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4 查到相关重臣的内容。
带有重臣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圭
[相关解释]
1.亦作"三珪"。 2.三种玉圭,借指公﹑侯﹑伯◇亦指高官重臣。
1.亦作"三珪"。 2.三种玉圭,借指公﹑侯﹑伯◇亦指高官重臣。
三朝元老
[相关解释]
1.指历事三位君主的重臣。语出《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来游西湖﹐人知三朝元老﹐观者如堵。"后用以泛指老资格。
1.指历事三位君主的重臣。语出《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来游西湖﹐人知三朝元老﹐观者如堵。"后用以泛指老资格。
三臣
[相关解释]
1.古指三公﹑三卿等。 2.泛指重臣。 3.春秋鲁之仲孙﹑叔孙﹑季孙氏称"三臣"。 4.指卫之仲叔圉﹑祝鮠﹑王孙贾。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上.卫三臣》。 5.指南宋末抗元殉节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
1.古指三公﹑三卿等。 2.泛指重臣。 3.春秋鲁之仲孙﹑叔孙﹑季孙氏称"三臣"。 4.指卫之仲叔圉﹑祝鮠﹑王孙贾。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上.卫三臣》。 5.指南宋末抗元殉节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
上卿
[相关解释]
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称为上卿”◇泛指朝廷重臣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称为上卿”◇泛指朝廷重臣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世柱国
[相关解释]
1.谓世代为国之重臣。
1.谓世代为国之重臣。
两府
[相关解释]
1.指行使宰辅权的两个重臣及其所在的机构。如汉代的丞相和御史,宋代的中书省和枢密院等。
1.指行使宰辅权的两个重臣及其所在的机构。如汉代的丞相和御史,宋代的中书省和枢密院等。
丹霄姿
[相关解释]
1.谓朝廷重臣的风姿。
1.谓朝廷重臣的风姿。
主簿
[相关解释]
1.官名『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魏晋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但任职渐轻。唐宋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明清时各寺卿也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为佐官之一◇省并。《南史.儒林传.伏曼容》"﹝伏曼容﹞父胤之,宋司空主簿。"
1.官名『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魏晋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但任职渐轻。唐宋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明清时各寺卿也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为佐官之一◇省并。《南史.儒林传.伏曼容》"﹝伏曼容﹞父胤之,宋司空主簿。"
令仆
[相关解释]
1.指尚书令与仆射。亦泛指股肱重臣。
1.指尚书令与仆射。亦泛指股肱重臣。
仲父
[相关解释]
1.古代称父亲的大弟。 2.春秋时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荀子.仲尼》"﹝齐桓公﹞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遂立以为仲父。"杨倞注"仲者﹐夷吾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后因用以称管仲。 3.用于帝王对宰相重臣的尊称。 4.指孔丘。丘字仲尼,故称。
1.古代称父亲的大弟。 2.春秋时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荀子.仲尼》"﹝齐桓公﹞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遂立以为仲父。"杨倞注"仲者﹐夷吾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后因用以称管仲。 3.用于帝王对宰相重臣的尊称。 4.指孔丘。丘字仲尼,故称。
仲达
[相关解释]
1.三国魏司马懿的字。多谋略,善权变,为魏重臣,后专国政。其孙炎篡魏建晋,追尊懿为宣帝。
1.三国魏司马懿的字。多谋略,善权变,为魏重臣,后专国政。其孙炎篡魏建晋,追尊懿为宣帝。
伊吕
[相关解释]
1.商伊尹辅商汤,西周吕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
1.商伊尹辅商汤,西周吕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
伊霍
[相关解释]
1.商伊尹和汉霍光。伊尹放太甲于桐,霍光废昌邑王,立宣帝◇常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
1.商伊尹和汉霍光。伊尹放太甲于桐,霍光废昌邑王,立宣帝◇常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
位极人臣
[相关解释]
1.谓官位达于人臣的最高一级。 2.泛指身为重臣,官位很高。
1.谓官位达于人臣的最高一级。 2.泛指身为重臣,官位很高。
作翰
[相关解释]
1.谓为柱石重臣〔,桢干。
1.谓为柱石重臣〔,桢干。
佥谐
[相关解释]
1.《书.舜典》记帝舜征询意见以任命臣工之事,多有"佥曰"﹑"汝谐"之语,后遂以"佥谐"谓遴选﹑任命朝廷重臣。 2.指共同认定,一致认可。
1.《书.舜典》记帝舜征询意见以任命臣工之事,多有"佥曰"﹑"汝谐"之语,后遂以"佥谐"谓遴选﹑任命朝廷重臣。 2.指共同认定,一致认可。
