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幼儿经常把物品放在塑料袋里带到幼儿园。我把塑料袋放在玩具柜里,发现塑料袋有时被孩子拿出来当玩具,有的放在头上当帽子、有的当手帕折,成了孩子的宝贝。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发现他们对塑料袋的玩法显得比较局限,兴趣却依旧浓厚。当孩子遇到困难难以跨越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根据以上情况,便生成了会飞的塑料袋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进行装饰,让塑料袋飞起来体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塑料袋,各类装饰纸:皱纸、彩纸,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线,箩筐。
2、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来回跑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装饰塑料袋,探索能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
难点: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师:塑料袋有一个心愿,它想和小鸟一样,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上蓝天。想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帮帮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塑料袋飞起来呢?
2、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要求幼儿自由结合,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观察同伴是怎样完成的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3、交流及认识塑料袋的不同玩法。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源于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从幼儿爱好、兴趣人手,在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展开了幼儿的学习制作活动,通过直观的看录像、谈话,启发幼儿观察、发现、创造。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喜悦,并使幼儿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标。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废品再利用的意义,懂得爱护环境。
2、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4、使幼儿在废品利用中得到乐趣,在“变废为宝”制作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交往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懂得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知道废物利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固体胶,制作手工的废旧物品材料若干。
2、用废旧物制作的小物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
2。垃圾的来源?(生活,工业,农业,商业)
(二)废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看图片)
(三)垃圾的处理方法(掩埋法,焚烧法),以及它们的弊端。
小朋友又能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激励幼儿立足于生活实际,从我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呢?老师有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将一些可回收利用的废品做成漂亮的礼物送出去,你们觉得呢?
(四)废旧物品用途多
1、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废旧物品?它们能制作成什么东西?
孩子们回答。
教师总结:有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片、玉米秸、竹竿等。它们能做成飞机、轮船、汽车、火箭、坦克、企鹅、高楼、大桥等。
2、小朋友,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件:请幼儿观看用废旧物品做的物品图片、玩具。
3、出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纸灯笼》,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
(1)教师:看,这是什么?知道这件宝贝是用什么做的吗?(废旧的宣传单),小朋友想要一个这样的灯笼吗?快动起手来吧!
(2)动手制作。
1、师:现在在小朋友面前的是老师用废旧的纸裁好的各种图形,小朋友可以从中选择喜欢的图形进行制作。
2、教师进行示范,幼儿进行操作。(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
(五)教师小结:
小朋友,小灯笼漂亮吗?老师这还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全是用废旧材料做成的,你们千万不要小看身边任何一件看似没用的东西,说不定用处可大了,所以,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搜集一些废旧材料,准备二次利用。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变废为宝。
活动反思:
作为一堂综合性课程,“变废为宝”活动的开展对老师和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具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开展好,教师就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和学法来进行教学会取得好的效果;要如何安排活动环节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操作等等。
谈话活动中,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有的废旧材料是可以收集的,有的废旧材料是不可以收集的,并且激发了幼儿自己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有用的东西的欲望。
幼儿制作前我给幼儿介绍了制作材料,并提出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对幼儿有创新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
不足之处:
活动时,大部分幼儿只是一味的模仿展示的范例来进行制作。我想,如果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行多种制作方法的尝试,可能会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更好的启发和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在一次偶然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男孩子在玩磁铁。磁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住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的喜爱。但他们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针对幼儿喜爱磁铁的现象,我查看了有关磁铁的小实验,特地设计了大班这一教学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
活动目标:
1.在拣拣玩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感受磁铁吸铁的特性。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磁铁以及各种材料:铃铛、木块、塑料片、回形针、硬币、大头针、钥匙、布条、玻璃球等
黄豆或大米、铁砂、纸盒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具,引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要送给你们玩,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吧!”
教师演示小猫钓鱼教具,重点向幼儿展示小鱼怎么被钓上来。
教师:“刚才你们看见我的小鱼为什么这么快会被钓起来呢?”
