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土豆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2、乐于探索,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活动准备:土豆拼盘、盐、调羹、泡沫板、木头玩具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土豆拼盘,视频了解土豆的一般特征
(1)欣赏土豆拼盘,说说像什么?
(2)猜猜这些美丽的图画是用什么做成的?
(3)观看PPT,说说土豆的`一般特征。
2、观察土豆在清水中的沉浮现象
(1)提出问题:土豆娃娃想游泳,猜猜它在水里会怎样?(用站和蹲的动作表示沉和浮)
(2)幼儿第一次操作,感受土豆的沉浮。
(3)第二次操作,借助辅助材料让土豆娃娃浮起来。
教师:你能让土豆娃娃浮在水面上吗?请你们去试试吧!
3、教师“变魔术”
教师:老师要变个魔术让土豆娃娃自己浮起来呢!加上“魔粉”搅一搅,土豆娃娃浮起来!(邀请小朋友一起念“咒语”)
教师:这个“魔粉”到底是什么呀?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许多“魔粉”,请你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再尝一尝,猜猜“魔粉”到底是什么?
4、再次操作
教师:是不是加了盐土豆娃娃就会浮起来呢?请你去试试吧!
教师:为什么有的土豆娃娃浮了起来,有的土豆娃娃还是沉在水底呢?
5、操作验证
活动延伸:
你们真棒,都获得了成功。那在水中加入糖、奶粉等其他东西土豆娃娃会浮起来吗?我们下次再来试试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蜡烛、尼龙袋子、气球、打火机、水。
2、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2、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
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湿了吗?为什么?
杯里除了手帕外还有其他东西,是它把水顶住不让水流进杯子,所以手帕才不会湿。
3、你们能看见杯子里的东西吗?这东西手摸得到吗?用鼻子闻得出吗?那么,杯里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示范。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学习词:空气)。
4、请小朋友拿起尼龙袋,张开袋口。看看袋里有什么?请幼儿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尼龙袋里有什么?(空气)。
5、你们刚才在哪里捉到了空气?你们看得见空气吗?能摸得到空气吗?闻一下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气体,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
(二)认识空气的作用
1、将点燃的蜡烛用杯子完全罩住,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了?
2、请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
3、除了我们人需要空气外,还有谁也需要空气?
小结:除了人类离不开空气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
(三)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想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二:汽车排出的废气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三: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四: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镜头五: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会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人体危害很大。
4、那如何让我们身边的空气变得更新鲜清洁呢?
改善空气质量的办法: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
(四)游戏《气球火箭》
1、为什么鼓起的气球一松手就会飞走?
2、什么样的气球火箭会飞得高些远些?
3、师生共同游戏数次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要求:
1.让幼儿在认识圆的基础上,通过做做、玩玩,让幼儿知道圆形的物体会滚动。
2.知道用轮子能省力。
3.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活动准备:
1.室外:
装有圆形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手推车;
装有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的小三轮车、四轮车、手推车。
2.室内:
各种形状的积木,幼儿人手一套;装有书籍的箱子一只;圆形的轮子两个;小推车一辆;大积木一块;每组一只盒子(装有橡皮泥、硬卡纸、彩色纸、剪刀、牙签、胶水、蜡笔)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滚动圆形和其他形状构成的物体
在室外供给幼儿装有圆形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手推车,以及装有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的`小三轮车、四轮车、手推车。教师:这里有许多车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一看哪些车子的轮子会滚动?
二、第二次尝试:圆形的东西会滚动
1.在室内供给每位幼儿各种形状的积木玩
(1)你们的桌子上有什么形状的积木?
(2)请你推动各种积木,你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圆形的积木轻轻一推会滚动,而其他形状的积木不会滚动呢?
小结:圆形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2.圆形轮子会滚动吗?
师:人是很聪明的,人们利用圆形会滚动的特点,制造出许多圆形东西,你们见过吗?
出示圆形轮子提问:
(1)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2)轻轻推它会怎样?
三、了解轮子的功用(第一次尝试:利用圆形轮做事,又快又省力)
1.请两名幼儿把一箱书从a处搬到b处,问:你们搬得动吗?
2.教师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万向轮,再请两名幼儿推动。问:现在能推动吗?为什么?
3.请两名幼儿将两堆大积木从a处运到b处,一名幼儿用手推车搬,另一名幼儿用手搬,看一看,谁运得又快又省力?
师小结:使用轮子做事,又快又省力。
4.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师问:除了这些轮子外,你们在幼儿园和家里还看到过哪些地方有轮子?
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轮子
1.教师介绍手工盘里材料,请幼儿给汽车的车厢制作轮子(幼儿每人一只纸盒做车厢,车厢下部打好穿牙签的洞)幼儿将两根牙签穿入洞内。
2.请幼儿利用硬纸、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轮子装在牙签上,即成一辆汽车。
五、幼儿带自制小汽车到室外自由玩耍。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由于准备的材料充分,合适,吸引了幼儿的兴趣,所以后面的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了解轮子的特点时,我通过操作、比较,引导幼儿理解了轮子做成圆形更省力的原因。
在回忆日常活动中还看哪些地方有轮子时,开始幼儿思维比较紧,大都说是各种各样的车,直到后来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思维更加开阔,说了黑板、钢琴、行李箱、窗帘、推拉门等。
整个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难度不是很大,旨在引导幼儿总结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奥秘。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教育目标:
1、 认识雨具,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 知道雨天出门要带上或穿上雨具。
3、 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萌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了解雨天出门要怎么样才不会让自己淋湿。
2.物质准备:雨衣、雨伞及雨鞋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下雨的时候,有什么东西能帮助我们不被雨淋湿呢?