元侯
[相关解释]
1.诸侯之长。 2.指重臣大吏。
1.诸侯之长。 2.指重臣大吏。
元僚
[相关解释]
1.贤佐;重臣。
1.贤佐;重臣。
元臣
[相关解释]
1.重臣;老臣。
1.重臣;老臣。
元辅
[相关解释]
1.重臣。 2.专指宰相。
1.重臣。 2.专指宰相。
公孤
[相关解释]
1.公﹐三公;孤﹐少师﹑少傅﹑少保。泛指重臣。
1.公﹐三公;孤﹐少师﹑少傅﹑少保。泛指重臣。
六佾
[相关解释]
1.周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预注"六六三十六人。"孔颖达疏"何休说如此﹐服虔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谷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 2.夏代天子之乐舞格局。
1.周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预注"六六三十六人。"孔颖达疏"何休说如此﹐服虔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谷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 2.夏代天子之乐舞格局。
六卿
[相关解释]
1.上古天子有六军﹐六军之主将称"六卿"。 2.指六官。《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春秋末,宋国亦设六卿之官,其官名与周稍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于是皇缓为右师,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鉯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后用以泛称朝廷重臣『桓宽《盐铁论.刺权》"威重于六卿,富累于陶卫,舆服
1.上古天子有六军﹐六军之主将称"六卿"。 2.指六官。《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春秋末,宋国亦设六卿之官,其官名与周稍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于是皇缓为右师,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鉯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后用以泛称朝廷重臣『桓宽《盐铁论.刺权》"威重于六卿,富累于陶卫,舆服
内职
[相关解释]
1.指嫔妃等在宫中所尽的职守。 2.指嫔妃。 3.指供职禁中,内参机要的朝廷重臣。 4.宋代称枢密﹑宣徽三司使副,学士诸司以下为内职。参见《宋史.职官志序》。亦指内任京官。
1.指嫔妃等在宫中所尽的职守。 2.指嫔妃。 3.指供职禁中,内参机要的朝廷重臣。 4.宋代称枢密﹑宣徽三司使副,学士诸司以下为内职。参见《宋史.职官志序》。亦指内任京官。
冕绅
[相关解释]
1.古代礼冠与官服的腰带。借指贵官重臣。
1.古代礼冠与官服的腰带。借指贵官重臣。
冢臣
[相关解释]
1.大臣;朝廷重臣。
1.大臣;朝廷重臣。
台室
[相关解释]
1.指王公重臣之位。
1.指王公重臣之位。
台庭
[相关解释]
1.指宰辅重臣之位。
1.指宰辅重臣之位。
台斗
[相关解释]
1.比喻宰辅重臣。台,三台星;斗,北斗。
1.比喻宰辅重臣。台,三台星;斗,北斗。
台臣
[相关解释]
1.指宰辅重臣。
1.指宰辅重臣。
台铉
[相关解释]
1.犹台鼎。铉,鼎耳,以代鼎。鼎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辅重臣。
1.犹台鼎。铉,鼎耳,以代鼎。鼎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辅重臣。
台阶
[相关解释]
1.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古人以为有三公之象,因以指三公之位或宰辅重臣。
1.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古人以为有三公之象,因以指三公之位或宰辅重臣。
君陈
[相关解释]
1.人名。周公旦之子。《书.君陈序》"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孔颖达疏"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顽民既迁,周公亲自监之。周公既没,成王命其臣名君陈代周公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成周之邑。"《礼记.坊记》"君陈曰"汉郑玄注"君陈,盖周公之子,伯禽弟也。"后因以喻皇家之重臣。
1.人名。周公旦之子。《书.君陈序》"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孔颖达疏"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顽民既迁,周公亲自监之。周公既没,成王命其臣名君陈代周公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成周之邑。"《礼记.坊记》"君陈曰"汉郑玄注"君陈,盖周公之子,伯禽弟也。"后因以喻皇家之重臣。
听履
[相关解释]
1.语本《汉书.郑崇传》"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后遂以"听履"指帝王亲近的重臣。
1.语本《汉书.郑崇传》"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后遂以"听履"指帝王亲近的重臣。
垣翰
[相关解释]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垣,墙也〔,干也。"后以"垣翰"比喻屏障或国家的重臣。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垣,墙也〔,干也。"后以"垣翰"比喻屏障或国家的重臣。
墙藩
[相关解释]
1.亦作"墙藩"。 2.围墙和篱笆。 3.喻边境重臣。
1.亦作"墙藩"。 2.围墙和篱笆。 3.喻边境重臣。
天老
[相关解释]
