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系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系统教案1
一、生态系统的稳态
1.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1)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叫反馈调节。
(2)类型
①负反馈:最常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②正反馈:很少见,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思考:我国蓟县盘山有一片原始森林,那里树木郁郁葱葱,百鸟争鸣,风景秀丽迷人,当地人称之为“八仙桌子”。科学家去“八仙桌子”调查过,发现那里害虫种类非常多,但是那里却从未出现害虫的大发生,也未造成大的伤害。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该地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各种生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发生害虫的大爆发。
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2.人类的活动与稳态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以便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态。
思考:我国的黄土高原最初是一个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山清水秀之处,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变成了不毛之地。近十几年来,政府不断对黄土高原进行治理,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还没有完全恢复原貌。试分析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差。
合作探究
探究一: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和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稳定性的前提条件
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这一阶段就是生态系统的成熟阶段。
2.稳定性的表现
(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下图曲线表示:
(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稳定性的两个方面
(1)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抵抗力稳定性。其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恢复力稳定性。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
(3)任何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都同时具备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且它们之间呈相反的关系。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能力或特性,而不是一种状态。
探究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是指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1)负反馈调节
①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相对稳定。
②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2)正反馈调节
①作用: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②实例:
探究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其稳定性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完善的营养结构是保障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畅通运行的结构基础;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能使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形成典型的食物链关系,推动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与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虽有波动,但总是大体相同的,表现为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完善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具有一种反馈调节机制,进而抵抗外界干扰,维持自身稳定。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林木的生长自然受到危害,但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增多,这样害虫种群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出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现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有高有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是由它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所决定的。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题例领悟
【例题1】 20xx四川卷,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该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而不是传递效率,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因此C选项错误。此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主要成分仍然是生产者,B选项正确。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稳定性越高,所以D选项正确。
答案:C
领悟: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生态农业的建设人的作用非常重要。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构建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例题2】 20xx江苏卷,11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过度放牧,使草原植被遭到破坏,使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家羊是牧民从草原原有物种中驯化而来的,并不能算是外来物种,所以就不能称为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一般是本地生态系统中没有的,而从别的生态系统进入的物种)。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黄羊与家羊在食物、空间等方面都存在竞争关系,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控制过度放牧,保护草原生态是必需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但是可以有效调控的。
答案:B
领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决定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例题3】 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是(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增加物种的数目 D.限制一个演替过程
解析:A项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而且干扰甚至破坏了所有的生态系统,增加了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B项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不能使稳定性进一步提高。D项限制一个演替过程,干扰了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反而降低了稳定性。这是因为演替过程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C项增加物种数目,使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食物链、食物网增多,才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C
领悟: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课堂反馈
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
解析:在给出的四个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的组分最多,食物网最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B
2.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的原因是( )
A.人为的作用非常突出
B.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人类的作用
C.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其产品运输到系统以外
解析: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反之,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小。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动调节能力小稳定性差。
答案:C
3.在一片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项与之不相符(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
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 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
解析: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营养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且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基本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已经达到稳定状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达到了动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答案:D
4.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虫不成灾”,其根本原因是( )
A.昆虫的繁殖能力 B.食物的限制 C.天敌的捕食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生态系统内部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林木→植食害虫→食虫鸟类”这条食物链。
答案:D
生态系统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校园环境和多种资料,了解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 2)观察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说出各种生态系统的成分,并初步知道各生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问题引领分析生态系统概念,初步形成运用概念辨析具体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密切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认识生态系统
我们可以看到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美景,草原、森林、湖泊、戈壁等等。你知道吗?这些生物以及他们生存的环境就构成了一个个生态系统。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呢?
请思考:
(1)一条河流和一个饲养虎的园子都是生态系统吗?
在生态系统概念中,生物成分和环境成分分别指什么呢?
请你观察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认识各种生态系统成分,填写到书本中相应的空格中。
归纳得出: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包含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其中,生物因素中的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讨论后说出: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
归纳和总结的池塘生态系统:
1. 植 物有:莲、菖蒲、水草、浮游植物;
2. 动物有:浮游动物、鱼、虾、蝌蚪、河蚌;
3. 微生物有:细菌和真菌等;
4. 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二、分析生态系统
(一)分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
请你观察图片和录像等资料,想一 想池塘、森林和湿地这三个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 分都相同吗?