2.教师分别出示雨衣、雨伞和雨鞋,引导幼儿观察和辨别不同的雨具。
3.以提问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下雨天人们使用哪些雨具和如何使用雨具。
提问:(1)下雨了,你是用什么雨具来帮助自己不被雨淋湿的?
(2)你会使用吗?怎么用的.?
4.教师示范穿雨鞋、雨衣和打开雨伞,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5.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学习穿雨鞋、雨衣。让幼儿知道打开自动伞时要看一下身边有没有人,注意不伤及别人;看见旁边的人要打开雨伞,自己要避开,注意保护自己。。
6.让穿好雨鞋、雨衣或已打开雨伞的幼儿,随教师到雨中指定的地方去漫步,
引导幼儿听听雨滴打在雨伞、雨衣表面的声音,在雨中轻轻地踩水玩。
活动延伸:
选择不同的雨具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引导幼儿观察哪种雨具最容易干,哪种雨具最不容易干,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教师或父母。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玩玩、看看、说说、动动中,知道身体的很多部位是会动的,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愿意和大家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一盘磁带(迪斯科音乐)
2、各种玩具:皮球、鸡毛、气球、圈各4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具,初步感受身体会动。
1、师:今天,顾老师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你们想不想去玩一玩呀?
2、好,每个小朋友选一样你喜欢的玩具去玩吧!(幼儿玩,师鼓励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创造“一物多玩”)
3、提问:谁来说说,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幼儿示范、说,师引出如手动起来了等)
二、探索身体更多会动的`部位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玩的时候发现手、脚、嘴巴会动起来,那想想,我们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也能动起来呢?(幼儿想一下)
2、好,听着音乐一起来动动我们的身体,看看哪些部位也能动起来?(放音乐,幼儿动起来)
3、提问:开心吗?那谁来说说看,你身体的哪些部位也动起来了?(幼儿说,大家一起跟着做)
三、游戏:动起来。感受身体动了的快乐
1、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有很多部位都能够动起来的。
2、下面,我们再听着音乐,把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动起来吧!(师带幼儿一起做)
3、每人去找一位客人老师,让她们的身体也动起来吧!(高潮,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激发幼儿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篮子、一块磁铁;积木、积塑、螺丝帽、钥匙、回形针、硬币、纸张、布条、茶杯等物品。
2、带有磁铁的文具盒、书包等实物及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宝"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寻宝,但是去寻宝时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寻到,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磁铁有什么用呢?人幼儿自由说说。
2、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巡回指导。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幼:因为它是木头的。师: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幼:因为它是塑料的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
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幼:他们都是铁做的。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
二、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
1、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但是用手捡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谁来试试?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2、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 和图片引导幼儿观看了解。
四、活动结束刚才我们知道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回家后河爸爸妈妈再找一找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自始自终都围绕着老师创设的环境进行,刚开始老师让幼儿了解“发现”一词,循序渐进,让幼儿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这个活动基于幼儿在以往的活动中已有发现磁铁的经验,启发幼儿回忆有何发现。在幼儿操作后,在记录纸上画下自己用磁铁吸住的东西,记录纸下方注有“姓名”一栏,但没有一个小朋友将自己的名子填上,没有起到作用。
在幼儿分别讲述自己用磁铁将什么东西吸起来的时候,老师应引导幼儿是怎样把不是磁铁的东西吸起来的,在比赛前,老师没有交待幼儿一定要吸不是铁的东西。
在小组活动时,老师应引导幼儿合作探究,在数数量时应让幼儿自己数自己组的数量,再报出来,或者为了更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可在比赛时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几个人拿东西吸,一个人专门记录吸到的东西,并数数。
本次活动有静有动,有可操作性的由西,整个活动安排的比较轻松。
本次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其它幼儿无法参与进来,幼儿无法实现相互交流,无法实现互动,这个环节值得老师思考。
“让幼儿与环境对话”表达了环境创设的一种新取向,实现了环境创设的一种质的转变:变静态环境为流动环境,变单一环境为整合环境、变局部环境为宏观环境,变物质环境为心理环境,同时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发挥了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真正实现了环境与幼儿的“对话”。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脚及其用途,并且知道保护脚。
2、学习用脚趾撕报纸,知道脚步锻炼有益健康。
3、培养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旧报纸、塑料瓶,盘子。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小兔跳。
2、认识脚——请幼儿脱鞋袜,坐在地毯上。
l 仔细看一看,我们的'小脚丫都有什么呀? 脚背(用手拍一拍)、脚趾头(自己动一动)。脚指甲(手指敲一敲)、脚后跟(拳头捶一捶)。
l 教师介绍脚弓。
l 把小脚丫伸出来,挠一挠脚心有什么感觉?(痒)幼儿互相挠一挠,抓一抓,用脚趾互相挠一挠,看一看感觉一样不一样。小脚丫伸一伸,小脚趾勾一勾。
l 小脚有什么用?
l 教师小结。
3、 想一 想我们的小脚丫还有哪些本领?
4、学习用脚趾撕报纸。
l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脚撕报纸的方法。
l 相互交流。
l 比赛,看谁撕得多、撕得碎。
l 评价:为什么撕得又多又碎?
5、小脚丫的本领这样大,我们怎样保护小脚丫?
活动延伸:
脱掉鞋子,去小区里的鹅软石路上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