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
分享

大班语言教案(范例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教案(范例15篇)

大班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2、能根据图片有关三要素的提示创编故事

  3、能大胆、自信地在集体前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葫芦一个纸葫芦图片若干葫芦藤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葫芦引起幼儿兴趣

  1、师:看这(葫芦)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的肚子里藏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呢葫芦葫芦变变变!(出示图片)故事在儿呢噢!故事就在葫芦宝宝的肚子上呢!

  2、教师有感情地讲解故事(手指图片)

  二、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出故事的三要素

  师:小朋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你是从个葫芦宝宝身上看出来的(指葫芦上的图片)噢黄色的葫芦宝宝身上有个时间地标记表示故事发生的时间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你是从个葫芦宝宝上看出来的

  红葫芦上有故事发生的地点看(指葫芦上的图片)这个故事就发生在……

  师:哦黄葫芦和红葫芦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那蓝葫芦又告诉我们什么对蓝葫芦告诉我们故事里有些人物

  小结:原来有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我们就可以编出好听的故事了

  三、看图片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故事

  1、师:现在这只宝葫芦有要变了小朋友先把眼睛闭起来葫芦、葫芦变变变!

  2、(将三个葫芦翻转过来)这次的葫芦宝宝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变化幼儿回答时注意总结)

  3、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故事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呢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故事里都有些人物呢现在有了时间、地点、人物你能不能把它们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4、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的故事样呀刚才××小朋友看着葫芦上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编出一个这么好听的故事你们会不会呀”

  三、幼儿自由选择纸葫芦创编故事

  1、提出要求

  师:“看葫芦藤上结出了许多许多的葫芦等会儿阿小朋友去摘一个黄葫芦一个红葫芦一个蓝葫芦一共是……!想一想你能编出什么好听的故事来!”

  2、幼儿自由创编

  3、幼儿讲故事

  师:请把你的葫芦宝宝带上来先给大家看看你的葫芦宝宝再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准备好了开始吧

  师:还有谁愿意来讲的这么多呀!这样吧等会小朋友把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听如果你讲完后还想编故事就和别的小朋友交换一下葫芦

  四、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本领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编故事今后小朋友在编故事的时候也要先想好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故事里有些人物然后就能编出好听的故事来了!

  【活动反思】

  “三要素”是小说、故事中不可缺的成分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忽略掉它平日我们只一味地让孩子听懂故事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却偏偏遗忘了构成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也许您会想“三要素”在小学语文中提起得比较多小学的孩子们在初次接触写作时老师会重点讲解是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也正是因为我们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些看图创编故事的经验我们年级组决定尝试让幼儿在“三要素”的提示下学习故事的创编为幼儿跨入小学接触写作文提供经验储备

  确定课题后为了不让活动开展得生硬死板年级组一起讨论决定用宝葫芦来做为导火线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室内的环境布置也都以它们为主给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活动一开始宝葫芦变出的三个葫芦宝宝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也引出了一个故事教师根据葫芦宝宝上的提示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是在三个葫芦宝宝的提示下开展的随后通过提问让幼儿知道不同颜色的葫芦分别代表了什么初步了解了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初步了解了只要有“三要素”就能进行故事创编宝葫芦的再次变化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了“三要素”的变化说出已变化的时间、地点、人物后幼儿就开始自由创编了接着设置了一个摘葫芦的环节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趣味性不让语言活动显得死板平淡幼儿摘完葫芦后都能自主地、积极地进行创编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将“三要素”编入自己的故事中也基本掌握了这一技能然而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从故事的“三要素”这个方面对孩子创编的故事进行总结评价忽略了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评价时如果我再强调或突出一下故事的“三要素”也许效果会更佳

  本次活动中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孩子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创编能力也很强我认识到教师的评价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经验和创编能力比如说有些幼儿已经能够根据三要素进行故事创编已掌握了该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高要求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和句将故事创编得更加生动、更加形象

大班语言教案2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大班语言的活动教案应该怎么设计?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猜猜中了解蓝狐狸长长名字的由来,感受故事的有趣。

  2、借助作品知道名字都有含义,并对名字的由来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课件、动物的名字符号卡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

  【活动过程】

  一、由蓝狐狸引出故事

  1)师:瞧!这是谁?这只狐狸长得很特别哦!

