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教案

时间:
分享

《利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利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利率》教案

《利率》教案1

  难点名称

  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使学生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地认识,经历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熟练度有较高的要求。“商场促销”虽对学生来说都不陌生,但学生购买促销商品的经验还不足,对各促销方式的实质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整理、引导分析、巩固练习,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反思总结体会各促销方式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7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重点理解答五折的意思)

  2.指名学生回答

  700×50%=350(元)

  答:五折之后这条裙子350元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下面我们来看例题

  (1)课件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读完这段话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小明提出了这样两个:

  ①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②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中,哪些是关键呢?

  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打五折它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那么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快来思考一下吧!

  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的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列式:230×50%=115(元)

  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2个100,然后从总价中减去2个50元。

  列式:230-50×2=130(元)230-50×2=130(元)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打五折的方式更省钱。

  (3)你还有疑问吗?

  ①满100元减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怎么优惠的结果不一样呢?

  原来打五折就是无论标价是多少,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而满100元减50元”就只能是原价中满了100元的部分能优惠50元,能打五折,而不满100元的部分就没有折扣了。

  ②什么情况下两种优惠会一样呢?

  如果商品的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优惠结果是一样的。

  (4)回顾与反思

  看起来每满100元减50元不如打五折优惠。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就相差不多了。

  以后我要陪妈妈购物,帮妈妈算账。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4.巩固练习: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按“每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

  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A商场:120-40=80(元)

  B商场:120×60%=72(元)

  80>72

  答在A商场买应付80元,在B商场买应付72元,选择B商场更省钱。

  四、小结

  1.在购物时,可以运用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对商家的优惠方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选出实惠、省钱的方案。

  2.商家的促销方式:“打几折”,“每满100元返50元礼券”,“每满100元减50元”,“买五件送一件”都转化为百分数的知识来理解。

《利率》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2、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利率》,板书课题。

  齐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师:同学们,看到本金、利息这些词语时,大家会联想到什么?

  生:银行。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老师搜集到了一些银行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学生欣赏。

  师:你知道银行存款有哪些方式吗?

  出示课件:了解存款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下面的事例进一步认识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小强20xx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1月1日,小强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8元,共101.8元。

  问题:1、这里的本金是多少?利息是多少?

  2、那这道题中的利率又是多少呢?

  3、利息是1.8元,你知道它是怎么得到的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利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调整利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20xx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利率表)

  学生观察利率表。

  师:您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发现整存整取的存期有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生2: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说的很明白,那你们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师:王奶奶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思考取回的钱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全部的钱,本金加利息。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

  生1: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有利息,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算出利息,再加本金,就是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

  生2:我们出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

  师:请你根据自己的思路,帮奶奶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并抽两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20xx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为2.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抽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妈妈每月工资20xx元,如果妈妈把半年的工资全部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如果年利率是1.50%,到期她可取回多少元?

  师:这道题是求什么呢?在这里需要注意什么?

  生仔细观察并默读,尝试独立完成,师巡视。

  抽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师:生活中,除了可以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获得一些利息外,还可以买一些国债。

  3、王宏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年利率3.80%,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钱?

  学生齐读,尝试独立完成,抽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4、下面是张叔叔20xx年8月1日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师:仔细观察,这道题和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这里求半年应取回多少钱。

  前面我们解决的都是存期为整年的,而张叔叔的存期只有半年,这该怎么解决呢?

  生思考、交流,抽生汇报。

  师强调:六个月的年利率为1.30 %,求半年能得多少利息,还得再除以2。

  生尝试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知识回顾

  1、今天我学习了利息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存入银行的钱叫做(),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

  2、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与()的比率叫做利率。

  3、利息的计算公式是()

《利率》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的计算存款利息。

  2.使学生初步认识储蓄的含义,感受到储蓄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及益处。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息和本息和的计算。

  2.利息和本息和的计算。

  教学过程

  1.谈话。

  大家的压岁钱是怎么管理的?为什么把钱存入银行?

  2.导入。

  把钱存入银行,会获取一部分利息,怎么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探究有关储蓄的知识。

  (1)储蓄的好处。

  (2)储蓄的方式。

  (3)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深入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课件出示:小红20xx年9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9月1日,小红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3元,共103元。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本金和利息。

  3.探究利息、利息与本金和的计算方法。

  (1)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尝试解题,交流汇报。

  巩固实践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万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5.40%,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1)贝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钱?