(二)分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不同生态系统中都有生物成分吗?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呈现图片资料和连线题,请讨论。
请你观看纪录片“海洋”,说一说它与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的异同。
( 三)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
观看录像,思考: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素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1)视频一 :沙漠生态系统
(2)视频二:热带雨林内的分解者
请你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并完成概念图。讨论得出:
各生态系统 非生物成分组成相同,如都有阳光、空气、水分等。但水分与阳光多寡,往往是造成生态系统多样化的主要原因。
1.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他们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能量。
2. 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3. 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的共同点是:他们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组成。
不同点是各生物成分种类都不相同。
(1)在沙漠生态系统 中,非生物成分阳光、水对当地各种生物的影响极其巨大,比如太阳使这个环境温度很高,水分成了植 物能否生长的关键因素。有了水,就有了 仙人掌等生产者,羊驼、鸟类等消费者才能存活。
热带雨林里,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死后无法腐烂会堆积如山,而且植物得不到更多的养分。
生态系统教案3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 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力目标:
收集、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
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 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 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 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播放优美的录象)同学们。再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
看了刚才的录象, 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这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通过课题的导入,使学生认 识到我们周围的 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2、授课:
(1)生态系统的概念
通过导入新课,我们可以知道生物和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大家能举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师:那么一堆鱼、一瓶矿泉水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
生:不是
师:怎样才能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呢?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知道生态系统必须是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师:生态系统与地域大小有关系吗?
生:没有。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水滴也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
那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成分
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这时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同学们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师:他们包括哪些生物?
生:植物、动物、微生物
师: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呢?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生:讨论回答各生物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
有不全面的地方,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
师:谁是最关键的组 成成分?消费者根据食性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种?
学生回答。
师:现在我们再观察这些图片,图中除了生物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成分?
学生回答。
师:他们又具有怎样的作用?
生:为生物的生 存提供能量、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
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非生物部分。
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以下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来构成 的?
生物部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学生讨论之后,展示成果。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解,请大家思考: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
从图上你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最终都要被分解者分解,而分解以后的物质又被生产 者利用,这说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前面的分析讨论,我们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后练习。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看哪组完成的最快。
课本P42:思考与练习
师:下面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农民朋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收获着丰收的果实,那么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吗?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才是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师:可以这样理解,人是社会意义上的生产者,植物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产者。
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呢?
生: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环境。
师:既然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生存,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吧!
3、知识小结
经过我们的学习,你觉得本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请同学概述我们本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本环节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和全面掌握教材的能力。
学生分组交流回答。
生态系统教案4
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点: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__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理由要适度,不应超过__________;
(2)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__________的协调。
(二)预习自测
1.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A.处在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以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其他营养级生物代替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2.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
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D.提倡狩错,扩大放牧数量
3.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一片草地用网罩起来,结果却使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叶几乎被吃光,这是破坏了
A.生态系统 B.生存环境 C.生态平衡 D.食物链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出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
5.利用电子仪器产生的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三)合作探究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1)包括两个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构稳定决定功能稳定。
特别提醒: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靠生物群落内生物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及种群内的种内竞争实现的。
b.结构相对稳定是指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功能相对稳定是指物质输入与输出及能量输入与输出的相对平衡。
2.生态系统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稳定性表现之间的关系:反相关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非 生 物 环 境 无机环境
结构稳定 分解者
生态系统 决定 生产者 消费者 生物群落
稳定性 功能稳定 能量流动
渠道 食物链(网)生物 物理 化学
物质循环 降解 降解 降解
净化作用
构成 抵抗力 决定 自我调节能力
恢复力 决定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1含义: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2负反馈调节
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和稳定。
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鸟数量增加
鸟数量下降
鸟食物增加 鸟因饥饿死亡 鸟吃少量害虫 鸟吃大量害虫
害虫减少
害虫增加
○3正反馈调节
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食虫鸟和害虫的捕食关系曲线可表示为:
种 a
群
数 b
量
时间
A代表害虫 两者相 数量相
B代表食虫鸟 互制约 对稳定
(2)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1自我调节能力
越多
越少
特别提醒: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抵抗力有高有低,恢复时间和速度各异。
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其自我调节能力会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5.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
影响因素
联系
图示如下:
稳
定 抵抗力稳定性
性
恢复力稳定性
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二.课堂巩固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分析下列短文说明了什么?
