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7 查到相关言者的内容。
带有言者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占从二 [相关解释]
1.犹言少数服从多数。语本《书.洪范》"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孔颖达疏"从二人之言者,二人为善既钧,故从众也。"
事无不可对人言 [相关解释]
1.没有什么事情不可公开。语出《宋史.司马光传》"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五臣 [相关解释]
1.五个臣子。随文所指不同。(1)舜五臣。《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何晏注"孔曰'禹﹑稷﹑契﹑皋陶﹑伯益。'"《旧唐书.韦凑传》"然臣又惟尧﹑舜,圣君也,八凯﹑五臣,良佐也,犹广听刍荛之言者,盖为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也。"(2)周文王五臣。《书.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孔传"凡五臣佐文王为胥附奔走,先后御侮之任。"(3)周武王五臣。《文选.王俭》"五臣兹六,八元斯九。"李善注"《吕氏春秋》曰'武王之佐五人。'
仗马 [相关解释]
1.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 2.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琿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絶。"
仗马寒蝉 [相关解释]
1.皇帝仪仗中用的马和寒风中的蝉。比喻噤口不言者。
分分 [相关解释]
1.怨恨。分,通"忿"。《吕氏春秋·慎大》"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患之。言者不同,纷纷分分,其情难得。"高诱注"分分,恐恨也。"俞樾《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二》"分分,当作忿忿。"一说此"分"假为"混","混混",亦殽乱义。见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慎大》。
向言 [相关解释]
1.古籍所载的一种特异现象。向,通"响"。《晋书.五行志中》"吴孙休时,乌程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响言者,言于此而闻于彼。自其所听之,不觉其声之大也。自远听之,如人对言,不觉声之自远来也。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言不从之咎也。"后用为建言讽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
圆梦 [相关解释]
也称占梦”。迷信的一种。根据梦境进行预言式的占卜,以推测吉凶。迷信者认为,梦境是由神或死者传达给灵魂的各种消息,大多是对活人进行警告。在古希腊、埃及和巴比伦,圆梦的预言者往往具有很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庭玉 [相关解释]
1.庭院中的玉树。喻优秀子弟。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得意忘言 [相关解释]
1.谓既已领会其意旨,则不再需要表意之言词。语出《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引申为彼此默喻,心照不宣。
无二诺 [相关解释]
1.楚汉时名将季布恪守信义,不轻易然诺,故楚谚有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以"无二诺"称美信守诺言者。
溺篑 [相关解释]
1.指范雎受辱事。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折齿。雎详死,即卷以篑,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僯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
玉树 [相关解释]
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2.用珍宝制作的树。 3.槐树的别称。 4.美丽的树。 5.白雪覆盖的树。 6.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后以"玉树"称美佳子弟。 7.南朝陈后主所作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省称。
瞻言 [相关解释]
1.有远见的言论。《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郑玄笺"圣人所视而言者百里,言见事远而王不用。"一说,瞻,明见;言,助词,无义。见高亨《诗经今注》。
石师 [相关解释]
1.犹硕师,大师。石,通"硕"。《庄子.外物》"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陆德明释文"石师……又作硕师。"一说,"石"系"所"之讹字。见锺泰《庄子发微》卷四。
言筌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成玄英疏﹕"筌﹐鱼笱也。"后因称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为"言筌"。
言者 [相关解释]
1.指谏官。
言者不知 [相关解释]
1.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慧。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相关解释]
1.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语出《诗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相关解释]
1.见"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言近旨远 [相关解释]
1.亦作"言近指远"。 2.语言浅近而涵义深远。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已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谢庭兰玉 [相关解释]
1.《艺文类聚》卷八一引晋裴启《语林》﹕"谢太傅问诸子侄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政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生于阶庭耳。'"后遂用以"谢庭兰玉"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责知 [相关解释]
1.责罚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 2.贬谪到某处做官。
蹄筌 [相关解释]
1.语本《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蹄,兔羋;筌,鱼笱。谓语言蹄筌都是有形的迹象,道理与猎物才是目的◇常以"蹄筌"指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迹象。 2.指水产和野味。
辩囿 [相关解释]
1.语本《庄子.天下》﹕"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成玄英疏﹕"辩过于物﹐故能胜人之口﹔言未当理﹐故不服人之心。而辩者之徒﹐用为苑囿。"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辩者迷于其中而不能出。"后因用"辩囿"指哓哓不休的争辩。 2.指言论界﹑言者之口。
锁树 [相关解释]
1.《晋书.刘聪载记》载﹕刘聪将宫殿﹐廷尉陈元达谏阻。聪怒﹐欲斩之。元达抱树大叫﹕"臣所言者﹐社稷之计也……朱云有云﹕'臣得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审陛下何如主耳!"并以锁链缚身于树﹐左右曳之不动。聪怒终解﹐纳其谏◇因以"锁树"指不畏死而尽忠进谏。
食宿相兼 [相关解释]
1.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语本《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汉应劭《风俗通.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此为两袒者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