重于昔时﹐而沾恩于兹日。"按﹐潘岳《闲居赋》称其园中"二柰曜白之色"。又云"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有痊。"后因亦以"潘园"代指养亲之所。
灵丝
[相关解释]
1.指传说中联结男女婚姻的红线。 2.指传说中的续命丝。典出《艺文类聚》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
1.指传说中联结男女婚姻的红线。 2.指传说中的续命丝。典出《艺文类聚》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
灵钩
[相关解释]
1.相传商汤都亳时﹐有神手牵白狼﹐口衔金钩而入汤庭。见《艺文类聚》卷九九引《田俅子》◇以"灵钩"为符瑞之典。
1.相传商汤都亳时﹐有神手牵白狼﹐口衔金钩而入汤庭。见《艺文类聚》卷九九引《田俅子》◇以"灵钩"为符瑞之典。
狸头瓜
[相关解释]
1.《艺文类聚》卷八七引晋郭义恭《广志》"瓜之所出,以辽东﹑庐江﹑炖煌之种为美,有鱼瓜﹑狸头瓜﹑蜜筒瓜﹑女臂瓜。"
1.《艺文类聚》卷八七引晋郭义恭《广志》"瓜之所出,以辽东﹑庐江﹑炖煌之种为美,有鱼瓜﹑狸头瓜﹑蜜筒瓜﹑女臂瓜。"
猿鹤沙虫
[相关解释]
1.《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按,今本《抱朴子.释滞》作"山徙社移,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后因以"猿鹤沙虫"指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
1.《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按,今本《抱朴子.释滞》作"山徙社移,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后因以"猿鹤沙虫"指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
珞琭
[相关解释]
1.《宋史.艺文志五》有《珞琭子》一卷。珞琭子为江湖术士。因以"珞琭"指其所著书或径指其人。
1.《宋史.艺文志五》有《珞琭子》一卷。珞琭子为江湖术士。因以"珞琭"指其所著书或径指其人。
盈把
[相关解释]
1.满把。把,一手握取的数量。 2.《艺文类聚》卷八一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无酒,坐宅边菊丛中,采摘盈把,望见王弘遣送酒,即便就酌。"遂以"盈把"为采菊之典。
1.满把。把,一手握取的数量。 2.《艺文类聚》卷八一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无酒,坐宅边菊丛中,采摘盈把,望见王弘遣送酒,即便就酌。"遂以"盈把"为采菊之典。
相反相成
[相关解释]
1.谓相互对立的事物有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语出《汉书.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1.谓相互对立的事物有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语出《汉书.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离鹤
[相关解释]
1.失群的鹤。 2.喻指离去的人。 3.《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汉蔡邕《琴操》﹕"商陵牧子﹐取妻五年无子﹐父兄将欲为改娶。妻闻﹐中夜惊起﹐倚户悲啸。牧子闻﹐援琴鼓之﹐痛恩爱之永离﹐因弹别鹤以舒愤﹐故曰《别鹤操》。"后亦作"离鹤"﹐以为妻妾被丈夫所遗弃的典故。
1.失群的鹤。 2.喻指离去的人。 3.《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汉蔡邕《琴操》﹕"商陵牧子﹐取妻五年无子﹐父兄将欲为改娶。妻闻﹐中夜惊起﹐倚户悲啸。牧子闻﹐援琴鼓之﹐痛恩爱之永离﹐因弹别鹤以舒愤﹐故曰《别鹤操》。"后亦作"离鹤"﹐以为妻妾被丈夫所遗弃的典故。
秘记
[相关解释]
1.占验术数﹑预言未来的书籍。如谶纬之类。《汉书.艺文志》"天文家"有"图书秘记十七篇"。
1.占验术数﹑预言未来的书籍。如谶纬之类。《汉书.艺文志》"天文家"有"图书秘记十七篇"。
系谱
[相关解释]
1.记载一姓世系及祖先人物事迹的谱牒。《宋史.艺文志》载钱惟演着有《钱氏庆系谱》二卷。 2.系统记载动﹑植物祖先情况的档案材料。系谱可以推断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和确定其个体间的亲缘关系。
1.记载一姓世系及祖先人物事迹的谱牒。《宋史.艺文志》载钱惟演着有《钱氏庆系谱》二卷。 2.系统记载动﹑植物祖先情况的档案材料。系谱可以推断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和确定其个体间的亲缘关系。
綦毋
[相关解释]
1.亦作"綦母"。 2.复姓。春秋晋有大夫綦母张。见《左传.成公二年》。唐有綦毋潜。见《新唐书.艺文志四》。
1.亦作"綦母"。 2.复姓。春秋晋有大夫綦母张。见《左传.成公二年》。唐有綦毋潜。见《新唐书.艺文志四》。
纵横家
[相关解释]
1.战国时期一批从事政治活动的谋士,以审察时势﹑陈明利害的方法,以"合纵"﹑"连横"的主张,游说列国君主,对当时形势有一定影响,其代表人物为苏秦﹑张仪。苏秦主张合纵,合山东六国之力以抗秦。张仪主张连横,说六国以事秦。当时谋士一般分属合纵﹑连横两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緃横家"。