  2)小结:长着一身蓝蓝的毛就是这只狐狸特别的地方,所以狐狸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蓝狐狸”。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

  1、教师讲故事——蓝狐狸遇见波波蛙和红叶鼠。

  1)教师边讲故事边在操作板上出现符号“波波+蓝狐狸”、“红叶+波波+蓝狐狸”。

  2)师:现在蓝狐狸的名字叫什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教师继续讲故事——蓝狐狸遇见绿草蛇。

  1)师:瞧,这次蓝狐狸来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谁?猜一猜,小蛇会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呢?(幼儿回答,并听小蛇说话的录音)

  2)现在蓝狐狸的名字长了吗?

  3、幼儿为蓝狐狸添名字。

  1)师:蓝狐狸后来还碰到了许多动物,瞧!它先遇到了谁,再遇到谁,最后遇到谁?

  2)师:这些动物也都有好听的名字,我们来猜一猜。

  3)幼儿商量,帮蓝狐狸添名字。

  4、教师继续讲故事——结尾。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

  三、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评价:

  1、教师注重教学环节中的情景性——始终在有趣而连贯的情景中穿行,使得活动一气呵成,前后呼应。让孩子们和听课老师在自然的情景中学有所得。

  2、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来自于生活的活动是幼儿所喜欢的。“我的名字”基本生活元素运用到活动中去。

  评价

  1.活动能从幼儿喜欢的图书着手,选择的内容是每个幼儿都有经验的,能充分引起幼儿的共鸣。

  2.能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幼儿了解名字的由来,尤其是图文夹字,更是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3.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与良好的师生互动使得每个幼儿能大胆想象,敢于表现,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关注。

  思考

  在“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提要求时“还”的顺序没有强调,因此幼儿的回答各有不同。因此,思考一是在活动前教师能否明确要求,二是在很长很长名字形成过程中将“+”改成箭头的.图示,由下至上形成叠加,在“还”的时候再一步一步退回,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正向与逆向的名字还法。

  有效性体现——

  1、充满了情趣性,让孩子在浓浓的趣味中,感受到了蓝狐狸名字不断变长的过程与趣味性。

  2、通过教具的有效使用让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在语言活动中同样都得到了展现。

  3、在孩子学习、理解和思维的过程,让教学的公平性也得到了体现。

  再思考——

  教学目标中知道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进一步探索只在教学活动最后

  一个环节提及,整个教学的中心体现在加名字和还名字的过程,是否可以进行目标的修改,使其更为适切。

  目标中让幼儿“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有探索兴趣”,但在活动中名字环节的导入有一些牵强。由于时间的限制,“名字”一环节的文章没有做透,有意有未尽的遗憾。

  2、教师注重活动环节的精致性。

  3、教师注重幼儿学习的层次性——两节活动教师注重教学的层层推进,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达到活动预期目标。

大班语言教案3

  教育活动目标:

  1、能掌握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会用不同和语气,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学习新词:夸奖。

  3、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自豪感。

  活动重难点:

  掌握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会用不同和语气,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1)以谈话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大班小朋友的`特性。

  2)大胆说说大班幼儿应该做什么?

  二、教师有表情有感情朗读诗歌两遍。

  三、引导幼儿掌握诗歌内容。

  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2)诗歌里小朋友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四、幼儿与教师一起朗诵诗歌两遍。

  1)学习新词:夸奖,并注意读准“来”,“帮”等音。

  2)请个别幼儿来发音。

  五、分句练习。

  教师念第一句,幼儿念第二句。(同样反过来进行)

  延伸活动:

  在语言角提供指偶和幼儿自制木偶,让幼儿复习诗歌。

大班语言教案4

  教学目标:

  一、欣赏并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二、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描写的美好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中的欣赏、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是重点,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诗中的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

  一、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

  二、录音磁带配乐古诗《一去二三里》。

  三、视频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1.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2.讨论。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二、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

  1.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好意境。

  播放电视图片,教师为幼儿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帮助幼儿学习古诗。"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说诗人从别处走来,走了很远大概是二三里路,"烟村四五家",看见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四五户人家,"门前六七树"就是这些人家的门前长着一些树木,"八九十枝花"说的是路边、房前屋后都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2.结合课本图片,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诗意幼儿翻看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教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两个数字小兄弟,从家里出来去山上放牛(或者是骑着牛去游玩),走了大概二三里的路,看见一个美丽的小村子,村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正遇上做饭时间,可以看见袅袅炊烟,家家门前都有六七棵树,村子里还传来了鸡、鸭、牛、羊、狗的叫声和小朋友们的嬉笑声,走近一看,房前屋后还有路边开满了各种美丽的花,蜜蜂、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飞舞,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个小村子真的是太美了!

