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
分享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外出散步时,孩子们发现了一位怀孕的阿姨,许多幼儿对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的、如何长大的非常感兴趣,因此设计了这次活动。活动重点放在幼儿收集妈妈十月怀胎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文字资料)和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上,让幼儿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本次活动以幼儿主动参与为主,自己收集、寻找获得信息,(家长协助幼儿上网、去书店、咨询医生等,让幼儿获得知识),在收集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通过集体活动,详细了解胎儿在母体中是如何长大的。让幼儿尝试获得知识的各种途径。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用各种途径获得知识。

  2、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知道妈妈养育自己的辛苦。

  3、教育幼儿尊敬妈妈,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收集大量的关于母亲十月怀胎的资料,可由家长协助幼儿上网、去书店、咨询医生等方法获得信息。

  2、胎儿在母体中成长的、真实的影像资料、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影像资料、胶水、泡沫板

  3、一位怀孕的`母亲

  活动过程:

  一、主题讨论

  幼儿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问题: (1)、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会有什么反应?

  (2)、你在妈妈肚子里,饿了怎么办?

  (3)、你在妈妈肚子里,怎样活动和长大的?

  (4)、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1、请一位怀孕的母亲

  让幼儿有个直观的了解,阿姨肚子里有个小宝宝。自己没出生前也是在妈妈肚子里渐渐长大直至出生的,激发幼儿想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愿望。

  2、影像资料

  通过影像资料,让幼儿看到自己在母亲肚子里的真实影像,初步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渐渐长大的。

  3、卡通形象

  进一步加深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长大的,初步体会妈妈孕育自己的不容易。

  三、布置主题墙:妈妈孕育我

  1、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妈妈的观察,夸夸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最能干”。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幼儿自己动手把收集的资料贴在主题墙上,让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

  活动延伸:

  回家后做几件爱妈妈的事情,第二天开展主题讨论:你是如何爱妈妈的。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们,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希望大家学会感谢妈妈、关爱妈妈,体会妈妈养育自己的艰辛,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也祝福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记录等活动,初步了解桌腿的形状与桌面承受能力的关系。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的实验记录表,幼儿人手一张实验记录表,积木若干块,彩色纸若干(保证人手两张),记录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张纸)提问:这是什么?你能让它站起来吗?请个别幼儿来试试。并提问: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总结:可以用折和卷的方法是一张纸站起来。

  教师:加大难度,用两长纸,做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而且能站起来。

  让老师先来试试。教师演示用直线形的桌腿做的桌子,不能站起来。没成功,小朋友来试试。

  2、幼儿操作以后,把自己做的桌子展示在前面的展台上。

  教师:老师的桌子为什么没有站起来,引导幼儿观察这张桌子的桌腿是一条直线。老师把它记录在表格里:一条直线的桌腿不能站起来(打叉),你能把你的桌子记录下来吗?

  3、教师:小朋友的桌子都能站起来了,但它牢吗?上面能放东西吗?我们用什么来检验一下?(积木)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如果在叠第三块积木时,桌子倒了,那应该记3还是2呢?记完了每个小朋友在做一张不一样桌腿的桌子,也记录下放积木的'数量。

  4、幼儿操作。提问:刚才小朋友做的桌子能放几块积木?最多的放几块是什么样的桌腿?

  5、总结:圆桌腿的桌子最牢。

  6、出示三张一样的纸。教师:这里有三张一模一样的纸,我要作成三个不同粗细的桌腿,猜猜那长桌子最牢。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叠积木。先试试细和中桌腿的桌子?再试试剩下的两张桌子。发现中桌子最牢。