澳大利亚为发展畜牧业,从欧亚大陆引进大批黄牛,但清除牛粪的蜣螂却没有引入。因此千万头牛每天排出的几亿堆粪污染了草场,使绿色草原出现一块块秃斑,苍蝇滋生,危及家畜,草原生态系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后来生物学家立足于改善食物链,从其他国家引入了若干种蜣螂,在草原上放养。这些蜣螂将牛粪滚成球团,推运到地下,清除了污染,肥沃了土壤,促进了牧草的生长。几年后,草场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生态系统教案5
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生产者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
1、自学教材P23,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认真分析P23的“资料分析”,思考教材中的三个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3、认真阅读P23-24的内容,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和作用,并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4、拓展反思
(1)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2)你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
学习任务二: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认真阅读教材P24-25,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理解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自学教材P25,将插图中的生物用箭头连接起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然后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
3、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4、拓展反思:根据P25的“进一步探究”活动探究: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
学习任务三: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自学教材P26的内容,知道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阅读教材P26,结合插图,认真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思考P27的两个讨论题。
3、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4、拓展反思: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破坏,为什么?
三、系统总结
四、尝试应用
1、生物实验室中的水族箱里生活着水生植物、动物,还有其他小生物。这样的水族箱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吗?为什么?
2、有些人爱吃蛙肉,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这种做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五、诊断评价
1、选择题
(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D阳光、空气和水组成
(2)植物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A呼吸作用B光和作用C人类提供D动物提供
(3)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阳光→草→鼠→蛇→鹰B草←鼠←蛇←鹰
C鼠→蛇→鹰D草→鼠→蛇→鹰
2、非选择题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A代表的生物是;B代表的
生物是;C代表的生物是。
(2)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的数量A,狼的数量;春天雨量充沛,草类B增多,此时兔子数量,狼的数量C,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
(3)由于大量捕杀狼,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此时草原中的兔将会()
A增多B减少C维持不变D先增多,后减少
生态系统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
对话法、探讨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老师提示。
〖提示如下图,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
〖板书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举例
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划分依据植物分布情况
分布区域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农耕区
主要植物乔木草本农作物
主要动物树栖动物为主能挖洞和善奔跑的动物动物种类较少
特点动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
〖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 2.6略
3.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各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7.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下图这样的简化模型。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无机盐等。
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3.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联结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小结见板书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
1.(1)阳光;(2)10~15 ;(3)消费者、分解者。
2.B。3。
拓展题
提示:可以。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生态系统教案7
教学重点:
1. 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
2. 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 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
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春暖花开,许多人都想乘此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从而放飞自己的心灵,舒展一下疲惫的身心。(点击,学生观看大屏幕)同学们,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又会想到什么呢?
生:(略)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溪水淙淙,虫鸣鸟唱。
师:这时候,你会想到过这些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吗?有没想过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呢?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象一张无形的大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起来畅游这奇妙的“生命之网”(点击,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86页。
2.新课讲授: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板书)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态系统的成分。那么什么叫生态系统呢?我们知道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就象我们校园内的池塘一样。其实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广阔的沙漠,海洋,甚至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叫生态系统吗?(板书)
1.生态系统
生:(预设回答)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师: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下面让我们来观看大屏幕(点击),并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这是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它有哪些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热烈,讨论的结果最准确。(板书)
2.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观察、讨论、分析
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成果。这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非生物成分呢?
生: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师:(点击)很好,那又有哪些生物成分呢?
生:有一些藻类、浮萍、莲、芦苇等植物,有虾、小鱼、大鱼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师:回答很好。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呢?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看看生态系统里植物、动物、微生物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生:xb1.c
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长、生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所以把他们叫生产者。
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的生存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所以把它们叫消费者。以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也是消费者。
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它们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所含的有机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重新利用。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师:同学们刚才了解了它们的作用。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点击)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可以用这一图解来表示它们的关系: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而这些无机物又被生产者利用,这充分说明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停顿)请学生回答。
生:预设答案: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条练习,来巩固一下刚才所学的内容。
1. 请你用直线将下列有所属关系的名词连起来:
水草
鱼 生产者
藻类
细菌 消费者
狮子
人 分解者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羊 B.一只猫 C.一片森林 D.一窝小鸡
3.在生态系统中阳光、水分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水草 B.鲤鱼 C.螺蛳 D.浮游生物
师:同学们回答很正确,说明对刚才的内容掌握得很好!你们的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价值;农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收获着果实,那么他们是生产者吗?
