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8 查到相关都护的内容。
带有都护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丁督护歌
[相关解释]
1.南朝宋时一种吴声歌曲。亦称"丁都护歌"。
1.南朝宋时一种吴声歌曲。亦称"丁都护歌"。
五花马
[相关解释]
1.唐人喜将骏马鬃毛修剪成瓣以为饰,分成五瓣者,称"五花马",亦称"五花"。唐杜甫《高都护骢马行》"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仇兆鳌注引郭若虚曰"五花者﹐剪鬃为瓣﹐或三花﹐或五花。"唐无名氏《白雪歌》"五花马踏白云衢﹐七香车碾瑶墀月。"@说﹐"五花马﹐谓马之毛色作五花文者。"见唐李白《将进酒》诗王琦注。
1.唐人喜将骏马鬃毛修剪成瓣以为饰,分成五瓣者,称"五花马",亦称"五花"。唐杜甫《高都护骢马行》"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仇兆鳌注引郭若虚曰"五花者﹐剪鬃为瓣﹐或三花﹐或五花。"唐无名氏《白雪歌》"五花马踏白云衢﹐七香车碾瑶墀月。"@说﹐"五花马﹐谓马之毛色作五花文者。"见唐李白《将进酒》诗王琦注。
亦都护
[相关解释]
1.突厥语音译。我国古代高昌回鹘等突厥语诸部首领的称号,意为"幸福之主"或"神圣陛下"。一说,借用汉语官名"都护"加词首元音"亦"而成。
1.突厥语音译。我国古代高昌回鹘等突厥语诸部首领的称号,意为"幸福之主"或"神圣陛下"。一说,借用汉语官名"都护"加词首元音"亦"而成。
仆骨
[相关解释]
1.古代西北游牧民族铁勒部族之一。唐贞观二十一年以仆骨部置金微都督府,隶燕然都护符。以仆固为姓。
1.古代西北游牧民族铁勒部族之一。唐贞观二十一年以仆骨部置金微都督府,隶燕然都护符。以仆固为姓。
六雄
[相关解释]
1.指战国时韩﹑赵﹑魏﹑燕﹑齐﹑楚六国。 2.唐代以郑﹑陕﹑汴﹑绛﹑怀﹑魏六州﹐为形势重要之地﹐称为"六雄"。唐开元中﹐将境内自京都及都督都护府以外﹐以近畿为四辅﹐其余州县依其地理条件﹑户口多寡﹐分为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各种等级。
1.指战国时韩﹑赵﹑魏﹑燕﹑齐﹑楚六国。 2.唐代以郑﹑陕﹑汴﹑绛﹑怀﹑魏六州﹐为形势重要之地﹐称为"六雄"。唐开元中﹐将境内自京都及都督都护府以外﹐以近畿为四辅﹐其余州县依其地理条件﹑户口多寡﹐分为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各种等级。
北庭
[相关解释]
1.指汉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 2.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 3.唐方镇名。属陇右道。以其治所在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辖西北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回纥,继入吐蕃。 4.指燕京。即今北京市。元建都燕京,时汉人称之为北庭。
1.指汉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 2.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 3.唐方镇名。属陇右道。以其治所在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辖西北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回纥,继入吐蕃。 4.指燕京。即今北京市。元建都燕京,时汉人称之为北庭。
北庭都护府
[相关解释]
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公元702年,武则天为加强对西北边疆控制而设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咸海(一说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
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公元702年,武则天为加强对西北边疆控制而设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咸海(一说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
坚昆
[相关解释]
1.古部族名。又称鬲昆﹑隔昆﹑结骨﹑纥骨﹑居勿,唐时称黠戛斯,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初属匈奴。宣帝时,匈奴郅支单于发兵西破坚昆,因留都其地。 2.唐羁縻都督府名。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以铁勒结骨(即黠戛斯)部设置,隶燕然都护府。故址在今苏联境内叶尼塞河上游一带。 3.复姓。黠戛斯有坚昆氏,居贺兰山下,自云李陵之后。见宋罗泌《路史》。
1.古部族名。又称鬲昆﹑隔昆﹑结骨﹑纥骨﹑居勿,唐时称黠戛斯,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初属匈奴。宣帝时,匈奴郅支单于发兵西破坚昆,因留都其地。 2.唐羁縻都督府名。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以铁勒结骨(即黠戛斯)部设置,隶燕然都护府。故址在今苏联境内叶尼塞河上游一带。 3.复姓。黠戛斯有坚昆氏,居贺兰山下,自云李陵之后。见宋罗泌《路史》。
姑墨
[相关解释]
1.汉代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阿克苏一带。 2.三国时属魏,附于龟兹。《魏书.西域传》作"姑默"。唐时为跋禄迦国,一名亟墨,属龟兹都护府。
1.汉代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阿克苏一带。 2.三国时属魏,附于龟兹。《魏书.西域传》作"姑默"。唐时为跋禄迦国,一名亟墨,属龟兹都护府。
府镇
[相关解释]
1.唐代在西域设都护府﹑都督府及四镇(龟兹﹑于阗﹑碎叶﹑疏勒)。泛称府镇。
1.唐代在西域设都护府﹑都督府及四镇(龟兹﹑于阗﹑碎叶﹑疏勒)。泛称府镇。
康居
[相关解释]
1.古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卑阗城。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农业区。南部城市较多,有五小王分治『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对抗乌孙。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入康居,击杀郅支单于。东汉时,栗弋﹑严﹑奄蔡均为康居属国。晋武帝泰始中(公元265-274),遣使献善马,南北朝时,役属于嚈哒。 2.唐羁縻都督府名。永徽时在康国置,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城。约公元八世纪中叶后,