  (2)如果是普通三年期存款,应缴纳利息税多元?

  板书设计

  利率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方法一:方法二:

  5000×3.75%×2=375(元)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075)

  =5000×1.075

  =5375(元)

《利率》教案4

  难点名称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求整年度的利率,只要根据利率表,把整年度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相乘、再乘本金即可求出整年度的利息。但是求半年的利息,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本金×半年的利息×6。看见根据公式的有问题,学生的利率和存期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什么是利息,概念抽象、理解困难,六年级学生的心理上一看套公式解决问题,心理的松了,机械的带公式解决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半年的年利率的含义,年利率的和存期没有一一对应起来,导致错误。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错例对比分析,发现利率和存期是一一对应关系,

  2.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学生理解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即可增加收入,又支援了国家建设。

  2.出示存单,介绍利息,思考利息与什么有关系?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出示利率表,根据利率表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奶奶到银行存钱,到期后可以取多少钱?思考问题的同时介绍本金、存期、利息的概念,出示求利息的计算公式,解决王奶奶本金5000元,存期1年后可取回多少钱的问题。

  4.改变存期,本金不变,存期由一年变成两年,两年后王奶奶可取回多少钱?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把存款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

  存款是整年:只要用本金×年利率×存期就能求出相应的利息了。

  5.设疑激趣,引发学生思考

  改变存期由两年调整到半年,半年后的利率是多少呢?

  出示计算方法,5000×1.55%×6=465(元)

  发现半年的利息怎么比一年的利息还高呢?问题出在哪里?

  6.寻找出错原因

  (1)1.55%是半年的利率,6是6个月,6个月是多少年呢?1/2或0.5年,现在计算是多少?

  (2)介绍另一种计算方法,突出利率和存期可对应关系,

  5000×1.55%÷12×6=38.75(元)

  (4)通过两种计算利率的方法,理解利率和存期的对应关系。

  存期用多少年表示,就要用年利率;存期用多少月表示,就要用月利率。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7.巩固练习

  王奶奶本金不变,存期三个月,到期可得多少利息?(独立完成)

  5000×1.35%×?=16.88(元)

  5000×1.35%÷12×3=≈16.88(元)

  四、小结

  8.扩展思考:存款、贷款、理财产品都涉及到利率的问题

《利率》教案5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1页。本节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通过介绍储蓄的意义、本金、利息、利率及利息的计算公式,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核心能力

  在理解利率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将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发展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调查,能结合实例说明储蓄的意义、本金、利息、利率及利息的计算公式。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能准确找到存期及相对应的年利率,进而解决问题,沟通解决有关利率问题与百分数问题之间的练习,发展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

  3、会解决生活中的储蓄问题,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及理财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学习重点

  会准确计算利息。

  (五)学习难点

  将“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利率》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预习课本第11页,并完成以下题目。

  ①存入银行的钱叫做(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 )。

  ②( )与( )的比率叫做利率。

  ③利息的计算公式是( )。

  (2)以小组为单位,向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了解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如:储蓄的种类、银行存款的年利率、存款凭条如何填写等。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实际调查及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搜集、提取、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考查目标1)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在调查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遇到了哪些困难?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全班交流时,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进一步解决调查时出现的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考查目标1)

  2、问题探究

  (1)认识本金、利息、利率。

  师:这是一张存款单,你能从这张存单上得到哪些信息?你是如何理解这些信息的?

  学生思考后独立发言交流。

  师重点引导下面问题:

  ①什么是整存存款?你还知道其他的存款方式吗?

  ②存了10000元人民币。通过课前自学,你知道这10000元叫什么吗?

  ③利率是1.95%。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利率吗?(利息/本金=利率)

  师:你能解释一下这里的1.95%表示什么意思吗?(利息占本金的1.95%;把本金平均分成100份利息占1.95份。)

  师:这是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小结:定期利率比活期利率高。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设计意图:虽然对于储蓄这件事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很有必要。(考查目标1)

  (2)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现在老师有10000元存到了中国银行,一年后,我取回的钱变多了还是变少了?你们能帮我算算一年后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

  ①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师:想想利息的多少跟哪些因素相关?该如何计算?

  生自由发言。讨论得出如下关系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②独立解答,交流汇报

  10000×1.75%×1=175(元)

  小结:存期不同,利率也不相同,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存期和年利率的对应。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在算利息时需要考虑存款时间。

  ③拓展练习,总结提升

  师:如果老师存三年,你们能帮我算算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吗?

