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
分享

实用的美术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美术教案集锦10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概括基本形的方法。

  2运用学习的方法并添加特征练习画刺猬。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添加适当的背景。

  教学重点:

  折线的节奏

  教学难点:

  添加背景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有一种小动物,它长得很奇怪,浑身是刺,胆子却很小,你一靠近它,它就团成一团,人们确很喜欢它,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对了它就是可爱的'小刺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小刺猬(板书课题:画刺猬)。

  步骤方法

  1. 刺猬的身体可以概括成半圆形。

  2. 它身上的刺可用折线来概括。

  3. 在图画纸上确定位置。

  4. 先画半原形。

  5. 然后画折线,注意折线的节奏。(可做单独的画线训练)

  6. 涂色并添加背静(注意与主体的和谐)。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片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美术教案 篇2

  教材说明:

  本课教材中的蜗牛主要是用螺旋线画出不同动态的蜗牛,并添画环境。

  教学目的: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

  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1.导语: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二、教学重点: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造型与其他时期人物画造型的比较,以及和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任务比较,在感性的理解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操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五、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引出问题:

  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板书课题)

  学习新内容播放课件的《捣练图》全图。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

  问题:什么是仕女画?

  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问题:

  1、什么是捣练?

  1、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有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

  学生解答“仕女画”。

  学生解答“捣练”、“熨烫”。

  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张萱、周昉、赵佶及相关背景。

  (二)共同探讨,解读《捣练图》。

  1、这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请问:画中共有多少个人物?

  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这些细节找出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丰颊肥体)及其衣着的设色,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绘画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教科书中那三幅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画作。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细节描写,派代表描述。

  学生对比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饰,畅所欲言。

  思考与讨论: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再播放一组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提出问题: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认识?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学生可能问:为什么唐代仕女画中的妇女都是“丰颊肥体”的?(教师启示学生从唐人和今人的审美标准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或发表个人观点。教师归纳。

  评价与小结这幅画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注重细节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结课,布置作业,课下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唐代人物画与不同朝代人物画以及与西方古典人物画比较的小论文,要求:

  1、要有自己的观点。

  2、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3、字数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教材突出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无不印刻着历史的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选择了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领会美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教材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为开展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名家关于美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

  和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五)、学习材料

  教材主要基于图例和文字的学习,如果时间与条件许可,可利用电脑软件或互联网对一些作品进行横向补充。如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师生之间可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学习。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刻领会和认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选取恰当的点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从中发现时代文化的演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教材以中国女性着装为例,可以从服装的样式、道具、环境等,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加以比较和引导,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解答。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对学生的回答也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关于思考与讨论

  1、银狐显然不是传统的中原样式,而是当时辽金游牧民族的盛水用具。

  三彩骆驼载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个是胡人,后两位是汉人。

  《簪花仕女图》表现的人物服饰华美、仪态雍容高贵。不难看出,唐代是一个工艺发达、经济繁荣、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繁盛的时代。

  2、晚清时期的女装:中式、布料、缠足,整体形象给人以贞淑、纯朴、贤德的感受。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强烈约束和影响。

  民国时期的女装:西式、皮毛质,显得时尚而大气,给人的感觉当时的女性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家庭走上了社会。

  现代女性的服装:更加追求自然与和谐,短裤、质料多样化、运动鞋、贝雷冒、披肩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经日趋开放,精神面貌充满活力,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

  3、教堂和道观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灵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4、老北京街道狭窄,民居和店面建筑普遍低矮、简陋,广告稀少、混乱,交通多依靠步行,少量人力车;现在的北京街道平坦、宽敞,建筑宏伟,店面整洁,广告丰富、有序,交通便利发达,各种现代化车辆穿梭而行。通过比较,反映了北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国际性大都市。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

  《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

  《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

  《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

  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

  讲解:

  大约是在1-2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涵的时代文化及其意义。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又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产物。所以,它除了能带给我们一定的.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出许多信息,我们便可籍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利用作品和问题将学生迅速导入课题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载功能。通过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2、接下来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5分钟)设问:

  (1)从作品各个仕女的姿态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内容吗?

  (2)从她们华美的服饰和精美的首饰中,你又能感受到当时的纺织和工艺水平如何吗?

