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6 查到相关鲜卑的内容。
带有鲜卑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钱汉 [相关解释]
1.南北朝时北朝鲜卑人对汉人的蔑称。
临儿国 [相关解释]
1.[梵lumbinī]佛教圣地。相传释迦牟尼诞生于此﹐地处古印度拘利和迦毗罗卫之间﹐乃善觉王(suprabuddha)为其夫人建造的一个花园。故址在今尼泊尔南部。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均曾到此。名见《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西戎传》。晋法显《佛国记》作论民﹐南朝梁僧佑《释迦谱》卷一作蓝毗尼﹐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作腊伐尼﹐亦译作岚毗尼﹑龙弥尼﹑林微尼等。
乙弗 [相关解释]
1.鲜卑族一部落的名称。 2.复姓。北魏有乙弗相。见《隋书.高祖纪上》。
乞银 [相关解释]
1.鲜卑语称马。
五胡十六国 [相关解释]
1.旧史称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及其所建的十六个割据政权。有五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始于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讫,历一百三十五年。
六夷 [相关解释]
1.古指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各族◇泛指外族。
刘琨(271-318) [相关解释]
西晋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官至并州刺史,长期与匈奴贵族刘曜、刘聪对抗◇兵败,投奔鲜卑贵族段匹fc32#被杀。代表作《重赠卢谌》及《扶风歌》、《答卢谌》等诗,慷慨悲凉。明人辑有《刘越石集》。
北魏 [相关解释]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参看〖南北朝〗。
南凉 [相关解释]
1.东晋时列国之一。鲜卑族秃发乌孤起西平,公元397年称西平王,据广武。其弟傉檀,又称凉王,史称南凉。其地有今甘肃﹑青海各一部分。公元414年为西秦所灭。参阅《晋书.安帝纪》﹑《晋书.地理志上》。
南燕 [相关解释]
1.春秋诸侯国名。 2.晋时十六国之一。北魏兵破后燕国都中山(今河北定县),承相慕容德率众迁到滑台(今河南滑县),于公元398年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是鲜卑慕容氏在中原的最后一个政权。有今山东东部及河南的一部分。公元410年为东晋刘裕所灭。
却霜 [相关解释]
1.亦作"却霜"。 2.古时鲜卑族一种祈暖却寒的习俗。
可汗 [相关解释]
1.亦作"可罕"。 2.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可贺敦 [相关解释]
1.亦省作"可敦"。 2.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对可汗妻的称呼。
吐万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姓。北周有吐万绪。《隋书》﹑《北史》有传。
吐突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姓。唐代有吐突承璀,见《新唐书.宦者传上》。
吐谷浑 [相关解释]
1.古鲜卑族的一支。本居辽东,西晋时在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西徙至甘肃﹑青海间,至其孙叶延时,始号其国曰吐谷浑。隋初,夸吕称可汗,建都伏俟城。唐时,诺曷钵可汗曾来朝,受封号◇为吐蕃所并。 2.唐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 3.复姓。本鲜卑族首领名,后遂为姓氏。见《魏书.官氏志》﹑《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 4.乐府名。本北朝马上乐,周隋时与西凉乐杂奏,成为宫廷音乐,唐时犹存。
塞垣 [相关解释]
1.本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亦指长城;边关城墙。 2.指北方边境地带。
宇文氏 [相关解释]
1.鲜卑族的一支。檀石槐时期,鲜卑分东﹑中﹑西三部,宇文氏为东部大人。宇文觉曾代西魏建立北周。
宇文泰(507-556) [相关解释]
西魏大臣。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鲜卑族。曾参加葛荣起义军,后降魏。占有关中,拥魏孝武帝与高欢相拒。专制西魏朝政,为大丞相。改革官制,颁行均田制,创立府兵制。死后,其子宇文觉代西魏称周帝,他被追尊为文帝。
射柳 [相关解释]
1.指春秋养由基精于射箭的故事。《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后用为善射的典实。 2.辽金时的一种竞技活动。在场上插柳﹐驰马射之﹐中者为胜。源于古鲜卑族秋祭时驰马绕柳枝三周的仪式。
