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7 查到相关重修的内容。
带有重修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花聚顶 [相关解释]
1.精为玉花,气为金花,神为九花。道家重修炼,以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聚之于顶,可以万劫不侵。
东林书院 [相关解释]
1.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原为宋杨时讲学之所,元废为僧舍。明万历间,顾宪成等倡议重修,并与高攀龙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被目为东林党。参阅清许献等《东林书院志》。
九成宫 [相关解释]
1.唐代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本为隋仁寿宫,系皇帝避暑处。唐太宗贞观五年重修,以所在山有九重,改名九成。永徽二年九月改名万年。干封二年,复为九成。宫垣周千八百步,中有碧城殿﹑排云殿,并置禁苑及府库官寺等。唐王勃有《九成宫颂》,杜甫﹑李商隐均有《九成宫》诗。参阅《新唐书.地理志一》﹑《唐会要》卷三十。 2.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省称。
仙峰寺 [相关解释]
1.寺名。在四川省峨眉县峨眉山。古名慈延寺,一名仙峰禅院。创建于明万历间,清代曾重修。背负危岩,面华严峰,林木葱茏,远离尘寰,深邃幽寂,盛夏如秋,有九老洞﹑三皇台等名胜。
仙阁 [相关解释]
1.仙人的楼阁。亦借称道观或宫殿。 2.唐代称尚书省。 3.特指蓬莱阁。在今山东省蓬莱县北的丹崖山巅。下临大海,殿阁巍峨,重檐八角,绕以回廊。始建于北宋嘉佑间,明代扩建,清代重修。历代文人学士多雅集于此。"仙阁凌空"为蓬莱十大胜景之一,因称蓬莱阁为"仙阁"。
伏龙观 [相关解释]
1.古建筑名。在四川省灌县城西都江堰离堆北端。相传战国秦蜀郡守李冰父子治水,曾制服岷江孽龙,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人立祠祭祀。北宋初改为伏龙观。现有殿宇三重,为清代重修。大殿内有李冰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
修慎 [相关解释]
1.谓注重修养,处世谨慎。
勋格 [相关解释]
1.功勋的品级。 2.唐人对孔志约等人修订的《姓氏录》的一种讥称。《旧唐书.李义府传》载,贞观中,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修《氏族志》,时称允当。及高宗时,李义府耻其家无名,乃上奏朝廷,改修此书,专委孔志约等重修。志约等遂立格云"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达五品者,尽入书限,更名为《姓氏录》。当时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讥之为"勋格"。
北寺塔 [相关解释]
1.原名报恩寺塔。在江苏苏州市旧城北部北寺内,为苏州名胜。相传为三国孙权之母吴夫人建造,现存建筑是南宋绍兴年间所重修。八面九层,可供登临。是一座高大完美的楼阁式砖木结构古塔。
半山亭 [相关解释]
1.亭名。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北半山寺。半山寺原为宋王安石故居,元丰七年舍为寺宇。明代因靠近宫城北安门,划为禁地,寺废。清道光年间再建,同治时重修,并建一亭,即名半山亭。参见"半山"。 2.亭名。在河南内乡县西北汤河半山间。宋张舜民建。金元好问有《春日半山亭游眺》诗,即其地。
南楼 [相关解释]
1.在南面的楼。南朝宋谢灵运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闻人倓注"灵运《游名山志》'始宁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横山。'" 2.古楼名。在湖北省鄂城县南。又名玩月楼。 3.古楼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黄鹤山顶。一名白云楼,又名岑楼。清乾隆中毁,毕沅重修之。 4.古楼名。在湖南潭州(今长沙市)。 5.古楼名。在湖北省江陵县东南。唐张九龄尝登此楼赋诗。宋张栻重修,改名曲江楼。 6.古楼名。在广西省宜山县南,有宋黄庭坚所书《范滂传》刻石。宋嘉熙中毁去。参阅《明一统志》及《庆远府志》。
卧佛寺 [相关解释]
1.寺院名。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北部的寿安山南麓。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先后更名昭孝﹑洪庆﹑寿安﹑永安等。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十方普觉寺。因殿内有元代铜卧佛﹐俗称卧佛寺。卧佛铸造浑朴精致﹐体现了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解放后为北京重点保护古建文物之一。参阅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卧佛寺》﹑清孙承泽《春明梦馀录》卷六六。
四絶 [相关解释]
1.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1)南朝陈洪偃貌﹑义﹑诗﹑书号为"四絶"。见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七。(2)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馀令》"余令善画,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余令凤,相传为四絶。"(3)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餸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絶'云。"(4)指《诗经》﹑《楚辞》﹑草书﹑画。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四绝》。 2.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详