  三、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1.教师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幼儿手指字跟着老师一起轻声朗诵。

  2.幼儿集体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3--4遍。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读准字音。

  3.分组学习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在用感情朗读的同时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四、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本活动。

  课后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的小桥,()的桃花,()的房子等等。可见说话训练不到位。

  二、诵读课文理解字义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本以为这三个字非常简单,只要学会一“横”就什么都会了,却忽略了刚开始学习写字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何况要写好一“横”谈何容易。我在教学时没有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而是三个字一块儿范写、书空、再临摹。这是我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

大班语言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老奶奶和老爷爷对小鸟的热爱。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与同伴互动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

  2、幼儿用书《鸟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鸟窝》,想不想听呀?

  二、欣赏故事

  1、教师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富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2、结合幼儿用书画面,以提问探究的方式,帮助幼儿逐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及人物爱鸟的情感。

  三、配乐故事

  1、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配乐故事。

  感受故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提问: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并回答)

  四、爱护鸟类

  教师小结:他们用爱心为鸟儿营造出一个美丽安宁的'家园,

  同时也为人类营造出一个鸟语花香、有声有色的世界。善待鸟类,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故事:鸟窝

  白发老奶奶的家在山坡下、草地边,家里就只有她一人。

  也许是因为白发老奶奶的房子太漂亮了,也许时因为白发老奶奶一个人太孤独了,有两只小鸟在白发老奶奶家的屋檐下筑起了一个小窝。它们每天为白发奶奶唱好听的歌。老奶奶呢,也常用米粒和小虫喂它们。

  有一天,白发老奶奶收到儿子和儿媳妇寄来的信,要她到城里住。因为小孙子太想她了啦!白发老奶奶只好把房子卖掉,去城里和儿子、媳妇、小孙子一起住。来买房子的时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白胡子老爷爷拿出1000元钱,可是老奶奶只肯收下900元。她说:“我得留下一小块地方,那地方我不能卖。”“哪一块啊?”老爷爷觉得奇怪。“就是屋檐下那一小块啊!我把那地方送给一对小鸟了,它们在那里筑了一个小窝。”老奶奶说。老爷爷瞧着鸟窝笑了,他说:“就算我买下来送给小鸟的吧。”“不行,”老奶奶认真地说,“这是我早就答应送给小鸟的地方。”老奶奶走了,她和小鸟依依不舍地告别。她说:“我会想你们的。”小鸟们唱着忧伤的歌,送走了老奶奶。

  白胡子老爷爷搬进了白头发老奶奶的房子里。,他和小鸟也很快成了好朋友。

  过了好几年……有一天,白胡子老爷爷收到一封信,还有两百元钱。白头发老奶奶在信中说:“屋檐下的小鸟好吗?他们一定做爸爸妈妈了吧?我寄去的钱,就是给小鸟们造房子的,请您一定收下。请带我向小鸟问好,我太想念他们了!”其实这个时候,老爷爷的屋檐下已经有四个鸟窝了。那两只小鸟,早已象老奶奶一样,有了孙儿和孙女。

  白胡子老爷爷就用白头发老奶奶寄来的钱买了20棵小树。他把小树栽在门前的草地上,还在每棵小树上安乐一个小木头房子,他把这叫做“白头发老奶奶的鸟窝。”

  小树慢慢地长大了,“白发老奶奶的鸟窝”里也住满了小鸟。小鸟们每天飞进飞出,为白胡子老爷爷唱着快乐的歌。白胡子老爷爷很开心。他每年都要栽好多树,并在树上安放新的鸟窝。

  很多年过去了。虽然白头发老奶奶和白胡子老爷爷都已经去世,但30几位新的房主人都象老爷爷和老奶奶一样,栽了很多树,做了很多鸟窝。

  这里成了树的世界、鸟的世界。这里成了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

大班语言教案6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想故事内容,学习用"……突然……"的句式表达画面……

  2。理解"突然"的意思,体验"突然"的趣味,尝试进行故事续编。

  重点:学习用重复的句式表达画面的内容,并能大胆猜想故事发展

  难点:理解"突然"的'意思,尝试讨论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突然》ppt

  活动过程

  一、抛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朱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老师吗?你们知道"突然"是什么意思?

