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4篇(热)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文进行联想,仿编。用动作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投影。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秋天到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都飘到哪儿去了呢?
2、幼儿完整的欣赏教师朗诵的配乐散文诗,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
(1)文诗的题目叫什么?
(2)落叶都飘到哪里去了?
3、教师出示图片,有感情的朗诵配乐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学习短句。
(1)树叶落在地上,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2)树叶落在沟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3)树叶落在河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4)树叶落在院子里,谁看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4、幼儿分角色边欣赏散文诗边表演。
5、启发幼儿进行联想、仿编。
树叶还会落在哪里呢?谁会看见,它会把树叶当成什么?
6、朗诵自己仿编的新诗。
附散文:
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动作屋子。
树叶落在水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教学反思:
散文《落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教材中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
找准时机,开展活动。
孩子思维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果没有直观形象的参照物,让他们凭空想象事物,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我特意选择这金色的秋天,来进行本活动。孩子们最近听的是秋天的故事,唱的是秋天的歌,看的是秋天的景物,吃的是秋天的`水果和蔬菜。总之,孩子是满眼皆秋色。落叶当然也是眼中之物了,这就有了活动之源。所以,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兴致勃勃。
多媒体创设意境,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散文的内容是对幼儿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内容幼儿不易理解。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观形象性的。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配乐朗诵中,幼儿将会再次身临其境。通过欣赏,幼儿对散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整体感受,初步感受到散文的美,体验了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适度延伸,深入感受。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与体验散文带来的优美意境,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所以设计了活动延伸:“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爱妈妈的事。”因为下课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进一步拓展的开始。所以创设发展语言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活动延伸满足了幼儿表达的愿望,将课堂延伸到家庭。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探讨。例如对于散文中难理解的词“惦记、焐焐、盼望”,教师虽然引导解释,但孩子还是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课中孩子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学得兴致勃勃,但没有主动提问的现象,就连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没有提出来,这说明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我一定努力进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自己的教学品牌。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发现不同形状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通过猜想和验证,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玩过吹泡泡的游戏。
2、白板课件。
3、带孔积木、吸管,钥匙,树叶、玩具、铅丝、泡泡水、盆子、抹布等材料若干。
活动重难点:
通过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发现不同形状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听《吹泡泡》歌曲进入活动室。
2、教师吹一个泡泡。
师:小朋友,你吹过泡泡吗?你是怎么吹的?小结:哦!吹泡泡是要水里蘸一蘸,对着小嘴巴,轻轻吹一吹。但是,泡泡水对我们的皮肤是有伤害的,所以吹泡泡的时候要小心,嘴巴不要碰到泡泡水,也不要对着小朋友吹。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吹泡泡,好吗?
二、实验探究,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实验一:猜想并验证,哪些东西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实验结果。
出示课件。
师:这里有一些材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出示记录表。
师:哇!这么多材料,猜一猜哪些东西是可以吹出泡泡呢?
(2)操作验证。
①师:……觉得积木、吸管等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有的小朋友觉得可以,有的小朋友说不可以,那我们就试一试。
②要求:记住!试一个记录一个,能吹出泡泡就在记录表上打“√”,不能吹出泡泡的打“×”。好!开始吧。
③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你们是不是跟他们一样?这个有的说能吹出泡泡,有的说不能,我们一起来试试。小结:吸管、积木、玩具和钥匙可以吹出泡泡。
⑤师:这四样东西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有洞洞,泡泡是从洞洞里出来的,把洞洞完全放入泡泡水中,拿出来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3)尝试制作吹泡泡器。
师:树叶和铅丝不能吹出泡泡,因为它们没有洞洞,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也能吹出泡泡呢?想一想,然后用你的办法试一试。
师:你们的办法都吹出泡泡了吗?你的办法是什么?小结:真棒!都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把树叶弯一弯或是戳个洞,铅丝弯一弯,绕个洞就变成吹泡泡的玩具了。
2、实验二:猜想并验证,任何形状的镂空物体都可以吹出圆形的泡泡。
出示五角星、爱心、方形和圆形的吹泡泡玩具,引发幼儿探究不同形状吹出的泡泡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1)猜想实验结果。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形状?猜猜这些不同形状的玩具吹出来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呢?把形状画在记录表上。
师:你们的答案是什么?
(2)操作验证。
幼儿进行实验,教师观察。
师:有的小朋友说玩具是什么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就是什么形状的,那我们试试看,每一种材料都试试,把自己的结果写在记录表上,试一样记录一样,是什么形状就画上什么形状。
师:不同形状的玩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小结:哦!原来任何形状的玩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三、活动延伸,拓展知识。
师:今天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开心吗?那现在我们去太阳底下吹泡泡,看看泡泡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快走吧!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滑滑梯的正确方法。
2、懂得用不正确的方法玩滑滑梯易造成伤害,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喜欢参与滑滑梯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手偶小狗或其他动物。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小狗受伤了》
教师: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小狗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会受伤呢?小狗受了哪些伤,受伤后怎么办的?
2、幼儿听故事回答问题。
(1)老师有哪些小动物啊?它们在玩什么?
(2)教师提问:哎呀,你们发现玩滑滑梯时,哪个小动物的行为是正确的,谁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3)总结:小狗没有好好玩滑滑梯,做了不正确的动作,谁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2、讨论:怎样才能安全玩滑滑梯
(1)教师:谁来告诉大家,怎样玩滑滑梯才安全呢?(玩滑滑梯,先要用手扶着滑滑梯两边的扶手,从台阶爬上去,坐好后再往下滑,人多时要排好队,不推不挤。)
(2)做了不正确的动作, 可能会发生哪些危险?
(3)后来和爸爸妈妈外出猴宝宝怎么做了?上幼儿园怎么去的?
3、幼儿欣赏儿歌《滑滑梯》
(1)教师:我们将正确的玩滑滑梯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大家听一听,学一学。
(2)幼儿听一听儿歌,练习念一念儿歌。
4、带领幼儿到户外玩滑滑梯。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高楼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小朋友是随处可见,它形状颜色各异。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初步了解高楼设施的用途,感受高楼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孩子在互动的方式中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形成对高楼较为准确的认识。
组织形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了解城市中楼房的外形特征、结构、种类。
2.通过观察高楼的各种形态,喜爱城市里不同风格的`建筑。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见过城市中的高楼大厦。
环境准备
高楼的图片、积木。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用各种方式表现高楼。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对门牌号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过帮助故事中的小狗汪汪?
大家的办法都很好,我们继续听听故事中小狗是怎么做的?
1.教师讲述故事第1段。
3.继续讲故事,引出门牌号的意义。
二、讲解门牌号的意义
1.出示自制门牌号。
2.幼儿讨论门牌号的作用与意义。
4.幼儿说说自己家的门牌号。
你家的门牌号是多少啊?
5.设计门牌号
延伸活动
1.区角活动:美术角继续完成高楼的设计,并相互交流自己的创意。
2.家园联系: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多种方式寻找更多高楼的秘密。
活动反思: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也不是矮矮的平房而是高楼大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避免教学中单一传授知识、枯燥无味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幼儿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不足之处:
在教师提出要求,要求不够具体。在以后的活动中,还需多加强幼儿指导。大家一起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快乐。这次的活动场面虽然比较混乱,但是幼儿的兴趣都很高。希望下次活动,能够更好的抓住幼儿的心里特点,适时的引导幼儿情绪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