  7、总结:一样形状的桌子不一定是桌腿粗的牢。其实桌子的牢固程度和桌腿的形状,粗细、高矮都有关系。我们回教室再研究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设计:阳光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贴近生活的东西才是最吸引幼儿的,玩沙就是幼儿快乐的活动之一。在玩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发挥,在玩沙时幼儿能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去感知、去操作,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沙的特性与用途,营造了玩中学、学中乐的氛围。最后幼儿可以自己制作小沙锤,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沙活动感知沙的特性与用途。通过自主操作活动,激发探索欲望,尝试带来的成功。

  2、尝试用沙子制作沙锤,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沙有干湿、粗细的区别。

  3、简单了解沙尘暴的成因,树立环保意识。

  4、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动画片《沙土》、沙坑、玩沙工具、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1、观看动画片《沙土》

  (1)沙画

  (2)盖房

  (3)小制作——沙锤

  (4)沙尘暴

  2、提出问题:

  (1)说一说你见过到沙土(细沙、粗纱、彩沙)。

  (2)沙土有什么用?引导幼儿说出“沙子可以用来铺路、造房子、造桥、作画......

  (3)小结:近年来,沙尘暴波及的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沙尘暴主要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无计划开荒,造成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所致。只有加强环保意识,退耕还草,种植大量的`树木花草,建更多的防护林,才能减少沙尘暴。

  3、出示沙锤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干湿沙和粗细沙的不同,所付出的声音也不同。

  4、自主探索活动:玩沙

  (1)要求:“玩沙的时候不要扬沙子,不揉眼睛,要讲究卫生。”

  (2)小脚踩一踩,小手抓一抓。

  (3)说一说:在玩沙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感知。(沙是细细的、是一粒一粒的、是松散的、抓不成东西......)

  4、小结

  5、小制作——沙锤

  (1)幼儿动手制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2)打击乐:我快乐

  6、自然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0”的实际意义。

  2、对认识“0”的活动有兴趣,促进幼儿积极思维。

  活动准备:

  货架、文具、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卖铅笔盒:

  ——“熊大婶的.店刚开张,请小朋友帮忙记账,货架上有5只铅笔盒,用数字几来表示?卖掉1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1)、幼儿取出卡片列出5-1=4的算式:

  ——“又卖掉一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2)、幼儿用同上的方法列出算式:

  ——“最后一只也卖掉了,该怎么记?”

  (3)、幼儿想像,得出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卖文具:

  ——“熊大婶店里的商品很多,你们还能帮忙吗?”

  再出示8支铅笔,6块橡皮,提问同上:

  “咦,这些题目都一样吗?它们的得数都是0,为什么?”

  “猜一猜,熊大婶卖文具,还会碰到等于0的题目吗?”

  “怎样才能等于‘0’?这样的题目做得完吗?为什么?”

  3、游戏:躲“0”:

  (1)、介绍游戏规则:看见得数是“0”的题目或看到用“0”表示的图片躲起来。

  (2)、游戏若干遍。说说你为什么躲得那么快?

  4、粗心的小熊:

  ——“熊宝宝看见‘0’觉得它没有意义,帮妈妈记账是把‘0’都拿掉了,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熊宝宝打电话时把‘0’都拿掉了,它把车开到马路上,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哪儿还有‘0’,‘0’能去掉吗?‘0’还能表示其他意思,它还能表示什么?”(记分,门牌号码,天气温度,温度计等)

  5、请幼儿回去找找“0”。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塑料玩具、伞、圆纸片、牙签、木片、盖子。

  2、学具:陀螺、电风扇、法条玩具、录音机、磁带、钟表。

  3、视屏展示仪、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转动的经验。

  1、幼儿猜谜: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猜猜什么?(风车)出示风车,请幼儿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

  2、师幼小结:有了风,风车就转动。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

  1、是:你能让自己的身体转动起来吗?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哪些部位能转动。

  2、幼儿探索绳梯部位的转动。

  3、幼儿交流:

  (1)幼儿交流;你让身体的哪一部位转动起来了,请你试一试。

  (2)师: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不能转动,行不行?