生:不是(或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才是生产者。
师:可以这样理解,其实人是社会意义上的生产者,而植物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产者。
师:大家一定知道“螳螂补蝉,黄雀在后”的成语了,它揭示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生:捕食关系
师:好,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影片,体会一下生物捕食的精彩和刺激。
生:欣赏并不时的发出阵阵惊叹。
师:从刚才这段影片中我们知道草,兔,鹰之间的联系吗?
生:鹰吃兔,兔吃草的关系
师:很好这就是食物链(点击)大屏幕上出现:
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板书)
那么谁可以告诉大家什么叫食物链呢?
生: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师:(点击)例如:草——兔——狐——狼。让学生之间交流并举例
生:讨论并回答
师:好,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图25-1,这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请你们用箭头把消费者和生产者连接起来。注意:每一条食物链的起点必须从生产者(植物)开始,箭头要指向捕食者。我先做一个示范(点击)好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连接其他生物,看哪些同学连得又快又好。
生:看书连图,讨论
师:在黑板上写下几种生物的名称
师:好,你们连接了几条食物链?
生:……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板演一下。Xb1.c
生:连图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同学连得怎样?分析(点击)其实连出几条食物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两个注意点。大家看这幅图象什么?
生:象一张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并不是彼此分离的。例如:小鸟不仅吃昆虫,也吃野果。野兔不仅被狐狸捕食,也其他肉食动物捕食。因此,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一张无形的网络,这就是食物网。(点击)
师: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在这张网中,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老鼠的数量可能会增加,鸟的数量也可能会增加,昆虫的数量可能会减少等。
师:我们在研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同学们课后探究一下我们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好不好?
师:当人类的生产活动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情况会怎样呢?(点击)请看大屏幕(图25-2)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大家讨论,分析这两个问题。
1. 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 有毒物质是通过什么途径达到鹰体内的?(老师在黑板板书)
教学反思:
开篇以一段优美音乐配上精美的图片,一下就将学生带进如画的自然景观中,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贯彻积极引导的指导方针,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课堂充满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言行得到彻底的解放,只是内容衔接处简要讲解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拉近了学生和社会的距离,将课堂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将课堂教学无形之中延伸到了生活。并且在教学中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对资料的分析、交流和表达的最佳效果,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锻炼。
生态系统教案8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1课时 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课程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早已不是什么神话。人类可以离开地球,到时别的星球上去。但是我们能否寻找到一个或是创造一个地球以外适合人类居住的生物圈呢?
【聚焦课标】
1、描述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所提供的条件——了解层次
2、分析说明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惟一的家园——理解层次
3、培养分析资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经历、反应层次
4、增强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经历、反应层次。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内容,并填写以下内容
1、生物圈是指 的总称,也是地球上 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 、 、 、 等基本条件。
3、 实验的失败说明人类目前还无法建立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合作学习】
(一)、分析生物圈Ⅱ号
读一读:
再读教材中“生物圈Ⅱ号”,思考并小组讨论:
找一找:
1、生物圈Ⅱ号由哪些部分构成?
;
2、它为科学家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
说一说:
1、实验了1年多,生物园Ⅱ号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
2、科学家为什么要提前撤出“生物圈Ⅱ号”?
;
议一议:
1、为什么要把这个实验基地命名为“生物圈Ⅱ号”?
;
2、“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了你什么启迪?
;
3、太阳系的其它行星能否为人类的生存提供适宜的条件,能说一说各主要原因吗?
通过“生物圈Ⅱ号”材料的学习分析我能得出的结论:
;
(二)、分析生物圈是生物的家园
读一读:
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
填一填: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不可少的条件?
;
说一说;
1、如果这些条件被破坏,后果如何?
;
2、请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选择一个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
;
3、为了保护生物圈,国际组织研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能举例吗?