  2、"突然"是不是这意思呢?老师找了一个故事,我们去故事里找答案吧。

  二、阅读猜测,理解故事

  1。出示图片1:你看到了什么?哦!看到了一只蜘蛛,那它在干什么呢?蜘蛛荡着秋千,它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也来和小蜘蛛一起荡秋千吧。

  2。一只小蜘蛛正吊在树枝上荡秋千,荡呀荡呀,突然——咦,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引导幼儿猜测,教师做适当的回应。

  3。出示图片2:看,这只蜘蛛到底怎么样啦?那公鸡是怎么吃到它的呢?嗯,一只公鸡跳起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4。现在公鸡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它带着快乐的心情会去干什么呢?

  5。出示图片3:公鸡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一小朋友学公鸡唱歌)公鸡高兴的站在草垛上唱歌,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出示图片4)怎么啦?对,一只狐狸扑过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6。出示图片5、6:狐狸啊,吃的饱饱的,觉得口渴了,然后去干什么啦?去了湖边喝水。我们来学学狐狸喝水的样子。(教师讲述:狐狸正在湖边喝水)突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谁来说说?突然——一只狮子窜了出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7、出示图片7:后来,狮子吃了狐狸之后在干什么?

  8、一只狮子在灌木丛中撒尿,突然——(出示图片8)谁能用突然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情:突然,一只霸王龙冲了出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9、完整欣赏讲述故事图片1——810、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三、续编故事,激发想象

  1、出示图片10:这只霸王龙吃了一只大狮子,霸王龙会去干什么呢?吃饱了的霸王龙正躺在太阳底下休息呢……突然——会发生什么事情?(出示图片11)

  2、幼儿自由讨论,续编故事

  四、欣赏原创,自然结束

  1、出示图片12:咦?发生了什么事?

  2、一条毛毛虫钻进了它的鼻孔,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3、突然——啊……嚏……(教师演示课件13),谁来说一说?

  4、集体表述画面,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说一说:霸王龙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把蜘蛛、公鸡、狐狸、狮子全部都喷出来了。

  五、联系生活,说说"突然"

  1、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突然》。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知道"突然"什么意思了吗?

  2、故事中发生了很多突然的事,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

  3、出示图片13、14、15:图片中小女孩在干什么突然会发生什么事情?之后两幅幼儿看图讲述。

  4、你能用突然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吗?

大班语言教案7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一)检查复习。

  1.生字词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引读第四段

  问:“果然”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读“对话部分”

  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

  指名分角色朗读

  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

  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

  读读、划划、议议

  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

  板书:看见

  又看见

  还看见

  幻灯:出示一句

  (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问: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出示脚印图片

  观察、思考、讨论:

  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问:老人怎样从脚印深浅得出左脚跛的结论的?

  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问: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问: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该怎样说?

  幻灯: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

  (2)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板书: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为……所以……”说话

  填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

  幻灯:

  (3)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分组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树叶的牙齿印

  出示树叶图片

  观察:图片上的牙齿印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问:从这个现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说明什么?

  句式练习:(同上)

  小结: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问: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

  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至于)

  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观察插图,叙述图意。

  (四)朗读全文。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一、侦探小故事《盲女孩关在哪间屋》引入

  一位双目失明的少女在一个炎热的夏日被绑架了。家人交了赎金后,她在3天后平安回到家。少女告诉警察,绑架她的好像是一对年轻夫妇,她应该是被关在海边的小屋里:“在这间小屋里能听到海浪的声音,我好像被关在阁楼上。天气非常闷热,不过到了夜晚会有风吹进来。”

  警察在海边找到了两间简易小屋,一间朝南,一间朝北,主人都是一对年轻夫妇。不过这两间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找不出痕迹。

  后来警察根据一些情况,立即做出了判断。这些情况是:

  (1)两间小屋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只是阁楼的小窗一个朝北,一个朝南;

  (2)海岸面向海的方向是南面,北面对着丘陵;

  (3)少女被关的3天都是晴天,而且一点风也没有。

  那么,你知道少女被关在哪一间小屋里吗?

