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6 查到相关铨选的内容。
带有铨选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东选
[相关解释]
1.唐建立后,铨选官员,集应选者于京城长安。太宗贞观元年,因岁旱谷贵,命潼关以东应选者集于洛阳,就近铨选,谓"东选"。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
1.唐建立后,铨选官员,集应选者于京城长安。太宗贞观元年,因岁旱谷贵,命潼关以东应选者集于洛阳,就近铨选,谓"东选"。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
优调
[相关解释]
1.谓受铨选而任官。 2.宋代特指不赴吏部侯选的特别差遣。
1.谓受铨选而任官。 2.宋代特指不赴吏部侯选的特别差遣。
传奉
[相关解释]
1.明代不由吏部铨选,而由太监视进呈珍异的多寡,以谕旨直接任命官吏的做法。
1.明代不由吏部铨选,而由太监视进呈珍异的多寡,以谕旨直接任命官吏的做法。
免选
[相关解释]
1.宋代铨选制的一项规定。选人不经守选而直接赴吏部注授差遣,称"免选"。
1.宋代铨选制的一项规定。选人不经守选而直接赴吏部注授差遣,称"免选"。
冬集
[相关解释]
1.职事官员任满后,按规定冬季集于京师参加铨选,谓之冬集。始于唐代。
1.职事官员任满后,按规定冬季集于京师参加铨选,谓之冬集。始于唐代。
即用
[相关解释]
1.清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
1.清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
四选
[相关解释]
1.古代对四种人的盐。 2.宋代铨选官员的制度。元丰前以审官东院﹑审官西院﹑流内铨﹑三班院四个官署分掌铨选,故称四选。元丰改革官制,更名隶属吏部。
1.古代对四种人的盐。 2.宋代铨选官员的制度。元丰前以审官东院﹑审官西院﹑流内铨﹑三班院四个官署分掌铨选,故称四选。元丰改革官制,更名隶属吏部。
小选
[相关解释]
1.指唐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以自主的铨选。 2.吏部郎的别名。
1.指唐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以自主的铨选。 2.吏部郎的别名。
小铨
[相关解释]
1.唐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即官得自主铨选﹐称"小铨"。
1.唐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即官得自主铨选﹐称"小铨"。
应选
[相关解释]
1.接受铨选。 2.接受挑选。
1.接受铨选。 2.接受挑选。
彝伦
[相关解释]
1.常理;常道。 2.指伦常。 3.谓成为表率﹑成为典范。 4.指铨选官吏。
1.常理;常道。 2.指伦常。 3.谓成为表率﹑成为典范。 4.指铨选官吏。
投供
[相关解释]
1.清代候选官按期至吏部投呈本人履历以待铨选。
1.清代候选官按期至吏部投呈本人履历以待铨选。
月选
[相关解释]
1.元﹑明﹑清吏部铨选官员的制度。元制﹐从七品以下官归吏部注拟﹐流外人员一月一次铨注。明清月选法﹐分双月大选﹐单月急选﹐统称月选。所选出之官称月官。参阅《元史.选举志三》﹑《明史.选举志三》﹑《清会典.吏部五.文选清吏司二》。
1.元﹑明﹑清吏部铨选官员的制度。元制﹐从七品以下官归吏部注拟﹐流外人员一月一次铨注。明清月选法﹐分双月大选﹐单月急选﹐统称月选。所选出之官称月官。参阅《元史.选举志三》﹑《明史.选举志三》﹑《清会典.吏部五.文选清吏司二》。
杂色
[相关解释]
1.多种颜色。 2.特指除正色外的颜色。 3.各式各样。 4.古代铨选职官的一种制度。 5.古代戏曲中的角色名。指生﹑旦﹑净﹑末﹑丑以外的可以扮演任何人物的角色。
1.多种颜色。 2.特指除正色外的颜色。 3.各式各样。 4.古代铨选职官的一种制度。 5.古代戏曲中的角色名。指生﹑旦﹑净﹑末﹑丑以外的可以扮演任何人物的角色。
注授
[相关解释]
1.指职官铨选时的登记﹑授受。
1.指职官铨选时的登记﹑授受。
流内
[相关解释]
1.隋时对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称。与流外相对而言。唐宋沿袭此制,吏部铨选亦有流内﹑流外之分。
1.隋时对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称。与流外相对而言。唐宋沿袭此制,吏部铨选亦有流内﹑流外之分。
监铨
[相关解释]
1.监察铨选。
1.监察铨选。
省选
[相关解释]