议一议:
立足于现实生活,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圈做些什么呢?
(三)、完成概念图
概念 为人类生存提供的条件
【巩固练习】
1、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 。
2、生物生存环境的范围包括地面以上约 的高度,地面以下 的深度。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 D生物圈
4、水涝时,被淹没在水下的农作物死亡的原因是()
A缺少空气 B温度太高 C水太多 D温度太低
5、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说明 。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 、 、 、 等基本条件
生态系统教案9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知识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解图能力。
纵观04—07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该部分知识为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历年高考都会考查。但近三年来天津卷涉及较少。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图形、图表的分析。命题方式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的计算及综合运用本章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3)应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识图解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计算
3、重难点的突破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观、动态等多种功能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来突出重点。再通过经典例题跟进、教师详解、学生分析来强化知识,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目标,并要求学生提前复习,教师加以检查落实。授课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对近几年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高考题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题中如何确立关键词、关键点及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技巧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并加以掌握。
生态系统教案1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第1课时(本节共需3课时),第二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八年级下册的重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只有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本节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本节实际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在学完本节知识以后,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可以信心十足的参与社会上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讨论,例如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关生物入侵的问题等。
2、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3、教学重点: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教学难点:本节安排的各项活动。
二、说学法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孩子们,虽然在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的知识,但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有许多盲点,孩子们都很活泼,感性认识能力强,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特点,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每一步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加强他们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如分组讨论法、边学边练法、观察法、提炼总结法等,让孩子们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小老师”作用,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三、说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化和发展而获得的,因此在课堂上,我着力于构建具有知识性、创造性、体验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七个环节:
(一)、温故知新知识迁移
复习:1、什么叫做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为什么?
2、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成分具有什么功能?
构成生态系统需2个因素,既生物和环境,研究生物和环境的科学称为生态学,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林德曼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二)、创设情境朗诵导入
学生朗诵林德曼描述的场景: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飞来落在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背后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之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螳螂正要品尝美餐,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射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蛤蟆还没来得及吞咽螳螂,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窜,准确无误地一口咬住蛤蟆。正在这时,盘旋在天空中的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在大自然里,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场面。
通过朗诵激发学习兴趣,适时提问:1、此场景包含了几种生物?生产者是?消费者是?(介绍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
2、各种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
(三)、观察思考探求新知
(通过4个观察思考和:4个互动使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这样设计活动,符合认知规律。)
1、预习课本P74-76,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写学案P21填空题
(2)观察思考3:活动:分析草原生态系统
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图是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中生存的部分植物和动物。仔细观察此图,讨论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几个问题。
①、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
②、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草原的植被有什么关系?
③、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2、无论是捕食还是竞争关系,都是因食物而发生的关系,这就构成了食物链
(1)记忆食物链的概念
(2)观察思考B:以上图中的草、鼠、蛇、鹰为例,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食物链的写作特点。
提示: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二是箭头方向;三是食物链的组成。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由各组推荐的代表回答,最后老师汇总出食物链的写作特点。)
食物链写作特点:
①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它的起点是绿色植物,终点是消费者。
②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被捕食者在前,捕食者在后。
③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没有分解者。
知道食物链的写作特点后,介绍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
3、互动一:写出林德曼场景中的食物链
(1)此食物链包括几个环节?介绍营养级
(2)捕杀鹰后,蛇的数量如何变化?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3)如果在食物链中加上人的话,处于第几营养级?数量如何?
联系实际:人类居于最顶端,数量理应最少,现实中全球约70亿人口,说明什么问题?超出地球的承载能力,这也就是我国为何一直控制人口数量的原因。
(4)某一生物所居营养级是否固定?为什么?
4、观察思考C: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你最多能找到几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有联系吗?
以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出食物网的概念和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对食物链有深刻的认识后再学习食物网,水道渠成。)
互动2:我来露一手:根据文字描述绘制食物网,加深对食物网的认识。
互动3:曾有一段时间,人们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杀野蛇,对几种生物有影响?会带来什么后果?