  (3)从她们的面庞、体态,你能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归纳:

  作品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闲步游乐的场景。全卷分为四段:采花、观花、漫步和戏犬。

  (1)虽然整个画面流露着高雅华贵、安逸祥和的气氛,但她们优雅的体态和奢华的服饰依然掩饰不了人物空虚的内心世界。她们从容闲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们感受到封建社会中这些上流社会的宫廷贵妇人们,尽管锦衣玉食、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寂寞,显得百无聊赖。

  (2)她们身披薄纱、薄如蝉翼,衣着华美艳丽、高贵典雅。她们高髻凌风,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

  从画面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和精美首饰,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3)她们体态丰腴柔美、脸庞圆润,浓黛蛾翅眉,薄纱下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这种浓丽丰肥的理想化的“罗绮人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心态。那时崇尚女性美的标准就是丰腴,而当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画面上的人物、动物被描绘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可见唐代画家不仅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绘画工具材料,而且在绘画技巧上也已经十分娴熟。

  3、思考与讨论:(10分钟)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都是哪里的人?

  教师讲解:

  (1)银壶不是中原样式,而是辽金游牧民族的皮囊式壶形盛水器具。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银质。陕西省博物馆收藏。银壶形似皮囊,壶口位于扁圆形壶身的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莲瓣形壶盖,盖顶系有银链与弓形提梁相连。银壶腹部两侧均有舞马衔杯纹饰。此壶纹饰、提梁均作鎏金处理。

  皮囊式壶形多见于辽金,见于唐代还是首次。

  (2)骆驼引颈直立,神情悠闲。背上垫有菱格纹圆毡,驼架上有乐舞俑五人;前三人为胡人(中国古代对西北方各民族的泛称),后两位为汉人。胡人所弹奏的乐器是一种波斯式的四弦曲项琵琶。此陶塑表现了不同民族的艺人在一起表演的情景,颇为新颖。反映了唐代少数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与汉族的社会交往活动频繁。陶塑结构完整,工艺精美。人物形象和动作都很生动。

  《三彩骆驼载舞俑》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通高66.5厘米,陶质三彩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第二课时)

  4、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接着观察第6面的三幅照片,这些照片是不同时期中国女性着装的真实写照。你能看出三种服饰有什么区别吗(从款式、质料、道具、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你能从服饰的衍变看出时代的变化吗?

  5、思考与讨论(10分钟)

  仔细观察第6、7面中两幅不同时期北京街景的照片,你能从照片中的建筑、店面设计、商业广告以及两张照片的摄影水平上分析一下两个不同时代北京的发展与变迁吗?6、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再接着观看第7面的两幅建筑照片,你知道教堂和道观分别是作什么用的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这三个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表述,可以让他们举手自由发言,教师口头启发诱导并作适当补充。)

  布置作业:

  1、在上面的三个思考与讨论中,自选一个写出你的认识。

  2、自学第7面的“名家论述”。

  (四)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引导观察。

  2、将观察结果向社会背景引伸和联系。

  (五)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可能会对特定的历史不熟悉,可以简要的向学生适当提供。

  三、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

  (二)教学评价点

  1、对学习活动参与程度。

  2、对本课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

  3、引伸能力。(能否从其它美术作品中发现它们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三、板书设计:

  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

美术教案 篇4

  大西瓜

  活动目标:

  学习手指点画,感知红色,白色和黑色,培养幼儿对玩泥和玩色的兴趣。活动形式:小组或区域

  环境材料:

  画有西瓜图案的纸,白色橡皮泥,黑色颜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西瓜瓤”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做西瓜籽时,分泥是难点,西瓜籽大小要适宜,这时可以给予示范和帮助。

  如果有的幼儿西瓜籽做得过大,可让幼儿将橡皮泥搓成细长条然后再分泥效果会好些。

  3、引导幼儿用手指蘸颜料点画西瓜籽,提醒幼儿手指按下去后马上提起来。幼儿在点画西瓜籽时。可引导他们“这里点一点,那里点一点”,同时比较一下整个手指按下去和轻轻点一点的两种西瓜籽的样子。

  4、一起来尝尝大西瓜。

  观察评价:观察比较两组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程度,是否能遵守相应的规则,活动后可让幼儿说说对两种不同方式来做西瓜籽的感受。

  小蝌蚪

  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2,幼儿学会用点画的方法画蝌蚪。

  准备:

  1,装着水草、蝌蚪的玻璃瓶6个。

  2,纸,装墨水的盘子6个。纸巾,棉签

  过程:

  1,教师提问引入教学:小朋友,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环境有些什么变化?(引出小蝌蚪)