1.战国时期一批从事政治活动的谋士,以审察时势﹑陈明利害的方法,以"合纵"﹑"连横"的主张,游说列国君主,对当时形势有一定影响,其代表人物为苏秦﹑张仪。苏秦主张合纵,合山东六国之力以抗秦。张仪主张连横,说六国以事秦。当时谋士一般分属合纵﹑连横两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緃横家"。
织机
[相关解释]
1.织造工具。其作用为将经线与纬线按一定规律织成布帛。《艺文类聚》卷六五有晋杨泉《织机赋》。 2.织作布帛。
1.织造工具。其作用为将经线与纬线按一定规律织成布帛。《艺文类聚》卷六五有晋杨泉《织机赋》。 2.织作布帛。
经说
[相关解释]
1.经书的解说。《墨子》有《经说》上下篇。《汉书.艺文志》载《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经说》六篇。 2.指佛经的言论。
1.经书的解说。《墨子》有《经说》上下篇。《汉书.艺文志》载《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经说》六篇。 2.指佛经的言论。
缘起
[相关解释]
①佛教指一切事物皆待缘而起◇指事物的起原,由来我从父老的口中,听到过她所以为尼姑的缘起。②一种叙述故事始末缘由的俗文体《丑女缘起》|《目连缘起》。③一种说明编辑、著作或举办某种事情的缘由、宗旨的文字湖海艺文社的缘起”里,说明了它的宗旨。
①佛教指一切事物皆待缘而起◇指事物的起原,由来我从父老的口中,听到过她所以为尼姑的缘起。②一种叙述故事始末缘由的俗文体《丑女缘起》|《目连缘起》。③一种说明编辑、著作或举办某种事情的缘由、宗旨的文字湖海艺文社的缘起”里,说明了它的宗旨。
老莱衣
[相关解释]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者流
[相关解释]
1.犹言这个流派。《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章炳麟《新方言.释词》"《说文》'者,别事词也。'《汉书.艺文志》曰'儒家者流'﹑'道家者流',者训为此。"后用以称某一品类的人。
1.犹言这个流派。《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章炳麟《新方言.释词》"《说文》'者,别事词也。'《汉书.艺文志》曰'儒家者流'﹑'道家者流',者训为此。"后用以称某一品类的人。
聿斯
[相关解释]
1.星相家言。以星象占人贵贱吉凶之术,传自印度。《新唐书.艺文志三》有《都利聿斯经》二卷,"贞元中,都利术士李弥干传自西天竺,有璩公者译其文"。
1.星相家言。以星象占人贵贱吉凶之术,传自印度。《新唐书.艺文志三》有《都利聿斯经》二卷,"贞元中,都利术士李弥干传自西天竺,有璩公者译其文"。
艺文
[相关解释]
1.亦作"蓺文"。 2.六艺群书之概称。 3.辞章;文艺。 4.见"艺文志"。
1.亦作"蓺文"。 2.六艺群书之概称。 3.辞章;文艺。 4.见"艺文志"。
艺文志
[相关解释]
1.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区分类例,始于刘歆《七略》。班固《汉书》首着《艺文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旧唐书》改称《经籍志》,性质则相同。其类例自《隋志》后大都改为经﹑史﹑子﹑集四部。清代学者对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金﹑元各史原无艺文志者做了大量辑补工作,都另刊行世。艺文志的编纂,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考订学术源流,颇具参考价值
1.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区分类例,始于刘歆《七略》。班固《汉书》首着《艺文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旧唐书》改称《经籍志》,性质则相同。其类例自《隋志》后大都改为经﹑史﹑子﹑集四部。清代学者对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金﹑元各史原无艺文志者做了大量辑补工作,都另刊行世。艺文志的编纂,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考订学术源流,颇具参考价值
艺文监
[相关解释]
1.官署名。元文宗时置,掌校刊图书﹑翻译典籍及鉴审文物之职。所属有监书博士及艺林库﹑广成局各官◇改称崇文监。
1.官署名。元文宗时置,掌校刊图书﹑翻译典籍及鉴审文物之职。所属有监书博士及艺林库﹑广成局各官◇改称崇文监。
艺祖
[相关解释]
1.亦作"萟祖"。 2.有文德之祖。《书.舜典》"归,格于艺祖,用特。"孔传"巡守四岳,然后归告至文祖之庙。艺,文也。"孔颖达疏"才艺文德,其义相通,故蓺为文也。"后用以为开国帝王的通称。
1.亦作"萟祖"。 2.有文德之祖。《书.舜典》"归,格于艺祖,用特。"孔传"巡守四岳,然后归告至文祖之庙。艺,文也。"孔颖达疏"才艺文德,其义相通,故蓺为文也。"后用以为开国帝王的通称。
草字
[相关解释]
1.谓书写草率的字。 2.谦言自己写的字。 3.即草书『字字体的一种。《新唐书.艺文志一》着录裴行俭《草字杂体》。参见"草书"。 4.对自己表字的谦称。
1.谓书写草率的字。 2.谦言自己写的字。 3.即草书『字字体的一种。《新唐书.艺文志一》着录裴行俭《草字杂体》。参见"草书"。 4.对自己表字的谦称。
虫沙猿鹤
[相关解释]
1.《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后因以"虫沙猿鹤"称战死的将卒。
1.《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后因以"虫沙猿鹤"称战死的将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