1.相传为黄帝辅臣。《韩诗外传》卷八"﹝黄帝﹞乃召天老而问之曰'凤象何如?'"《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李贤注"《帝王纪》曰'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后因以指宰相重臣。
1.相传为黄帝辅臣。《韩诗外传》卷八"﹝黄帝﹞乃召天老而问之曰'凤象何如?'"《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李贤注"《帝王纪》曰'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后因以指宰相重臣。
太保
[相关解释]
①古代三公之一,位次太傅。周代始置,为辅弼国君的重臣◇代沿置,多为大臣加衔,表示恩宠,并无实职。又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②宋元时称庙祝、巫师为太保”。③对绿林好汉的尊称所有财物,但凭太保取去。
①古代三公之一,位次太傅。周代始置,为辅弼国君的重臣◇代沿置,多为大臣加衔,表示恩宠,并无实职。又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②宋元时称庙祝、巫师为太保”。③对绿林好汉的尊称所有财物,但凭太保取去。
太师
[相关解释]
1.古三公之最尊者。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复置◇代相沿﹐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亦指太子太师﹐为辅导太子之官。参见"太傅"﹑"太保"。 2.古代乐官之长。 3.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 4.复姓。周有太师疵。见《史记.周世家》。
1.古三公之最尊者。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复置◇代相沿﹐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亦指太子太师﹐为辅导太子之官。参见"太傅"﹑"太保"。 2.古代乐官之长。 3.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 4.复姓。周有太师疵。见《史记.周世家》。
宰执
[相关解释]
1.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重臣。
1.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重臣。
宰臣
[相关解释]
1.为帝王主管膳食的官吏。 2.帝王的重臣;宰相。
1.为帝王主管膳食的官吏。 2.帝王的重臣;宰相。
居守
[相关解释]
1.留置守护。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3.官名。留守的别称。 4.犹守成。
1.留置守护。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3.官名。留守的别称。 4.犹守成。
屏翰
[相关解释]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后因以"屏翰"比喻国家重臣。 2.谓屏障辅翼。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后因以"屏翰"比喻国家重臣。 2.谓屏障辅翼。
屏藩
[相关解释]
1.屏风和藩篱。《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郑玄笺"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宗室之贵者为屏藩垣翰,为辅弼,无疏远之。"后用"屏藩"比喻卫国的重臣。 2.比喻四周的疆土或防御设施。
1.屏风和藩篱。《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郑玄笺"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宗室之贵者为屏藩垣翰,为辅弼,无疏远之。"后用"屏藩"比喻卫国的重臣。 2.比喻四周的疆土或防御设施。
崧生岳降
[相关解释]
1.《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毛传"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传是古四岳后裔◇以"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1.《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毛传"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传是古四岳后裔◇以"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州都
[相关解释]
1.州大中正的别称。三国魏曹丕时行九品中正制,郡置中正,州置大中正,掌管地方盐官吏事宜。隋时避讳,改大中正为州都,常以重臣兼任,如炀帝为晋王时,即曾任州都。开皇后罢九品中正制,改行科举,州都遂废。
1.州大中正的别称。三国魏曹丕时行九品中正制,郡置中正,州置大中正,掌管地方盐官吏事宜。隋时避讳,改大中正为州都,常以重臣兼任,如炀帝为晋王时,即曾任州都。开皇后罢九品中正制,改行科举,州都遂废。
帷幄近臣
[相关解释]
1.侍从君主,参与谋画的重臣。
1.侍从君主,参与谋画的重臣。
散官
[相关解释]
1.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制﹐朝廷对大僚重臣于本官之外加赐名号﹐而实无官守。魏﹑晋﹑南北朝因之。隋代始定散官之制。唐﹑宋﹑金﹑元因之。文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等;武散官有骠骑将军﹑辅国将军﹑镇国将军等。其品秩之高下﹐待遇之厚薄﹐各代不一。
1.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制﹐朝廷对大僚重臣于本官之外加赐名号﹐而实无官守。魏﹑晋﹑南北朝因之。隋代始定散官之制。唐﹑宋﹑金﹑元因之。文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等;武散官有骠骑将军﹑辅国将军﹑镇国将军等。其品秩之高下﹐待遇之厚薄﹐各代不一。