  2,教师给每组发放蝌蚪,请幼儿仔细观察他的外貌:大脑袋,黑身子,长长的尾

  巴。

  3,教师示范讲解画法:

  先用大拇指点一下墨汁,然后印在纸上,最后用棉签添上尾巴。可以多画几只并添上水草。

  然后用纸巾擦手。

  4,发放材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评价。

  拓展:

  教师带领幼儿外出春游并对小蝌蚪放生。

  可爱的瓢虫

  一、目标:

1.学习手指点画的方法。

  2.培养美术活动的常规。

  二、准备:

  没有黑点的瓢虫图片每人一张,黑色颜料,抹布,贴有范例的背景图。

  三、重点与难点:

  用食指轻轻蘸颜料,点在瓢虫身上,手指不要来回蹭。

  四、过程与指导:

  1.出示背景图,教师讲述:“瓢虫妈妈生了两个孩子,小朋友说一说,哪个宝宝最漂亮?”

  引导幼儿观察身上有黑点的瓢虫漂亮。

  教师学没黑点的瓢虫:“呜。。。我身上没有花纹,多难看呀!”

  教师:“瓢虫宝宝伤心地哭了,怎么办呢?”(启发幼儿提出帮助小瓢虫画上花衣裳。)

  2.教师示范手指点画。

  先用食指轻轻蘸黑颜料,看好位置点下去,点上以后就把食指拿起来,不要来回蹭,以免弄脏画面。黑点分布要均匀,点完以后拿抹布把手指擦干净。

  3.幼儿点画。

  教师发材料,每位幼儿选一瓢虫图片进行点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看准位置,点在红色的甲壳上,避免蹭脏画面。育&婴……会

  4.展示幼儿作品。

  教师:“小瓢虫穿上漂亮的衣服真高兴,咱们让小瓢虫飞到草丛中去玩吧。”

  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将点画完的小瓢虫粘贴到背景图上去,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乐趣。

  天空

  活动目标:1.欣赏绘本画面,感受作品所呈现的色彩和布局之美。

  2.运用涂画、拓印的方式进行大胆的创作,表现雨天之美。

  活动实录:

  一、谈话导入,让幼儿尝试用涂画的方式表现雨天的天空

  1.师:“你们喜欢雨天吗?为什么?”

  幼:“不喜欢,因为不能出去玩。”“喜欢,因为可以给车子洗洗澡”……

  2.师:“你们有没有观察过雨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幼:“黑黑的。”“有的天深,有的天淡。”

  师:“哦,你看见了有变化的天空。”

  3.师:“老师这里有黑色、白色的颜料,还有水,请你们想办法把天空画出来,时间有规定,五分钟。”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师:“我想问一问,你们是怎么画出来的?用了什么方法?”

  幼:“黑的白的加在一起,变成灰色。”……

  师:“原来,白色颜料和黑色颜料在一起会变成灰色,再加水会变淡。”

  (这一个环节先是让幼儿把自己印象中的雨天的天空用涂画的方法画出来,并且让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黑色和白色颜料加在一起会变成灰色,加水会变淡,但是我觉得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选取两个幼儿的画做一个对比,让幼儿发现,水加的多颜色会更淡并且更均匀。)

  二、观看课件,感受作品的色彩之美

  1.师:“灰蒙蒙的雨天,你的心情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听的词形容。”

  幼:“心里没有彩虹”“很舒服”“很平静”……

  2.(观看课件《多彩的雨天》)

  3.师:“小黄是谁?”

  幼:“黄色的雨伞。”

  4.师:“它为什么说雨天是鲜艳的呢?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幼:“红色、黄色、蓝色、粉色……”

  师:“可以用什么好听的词形容这么多颜色?”

  幼:“五颜六色、色彩缤纷。”

  (这一部分是让幼儿感受灰色的雨天有了那么多五颜六色的伞变的更好看了,让幼儿体会到作品中的色彩之美。教师适当的给了幼儿一些词语,比如“色彩缤纷”)

  三、观察图片,感受作品的布局之美

  1.(出示四幅图)师:“你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2.师:“这幅都是伞的画上面都有哪些颜色的伞?你喜欢什么颜色?”

  总结:“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雨伞铺满了画面,丰富就是一种美。

  3.师:“你还喜欢哪幅?为什么?”

  总结:“雨伞们一个跟着一个走楼梯,有的在一起,有的走在前面,有规律的`排列就是一种美。”

  4.师:“还有的小朋友喜欢哪幅?为什么?”“谁和谁走在了一起?”(渗透遮挡的概念。)

  总结:“有的一起,有的分开,这是一种变化的美。”

  5.师:“最后一幅你喜欢吗?为什么?”