幼儿:“我看见了,有吸铁石。”
幼儿:“有磁铁。”
教师:“除了磁铁的帮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朋友是谁?”我们一起来看看,每条小鱼的嘴巴上都装了一个什么?
幼儿:“针,别针。”
教师:“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回形针。如果把它拿掉,你们觉得小鱼还能被吸上来吗?我们一起来尝试下。”
教师将其中一条鱼的回形针拿掉,向幼儿演示没有回形针磁铁还能不能吸上来。
提问:“为什么吸不上来?”
幼儿讨论
二、自由探索,感知磁铁
教师:“刚才我们都看见了,磁铁能吸回形针,但是却不能吸卡纸。今天我还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磁铁和装着各种小东西的袋子,现在就请你们自己动手试试,看看磁铁还能吸住哪些东西来做它的.好朋友。”
幼儿玩磁铁,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每样都去尝试吸一吸。
提问:“刚辞啊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
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吸住了钢笔,铁钉,针,它只能吸锑制品。
三、米中拣铁,再次探索
教师:“既然磁铁的本领那么大,能吸住铁制品。今天我们就一起和磁铁玩个游戏吧!我给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份小东西,但是它们都藏在纸盒中的米里面。请你们拿着磁铁将这些小东西吸上来,记得一定要多吸几次哦。
教师向幼儿讲解如何在纸盒封口左右来回吸。
幼儿操作,用磁铁把回形针,大头针和铁砂全都吸出来。
小结:“磁铁的磁性很大,它对铁制品的吸引力最大。
四、延伸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和磁铁玩了这么好玩的游戏,开心吗?”
幼儿:“开心。”
教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能和磁铁做好朋友,我们一起再去找找吧!”
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铁制品。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将物体按颜色进行分类。
2、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旺仔牛奶筒
2、制作好的"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范例一个(在牛奶筒内放入一些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3、布置"旺仔宝宝的家":栅栏(红、黄、绿三色),铺地垫(红、黄、绿三色),地垫上放旺仔牛奶筒(红、黄、绿三色)
4、材料:豆类(红豆、黄豆、绿豆)集中放在小盘中;剪好的即时贴圆片(红、黄、绿三色)
活动过程:
一、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1、以"旺仔宝宝"的口吻激趣
①师出示范例,鼓励幼儿向旺仔宝宝打招呼。
②以旺仔宝宝的口吻说"今天我又来跟你们做游戏了,我的本领可大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你们喜欢我吗?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跟我玩,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好伙伴。"(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到"旺仔宝宝的家"里)
2、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① 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这儿有许多旺仔宝宝,看,都有些什么颜色呀?"幼儿介绍(红、黄、绿)让每个幼儿挑选一个旺仔宝宝,轻轻地和旺仔宝宝说说话。
提问:"你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旺仔宝宝?"
3、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练习颜色分类
①设疑:"你们的旺仔宝宝会唱歌吗?""为什么我的旺仔宝宝会唱歌,而你们的不会唱歌呢?""怎样让你们的旺仔宝宝也唱起歌来呢?"
②提出要求:红宝宝说"我要吃红色食物",绿宝宝说"我要吃绿色食物",黄宝宝说"我要吃黄色食物"。
③介绍材料"这些红色食物、黄色食物、绿色食物都在哪儿呀?"分别介绍豆类
④放"找朋友"音乐,要求幼儿边边看边找相同颜色的物体分类、捡放豆豆
5、帮旺仔宝宝戴帽子--找相同颜色的圆片粘贴(封口)
①设疑"调皮的豆豆逃了出来,怎么办呢?"