  4、师幼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三、探索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1、师:你能够想办法让桌上的东西转动起来吗?玩的时候动脑筋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的.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在视屏仪上演示.

  3、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四、拓展生活经验

  1、请小朋友到周围找一找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幼儿交流:哪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2、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带孩子们外出活动时随处可见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鲜花,他们对色彩很感兴趣,同时对大自然中美丽的花朵也是情有独钟。自春晚过后,刘谦表演的魔术便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孩子们也经常讨论着神奇的魔术表演,有的甚至跃跃欲试尝试着表演简单的魔术。为了将以上两点有机结合,根据大班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水平,我设计了本活动。活动主要涉及科学领域,在活动中使幼儿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制作乒乓球小花,并通过各种方法尝试让小花转起来,通过探索对水的吸附力有直接的认识,并在整个活动中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操作,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2.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尝试用剪刀剪硬质物品,学习用废旧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

  活动准备

  1.废旧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小筐每桌一份。

  2.录音机,轻音乐及欢快音乐磁带。

  3.“闯关”幻灯片。

  4.魔袋一个,不同材质的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魔术“变小花”,导入活动

  1.老师扮魔术师,从魔袋里依次变出不同材质的小花,导入活动内容。

  2.鼓励幼儿通过闯关成为神奇的魔术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制作旋转的小花并探究旋转的奥秘

  1.引导幼儿闯第一关“观察关”。播放幻灯片1,老师变出乒乓球小花,请幼儿在观察外形的基础上说一说其制作方法。

  (1)这朵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谁能说一说是怎样做成的?

  (2)师生小结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强调剪刀剪硬物的技巧:用半个乒乓球做花朵,用剪刀剪出你喜欢的花瓣形状,剪刀用力要适当,注意花瓣要剪均匀,一朵漂亮的小花就做好了。

  2.引导幼儿闯第二关“动手关”。播放幻灯片2,用剪刀、乒乓球制作小花,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闯第三关“探索关”。播放幻灯片3,利用学具让小花旋转起来。

  (1)幼儿自由探索:请你试一试,如何让你的小花转起来。

  (2)提供泥工板、清水,引导幼儿将小花底部蘸少量清水放在泥工板上不停旋转。

  (3)小结幼儿操作,肯定幼儿的探究。

  4.引导幼儿闯第四关“揭秘关”。播放幻灯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讨论:小花为什么一直转,不容易掉下来。

  (2)师生小结:必须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来,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倾斜度决定小花旋转的速度。

  5.游戏“看谁转得快”,让幼儿亲自尝试如何让小花转得更快。

  现在请小魔术师运用你的魔法让小花转得更快,在规定时间内比比看,谁的小花转得又快又稳,不会掉下来。

  三、小结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感受旋转的快乐

  1.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小花,随欢快的音乐旋转。

  2.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更多旋转的物品,萌发探究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儿自由玩)

  (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

  (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

  (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

  (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科学现象,初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塑料小吸盘、饮料包装盒、吸管、玻璃杯、硬纸板、小盘子、蜡烛、水盆

  活动过程:

  一、玩玩小吸盘

  1、教师出示吸力球,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没有胶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盘上的?

  2、用吸盘试着吸一吸,吸盘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样让吸盘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盘,有什么感觉?怎样轻松地拿起吸盘?

  4、两人一组,将吸盘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开吗?

  5、想一想,是谁把吸盘粘住了?

  二、玩玩饮料盒

  让幼儿向空饮料盒内吹气,再吸气,观察包装盒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吹气时纸盒会鼓起来,吸气时纸盒会瘪下去?

  三、小实验:流不出来的水让幼儿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块硬纸板盖住杯口,用手按在纸板上把杯子倒过来,再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有什么现象。水流出来了吗?想一想为什么?

  四、小实验:谁让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蜡烛,倒入少量的水,点燃蜡烛,然后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引导幼儿说一说谁让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钢笔、针管、吸盘玩具等实物,小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

24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