  总结:“简单也是一种美,红黄蓝是三原色,他们互相拉手,能变出各种颜色。”

  手指点画《可爱的小蚂蚁》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指点画出小蚂蚁的不同神态、动作,激发幼儿对手点画的兴趣。

  2.养成安静作画、正确操作美工材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纸碟、勾线笔、红和黑色颜料、小毛巾。

  2.示范手指画2幅。

  3.电视机、视频转换仪,小蚂蚁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小蚂蚁图片

  1.小朋友,你还记得我吗?我就是和你们一起做游戏的小蚂蚁啊!

  2.还记得我有几只脚吗?

  2.我是怎样走路的呀?请你们模仿我走路的样子吧。

  二、学习手指点画出小蚂蚁

  1.引导幼儿观看示范画。

  (1)观察示范画,发现蚂蚁画是用什么美术材料画的?

  (2)画在盘子的什么地方?蚂蚁在盘子里做什么样的动作?谁来模仿它的动作?

  (3)观察另一副画,两只蚂蚁有什么不同?

  (4)小蚂蚁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它有几只脚?脚长在身体的哪个部位?2.教师示范,用手指点画画出小蚂蚁的神态、动作

  (1)用右手十指轻蘸黑色颜料。

  (2)在盘子的中间连续点画三个原形,并且是相连的,表示蚂蚁的身体。

  (3)用勾线笔添画出蚂蚁的眼睛和六条腿。

  (4)在盘子周边添画红色的边纹进行装饰,给蚂蚁幸福的家园。

  (5)卫生要求:请幼儿注意在操作时不将颜料弄脏自己和同伴,保持清洁。

  3.启发和指

  导幼儿点画出不同的蚂蚁形态。

  4.集体创作,个别指导,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名称:蛋壳变变变

  适宜对象:中大班

  活动价值:

  (1)培养幼儿对蛋壳制作的兴趣。

  (2)根据蛋壳的外形特征及可碎性,展开丰富的想象。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材料:

  蛋是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在我们农村,养家禽的家庭较多,因此蛋的'收集也较为方便。为了开展制作活动,我们家园配合,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蛋壳。

  活动指导:

  (1)带领幼儿欣赏各蛋壳制品。如:用蛋壳制成的小猫头、小猪头;用蛋壳粘贴并添画的花瓶;用蛋壳制成的不倒翁。

  (2)开设蛋壳动物、蛋壳粘贴、不倒翁制作三个区,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制作。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时间对我们是再重要、再平常、使用再多不过的概念了,但时间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课题将时间拟人化,向我们述说着时间的重要性,给人以亲切的感觉。通过钟表的制作和有关时间的绘画表现,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钟表设计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而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钟表,局限于外观造型的设计。钟表的设计包括钟的整体造型和钟面的设计。在钟表的色彩搭配上,应注意协调关系,重点突出,钟面指示明确,便于大家更准确地看清时间。

  活动一作业的形式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把纸睬用折叠的方法制作手表;另一种是收集身边的材料,通过联想制作不同造型的钟表。活动二的学习内容以时间为题材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相同的人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的活动,或同一时刻不同的人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进行钟面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

  各总钟的资料、剪刀、胶水、各种装饰材料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观赏钟

  1.观看迪士尼影片《time》的幻灯片,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二、了解钟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三、设计钟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创造钟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评析钟

  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沙漏等)。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找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

  活动二:

  一、游戏导人

  “报时”小游戏:

  a.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七台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观看课件.学生设置时间)

  b.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其他学生_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

  A.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活动。

  1.师生互动:

  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于什么。

  2.观看课件,教师依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

  3.观看幻灯:

  找错误,(不是同一主人公。两幅画的内容太接近。)并说说理由。

  B.表现在相同时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

  1.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2.游戏表演:

  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

  3.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

  4.观看课件: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创作训练

  1.课件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

  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交流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六、参考资料:

  文字素材

  1.人类最早的计时方法是日钟,所谓“日钟”就是用太阳的影子测定时间。最早的“日钟”——日晷是我国发明的,那是在石制的圆盘中心装着一根铁制的指针,圆盘放置在平台上,南高北低,指针上端正指北极,下端指南极,圆盘上下两面周围各刻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分为“时初”、“时正”等。最早的机械钟也是我国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只机械钟是唐代制造的“水运浑天仪”,它是现代钟表的鼻祖。沙漏是一种以沙为动力的机械时钟。这些古老的计时钟,它们都为钟表的发展作了科学和技术上的准备。