1.古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卑阗城。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农业区。南部城市较多,有五小王分治『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对抗乌孙。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入康居,击杀郅支单于。东汉时,栗弋﹑严﹑奄蔡均为康居属国。晋武帝泰始中(公元265-274),遣使献善马,南北朝时,役属于嚈哒。 2.唐羁縻都督府名。永徽时在康国置,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城。约公元八世纪中叶后,
弓月
[相关解释]
1.弯月;弦月。 2.古部落名。属西突厥五咄陆部,居碎叶东。亦为古地名,唐属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塔勒奇城北之阿里马破城。
1.弯月;弦月。 2.古部落名。属西突厥五咄陆部,居碎叶东。亦为古地名,唐属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塔勒奇城北之阿里马破城。
总极
[相关解释]
1.指葱岭。古代对今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天山西段的统称『代属西域都护统辖。总,通"葱"。
1.指葱岭。古代对今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天山西段的统称『代属西域都护统辖。总,通"葱"。
总督
[相关解释]
①总管监督总督军务|昭宣承业,都护是立,总督城廓,三十有六。②官名。1469年明代专设两广总督,后渐成定制。清代起正式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辖一省或两三省。另设专管某一事务的总督,如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③宗主国派往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也称总督。
①总管监督总督军务|昭宣承业,都护是立,总督城廓,三十有六。②官名。1469年明代专设两广总督,后渐成定制。清代起正式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辖一省或两三省。另设专管某一事务的总督,如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③宗主国派往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也称总督。
戟门
[相关解释]
1.立戟为门。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棘门,以戟为门。"后指立戟之门。《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行密帅诸军合万五千人入城,以梁缵不尽节于高氏,为秦毕用,斩于戟门之外。"胡三省注"唐设戟之制,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东宫之门一十有八,一品之门十六,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尹﹑大都督﹑大都护之门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护﹑上州之门十二,下都督﹑下都护﹑中州﹑下州之门各十。设戟于门,故谓之戟门。"引申指显贵之家或显赫的官署。 2.墓前石门
1.立戟为门。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棘门,以戟为门。"后指立戟之门。《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行密帅诸军合万五千人入城,以梁缵不尽节于高氏,为秦毕用,斩于戟门之外。"胡三省注"唐设戟之制,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东宫之门一十有八,一品之门十六,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尹﹑大都督﹑大都护之门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护﹑上州之门十二,下都督﹑下都护﹑中州﹑下州之门各十。设戟于门,故谓之戟门。"引申指显贵之家或显赫的官署。 2.墓前石门
毗沙
[相关解释]
1.唐羁縻都督府名。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在于阗国(今新疆和田西南)置﹐属安西都护府。 2.见"毗沙门天王"。
1.唐羁縻都督府名。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在于阗国(今新疆和田西南)置﹐属安西都护府。 2.见"毗沙门天王"。
热海
[相关解释]
1.古湖名。即今苏联哈萨克境内的伊塞克湖。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唐人诗文中多用之。
1.古湖名。即今苏联哈萨克境内的伊塞克湖。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唐人诗文中多用之。
焉耆
[相关解释]
1.古西域国名。又作乌耆﹑乌缠﹑阿耆尼。国都在员渠城(今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城市附近)。居民务农﹑捕鱼﹑畜牧。有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初属匈奴,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后属汉西域都护府。西汉末又属匈奴。东汉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破匈奴,又内属。唐初附西突厥。
1.古西域国名。又作乌耆﹑乌缠﹑阿耆尼。国都在员渠城(今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城市附近)。居民务农﹑捕鱼﹑畜牧。有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初属匈奴,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后属汉西域都护府。西汉末又属匈奴。东汉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破匈奴,又内属。唐初附西突厥。
燕颔
[相关解释]
1.形容相貌威武。颔,下巴。 2.东汉名将班超自幼即有立功异域之志。相士说他"燕颔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一年,陆续平定各地贵族的变乱,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见《后汉书.班超传》◇以"燕颔"为封侯之相。 3.指武将;勇士。
1.形容相貌威武。颔,下巴。 2.东汉名将班超自幼即有立功异域之志。相士说他"燕颔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一年,陆续平定各地贵族的变乱,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见《后汉书.班超传》◇以"燕颔"为封侯之相。 3.指武将;勇士。
甘陈
[相关解释]
1.汉甘延寿和陈汤的并称『建昭三年,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合谋击斩匈奴郅支单于,因功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见《汉书》本传。