  二、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一个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四兄弟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这个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丢失的骆驼》。(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丢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找到了吗?怎么找到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质疑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四、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出示课件)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四兄弟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四兄弟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四兄弟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四兄弟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大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二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三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四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四兄弟能指点骆驼主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四兄弟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 践方面来谈。)

  6、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丢骆驼人的心理变化。(课件出示丢失骆驼人心里变化的句子) 朗读时要读出语气的变化,表达丢骆驼人焦急、高兴、激动、猜忌的情感变化。

  7、本文对话较多,而且对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人物的心理活动都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分角色朗读丢失骆驼人与四兄弟的对话,学习“说”的三种表达方式。(课件出示“说”的三种表达方式的句子)

  8、教师总结。

  四兄弟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所以我们看待问题要细致,角度要细致,要全面,要从客观出发。

  五、编排课本剧,演一演这个故事。

  六、拓展练习: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骆驼主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四兄弟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大班语言教案8

  设计背景

  期末在即,春节将至,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新年的气息,了解春节在中国人心里的重要性。

  教案目标

  1、感受过新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3、知道我国过年南北方不同习俗。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重点难点

  1、认识过年我国南北的.习俗。

  2、流利讲述自己过年的事。

  活动准备

  1、布置喜庆的环境氛围、收集有关过年的各种活动的图片(贴对联、福字,放烟花,买年货,穿新衣,压岁钱,拜年,包饺子,放鞭炮,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并把这些图片集中布置在教室里。

  2、音乐:《恭喜发财》。

  3、福字、各种剪纸等。

  活动过程

  1.看课本《过新年》一课,参观本班收集的当地“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南北方及本地区几种习俗。

  (1)参观“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在喜庆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参观图片展览。各种喜庆、热闹的图片成了孩子们谈话的中心内容。有的说:“我家年年都做糍粑来吃”“我家包饺子,我也会包饺子的。”“我认识,这是‘福’字,过年的时候我家门上总是贴它的。”

  (2)说说自己参观后的感想,说说自己最喜欢过年时的哪项活动?“过年了,大家是怎么庆祝的?”

  幼儿围绕自己刚才参观时看到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因为图片内容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所以,大家都非常愿意发言。有:收红包、穿新衣、放烟花、走亲戚拜年等。

  (3)小结:过年真开心真热闹。

  2、布置教室环境。

  让幼儿自己动手布置过年的环境。

  3、活动延伸

  进行区域活动,在“小小厨房”制作各种过年吃的食品。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孩子们都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了解了我国南北过年的习俗及本地区的风俗,在延伸环节更是让幼儿的激情得以释放到极致。今后就让幼儿在课堂上能说,有看、有动(操作),不足:操作材料少。

大班语言教案9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早读活动,获取回答问题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2.能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并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了解四季成语、叶子的组成部分及用途。

  活动准备:

  PPT、树叶

  活动重点:

  能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仿编儿歌。

  活动难点:

  了解四季成语、叶子的组成部分及用途。

  复习儿歌,分季节分析儿歌中词、句,丰富四季成语

  活动过程:

  一、师:小朋友,我们学过的一首儿歌《叶子》你们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划读。

  春天:

  师:在儿歌中先写了哪个季节,哪位小朋友可以说出有关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春回大地、鸟语花香、百花争艳、花红柳绿)儿歌中说春天的叶子是稿纸,你知道什么是稿纸?(一般来说纸上印有横条的,或者方格的都叫稿纸)那什么是日记呢?(日记就是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

  师:为什么说春天的叶子是稿纸呢?

  小结:

  因为稿纸是崭新的,就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是崭新的开始。春天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就像稿纸一样是崭新的,毛毛虫也经过了漫长的冬季出来用自己的感官找新鲜的实物啦!

  师:扩句XX的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

  夏天:

  师:毛毛虫写着写着又到了哪个季节?(夏天)谁可以说出有关夏天的成语?(烈日炎炎、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挥汗如雨、酷暑难耐)儿歌中说夏天的叶子是歌谱,什么是歌谱?(歌谱是指曲谱与歌词的组合.歌词则填写在相应音符的下方)为什么说夏天的叶子是歌谱呢?