  2.古诗《惜时》。作者:陶渊明晋朝著名诗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音效素材

  《在钟表店里》为德国作曲家奥尔特(1850-一1893)所作,乐曲采用旋律、节奏、音色描绘了形形色色的钟表形象,抒发人们喜悦心情。此乐曲在湘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配套音乐磁带中能找到。《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创作歌曲。歌曲情趣欢快、活泼,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同样做着不同的事,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一事无成,说明了时问珍贵而紧迫。此乐曲在湘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配套音乐磁带中能找到。

  影视素材

  《time》这段影片是迪斯尼公司为帮助孩子们学习时间英语单词而制作的影片。影片中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许许多多、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钟表,它们与卡通明星们夸张搞笑的表演巧妙结合,组成生动的画面,伴随着活泼轻松的音乐,创设出一个钟表王国的世界。相信你能在《迪斯尼神奇英语》一系列的影片中能找到它。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最佳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教学难点: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重点: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教学过程:

  一、美术展览展示方式。

  1.中国自西周以来,宫廷中就一直收藏美术品。1925年组建的故宫博物院是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院。1959年落成的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作品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世界各国美术展览。

  2.美术馆的.性质作用:美术馆的作用日益广泛多样,不仅可提高一般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美术修养,而且可协助学校的美术教育,还可为美术家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向理论工作者提供资料和信息。

  3.今天的美术馆是艺术、教育、学术和科学的多机能综合体。

  4.博物馆

  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

  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

  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

  美术馆是博物馆的特殊类型,它从博物馆中分化而出。美术馆既特指美术馆,也包括具有美术馆性质的博物馆。

  二、走进中国美术馆

  1.总结本课学习知识点,总结参观展览的意义目的。

  2.同学们生思考:

  ①你知道中国美术馆在美术界的地位和作用吗?

  ②美术馆是如何布置、展示美术作品的?

  ③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展示方式,说说各种美术作品的最佳展示方式是什么?

  比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做策展人策划一次展览,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手工制作或个人收藏品,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展览的内容及主题上加以创意。

美术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图案是指有装饰意味的花纹、图形,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对实用物品的外观进行的装饰设计,包括器形设计、色彩设计,纹样设计。图案的总体特点是整齐、匀称、调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被人们广泛应用干服装、工艺美术品、建筑等各个领域。图案设计的形式美法则有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本课物品上的花廊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学习工艺美术设计的基础,它侧重于设计,但其中也渗透着“造型表现”的成分。图案有依物造型和依情造型两种途径,依情造型是指依照人的主观想象、联想而创造出的图案,如中国传统图案龙、凤。依物造型是指先写生,然后经加工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图案。图案不是自然原型的再现,而是要经过提炼和概括,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本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窗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各式各样的花朵枝叶等,当学生漫步于七彩的阳光里,感受着花香鸟语,春色满园的美景时,心中自然会涌动着创造美的欲望,他们或写生、或采集、或拍摄。自然唤起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达到发之潜能的目的。青少年正处于富有幻想的年龄阶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个性的.空间,花的家可以幻想为“我”的家,学生的设计制作与自己的情感生活相沟通,在学习中交流情感,陶冶情操。整个学习过程是艺术与情感的交融,艺术与生活的链接。平面设计与立体制作相结合,让学生既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又学会用艺术的方式美化生活。

  教学目标

  ①体验与发现:感悟春天的美,领略自然中的美的形状与色彩,发现花朵外形的“轮廓美”,形与形的“组合美”,花、叶近乎对称的“形式美”,追求变化后“似与不似之间”的“变形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②实践与创造:根据收集来的各种材料,通过手绘或其他方法,设计制作一件单独纹样图案和一件二方连续纹样图案。收集各式各样废旧的纸盒、花瓶,准备各色彩纸和水粉颜料,尝试用你喜爱的方式建一个花的家,美化物品。

  ③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视觉感受;对同学设计的图案进行合理的评价,能从老师和同学的合理评价中得到启发,逐步使自己的艺术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见课本28~29页。

  (1)欣赏春天的美:叶绿花艳感悟花由田野走进艺术作品的变化过程,讨论花的家在乔迁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形式美的法则:形状的对称与均衡美,节奏与韵律美,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美,整体的变化统一美。