  独立完成→集体讲解

  汇报时,重点分析以下问题:到期后老师能取回的钱应该包括哪几部分?我们可以先算出什么?

  预设一:10000×2.75%×3=825(元)10000+825=10825(元)

  追问:10000×2.75%表示什么?乘3又表示什么?

  预设二:10000×(1+2.75%×3)=10000×1.0825=10825(元)

  引导小结:可以先求出利息,再加上本金;也可以直接用“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来解决。由于存的是三年,需要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年利率,并注意存期是3年。

  师:回想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是如何计算有关利息的问题?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自行计算利息,探讨利息的计算方法,在反馈中进行辨析答疑,从而建立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与百分数问题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考查目标2、3

  3、巩固练习

  (1)小雨前年10月1日把10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如果年利率按2.25%计算,到今年10月1日取出时,她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

  A.1000×2.25%

  B.1000×2.25%×2

  C.1000×(1+2.25%)

  D.1000×(1+2.25%×2)

  (2)李经理把年终奖金5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五年,年利率是4.75%,到期时他打算用本金和利息购买一台价值7500元的空气净化器,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

  (3)李林准备把自己积攒的1000元零花钱存入银行,等两年后上中学用。下面是两位同学为他提供的两种储蓄方式,你认为谁提供的储蓄方式获得的利息多?结合下面利率表算一算。

  4、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了储蓄中的数学问题,知道了运用利息=本金×利率×存期的方法来计算利息!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没有疑问?

  (三)课时作业

  1.小兰两年前将一笔压岁钱存入银行,存期为两年,年利率为2.25%,今年到期时小兰共取出了1045元,你知道小兰两年前存入了多少钱吗?

  答案:方法一:

  解:设小兰两年前存入了x元。

  x+x×2.25%×2=1045

  1.045x=1045

  x=1000

  方法二:1045÷(1+2.25%×2)

  =1045÷1.045

  =1000(元)

  答:小兰两年前存入了1000元。

  解析:本题需要求本金,是例题的逆应用,注意引导学生在找准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列式或列出方程,不断提高解决百分数问题的能力。(考查目标1、2、3)

  2.王阿姨三年前把50000万元存入银行,到期后共取出54125元,问两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答案:

  (54125-50000)÷3÷50000×100%

  =4125÷3÷50000×100%

  =1375÷50000×100%

  =2.75%

  答:两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是2.75%。

  解析:本题考查利率的计算方法,需学生正确分析题意,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把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考查目标2、3)

《利率》教案6

  课题利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引导学习,总结提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银行吗?你知道去银行人民常做什么吗?你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银行?你见过银行卡吗?

  二、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1、储蓄的意义

  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

  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2、储蓄的种类。(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三、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方法二

  5000×3。75%×2=375(元)

  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75

  =5375(元)

  四、实践应用

  第11页做一做

  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

  第14页的第9题

  板书设计

  利率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教案7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折扣和纳税之后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本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折扣和纳税这两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2、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的障碍点应该在于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

  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2、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过程:

  一、课内交流、探究

  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生汇报。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创设情景、体验储蓄

  1、创设情景

  2、体验储蓄。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复制好的储蓄存款凭证进行填写。

  (2)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填写情况后,最后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3)、充分联系生活,设置储蓄密码。

  (4)保管好存折或存单。

  师:储蓄完成以后,银行要给我们一个存单或存折,我们要牢记密码,妥善保管好存单或存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交流讨论,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知识,如果告诉你两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够求出张大爷储蓄到期时能获得多少利息吗?(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汇报情况)

  2、学习利息税知识。

  师:大家都算出了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张大爷他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这些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第99页最下面的一句话:“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生:就是银行多给的那部分钱的5%要上交给国家。

  生:就是只能得到利息的95%。

  师:对,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各位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

  师:储蓄到期时,张大爷实际领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师总结利息的利息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练习(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

  (1)学生个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个人汇报

  四、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6、9题。

《利率》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2、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及储蓄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理解储蓄的意义。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与“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储蓄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进一步明确纳税的意义。

  (2)反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项目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义。

  (1)除了税收,人们把有结余又暂时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银行里,这也是支持国家建设的行为。你对储蓄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了解说一说)

  (2)自学教材第11页内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信息。

  ①(实物投影出示存单的凭证)这里哪个是本金,哪个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这是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发现什么?