星亡
[相关解释]
1.星宿隐没不见。 2.古人以为人间英杰皆上应天星,故以"星亡"谓重臣或贤人死亡。
1.星宿隐没不见。 2.古人以为人间英杰皆上应天星,故以"星亡"谓重臣或贤人死亡。
曾祝
[相关解释]
1.主祭祝的重臣。
1.主祭祝的重臣。
枢臣
[相关解释]
1.宰辅重臣。
1.宰辅重臣。
柱干
[相关解释]
1.比喻能担大任的重臣。
1.比喻能担大任的重臣。
狨座
[相关解释]
1.亦作"狨坐"。 2.用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 3.借指重臣。
1.亦作"狨坐"。 2.用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 3.借指重臣。
王公大人
[相关解释]
1.国君重臣◇泛指高官贵人。
1.国君重臣◇泛指高官贵人。
甍栋
[相关解释]
1.屋梁。 2.喻重臣。
1.屋梁。 2.喻重臣。
百人会
[相关解释]
1.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宠礼》"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
1.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宠礼》"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
皤皤国老
[相关解释]
1.年老的国家重臣;元老。
1.年老的国家重臣;元老。
硕臣
[相关解释]
1.重臣;大臣。
1.重臣;大臣。
社稷臣
[相关解释]
1.谓关系国家安危之重臣。
1.谓关系国家安危之重臣。
维翰
[相关解释]
1.《诗.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王后维翰。"毛传"翰,干也。"郑玄笺"王后为之干者,正其政教,定其法度。"后因以"维翰"喻捍卫。亦指保卫国家的重臣。
1.《诗.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王后维翰。"毛传"翰,干也。"郑玄笺"王后为之干者,正其政教,定其法度。"后因以"维翰"喻捍卫。亦指保卫国家的重臣。
藩屏
[相关解释]
1.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2.捍卫。 3.比喻卫国的重臣。 4.比喻边防重镇。
1.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2.捍卫。 3.比喻卫国的重臣。 4.比喻边防重镇。
藩翰
[相关解释]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 2.喻指藩国。 3.指布政使。 4.犹藩篱。比喻界域。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 2.喻指藩国。 3.指布政使。 4.犹藩篱。比喻界域。
贞佐
[相关解释]
1.忠贞不二的佐命重臣。
1.忠贞不二的佐命重臣。
赠典
[相关解释]
1.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封(存者称封)赠之制,起于晋宋,至唐始备。所赠官爵品位以及受赠的辈份历代不同,渐后渐优。
1.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封(存者称封)赠之制,起于晋宋,至唐始备。所赠官爵品位以及受赠的辈份历代不同,渐后渐优。
重禄
[相关解释]
1.厚俸,高薪。 2.古代借指重臣﹑大臣。
1.厚俸,高薪。 2.古代借指重臣﹑大臣。
重臣
[相关解释]
1.犹权臣。 2.国家倚重的﹑有崇高声望的大臣。
1.犹权臣。 2.国家倚重的﹑有崇高声望的大臣。
重质
[相关解释]
1.重要的人质。古时派往别国或别处去作抵押的人,多为君王的亲属或重臣。
1.重要的人质。古时派往别国或别处去作抵押的人,多为君王的亲属或重臣。
金铉
[相关解释]
1.举鼎具。贯穿鼎上两耳的横杆。金属制﹐用以提鼎。 2.比喻三公之类重臣。
1.举鼎具。贯穿鼎上两耳的横杆。金属制﹐用以提鼎。 2.比喻三公之类重臣。
铉司
[相关解释]
1.指重臣。
1.指重臣。
铉辟
[相关解释]
1.指重臣。
1.指重臣。
陪臣
[相关解释]
1.古代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又自有家臣。因之大夫对于天子﹐大夫之家臣对于诸侯﹐都是隔了一层的臣﹐即所谓"重臣"﹐因之都称为"陪臣"。(1)古代诸侯的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栾盈过于周,周西鄙掠之。辞于行人曰'天子陪臣盈,得罪于王之守臣,将逃罪。'"杜预注"诸侯之臣称于天子曰陪臣。"《礼记.曲礼下》"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郑玄注"亦谓诸侯之卿也……陪,重也。"孔颖达疏"其君已为王臣,己今又为己君之臣,故自称对王曰重臣也。" 2.《
1.古代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又自有家臣。因之大夫对于天子﹐大夫之家臣对于诸侯﹐都是隔了一层的臣﹐即所谓"重臣"﹐因之都称为"陪臣"。(1)古代诸侯的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栾盈过于周,周西鄙掠之。辞于行人曰'天子陪臣盈,得罪于王之守臣,将逃罪。'"杜预注"诸侯之臣称于天子曰陪臣。"《礼记.曲礼下》"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郑玄注"亦谓诸侯之卿也……陪,重也。"孔颖达疏"其君已为王臣,己今又为己君之臣,故自称对王曰重臣也。" 2.《
颜范
[相关解释]
1.南朝宋颜延之和范泰的并称。皆官居显位◇因用"颜范"借指同朝重臣。
1.南朝宋颜延之和范泰的并称。皆官居显位◇因用"颜范"借指同朝重臣。
鼎国
[相关解释]
1.指朝廷重臣。 2.鼎立的三个国家。
1.指朝廷重臣。 2.鼎立的三个国家。
鼎臣
[相关解释]
1.重臣;大臣。
1.重臣;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