②用好方法把圆筒封口(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二、尝试用多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
1、幼儿跟教师一起边读儿歌边摇旺仔宝宝
2、设疑"旺仔宝宝除了摇一摇会唱歌,还会怎样唱歌呢?"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教师观察
延伸活动:(还有许多旺仔宝宝不会唱歌,让我们来帮助他们吧),继续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活动自然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让幼儿探索提沙的方法,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干沙、湿沙、一次性塑料杯子、筷子、吸管、毛线、竹签等。
活动过程
一、探究的问题:不用手端,能把装沙的杯子提起来吗?幼儿讨论。
(1)不能提起来。
(2)把筷子插到沙子里。
(3)我把毛线一头埋在沙子里。
(4)我用树叶提沙。
(5)我用吸管提沙。
二、试一试。
(1)把筷子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2)把毛线一头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3)把吸管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4)把水彩笔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三、说一说我的实验。
(1)我用毛线把杯子提起来了。
(2)我用水彩笔把杯子提起来了。
(3)我用筷子把杯子提起来了。
四、画一画:我的实验过程。
五、注意事项
注意幼儿玩沙时不能用沙撒向他人。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嗯嗯的特征及作用。
2、 在制作图书中,能为小动物匹配相应的嗯嗯,体验制作图书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前已经给幼儿讲过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了解幼儿在家里是否饲养过小动物、PPT课件、人手一份图书材料、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内容,激发活动兴趣。(课件第一页)
老师给小朋友讲过一个故事《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小鼹鼠的头上有什么呀?小鼹鼠头上的嗯嗯是什么样子的呢?
故事里其它小动物的嗯嗯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好吗?
二、在观察、讨论中了解小动物嗯嗯的特征及作用
1、第二页:同时出现四个小动物(兔子、大马、大狗、奶牛)。幼儿自愿介绍其中一种动物及嗯嗯。
教师在幼儿回答后及时小结:兔子的嗯嗯是小小的,圆圆的,像豆子一样。
大马的嗯嗯是大大的,圆圆的,像土豆一样。
大狗的嗯嗯是长长的,黄黄的,像小蛇一样。
奶牛的嗯嗯是一堆堆的,像巧克力蛋糕一样。
2、记录表出示:下面的这些小动物有没有嗯嗯呢?猜一猜它们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呢?(羊、猪、鸽子)
教师小结:原来小动物们的嗯嗯大小、形状、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黄黄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
3、你们喜欢小动物的嗯嗯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嗯嗯是臭臭的,大家都不喜欢,可是,虽然嗯嗯闻起来时臭臭的,但是它们的作用可多啦,有的嗯嗯可以做肥料,让田里的庄稼长得更好;有的嗯嗯可以做药,给人治病;有的嗯嗯可以做成纸张,让我们写字和画画;还有的嗯嗯还可以用来发电呢。
三、在自制图书中,为小动物匹配相应的嗯嗯
(1)现在,我们一起把小动物和它们的嗯嗯做成一本有趣的图书,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封面和每页的小动物。
(2)要求:请小朋友想一想,找一找这些小动物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分别贴在每页图书的红点处。
(3)幼儿动手制作图书,教师巡回指导。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玩泡泡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形状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已配好的溶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边听音乐边进入吹满泡泡的活动室。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泡泡乐园。耶!
师:刚才,你们看见了什么?它是怎样的.?(看见了圆圆的泡泡)
师:你们喜欢吹泡泡吗?(喜欢)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吹泡泡?师生共体吹泡泡(圆形的玩具)
2,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吹泡泡玩具,你们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老师依次出示吹泡泡玩具)
幼儿: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
老师:你们猜一猜,用这些玩具吹出的泡泡可能是怎样的?
老师:我们再去吹泡泡,用它们吹出的泡泡跟你们说的到底是一模一样的吗?
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请个别幼儿说说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验证)
老师:“真的是这样的吗?”老师压扁其中一个再次提问,“这样的图形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原来啊各种各样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3、游戏:吹泡泡
老师:“你们还想不想玩啊?我们到外面去玩,看看泡泡在阳光下面是怎样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雨天的不同声音和姿态,感受雨天的情景。
2.尝试用点和线来表示不同的雨。
3.喜欢绘画活动,学习使用油画棒的握笔方式。
4.认识雨具,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雨天要带上或穿上雨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大雨以及小雨声大雨、小雨、刮风时斜雨动态图ppt;油画棒若干、纸张若干。
歌曲《大雨,小雨》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大小雨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习用点、线来较好的表示大雨、小雨
活动过程:
1.听声音辨别大小雨。
--听两种不同的雨的声音,请幼儿分辨。
师:小朋友,你们都见过下雨了吧!下雨的时候有时会下小雨,有时会下大雨,你们听听哪个是小雨的声音?哪个是大雨的声音?