互动4:是分析思考,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增强保护生物的意识。自然界的生命是普遍联系的,在这张生命的大网中,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应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规律,这其实是尊重人类自己。
(四)、经过“交流互动、自主探究”和“4个互动环节”能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的重点。
(五)、总结提升构建整体
通过畅所欲言这一环节构建整体,由学生总结本节的重点,教师适时点拨补充完整;回答学生心中的疑问,把知识进行延伸,提高兴趣,最后教师总结本节和下一节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本节是下一节的基础,下一节是本节的提升。
(六)、作业:
①、学案P23
②、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要求,动手制作生态瓶,为第三节课做准备。(老师提供3条小鱼和水草)
(七)、板书设计
§23.2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1)定义:
(2)写法:草→兔→狐
2.食物网
生态系统教案11
预习提示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 和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部分和 部分。
3.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生产者概念的内涵;
(2)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公园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分析该公园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该公园内所有的松树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观看,并分析讨论作答。
森林公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草丛里、树林间栖息着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生物,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养育”那里的所有生物,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蒙山森林公园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可见,要判断某系统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就要分析其组成成分,只要具备了生物和非生物部分(其中必须成分是: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分解者,但在自然界中不具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是很少的),就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个池塘、一片树林等
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关系;讨论:
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细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分配角色并且讨论发言,阐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
引导学生尝试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然后用展示正确的连接图;
讲解: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它们之间只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一般不超过6个营养级)的形式。
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绿色植物),数食物链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不能中途停止。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样、数量庞大,致使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关联着,这样就构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假如某种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尝试连接图中的食物链,数一数共有多少条?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然后与展示的正确食物网比较,你连接的完全正确吗?
通过听讲、讨论学会:
1.数食物链条数;
2.正确书写食物链;
3.尝试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
四、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提问: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子,其数量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为什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多,分析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讨论交流后认识到:
兔子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地增长。因为,当兔子的数量急剧增加时,食物就会减少,兔的天敌也会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才强,才不容易被破坏;
要使我们的环境变好,就要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认真观察插图,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五、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播放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实例的图片,介绍一些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事件。
提问: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实例?若有的话,请举例。你对此持何种态度?有何建议?
课堂小结
小结: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课堂测试
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2、 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
巩固测试
1、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草 B.食虫鸟 C.细菌 D.猪
2、20xx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撞击事件”,自此次恐怖活动之后,美国国会议员又遭遇了“炭疽热”的侵扰。请分析“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3、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 ( )
A.能量输入 B.能量输出 C.能量流动 D.能量交换
反馈测试答案:1.A 2.A 3.D
巩固练习答案:1.A 2 3
生态系统教案12
【复习目标】
1、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阐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复习过程】
任务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5-26,完成下列知识点后,小组内核对并提出疑问)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
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部分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
接的以植物为食物)
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或粪便中的有
机物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环境
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部分-----
3、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是: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友情提示
(1)生产者: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学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分解者:以各种细菌和真菌为主,也包括蚯蚓、白蚁等动物,它们都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巩固提升
1.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下列各项能表示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的水B.黄河中所有的生物C.黄河中的所有鱼类D.整条黄河
2.“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和“青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A.生产者、生产者B.消费者、生产者C.生产者、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
4.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任务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6-27,完成下列知识点后,小组内核对并提出疑问)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描绘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___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关系而形成的顺序,叫做食物链。
3、观察课本P27图,我们发现: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于一种生物往往被两种或多种生物所食,所以就有多条,它们彼此连接形成网状,称为。
4、请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含的食物链:友情提示
食物链正确书写的要领: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不包括分解者,也不包括阳光等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消费者)。
(3)箭头指向捕食者;箭头所示方向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4)一条食物链一般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生物。
(5)食物链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不能随意编造。
巩固提升
1.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
A.松鼠吃蘑菇B.猫头鹰捕食鼠C.鸟吃草籽D.青蛙捕食蝗虫
2.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兔→草→狼B.草←兔←狼C.阳光→草→兔→狼D.草→兔→狼
3.某牧草留种区,牧民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害虫吃光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害虫适应能力增强B.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C.网罩影响了草的光合作用D.食物链被破坏
4.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A.增加B.减少C.先少后多D.先多后少
任务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29,完成下列知识点后,小组内核对并提出疑问)
1.进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这些能量以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中。
2.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
3.与能量流动不同,物质可以以某种形式在生态系统中。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和实现的。
巩固提升
1.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A.水草B.虾C.鱼D.鱼鹰
2.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
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能量在甲、乙、丙三者中的流动方向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乙→甲D.甲→丙→乙
任务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的自动调节能力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9-30,完成下列知识点后,小组内核对并提出疑问)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所占的总是保持稳定的,形成一种的平衡,我们称之为生态平衡。
2、一般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反之就越。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的。如果超出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
4、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最大的因素是,我们应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办事。
巩固提升
1.下列叙述中,能增强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生物的种类
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生物的种类
2.在草原上,夏季雨量充沛时草生长茂盛,野兔数量会增加,草多数被吃掉;但过一段时间,野兔的数量又会下降,草又多起来。这是因为()
A.草太少,野兔跑掉了B.草大量减少,野兔被饿死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的自动调节能力D.草比原来长得快
3.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的能力B、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一定很小
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本节课学习小结】
学习即将结束,你是否达成目标了?自我评价一下吧!