  第二部分:见课本30~3l页。

  图案可分为单独式和连续式两大类。

  单独纹样图案分自由式和适合式两种,它有对称和均衡两种骨式。

  连续纹样图案分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二方连续的骨式有波浪式、折线式、散点式等。

  图案的广泛应用:服饰、瓷器工艺品、建筑墙纸等。

  第三部分:见课本32~33页。

  (1)用彩纸折叠、粘贴、制作立体的花。

  (2)用水粉在废旧纸盒上绘制四方连续纹样。

  教学重点

  (1)设计并手绘一件单独纹样图案。(第l课时)

  (2)运用手绘或实物拓印、刻印,折叠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一件=方连续纹样图案。(第2课时)

美术教案 篇9

  《二方连续》是小学美术第5册的内容,是一节图案设计的课。在上一课《花头花叶纹样》的基础上进行二方连续的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二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就是单个的的纹样向左右或上下重复而组成的花纹。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一种制作二方连续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什么是二方连续。它有什么特点。

  2,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折叠剪纸、磨印、复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复写的方法:复写的时候一定要将位置对。

  教学准备:

  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一些做好的二方连续作品。学生准备:

  1,剪刀、彩色纸、胶水。

  2,树叶、水粉画的工具材料。

  3,绘画材料、拷贝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花头花叶纹样的特点,纹样和真的花真叶有什么不同?(进行了夸张和变形)

  二、通过欣赏一些图片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些二方连续的纹样,让学生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纹样都是一些连续的重复纹样,从而引出二方连续的概念。

  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纹样,先请学生讨论讨论,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二方连续。

  然后师生共同欣赏课件中的二方纹样的例子,体会二方连续的美(茶杯上、地毯上、织物上、古代建筑)

  三、学习二方连续的骨架。

  课件出示几种不同骨架的二方连续纹样,如简单重复的、交错重复的波浪重复的。动画显示花纹的骨架,帮助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的构成方法。

  四、学习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

  想一想你怎样可以做出一些一模一样的重复图案呢?

  (学生可能会联想到,用硬币印重复硬币花纹的经验)

  启发学生想想怎样可以作重复的花纹呢?

  (剪纸的'方法,拓印的方法、绘画的方法)

  师做小结: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是很多的,(剪、印图章、折、画等多种方法)

  重点介绍三种(课件里有动画分别演示三种方法,教师还可以用实物示范制作)

  1、剪:将长条的纸折叠好,用剪刀剪,可以剪断,也可以不剪断。剪断的,每个图形都是一样的,排列在一起就是一条二方连续。不剪断,可以将花折的突起,也可以形成好看的二方连续。

  2、印:用一片树叶或剪出的一个花纹做底版,在上面涂上水粉色,要注意颜色中水分要少一点。然后转印到另外的白纸上。

  3、画:用一张薄纸或者拷贝纸,在上面画一个花纹,用拷贝的方法,画出一条二方连续花纹。

  五、作业要求

  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用一种方法做出一条二方连续纹样,制作时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骨架的二方连续纹样。也可以自己用别的方法来作出一条二方连续纹样。

美术教案 篇10

  一、说龙:

  1.收集关于龙的资料。

  2.说说你对龙的了解。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初步感受龙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看龙:

  1.欣赏龙的演变:

  a、玉龙猪——新石器时代

  b、瓦当上的行龙——汉代

  c、赵州桥栏板上的双龙——隋代

  d、通经北面上的云龙——唐代

  e、高足杯上的云龙——元代

  f、金冠上的升龙——明代

  g、黄帝玉玺上的蟠龙——清代

  2.了解龙的组合形象:骆驼头、鹿角(风华稳重)、马齿、牛耳、蛇身(灵敏矫健)、鲤鱼鳞(条理有序)、鹰爪(扎实气魄)、泥鳅尾。

  教学意图:了解龙的演变过程,如商周粗狂抽象;春秋战国秀丽洒脱;秦汉雄建豪放;隋唐健壮圆润;宋代成熟稳健;明清繁复华丽等。龙是摄取了最精华、最完美的部位,是万物之灵,同时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三、画龙:

  1.欣赏书中学生作品。

  2.画龙的'口诀:昂首、张口、露齿、睁眼。

  3.提出作业要求:画一条龙。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四、赏龙:

  1.欣赏作品。

  2.谈谈创作体会。

  教学意图:体验成功感。

  五、做龙:

  1.我们是龙的传人。

  2.怎样做一个龙的传人

24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