  ③小结: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设计意图」虽然对于储蓄这件事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很有必要。

  4、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到期后,王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到期后王奶奶能取回的钱应该包括哪几部分?我们可以先算出什么?试着先算一算王奶奶能拿到多少利息。

  ②反馈交流。

  预设1:5000×3%×2=300(元);

  预设2:5000×3、75%=187、5(元);

  预设3:5000×3、75%×2=375(元)。

  ③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呢?

  ④想想利息的多少跟哪些因素相关?该如何计算?讨论得出如下关系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小结:存期不同,利率也不相同,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存期和年利率的对应。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在算利息时还要考虑存款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自行计算利息,探讨利息的计算方法,在反馈中进行辨析答疑,从而得出利息的正确计算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巩固。

  ⑥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⑦口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王奶奶到期拿到的钱应该包括利息和本金两部分。

  (2)尝试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0xx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交流反馈。

  重点对比两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方法二:8000×(1+4、75%×5)=9900(元)

  说说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3)教师:我们是如何计算利息的?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将例题及尝试练习略作调整,使得教学更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下面是张叔叔20xx年8月1日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①要知道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得知道什么?(根据回答出示银行存款利率表)

  ②存期半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③集体交流反馈。

  2、实际运用

  在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压岁钱吗?如果把这些压岁钱存起来,你打算怎么存,到时会得到多少利息?你准备怎么使用?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实例设计练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把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后调查(选做):

  (1)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2)了解家里的储蓄情况,了解我国最新的储蓄利率的信息。

  「设计意图」课后调查,让课堂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

  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

  再教设计:

  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利率》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等过程,让学生

  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结合百分率的知识,运用调查、观察、讨论、分析数量关系等方式,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设计理念:本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结合百分率的知识,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从小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 提问:你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课前布置同学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积余下来的钱存到银行里吗?(明确: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这叫做存款或者储蓄。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 关于储蓄方面地知识你还了解多少?(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信息)

  根据学生交流地情况摘其要点板书:

  利息 本金 利率

  多媒体出示告诉你: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了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出示利率表。(略,同书上第5页利率表)

  师:你从这张利率表上能获得哪些信息?说说年利率2.52%的含义。你认为利息与什么有关?怎样求利息?(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读题后明确,二年期的利率应该就是表格中对应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2。

  师: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列式求利息吗?(试着做一做,集体订正)

  2.教学试一试

  (1)亮亮实际能拿到这么多利息吗?为什么?(请了解利息税的同学解释)

  教师再说明:这里求得的利息是税前利息,也叫应得利息。但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从1999年11月开始,储蓄所得的利息应缴纳20%的利息税,由储蓄机构代扣。税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税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实际得到的利息,即税后利息,也叫实得利息。购买国家债券、教育储蓄不缴纳利息税。

  这里的20%是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可以先算什么?用计算器计算亮亮实得利息是多少元?(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小结:一般我们从银行取出来的都是税后利息,所以在多数计算中最后要将利息税减掉。

  (3)引申:如果问题问亮亮到期一共可取出多少元?这里的一共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内容。(明确可取出多少元:本金+税后利息)

  这个问题由你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应得利息怎样求?实得利息怎样求?(学生列式解答)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的百分之几?(组织学生讨论)

  2.做练习二的第5题。

  提醒学生教育储蓄不需缴纳营业税。这里的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3.理财我能行

  谈话:你们对家中的存款情况了解多少?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当然该保密的就不要说了。(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题目(同时出示利率表)

  (1)张明家有5000元计划存入银行三年,张明的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还是存定期一年,然后连本带息再转存合算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如果你有1000元,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请你设计一个理财方案。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意识地养成勤俭节约,计划消费的习惯,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其价值。

  五、布置作业(两道实践题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银行去储蓄,从实践中认识储蓄)

  1.到银行存压岁钱;

  2.找一份存折或存单,看懂上面的每一栏,并从上面找到本金、利率、时间,能计算到期后这份存折(存单)一共可取出多少元?

《利率》教案10

  活动内容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29页实践活动“调查利率,计算利息”,调查利率,计算利息。

  活动目的:

  1、结合百分数的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储蓄知识,认识储蓄的重要意义。

  活动准备:

  1、分小组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

  2、了解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及服务特色。

  3、结合自已所调查的,总结收获、提出质疑。

  4、每小组准备一个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通过预习,交流收获

  1、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

  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收获?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2、出示整存整取,国债年利率。(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二、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出示例题:

  小东的爸爸有5000元人民币,请大家帮他算一算购买三年期国债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个大?相差多少元?