【学习成果检测】
1.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各自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益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
2.黏虫在某麦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引起该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可能是()
A.青蛙大量被捕食,破坏了食物链B.大量清除杂草
C.大量捕杀田鼠D.大量捕杀黄鼬
3.a→b→c→d是一条捕食食物链,下面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A.c与b间是捕食关系B.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
C.b、c是消费者,d为分解者D.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这条食物链,d中含量最多
4.从老鹰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虫,昆虫吃植物可以看出,老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A.蛇B.青蛙C.植物D.阳光
5.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6.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由条食物链组成。该食物网和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正常情况下,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这是因为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由此可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生态系统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法及依据: “激趣导学,合作探究”
学法及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记录观察结果,表达交流
2、指导学生通过表演,认识生态系统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搜集信息及自然风景图片、排练表演。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首先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走进美丽的大森林,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去感受一下
大自然的和谐和美!放映影片《美丽的大森林》。
教师:什么是生态系统?它是由什么组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些内容。
板书: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出示目标。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1、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39页内容,完成《助学》目标1: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及时反馈指导。
展示“浮想联翩”:如果你是这片沼泽地里的一只水鸟,想像一下,当鹰飞来时,你会怎么做? 当这里的水被污染了你又会怎样?
教师予以肯定:大家的想像很丰富,从这两种情境中,谈谈你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学生:生物离不开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无论是生物因素还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都会有生物受到影响……
教师: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哪一种因素的变化,就会有许多生物受到影响,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板书: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出示生态系统的概念辨析:1、我们校园中的所有生物 2、一块农田里的肥沃土壤 3、一个长满杂草、木耳,聚集着蚂蚁、老鼠的阴湿山洼 4、取自池塘中的一滴水 5、生物圈。
学生分析判断,并说出理由。
教师:大家通过以上的分析判断,你能不能总结一下,怎样才能判断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
学生:在一定的地域内,必须具备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生物成分,一部分是无机环境。
教师:大家总结得很好,那你们能举出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
学生:一片森林,一个花坛,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
过渡: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生态系统的种类很多,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那么,各种生态系统都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呢?下面请大家完成自主学习2的内容。
2、自主学习2:阅读教材40-41页内容,完成《助学》目标2:生态系统的成分。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活动1:识别生态系统的成分。
教师提出要求:标出各个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填写在课本的表格上,然后分析讨论并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并板书:生态系统的成分。
教师: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生物成分分别有什么作用?都扮演着什么角色?
学生:非生物成分(为生物提供营养、能量和生存空间);生产者(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消费者(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我们大家下面来看一段录像,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观察和并记住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的作用。
分角色扮演开展好活动2:生态系统家庭辩论会。主题: 我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辩论成员:植物、虫、鸟、细菌、真菌,阳光、空气、水等。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通过大家的表演,让我们大家了解到,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过渡:人能制造农产品和粮食,你认为人在生态系统中应该是什么成分呢?
三、探索问题,合作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完成合作探究的题目:1、人能制造农产品和粮食,你认为人在生态系统中应该是什么成分呢?为什么?2、蚯蚓是常见的动物,可为什么有人说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呢?(小提示:还记得蚯蚓吃什么吗?再结合分解者的作用展开讨论!) 3、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命世界与无机环境,促进物质循环的两个生物成分是什么?为什么?
