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
分享

【精品】科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科学教案四篇

科学教案 篇1

  认识鞋的正反

  活动目的:

  1、分清鞋的正反,学习区分鞋的正反的方法。

  2、提高观察能力、辨别力。

  3、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纸制鞋样每人一双,贴绒板,大的一样的鞋子两双,大鞋样一双贴有笑和哭的表情。

  2、“找朋友”的音乐磁带一盘,另“开汽车”和“哭”“笑”的音乐磁带。

  3、创设鞋阿姨的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接鞋阿姨的电话:喂!是鞋阿姨啊,什么事啊?哦,好的。“刚才鞋阿姨打电话来,让我们去参观,高兴吗?”“呀鞋阿姨家的鞋可真多,

  出示一双放反的鞋样。(哭声)

  教师问:“鞋娃娃,你为什么哭呀?”

  鞋娃娃:“我被小朋友穿反了,我可难受了。”

  教师:“谁来帮助鞋娃娃?”教师请一个幼儿把鞋正过来。

  鞋娃娃:“现在舒服多了,你们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谢谢你们。”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辨别鞋的正反。

  出示两双鞋样(一正一反)。“仔细看看,这两双鞋子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然后请个别幼儿讲述,及时表扬能认真观察的小朋友。

  教师总结:穿对的鞋子就像两个好朋友头碰头,中间有个小窝窝,就像两个好朋友张着嘴笑。如果头和头不在一起,那就是在生气,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说明鞋子穿反了。有了这个方法,我们就能分清楚鞋子的正反了。

  三、通过做游戏,反复操作,分清鞋的正反,并学会穿对鞋。

  1、“送鞋娃娃回家”

  游戏方法:将小鞋样(幼儿每人一双)摆在教室四周。

  教师:“看!鞋阿姨家还有很多鞋娃娃没有找到好朋友呢,请小朋友来帮助它们找到好朋友,再送它回家,好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帮鞋娃娃找到朋友呢?”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小结,然后幼儿去帮鞋娃娃找朋友

  幼儿每人拿一双鞋样贴到贴绒板上,然后集体评价,看看谁找错了,为什么,应该怎么放?”重点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自己的鞋子的?

  3、“找朋友”

  游戏方法:教师和幼儿将鞋子脱下放在椅子下面,一起听音乐做找朋友的游戏。音乐结束,幼儿快速找自己的鞋子穿好。

  要求:鞋子要穿对,教师检查。

  四、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鞋子的兴趣。

  “鞋阿姨今天真高兴,因为小朋友帮了她很多忙。她家的鞋娃娃多么?其实啊以后做成了鞋子就更好看了,那么那些鞋子会用什么材料来做呢,小朋友先回家去看看自己家的鞋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下次我们再去鞋阿姨家做客、交流好吗?”

科学教案 篇2

  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9课浮与沉》

  教材分析

  浮与沉》是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共安排了三个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

  1、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

  2、认识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3、感受浮力。旨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研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并从而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对沉浮现象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学习基础,加之本课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探究性极强,学生在一次次经历中对原有认知不断修正、完善,三维目标得以落实,科学素养获得和谐发展。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是从实际出发,把握深广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有条不紊地操作、用符号记录、体验感受到用语言表达、比较归纳、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性质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浮和沉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浮力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物体沉浮现象;

  2、实验设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准备

  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认识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

  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动一:做小鼓。

  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训练为重点

  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

  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

  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制定小组计划。

  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 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意图:

  恐龙对于孩子们永远充满好奇。他们喜欢看关于恐龙的书籍,听关于恐龙的故事,玩关于恐龙的玩具,“恐龙”是种神秘奇特的动物,没人见过真正的恐龙是什么样子,人们见到的恐龙图案全是科学家通它的化石还原的形象。这给孩子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孩子对恐龙世界探秘的渴望。

  活动目标:

  1.感知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恐龙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3.感受生命的宝贵,学会感恩。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内容:

  活动一:科学《探秘恐龙世界》

  ●分享、交流

  (1)介绍自己收集的恐龙图片、资料,讨论自己知道的恐龙。

  (2)请个别幼儿分享讲述。

  ●欣赏、感受

  (1)观看恐龙化石。

  (2)恐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演示、讨论

  (1)恐龙模拟视频,感受恐龙世界的壮观和神秘。

  (2)利用课件和视频认识腔骨龙、异特龙、梁龙、甲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3)小结

  肉食性恐龙牙齿锋利,吃肉凶猛,两腿行走。

  草食性恐龙吃青草、树枝上的嫩叶等,草食性恐龙比较巨大,牙齿扁平。

  杂食性恐龙既吃肉也吃植物,还偷吃恐龙蛋。目前发现的恐龙中,草食性恐龙最多,杂食性恐龙最少。

  ●猜想、探究

  (1)现在还有恐龙吗?它们都到哪去了?

  (2)科学家对于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测。(看视频)

  A、小行星撞地球假说

  B、火山爆发假说

  C、气候变化假说

  D、海洋变迁假说

  小结: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操作、游戏

  分组活动:

  (1)白色恐龙石膏像涂色

  (2)恐龙化石挖掘考古

  (3)恐龙模型分类

  活动二:绘本《永远永远爱你》

  ●认识恐龙

  播放视频,认识霸王龙和慈母龙。

  慈母龙:最爱自己孩子,吃植物和野果等。

  霸王龙:凶猛的食肉恐龙。

  ●角色介绍

  认识绘本《永远永远爱你》

  ●阅读绘本

  (1)解读封面

  封面上有谁?故事名字是什么?

  (2)故事中谁永远永远爱谁?

  (3)阅读绘本,教师指导。

  ●理解绘本

  (1)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理解故事情节。

  观察——猜图——理解

  主要问题:

  1.慈母龙妈妈捡来的蛋是谁的蛋?

  2.蛋孵出霸王龙为什么要把他送走?后来为什么又留下?

  3.大的霸王龙是良太的什么人?为什么?

  4.果子山是谁送给慈母龙的?

  5.故事中谁永远、永远爱谁?你怎么知道?

  ●欣赏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感受亲情。

  ●情感体验

  (1)视频:《父母的爱》,感受父母无私的爱。

  (2)幼儿动手操作,采用绘画、粘贴的方式制作感恩卡,送给妈妈。

  活动三:区域活动《恐龙的故事》

  图书区:将收集的恐龙书籍、视频投放活动区。

  科学区:将沙盘投放在科学区,隐藏恐龙化石。

  建构区:收集恐龙图片以及恐龙模型、废旧牙膏盒、废旧报纸、以及饮料品和易拉罐、积木,用于搭建和游戏。

  美工区:恐龙图片,让幼儿自由绘画,投放橡皮泥,动手捏恐龙。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知识,我想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和几张图片进行教学,很难使幼儿充分感知了解,教学效果可能不尽人意。为此,课前我鼓励幼儿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网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寻找恐龙的模型玩具或图书图片等,然后带到幼儿园一起交流观看,为这次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和准备。

22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