  小结:

  夏天的树叶枝叶繁茂,为人们带来清凉,就像唱歌一样欢快。

  师:蝉儿唱了一下午,那夏天还有什么会叫的.昆虫呢?(蟋蟀、蚱蜢、蝈蝈、纺织娘, 纺织娘是早为人们选养观赏的鸣叫昆虫)

  秋天:

  师:唱着唱着又到了哪个季节,谁可以说出有关秋天的成语?(一叶知秋、秋风落叶、金风送爽、秋风萧瑟、天高云淡)秋天的叶子是贺卡,风哥哥送给云姐姐,为什么秋天会选择送贺卡呢!贺卡里会庆祝什么呢?

  小结: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树叶就像贺卡一样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冬天:

  师:收获的秋天过去了,又到了冬天,谁可以说出有关冬天的成语?(冰天雪地、滴水成冰、鹅毛大雪、银装素裹)儿歌中说冬天的叶子是棉被,小草在棉被里乖乖睡,为什么把冬天的叶子比作是棉被呢?

  小结:

  冬天的叶子虽然掉落了,但一样有它的价值,为小草带来了温暖。

  师:你们还知道冬天下大雪对小麦有什么好处吗?有一句谚语叫做:瑞雪兆丰年。

  二、师:这是一首赞美叶子的儿歌,我们要把赞美和感谢之情加入到儿歌里,现在牟老师先来读一遍,大家先听一听。

  师:我相信小朋友的声音也很好听,我们来试一试吧!注意自己微笑的表情,也可以加上自己好看的动作。

  三、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形状的叶子呢?

  教师边放图片边补充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知识。

  师:你们见过这么多的叶子,那你们知道树叶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小结:

  树叶有针形叶、扇形叶、心形叶和三角叶,树叶是由叶脉、叶片、叶柄、叶缘、叶尖、叶基组成。

  师:你们知道叶子对人类有哪些用途吗?

  小结:

  净化空气,可做饮料,可做饲料,可加工成药材,预报气象,滴水观音花在下雨之前会滴水。

  活动延伸:

  回家一起与爸爸妈妈探索叶子还有什么用途。

大班语言教案10

  活动资料:

  古诗《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完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资料,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资料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十分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齐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资料。

  教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我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资料。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那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那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教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忙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述人物的还是描述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

  从哪里明白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大班语言教案11

  活动目标:

  1、看图学习儿歌,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以及儿歌每一句都重复的结构形式。

  2、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会分析诗歌,理解诗歌的结构,学习用动作表现重叠的动词词组。

  3、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幼儿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我喜欢",引出诗歌《喜欢》

  教师:小朋友,你喜欢什么?你喜欢做什么?鼓励幼儿用"我喜欢"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诗歌《喜欢》

  2、幼儿阅读画面,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教师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鼓励幼儿说说:画面上有谁?他喜欢做什么?启发幼儿用"xx喜欢"说一句话。

  3、教师引导幼儿看图,倾听教师朗诵诗歌,并学习朗诵诗歌。

  教师:诗歌里有谁?他们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带领幼儿一起完整的念儿歌23遍。

  4、引导幼儿围绕诗歌的重点学习,感知诗歌重复的结构和重叠的词语。

  教师:你觉得这首诗歌的诗句哪些地方是一样的?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每一句都有"喜欢在"、每一句后面四个字两两重复)重复的词组有什么用?你会做一做这个动作吗?

  带领幼儿读一读四个字的动词词语,再请小朋友用身体做做这个动作,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认识。

  启发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

  5、鼓励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把握动物的习性,尝试仿编诗歌。

  教师:除了这些动物外,你还知道那些动物?他们喜欢在哪里做什么?鼓励幼儿仿编诗歌,重点提醒幼儿用重叠的四字成语,表达动物或人物的动态。

  教师梳理幼儿仿编的内容,采用画图和书写汉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最后带领幼儿朗诵仿编的新诗歌。

  教学反思:

  仿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篇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文模仿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阅读例文,当受到了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写作技巧的启示时,就会产生尝试写作的冲动。