--出示大雨和小雨图片让幼儿对比,验证猜测的结果。
--小结:小雨的声音是滴滴答、滴滴答,大雨的声音是哗啦啦、哗啦啦。
2.看不同雨的外形,认识雨的不同形态并尝试用手指画雨。
--观看小雨动态图,认识小雨的形态。
师:除了声音不一样以外,小雨和大雨的样子一样吗?小雨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用手来点一点吧!
--观察大雨动态图,认识大雨的`形态。
--观察斜雨动态图,认识风吹过来的斜雨的形态。
--小结:原来小雨和大雨除了声音不一样以外,他们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小雨是短短的,一点一点从天上落下来的;大雨是长长,一条一条从天上落下来的;没有风的时候小雨和大雨都是直直的,风吹来了,雨就变成斜斜的,风越大雨就变得越斜。
3.学习尝试雨的不同画法--师幼共同尝试画雨。
师:刚才我们用手指来画画,现在我们要用笔来画画,你们会画大雨和小雨吗?风吹来了,雨会怎么样?(请个别幼儿试着画雨,老师也可以有简单的示范)--老师提供三张大白纸放在桌子上或地上,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画大雨、小雨、斜雨。
--提示幼儿画完一种雨后,可以到另外两组去画不同的雨。
--提醒幼儿注意站位,以免相互碰撞。
4.欣赏作品添画雨天背景让幼儿讲述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设计节约用水的标记。
--组织幼儿观察自己的作品,看看小雨、大雨、斜雨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用蜡笔在幼儿的作品的大海报纸上作乌云,突出雨天的情境,让幼儿清晰观看自己的作品,感受雨的不同变化。
5.音乐结束--在情景下音乐再次用手指画雨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儿歌吗?《大雨、小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用手指画一画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能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3、创设愉悦的游戏,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六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有关图形的物体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贴有图形标示的小椅子。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复习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到了,图形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①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正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问:平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你怎么知道?(启发幼儿说出)
②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③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椭圆形的。
④老师总结:
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还能跑;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椭圆形:圆溜溜,没有角,不会滚。
长方形:两条边一样比较长,两个边一比较短。
3、游戏:图形宝宝找家
(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习给图形分类。
引导语:“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图形宝宝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引导语:“你们看每个的家的标志都不一样,现在我们来帮它们找找家。”(请幼儿事先把
放在椅子底下的图形的卡片拿出来)。
(2)师:“图形宝宝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请幼儿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
4、谁的本领大:
①教师用魔法棒“变”出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并数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②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有那几种图形,
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四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小动物的‘房子’分类放到区域角中。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图形。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探究吸盘钩的力量与所吸附的物体表面光滑度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数据记录自己的探究发现。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吸盘钩、沙袋、记录表、笔。
环境要求:有较大面积的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
操作要求
1、观察记录表左侧栏目里所提示的实验对象: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
2、将吸盘钩先吸附在瓷砖墙上,并逐一往上加沙袋。每挂上一个沙袋就在记录表中间一栏画个沙袋,直至吸盘钩因超过承受极限而掉落。
3、统计吸盘钩沙袋的.数量,并在记录表右侧栏目中记录相应的数字。
4、按同一方法,继续将吸盘钩分别吸附在玻璃窗、木制门上,并进行统计。
5、比较吸盘钩吸附在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上所承受的沙袋数量,发现结果:吸盘钩吸附在光滑物体上承受力最强。
指导建议
1、引导幼儿选择其他的实验对象进行扩展实验,如黑板、桌子、钢琴等。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探究。
3、对操作、记录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适时的帮助。
4、可大小不同的吸盘进行比较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