四、评价反馈:
1、课堂小结:
师: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下面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同学们完成助学的“自我感知”。
2、当堂达标。
五、延伸拓展:
材料:生物圈2号(Bisphere 2)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因把地球本身称作生物圈1号而得此名。它占地1.28公顷,承建历时8年,耗资1.5亿美元。
如果你是一位参与创建生物圈2号的科研人员,你将会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引入生态系统的哪些成分?
1991年9月26日4男4女共8名科研人员首次进驻生物圈2号,1993年6月26日走出 ,停留共计21个月,最终宣告失败。未达到原先设计者的预定目标,这证明了在已知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离开了地球将难以永续生存。同时证明:目前地球仍是人类唯一能依赖与信赖的维生系统。
因此,请大家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善待我们的家园!
生态系统教案14
讨论:联系小学学过的自然知识,你能说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吗?(讨论2)。
讲解: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他能制造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称他为生产者。学生回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放出氧气,提供给生物。其遗体可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由他们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植物还能通过蒸腾作用将水蒸发到大气中去,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从而改善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环境。
外出调查
班长:瞧,这边是池塘生态系统。
生1:我们是各种鱼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水藻。
生2:我们是各种水中植物。如莲,水藻、浮萍等。我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制造有机物,放出O2,提供给小鱼小虾。我们还能通过蒸腾作用将水蒸发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从而改善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环境。
生1:我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我们以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释放的氧气为生活。如果植物大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大大减弱,我们就很有可能因缺少食物和氧气而死亡。但如果植物过多,覆盖了水面,我们就会缺氧而死!如水葫芦的入侵已经使我们无法呼吸,我们的兄弟姐妹已经死了很多很多了!!!
生2:动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是我们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我们和动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生3:我们是各种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等)。各种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是我们的营养,我们将他们分解为无机物。
班长:这边是主宰世界的人类!
生:我们是世界的主宰者!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我们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改造着世界!如三峡工程,造纸技术,高楼大厦的崛起等等.
森林:人类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全然不顾后代子孙!他们为后代留下了什么?森林大片的减少,物种的灭绝,沙尘暴的肆无忌惮,洪水的爆发,难道这些都是天灾,人类也该想想了!
池塘:我们要代表水中的生物向人类声讨!你们只顾自己!有没有想到其他的生物?你们捕食鱼类,连幼苗都不放过!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还好你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制定了<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法>等,禁止在鱼苗期捕鱼,对网眼大小也有规定:工业废水经过处理才允许排放等等.
人类: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如我们颁布了<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
生态系统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的最后一节,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以,对本单元作宏观性的总括,描述了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从多个角度分析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家园。情感态度价值的内容多于知识性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②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生物圈Ⅱ号”这个典型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CAI法相结合
五、课时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过渡: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起承上启下作用。
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提问学生:
根椐自己的了解你们知道有多少种生态系统吗?
根据自己的了解列举种种生态系统。在课堂的开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1、CAI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和特点。
2、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1、分析老师展示的幻灯片猜出该图片和特点是属于那一种生态系统。
2、观看视频加深对各种生态系统的认识。1、让学生猜猜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2、视频可以加深和补充一些知识。
四、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展示一幅企鹅哭诉自己被DDT害惨的漫画,让学生当一回侦探找出凶手。
2、创设问题情境:我国的母亲河黄河,起源于那里?最后又到达那里?来讲述河流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3、CAI展示各生态各种生态系统的关系图。
4、播放视频“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提出问题:人类可以摸拟另外一个生物圈吗?1、学生看书本的材料找出害惨企鹅的是人类。从企鹅故事中悟出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个整体。
2、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书本30页资料分析,说出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3、系统的认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
4、学生从视频认识到人类不可以摸拟另外一个生物圈。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
1、做一回侦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客观认识人类破坏生物圈的行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要从我们身边的事情做起。
2、由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层层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生态系统的联系。
3、进一步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
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小结
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七、巩固练习
1.把与对应生态系统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①草原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
②森林生态系统人的作用突出,且以农作物为主
③农田生态系统年降雨量少,以草木植物为主
④湿地生态系统以浮游植物为主,主要受光照、温度影响
⑤海洋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种类、数量少
⑥城市生态系统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多,蓄洪抗旱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