  (1) 估算

  师:先请同学们猜一猜,买哪一种收益大呢?为什么?

  (2) 论证

  师:请同学们动笔算一算,究竟是哪种收益大?

  (3)交流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种收益大?大多少?

  整存整取 5000×2.54%×3×80%=302.4(元)

  国 债 5000×2.54%×3=2348(元)

  348-302.4=45.6(元)

  (4)讨论

  师:相对来说,国债的利益比较大,请同学们说说国债和整存整取各自有什么优点?

  2、出示情境题

  王刚的爸爸说:“我在国外辛辛苦苦地挣到了20000元,现在这笔钱该用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四人一组帮五刚的爸爸设计一个方案,小学数学教案《调查利率,计算利息》。

  (1) 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2) 小组交流,共同探讨

  师:小组内选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帮王刚的爸爸设计了什么方案?

  (3) 选择方案,说明理由

  师:如果你作为王刚的爸爸,你会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议一议

  (1) 联系实际,说出想法

  师:如果作为你自已有1000元,根据你及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2) 小结:我们实际存钱时,不一定看收益,哪一种适合就选哪种,即标准不同,选择也不同。

  2、问一问

  (1) 联系实际,提出质疑。

  师:在生活中,存钱取钱时,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你家遇到过什么特殊情况?或者,你有什么新问题?

  (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你知道怎么办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总结本课

  师: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设想:

  本次活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大众数学”思想。

  为了体现活动的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调查利率,计算利息”这个主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上网或阅读书刊)查找资料,了解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及服务特色。

  2、分小组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大量搜集的材料、数据,得到了展现,形成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设计方案中,小组的合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动手又动脑,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求知、探索、自主发展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感受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其次,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将数学知识溶入社会这个大课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学生质疑,引起全地班的交流及各抒己见的争论、辩解,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思维,使得整节课兴趣盎然。

《利率》教案11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掌握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关系,能熟练解决有关利息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难点教学方法

  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你到过银行吗?你们存过钱吗?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银行,解决银行中与我们有联系的数学问题。你们了解银行的一些什么知识?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了解利息的含义。

  2、了解本金和利率的含义,知道利息、本金、年利率、存款时间之间关系。

  3、初步理解利息和本金、年利率的关系

  师:算一算淘气存300元,1年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存一年的年利率是2.25%,存三年的年利率是3.33%,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答进行板书。

  师:我们该怎样计算利息?你能用一个公式表示吗?(师板书)

  师:也就是说,可以怎么求这道题的利息?

  学生回答:利息=本金×年利率×时间(教师板书)

  5、再次准确理解年利率及利息、本金、年利率、存款时间之间关系。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板演。

  6、师:假如淘气存300元,3年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1淘气前年10月1日把80元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年利率是2、79%,到期后,淘气应得到的利息是多少?

  小结

  1、今天我学习了利息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2、(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3、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年利率×时间)。

《利率》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利率,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会合理理财,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概念,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利率有关知识:税收的种类,应纳税额,税率。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积攒一些零用钱,我们积攒的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学生回答,由学生的回答引出“储蓄”。

  3。谁存过钱?怎么存的?将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讨论利息的情况。

  4。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探讨利率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探究

  1。自读教材11页例4上面的部分内容:

  学习要求:理清以下问题

  (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2)什么是本金?

  (3)什么是利息?

  (4)什么是利率?

  (5)怎样计算利息?

  学生自学教材,学习后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汇报,考查学生对利息的理解,对利息公式的理解。

  检测:

  (1)结合20xx年10月利率表,说说各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

  (2)整存整取一年的年利率是1。50%,表示什么意思?

  2。学以致用,教学例4:

  (1)出示例4。

  (2)读题思考: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取回哪些钱?包括几部分?

  (3)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

  (4)归纳整理汇报: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学生计算过程,避免丢落项和计算不准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学生读题,分析题目,比例此题与例4的不同:本金不同,存期不同,利率不同。计算方法相同吗?

  (2)学生运用公式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先让学生观察存款凭证,从中能获取哪些信息?本金、利率、时间各是多少?再根据利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3。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1)妈妈需要慎重选择吗?怎么办?

  (2)第一种方式的时间,利率是多少?第二种呢?

