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8 查到相关集贤的内容。
带有集贤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学士
[相关解释]
1.谓唐代翰林院﹑弘文馆﹑集贤院三院学士。
1.谓唐代翰林院﹑弘文馆﹑集贤院三院学士。
三馆
[相关解释]
1.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平津侯(公孙弘)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合,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 2.唐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宋因之,三馆合一,并在崇文院中。 3.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1.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平津侯(公孙弘)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合,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 2.唐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宋因之,三馆合一,并在崇文院中。 3.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书殿
[相关解释]
1.指集贤院。 2.指史馆。宋代为三馆之一。
1.指集贤院。 2.指史馆。宋代为三馆之一。
仙院
[相关解释]
1.指唐代的集贤殿书院。唐开元十三年,改集仙殿为集贤殿书院,故有"仙院"之称。
1.指唐代的集贤殿书院。唐开元十三年,改集仙殿为集贤殿书院,故有"仙院"之称。
侍讲学士
[相关解释]
1.官名。唐始设,初属集贤殿书院,职司撰集文章﹑校理经籍。宋时由他官之有文学者兼任,如邢昺以国子祭酒为侍讲学士。属翰林学士院。元明清翰林院均置此职,讲论文史,甚为清显。
1.官名。唐始设,初属集贤殿书院,职司撰集文章﹑校理经籍。宋时由他官之有文学者兼任,如邢昺以国子祭酒为侍讲学士。属翰林学士院。元明清翰林院均置此职,讲论文史,甚为清显。
侍读学士
[相关解释]
1.官名。唐始设,初属集贤殿书院,职在刊缉经籍◇为翰林院学士之一,职在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2.清代内阁所设,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1.官名。唐始设,初属集贤殿书院,职在刊缉经籍◇为翰林院学士之一,职在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2.清代内阁所设,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儒馆
[相关解释]
1.泛指古代的学术﹑文化机构。如太学﹑昭文馆﹑集贤院之类。
1.泛指古代的学术﹑文化机构。如太学﹑昭文馆﹑集贤院之类。
入馆
[相关解释]
1.谓进入三馆供职。馆,三馆。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又以广文馆﹑太学馆﹑律学馆为三馆。
1.谓进入三馆供职。馆,三馆。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又以广文馆﹑太学馆﹑律学馆为三馆。
大学士
[相关解释]
官名。唐时设崇玄署,置一大学士,又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为优礼大臣的官衔。明初废丞相,大学士成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后为内阁长官,权限与宰相相当。清代沿置,雍正时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处所替,但对资望特重的官员仍授大学士衔作为荣典。
官名。唐时设崇玄署,置一大学士,又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为优礼大臣的官衔。明初废丞相,大学士成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后为内阁长官,权限与宰相相当。清代沿置,雍正时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处所替,但对资望特重的官员仍授大学士衔作为荣典。
张翥(1287-1368)
[相关解释]
元代诗人。字仲举,世称蜕庵先生,晋宁(今属云南)人。早年随父在杭州,后隐居扬州,出仕后官至集贤学士。曾参与编修辽、宋、金三史。有《蜕庵诗集》。
元代诗人。字仲举,世称蜕庵先生,晋宁(今属云南)人。早年随父在杭州,后隐居扬州,出仕后官至集贤学士。曾参与编修辽、宋、金三史。有《蜕庵诗集》。
校理
[相关解释]
1.校勘整理。 2.论理,讲理。 3.审察治理。 4.古代官名。执掌校勘整理宫廷藏书。唐置集贤殿校理,宋因之。元﹑明废。清置文渊阁校理,掌注册点验。
1.校勘整理。 2.论理,讲理。 3.审察治理。 4.古代官名。执掌校勘整理宫廷藏书。唐置集贤殿校理,宋因之。元﹑明废。清置文渊阁校理,掌注册点验。
辞馆
[相关解释]
1.指北宋朝廷设立的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职掌图籍之编校及国史的编修﹐任职人员一般从文学之士中考选。 2.旧谓塾师辞职。
1.指北宋朝廷设立的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职掌图籍之编校及国史的编修﹐任职人员一般从文学之士中考选。 2.旧谓塾师辞职。
金根
[相关解释]
1.见"金根车"。 2.唐李绰《尚书故实》﹕"昌黎生者﹐名父子也﹐虽教有义方﹐而性颇暗劣。尝为集贤校理﹐史传中有说金根车处﹐皆臆断之﹐曰﹕'岂其误欤?必金银车。'悉改根字为银字。至除拾遗﹐果为谏院不受。俄有以故人子悯之者﹐因辟为鹿门从事。"后因以"金根"为文字遭谬改之典。
1.见"金根车"。 2.唐李绰《尚书故实》﹕"昌黎生者﹐名父子也﹐虽教有义方﹐而性颇暗劣。尝为集贤校理﹐史传中有说金根车处﹐皆臆断之﹐曰﹕'岂其误欤?必金银车。'悉改根字为银字。至除拾遗﹐果为谏院不受。俄有以故人子悯之者﹐因辟为鹿门从事。"后因以"金根"为文字遭谬改之典。
集仙殿
[相关解释]
1.唐宫殿名。开元十三年改名集贤殿。
1.唐宫殿名。开元十三年改名集贤殿。
集凤
[相关解释]
1.谓凤停于树。南朝陈贺循《赋得夹池修竹诗》﹕"来风韵晚径﹐集凤动春枝。"后因以比喻聚集贤才。 2.谓时世清平。语出《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引《礼斗威仪》﹕"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凤集于林菀。"
1.谓凤停于树。南朝陈贺循《赋得夹池修竹诗》﹕"来风韵晚径﹐集凤动春枝。"后因以比喻聚集贤才。 2.谓时世清平。语出《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引《礼斗威仪》﹕"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凤集于林菀。"
集贤
[相关解释]
1.聚集贤人。 2.集贤殿书院的省称。
1.聚集贤人。 2.集贤殿书院的省称。
集贤宾
[相关解释]
1.词牌名。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商调。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用作引子﹐与词牌同﹔用作过曲﹐则与词牌不同。元柯丹丘《荆钗记.续姻》和明周履靖《锦笺记.重晤》中均有此曲牌。
1.词牌名。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商调。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用作引子﹐与词牌同﹔用作过曲﹐则与词牌不同。元柯丹丘《荆钗记.续姻》和明周履靖《锦笺记.重晤》中均有此曲牌。
集贤殿
[相关解释]
1.唐宫殿名。开元中置。于殿内设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以宰相为知院事﹐有修撰﹑校理等官﹐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 2.指集贤殿书院。
1.唐宫殿名。开元中置。于殿内设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以宰相为知院事﹐有修撰﹑校理等官﹐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 2.指集贤殿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