  如我在教学《我喜欢》一文时,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所喜欢事物的独特感悟,感受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欣赏作者的审美品位,体会文章语言的细腻精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喜欢什么?学生在例文所描绘的情景感染下,心中的喜欢呼之欲出,纷纷写出了自己心中强烈的喜爱之情,如:“我喜欢弹琴,我喜欢让我的指尖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飞舞。”“我喜欢在雪中漫步,我喜欢那宁静无声的银色世界。”“我喜欢春天,我喜欢在春风中凝视那微弱的小草,我喜欢静静的、轻轻地抚摸它那美丽而诱人的脸蛋。”“我喜欢花,不论是活泼的迎春,艳压群芳的牡丹,清瘦的秋菊,还是孤傲的.梅花,以至于不知名的野花,都让我陶醉。”“我喜欢看书,看着那些文字,我仿佛穿梭于时空之中,感受世间的冷暖人生。”“我喜欢迎春花,那美丽耀眼的金黄在不被绿叶的拥抱下展开。”“我喜欢秋天,我喜欢仰视那火焰一般的枫叶,露出红彤彤的笑脸,给深秋带来一丝温暖。”

  像这样的好词佳句充溢在每个学生的文笔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无限情趣。看到学生在欣赏着彼此的美文时,各个摩拳擦掌的兴奋劲儿,可以想象学生的写作欲望已强烈到了极点!因此,只要教师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有效地借助文本,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学生的作文兴趣会很好地得到激发。

大班语言教案1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借助故事中情节的发生发展,掌握故事的情感线索。

  2、意识到其实做自己是最好的,最幸福的,最快乐的。

  3、大胆积极地参与讨论活动,体验做别人的感觉。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插图

  2、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教师:小朋友,如果你有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你想变成什么? 老师带来一个好玩、有趣的故事叫《想当太阳的小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初步感知,了解故事内容

  (二)、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提问:(1)、故事里的小狗想当什么?(太阳)太阳答应了吗?(答应了)

  (2)、小狗当了太阳后,为什么他又变成了乌云?

  (3)、后来小狗还变成了什么?为什么?

  (4)最后小狗怎么又变回了自己了?为什么?

  (三)、进一步感知小狗(格林尼)的形象。再次提问: 故事中的格林尼为什么想当太阳?格林尼一共经历了那些变化?最后他决定变成什么?格林尼认为当什么最好?

  教师小结:故事中的格林尼是一只爱幻想的小狗,他想做太阳,做了太阳又想做乌云、风、小土堆、水牛、绳子,什么事物最强大他都想做,可最后还是变回了小狗。

  (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狗格林尼,你想变成什么呢?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经验,通过交流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

  (五)、延伸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讲述《想当太阳的小狗》的故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语言教案1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如何使用动词,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

  2、增强幼儿在自由表达时的自信心。

  活动过程:

  一、指导语:

  "今天我们玩一个新游戏,叫做"动词碰碰车""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衣服,*必须是一个动词。"

  二、规则:

  1、当一个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幼儿不可以提醒他。

  2、不管其答案是对还是错,其他小朋友都不可以笑他。

  3、 在规定时间内能说出两个正确答案的`幼儿,将得到老师的奖励。

  三、幼儿的回答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智慧。

  答案有借衣服,穿衣服,传衣服,递衣服,晾衣服,量衣服,披衣服,捡衣服,剪衣服等。

  其中出现了两类不合适的答案。

  第一类:没有使用动词,而是其他的词性,如形容词等。如长衣服,短衣服,红衣服,冷衣服等。老师每次遇到这种状况都会耐心细致地引导幼儿开动脑筋,鼓励他们作出正确的回答。

  第二类:使用了不够文明的动词,如:踩衣服,甩衣服,撕衣服,烧衣服,抢衣服,偷衣服,扔衣服等。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小朋友:"这些动词用在这次的游戏中是可以的。但是老师希望你们在平时生活中千万不要作出这种举动。这样会成为不受欢迎的小朋友的。"但在所有的答案中也不乏几个比较出众的答案,如:画衣服。由于该幼儿的比较具有发散性思维,把老师所说的"衣服"不是停留在第一主体的层面上,而是上升到了一个被动的层面上。

  四、在轮流将答案说出以后,进行精彩的抢答阶段。

  活动延伸:

  可以进行"副词串串烧";"量词大擂台"等听说类游戏,不断地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14

  一、设计意图

  根据中班幼儿与人交往能力较差,缺乏友爱、助人为乐意识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我想帮忙》这节活动。这节活动选自凤凰康轩中班上册语言领域《好朋友》这一主题。本活动选用了幼儿熟悉的小兔、小鸡、小羊等动物形象为角色,以主角河马的思想、行为活动为主线展开情节讲述。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我首先以谈话导入,创设一个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又抓住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出示动物形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悬疑问题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又利用情境表演环节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同时培养幼儿的.自信,进而学习帮助他人。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故事。(体现在教学环节一)

  2、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怎么帮的?(体现在教学环节二)

  3、帮助幼儿感受与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体现在教学环节三)

  三、说活动重、难点:

  现在的幼儿通常生活在成人的"保护圈"里,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差,自我意识强,缺乏友爱、助人为乐的意识,我把"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定为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为了培养幼儿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又把"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及所用的方法。"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字卡"帮忙"

  五、说教法:

  直观法、提问法、情境表演法等。

  (情境表演法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内容。幼儿在情节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主角的快乐,又能充分展现自我,同时培养自信,学会帮助他人。)

  六、说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等。

  (游戏法的运用是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

  七:说活动程序:

  本次活动我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一、展示《我想帮忙》课件,引导幼儿看图说话,并认读词语:帮忙。

  二、引导幼儿情境讲述,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三、尝试表演,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大班语言教案15

  活动设计背景

  学习拼音是大大班小朋友的一个难点,学拼音特别枯燥,单调乏味的语言活动,不能小学化,尽量以游戏为主。

  活动目标

  1.学会了四种声调的读音,六个单韵母,二十三个声母以及音节的拼读,同时也找到了一些学习的特点。

  2.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丰富相关词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规范读音。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掌握书写格式,端正坐姿。

  活动准备

  1.蓝猫教学动画片教材

  2.图片和实物

  活动过程

  1.针对拟教学的单个拼音,连续播放3次蓝猫教学动画片对应教材。

  2.由老师引读,幼儿跟读拼音3遍。

  3.出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联想记忆。

  4.运用针对性游戏拓展幼儿进行深度记忆和拼读。

  5.提供拼音描红,课堂上端正坐姿,讲解正确书写格式。

  教学反思

  一、我采用了蓝猫教学的动画来学拼音,拼音学习活动本来枯燥,在短时间内要能记住这些拼读,首先要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学习拼音的欲望。运用动画吸引幼儿注意。如“今天鸡大婶又给我们带来是什么,加上蓝猫的一个小插曲,这时孩子们就有兴趣了。关键一点,幼儿发音特重要,运用标准读法不会误导幼儿不规范读音,避免与小学不相符,让幼儿背上包袱。

  二、准备相应的.图片和实物,加深印象。比如‘图片一面画的小鸡,那另一面就是声母j,幼儿会准确读出这个声母。还可以用儿歌的形式来增加记忆,如学习声母d时“白白的马儿跑来了,一路留下了d’d的脚印,拼写不会错。还给“y”取名大y,i叫小i。因为声母是一个字起头的音,所以y就是老大,i就是小。把声母y和韵母区i分开了.也是一样用儿歌形式,小ü小ü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见到就jqx就把小眼镜给摘掉了。只要一提醒,它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孩子们就会准确的读出并写出,积极性高。

  三、运用游戏为主的教学活动。学完六个单韵母,每学一个声母后,都要与单韵母进行组合成一个音节进行拼读。在游戏时,看谁先把“大”的音节da从小朋友手中找出来并且拼出来。这样他们就有成就感哦!原来这个字可以用音节拼写呀,好神奇!会引起学下一个阶段的欲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当幼儿有书写的欲望时,就要求正确的坐姿,书写工整,经过以往的经验,大大班毕业的学生过度一年级时,老师注重的书写格式。每次端正坐姿外,要求书写格式,如“看谁把这个b放在了中格和上格,而且呀写得胖呼呼的,漂漂亮亮的“孩子们很积极地去完成任务,同时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多种游戏地学习,幼儿很快掌握拼音,试着让幼儿读有兴趣拼音故事,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我最终目的。

2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