  (3)分别计算后比较并做出决定。学生独立解答。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这样做出选择,选择时需要用心地算一算,算的过程不要怕麻烦,按照时间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想,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懂得储蓄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在银行存款的方式很多种,如活期、整存争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我们还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计算时遇到步骤比较的计算时,要一步一步认真计算,有耐心,保证计算结果正确。

  板书设计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时间)

  例4 5000 ×(1+3。75%×2)

  =5000×1。075

  =5375(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利率》教案13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用文字说明了储蓄的意义,介绍了本金、利率、利息的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例4让学生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2.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概念,能解决与利息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过年吧,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是谁在保管着呢?(引导学生想到储蓄比较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利息)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储蓄吗?关于储蓄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了解一下储蓄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1页关于储蓄的知识。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储蓄的好处。

  ②储蓄的方式。

  ③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

  ④利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检验自学成果,引导学生找出下题中的本金和利息。

  课件出示:明明20xx年11月1日把1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到20xx年11月1日,明明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元,共101.5元。

  2.用储蓄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组织小组讨论:求2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就是求什么。

  (3)组织学生尝试解题。

  (4)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思路一:先求利息,最后求可取回多少钱。可取回钱数为本金+(本金×利率×存期)。

  思路二:把本金看作单位“1”,先求出本金和2年的利息一共是本金的百分之几,再求可以取回多少钱。可取回的钱数为本金×(1+年利率×2)。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第9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的时间单位应是年;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计算时所乘的时间单位应是月。

  板书设计利率

  例4方法一5000×2.10%×2=210(元)

  5000+210=5210(元)

  方法二5000×(1+2.10%×2)

  =5000×(1+0.042)

  =5000×1.042

  =5210(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

  培优作业1.刘亮有20xx元,打算存入银行2年。现有两种储蓄方法:第一种是直接存2年,年利率是2.10%;第二种是先存1年,年利率是1.50%,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利息合在一起,再存1年。选择哪种储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第一种储蓄方法:20xx×2.10%×2=84(元)

  第二种储蓄方法:20xx×1.50%×1=30(元)

  (20xx+30)×1.50%×1=30.45(元)

  30+30.45=60.45(元)

  60.45<84,选择第一种储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提示:在累计存期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存款比其他存款方式所获得的利息要多一些。

  2.赵伯伯把一笔钱存入银行5年,年利率为2.75%,到期后取得275元利息。赵伯伯存入银行多少钱?

  275÷2.75%÷5=20xx(元)

  答:赵伯伯存入银行20xx元。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问题。

  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利息的计算方法”设计微课。

《利率》教案14

  教学课题:

  利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利息的计算方法,发展抽象慨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春节收到的压岁钱怎么处理的?

  学生汇报:

  生1:…

  生2:我把钱放到信用社,因为我们那没有银行。

  生3:信用社也就是银行,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因为钱放在信用社既安全、又得利息。

  师:利息是什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利率。

  板书课题:利率

  二、自学探究,寻求算法

  1、自学第11页上面3个自然段。(课件出示)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利率

  二、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例题中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单位时间内利息和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连本带息的方法: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

  (3)学生阅读理解例4,计算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5000+5000×2.10%×2

  =5000+210

  =5210(元)

  答:到期后可以取回5210元钱。

  三、巩固练习

  1、20xx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为2.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2、李阳的爸爸将一笔款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是2.75%,到期时得到的利息是5700元,李阳的爸爸当初存入的是多少钱?

  3、乐乐把5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两年,年利率是2.75%,到期后,他准备把利息的80%捐给“希望工程”。乐乐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怎么计算取回的总钱数?

  作业设计

  一、解方程。

  65%X+3.5×4=20

  ☆妈妈将50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为2.75%。到期后将会得到多少利息?

  ☆☆王庚今年的年终奖金有3万元,他准备全部存入银行,存期为两年,年利率为2.10%。到期后,王庚一共取回多少元钱?

  ☆☆☆爷爷将半年的退休金全部存入银行,存期5年,年利率是4.75%。到期后,取得利息2375元。爷爷存入的退休金是多少钱?

  ☆☆☆☆爸爸将家里30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年利率是2.75%。存期刚满两年时,因为家里需要用钱,爸爸准备提前支取。按银行规定,提前支取存款一律按活期年利率(即0.35%)计算。爸爸会少得到多少利息?

  板书设计百分数: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取回总钱数=本金+利息

  5000+5000×2.10%×2

  =5000+210

  =5210(元)

  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钱。

20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