土木堡 [相关解释]
1.地名。在今河北怀来县东。本名统漠镇,唐初高开道所置,后沿误为"土木"。明永乐初置堡。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率军与瓦剌作战,被俘于此,堡毁◇嘉靖﹑隆庆间又曾重修。参见"土木之变"。
大相国寺 [相关解释]
1.在今河南开封市。本北齐大建国寺﹐天保六年建﹐后废。唐为歙州司马郑审宅﹐旋施僧重建寺。唐睿宗以旧封相王﹐赐额改名相国寺。宋至道二年重建﹐题名大相国寺。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为买卖货物之大市场。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时相继重修。明末为河沙淤没。清顺治重建﹐乾隆重修﹐题名古汴名蓝。参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
天安门 [相关解释]
在北京市区中心。原为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建于1417年,称承天门。1651年重修,改称天安门。有五个城门,门前有金水桥,上跨五座桥。桥前为天安门广场。城门上为九开间双层城楼,雄伟壮丽。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此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殿 [相关解释]
1.在北京故宫太和门内。为故宫三大殿(太和﹑中和﹑蓖)中之最大者。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节日庆贺﹑朝会大典﹑元旦赐宴﹑命将出征﹑殿试进士等﹐均在此举行。明成祖永乐年间初建﹐名奉天殿。嘉靖时被雷火焚毁﹐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皇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太和殿。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阔11间﹐深5间。正中设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为丹陛﹐环以白石栏。全殿内外立有大柱84根﹐面积2300多平方米。殿顶为重檐垂脊琉璃瓦﹐檐下是彩画的横额和斗栱。是全
孔府 [相关解释]
在山东省曲阜城内孔庙旁。旧称衍圣公府。为孔子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住宅。北宋时建立府第,明代重修。有大堂、二堂、三堂、六厅、前后堂楼,东西两旁为家庙、花厅。共有院落九进,房屋四百六十三间。藏有大量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审饰 [相关解释]
1.注重修饰。
小乘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梵文hīnayāna(希那衍那)的意译。指小乘佛教。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注重修行﹑持戒﹐以求得"自我解脱"。公元一世纪左右﹐佛教中出现了主张"普度众生"的新教派﹐自称"大乘"﹐而称原有的教派为"小乘"。
尧陵 [相关解释]
1.帝尧陵墓。在今山西省临汾县东北七十公里郭村西隅涝河北侧。陵前有祠,传为唐初所建。自元历清,多次重修,至今完好。按,古籍多载尧陵在山东菏泽与濮县(今属河南省)交界处。因河水泛滥,今遗迹无存。依古史"尧都平阳"之说,陵墓宜在山西。参阅《史记.五帝本纪》﹑《水经注.河水四》﹑《嘉庆重修一统志.平阳府》。
嵩阳书院 [相关解释]
1.故址在河南省登封县太室山南麓。建于五代。宋太宗至道元年七月赐额"太室书院"。仁宗景佑二年九月置学官,重修,诏令更名"嵩阳书院",并赐额。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明末倾圮殆尽。清康熙十三年重建。参见"四书院"。
斗城 [相关解释]
1.汉长安故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北。本秦宫,汉惠帝时重修。《三辅黄图.汉长安故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后因以"斗城"借指京城。 2.小城。
新亭 [相关解释]
1.亭名。故址在今江苏省江宁县南。三国吴建﹐名临沧观。晋安帝虏中丹阳尹司马恢之重修﹐名新亭。东晋时为京师名士周顗﹑王导辈游宴之所﹐此亭遂大知名。参见"新亭泪"。
本草 [相关解释]
1.《神农本草经》的省称,古代著名药书。因所记各药以草类为多,故称《本草》。《本草》之名始见于《汉书.平帝纪》,而《汉书.艺文志》未见着录。至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始着录《神农本草经》,共收药三百六十五种;陶弘景又增三百六十五种,为《名医别录》。唐显庆中苏恭﹑长孙无忌等修定《本草》,又增药一百十四种,为《唐本草》。宋嘉佑中掌禹锡等复增药八十二种,为《嘉佑补注本草》﹔政和中曹孝忠等修定为《政和重修经史证类本草》。至明,李时珍荟萃众说,考订谬误,删繁补阙,着《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方一
烂石草 [相关解释]
1.马先蒿的别名。见《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中品之下.马先蒿》。
重修 [相关解释]
1.指优厚的薪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