恒代遗风 [相关解释]
1.指北魏鲜卑族旧俗。
恪尊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鲜卑等族可汗妻的称号。
慕利 [相关解释]
1.追求财利。 2.复姓。出鲜卑族◇魏有吐谷浑主慕利延。见《通志.氏族五》。
慕舆 [相关解释]
1.复姓。出鲜卑族。
托铎 [相关解释]
1.鲜卑语。非神非人之谓。
摩敦 [相关解释]
1.鲜卑语"母亲"的译音。
普乃 [相关解释]
1.鲜卑的姓氏。北魏时改周氏。
植柳 [相关解释]
1.插柳。源于古代鲜卑族秋祭。辽金时祈雨有射柳之俗。射柳活动前,插柳场上,并予以祭祝。
漂渝津 [相关解释]
1.古渡口名。故址在今天津市东。晋末石虎遣师伐辽西鲜卑段辽,曾至此。
白贼 [相关解释]
1.东晋时秦人对鲜卑人的蔑称。 2.南朝齐统治者对以唐?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的诬称。
破野头 [相关解释]
1.古鲜卑三字姓。隋宇文述,本姓破野头,后改姓宇文氏。见《隋书》本传。
蛇盘绶笥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桓帝时﹐陇西太守冯绲始拜郡﹐开绶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绲令曼筮之。卦成﹐曼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里。复五年﹐更为大将军﹐南征。'延熹元年﹐绲出为辽东太守﹐讨鲜卑﹐至五年﹐复拜车骑将军﹐击武陵蛮贼﹐皆如占。"后因以"蛇盘绶笥"为带兵远征之典。
西秦 [相关解释]
1.指秦国。以其地处西方﹐故称。 2.指关中陕西一带秦之旧地。 3.晋时十六国之一。淝水之战后﹐陕西鲜卑族乞伏国仁据枹罕称大单于;弟干归据金城﹐称秦王﹐史称"西秦"。在今甘肃西南部。431年为夏所灭。 4.琴曲名。
西胡 [相关解释]
1.古代对葱岭内外西域各族的泛称。匈奴居中﹐称胡或北胡;乌桓﹑鲜卑在匈奴东﹐称东胡;西域各族在匈奴西﹐称西胡。
角端牛 [相关解释]
1.古代鲜卑异兽名。状似牛,角在鼻上,故称。
连津 [相关解释]
1.南北朝时鲜卑首领素喜连﹑木九津的合称。
金犀 [相关解释]
1.神话传说中的金人。 2.金印和犀角的剑饰『扬雄《法言·孝至》﹕"被我纯缋﹐带我金犀。"李轨注﹕"金﹐金印﹔犀﹐剑饰。"一说为黄金带钩。汪荣宝义疏﹕"《匈奴传》﹕'赐黄金玺﹑玉具剑。'金即谓玺﹐则犀当是以犀角为剑饰也。然玉具剑摽﹑首﹑镡﹑卫尽用玉为之﹐(彼《传》孟康注。)不得以角为饰……荣谓犀者﹐犀毗之略。孝文前六年﹐遗单于服物有黄金犀毗一﹐见《匈奴传》。彼颜注云﹕'犀毗﹐胡带之钩也。亦曰鲜卑﹐亦曰师比﹐总一物也﹐语有轻重耳。'《史记·匈奴列传》作'胥纰'﹐《索隐》云'胥﹑犀声相近'﹐引班固与窦宪笺云
铁弗 [相关解释]
1.古匈奴姓氏之一。北人以父匈奴﹑母鲜卑所生者称"铁弗"。晋时匈奴刘虎始有此号﹐子孙因以为氏。义熙三年(公元407年)其曾孙勃勃称大夏天王﹐又改姓曰赫连氏﹐其支庶称铁伐氏。
阿干 [相关解释]
1.古鲜卑语。哥哥。
阿摩敦 [相关解释]
1.古鲜卑语。母亲。
阿步干 [相关解释]
1.古鲜卑语。哥哥。
高欢(496-547) [相关解释]
东魏大臣。渤海b178(今河北景县)人。曾参加葛荣起义军,后叛降魏。依靠鲜卑武力,联络山东士族,掌魏兵权,称大丞相。执东魏朝政十六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死后,其子高洋代东魏称齐帝,他被追尊为神武帝。
魏孝文帝改革 [相关解释]
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进行的政治改革。孝文帝五岁即位,其祖母冯太后临朝,颁行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等。孝文帝亲政后,将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继而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胡服为汉服,仿南朝典则定官制朝仪。这些改革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和北方的统一。
鲜卑 [相关解释]
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春秋时游牧于蒙古草原东部『初,居于鲜卑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因以为名。东汉时北匈奴西迁,遂进入匈奴故地,势力渐盛。东汉中后期曾建立军事行政联合体,后瓦解,一部分附属汉魏。两晋南北朝时,多部鲜卑族人在今华北和西北建立政权。内迁鲜卑族人多转营农业,与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
鲜卑奴 [相关解释]
1.晋明帝司马绍的外号。
鲜卑山 [相关解释]
1.古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西,本地人称为蒙格。一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伊尔库次克北﹑通古斯卡河南。相传古鲜卑族因居此山而得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