1.指吏部的铨选。吏部属尚书省,故称。
1.指吏部的铨选。吏部属尚书省,故称。
符告
[相关解释]
1.唐制﹐定期通过考试铨选官员﹐凡达到标准的﹐朝廷给符并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谓之"告身"﹐又称符告。
1.唐制﹐定期通过考试铨选官员﹐凡达到标准的﹐朝廷给符并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谓之"告身"﹐又称符告。
考判
[相关解释]
1.考试定等。常指铨选官吏。
1.考试定等。常指铨选官吏。
衡尺
[相关解释]
1.评量。 2.喻铨选人才的官职。
1.评量。 2.喻铨选人才的官职。
衡才
[相关解释]
1.谓铨选人才。
1.谓铨选人才。
衡流
[相关解释]
1.横穿水流。 2.铨选人才的品官。流,流品。
1.横穿水流。 2.铨选人才的品官。流,流品。
衡综
[相关解释]
1.谓考核铨选官吏。
1.谓考核铨选官吏。
衡铨
[相关解释]
1.铨衡,铨选。
1.铨衡,铨选。
选事
[相关解释]
1.谓自选差使。 2.考选举士,铨选职官之事。 3.借故生事。
1.谓自选差使。 2.考选举士,铨选职官之事。 3.借故生事。
选任
[相关解释]
1.主铨选之职。指吏部。 2.挑选任用。
1.主铨选之职。指吏部。 2.挑选任用。
选体
[相关解释]
1.旧称南朝梁萧统《文选》所选诗歌的风格体制。 2.仿《文选》风格体制所写的作品。 3.旧指铨选官员的规例。
1.旧称南朝梁萧统《文选》所选诗歌的风格体制。 2.仿《文选》风格体制所写的作品。 3.旧指铨选官员的规例。
选司
[相关解释]
1.旧时主管铨选官吏的机构。
1.旧时主管铨选官吏的机构。
选命
[相关解释]
1.经过铨选对官吏的任命。
1.经过铨选对官吏的任命。
选官
[相关解释]
1.古代称主管铨选的官,指吏部。 2.指听候吏部选任官职。
1.古代称主管铨选的官,指吏部。 2.指听候吏部选任官职。
选家
[相关解释]
1.古代负责铨选举士的人。 2.旧时称选集科场墨卷八股文章的人。 3.指选编文集的人。
1.古代负责铨选举士的人。 2.旧时称选集科场墨卷八股文章的人。 3.指选编文集的人。
选政
[相关解释]
1.指铨选职官﹑提拔人才之事。 2.指编选乡试﹑会试中式试卷之事。 3.指编选文章的工作。
1.指铨选职官﹑提拔人才之事。 2.指编选乡试﹑会试中式试卷之事。 3.指编选文章的工作。
选曹
[相关解释]
1.官名。主铨选官吏事。
1.官名。主铨选官吏事。
选权
[相关解释]
1.指铨选官吏之权。
1.指铨选官吏之权。
选簿
[相关解释]
1.铨选官吏的簿籍。
1.铨选官吏的簿籍。
选职
[相关解释]
1.谓主管铨选官吏的职务。
1.谓主管铨选官吏的职务。
选郎
[相关解释]
1.指吏部郎中。主铨选之事。
1.指吏部郎中。主铨选之事。
铅部
[相关解释]
1.唐代吏部铨选官员的机关。职掌七品以上官员的考核﹑任用。
1.唐代吏部铨选官员的机关。职掌七品以上官员的考核﹑任用。
铨选
[相关解释]
1.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 2.指负责铨选的官员。
1.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 2.指负责铨选的官员。
铨部
[相关解释]
1.主管盐官吏的部门。唐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宋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明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铨部"指吏部。
1.主管盐官吏的部门。唐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宋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明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铨部"指吏部。
铨録
[相关解释]
1.铨选录用。
1.铨选录用。
锁铨
[相关解释]
1.宋代铨选授官亦须经锁试﹐故称"锁铨"。
1.宋代铨选授官亦须经锁试﹐故称"锁铨"。
需铨
[相关解释]
1.等待铨选录用。
1.等待铨选录用。
顶选
[相关解释]
1.谓被铨选授官,顶补出缺。
1.谓被铨选授官,顶补出缺。
验看
[相关解释]
1.察看;检验。 2.清朝铨选的一种制度。吏部所选的官员,先由特派的王公大臣传见,以考察其年力是否胜任。
1.察看;检验。 2.清朝铨选的一种制度。吏部所选的官员,先由特派的王公大臣传见,以考察其年力是否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