1.汉甘延寿和陈汤的并称『建昭三年,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合谋击斩匈奴郅支单于,因功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见《汉书》本传。
薛仁贵(614-683)
[相关解释]
唐代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农民出身,善骑射。太宗时应募从军,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又率军战胜西突厥,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歌。在参与进攻高丽的战争后,留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公元670年对吐蕃作战,大败◇任右领军卫将军、代州都督。
唐代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农民出身,善骑射。太宗时应募从军,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又率军战胜西突厥,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歌。在参与进攻高丽的战争后,留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公元670年对吐蕃作战,大败◇任右领军卫将军、代州都督。
西域都护府
[相关解释]
古代管理西域地区的军政机构。西汉于公元前60年始设,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小野云沟附近)。监护西域三十六国。王莽时废置,东汉曾两次复置。
古代管理西域地区的军政机构。西汉于公元前60年始设,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小野云沟附近)。监护西域三十六国。王莽时废置,东汉曾两次复置。
赤亭
[相关解释]
1.古地名。唐时曾在西州(辖境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一带)置安西都护府。赤亭即在西州蒲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北,唐政府于此设戍,名赤亭守捉,为赴安西必经之路。 2.古地名。在今浙江富春江边。
1.古地名。唐时曾在西州(辖境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一带)置安西都护府。赤亭即在西州蒲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北,唐政府于此设戍,名赤亭守捉,为赴安西必经之路。 2.古地名。在今浙江富春江边。
蹛林
[相关解释]
1.匈奴秋社之处。匈奴土俗,秋社绕林木而会祭,故称。 2.借指匈奴。 3.古州名。唐有蹛林州。属陇右道。初隶北庭都护府,后隶凉州都督府。在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见《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1.匈奴秋社之处。匈奴土俗,秋社绕林木而会祭,故称。 2.借指匈奴。 3.古州名。唐有蹛林州。属陇右道。初隶北庭都护府,后隶凉州都督府。在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见《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边都护
[相关解释]
1.界方的谑称。
1.界方的谑称。
送元二使安西
[相关解释]
诗篇名。唐代王维作。元二为作者友人。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今新疆库车)。全文为渭城朝雨b058G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感情真挚,语言含蓄◇被谱入乐曲,称《渭城曲》,广为传唱。
诗篇名。唐代王维作。元二为作者友人。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今新疆库车)。全文为渭城朝雨b058G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感情真挚,语言含蓄◇被谱入乐曲,称《渭城曲》,广为传唱。
都护
[相关解释]
1.官名『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其后废置不常。晋宋以后,公府则有参军都护﹑东曹都护,职权较卑,与汉制异。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元代有北庭都护。明清废。 2.传说中的一种鸟名。
1.官名『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其后废置不常。晋宋以后,公府则有参军都护﹑东曹都护,职权较卑,与汉制异。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元代有北庭都护。明清废。 2.传说中的一种鸟名。
黠戛斯
[相关解释]
1.古族名『称坚昆,魏晋间称结骨,唐称黠戛斯。主要分布在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和狩猎。有文字,今称"鄂尔浑-叶尼塞文"。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内附,唐以其地为坚昆都督府,隶燕然都护府。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后,曾受东突厥和回鹘的统治。开成五年(公元840年),黠戛斯破回鹘。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唐封其首领为"英武诚明可汗"。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助唐平李克用叛乱。约10-12世纪,大量黠戛斯人移至天山西部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为今日我国的柯尔克孜族和中亚的吉尔吉斯人。参阅《
1.古族名『称坚昆,魏晋间称结骨,唐称黠戛斯。主要分布在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和狩猎。有文字,今称"鄂尔浑-叶尼塞文"。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内附,唐以其地为坚昆都督府,隶燕然都护府。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后,曾受东突厥和回鹘的统治。开成五年(公元840年),黠戛斯破回鹘。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唐封其首领为"英武诚明可汗"。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助唐平李克用叛乱。约10-12世纪,大量黠戛斯人移至天山西部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为今日我国的柯尔克孜族和中亚的吉尔吉斯人。参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