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班教案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案 篇1
人一生下来就能辨别光,其次就是辨别颜色,最后才能辨别形状。颜色和形状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小朋友认识客观世界都是由外部特征开始的。各种美丽的颜色对小朋友的视觉有强烈的吸引力,通过认识各种颜色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
小班幼儿一般在入园前就认识了红、黑、白等色彩鲜明的颜色。不过由于我们班小朋友年龄普遍偏小,再加上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色彩方面的家教相对薄弱点,刚入园时只有一小半幼儿能认识几种主色调,大半的.幼儿一种颜色也不认识。因此如何教会幼儿认识颜色是我们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幼儿迅速掌握颜色,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日常活动与课堂教学、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活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抽象的颜色。
一、在一日活动中认识
刚开学的三个月,我常带着小朋友去散步,走着走着我会停下来指着某种东西问小朋友:“这是什么颜色?”启发他们说出颜色名称,当然只限于红、黄、黑、绿这几种颜色。然后再让他们去找找有这种颜色的其他物体,对这种颜色进行巩固,小朋友对这几种颜色都掌握的较好。等小朋友掌握了红、绿、黑、黄这几种颜色后,我接着教他们认识蓝、橘黄、咖啡、紫色,由于这几种颜色在幼儿园周围的环境中很少出现,因此我多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如:语言活动《彩色村庄》,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了紫、绿、红、黄四种颜色,再让幼儿把蔬菜宝宝送到家里去,进一步熟悉这几种颜色。另外我还通过科学课《认识橘子》,运用实物橘子让小朋友观察颜色再进行涂色练习来教小朋友认识橘黄色,效果也很好。
二、在互相监督中进步
语言活动《彩色村庄》的最后一环节是“送蔬菜宝宝回家”,孩子们都忙碌的把自己拿的蔬菜放到相应的彩色房子里,这时候,陈晓敏见徐天龙把番茄放在紫房子里了,就大叫起来:“老师他送错了。”大家都跑来看,也纷纷叫道:“送错了,送错了。”龙龙急了,把番茄藏了起来,我过去看了看,问小朋友:“龙龙为什么会送错?”孩子们纷纷回答:“番茄穿的是红衣服,应该送到红房子里!”“紫色是绿色宝宝住的。”我听了连连点头,又忙替龙龙解围:“龙龙一定是不小心送错了,我们来看,龙龙现在不会送错了。”在我的鼓励下,龙龙把番茄送到红房子里去了。没想到这个突发事件倒让小朋友很快记住了紫色,再也不会混淆了。可见小朋友的监督作用还是挺强的。这样小朋友认识颜色又多了一种学习方法——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三、在对比运用中掌握
在油画棒中还有粉红、天蓝、淡绿、灰色等颜色是最难辨认的。我采用对比的方法在白纸上分别涂上深蓝、天蓝;淡绿、深绿;红色、粉红;白、灰,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让他们说说哪块深、哪块浅,讨论一下这些颜色用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如:大海涂深蓝,天空用天蓝,大树用深绿,小树用淡绿等等,这样小朋友不仅认识了这些相近色,还知道了如何运用他们,对小朋友的美术做画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教育,小朋友基本掌握了这些较常见的颜色,他们还会把看到的事情、物体用颜色画下来。一次,在艺术活动《美丽的花园》中,我让小朋友用各种美丽的颜色把在散步中看到的花画出来,然后对大家讲讲为什么要用这种颜色。孩子们非常积极,都纷纷展示着自己的作品。闻人洋指着自己那用一半红、一半白颜色画的花,说:“我看到的花心是白的,旁边是红的。”而徐柠的花他用了咖啡色,他解释说:“这朵花枯萎了。”我看了、听了,觉得孩子们的观察力及对颜色的运用能力都提高了。毕加索曾说过:“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现在我终于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
认识颜色是小班幼儿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经过一年的学习,小朋友们在作画、运用色彩方面进步非常大,这对提高幼儿认识客观世界能力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及反应能力
2.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椅子若干把
2.敲击用小铃
活动过程:
1.老师在空地放置4把小椅子摆成小花状,请5名幼儿上前围绕椅子站立。
2.老师敲打小铃,让幼儿围绕摆放的'椅子快速向同一方向前进。
3.当老师停止敲击小铃时,幼儿立即找一把空椅子坐下。*没有做到位子的小朋友即失败了。
4.老师减少一把椅子,请余下小朋友同上继续游戏。
——至最后一位小朋友获胜。
如让全班小朋友都能在短时间参与游戏,可在一次游戏后不用减少椅子,同时请另一位小朋
友上前玩游戏。
输者下换其他小朋友,赢者继续游戏,以此类推。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小班的宝宝从家里进入幼儿园,面对一个新的环境,会产生陌生焦虑感。应引导幼儿了解自己所在的班级,熟悉自己班级的几个生活分区,尽快帮助宝宝熟悉并喜欢新的生活环境,即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本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看看、说说、玩玩的方式,从多个方面了解自己的班级,使用班级的生活设施。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参加自己班级的生活空间,生活设施,使幼儿熟悉并喜欢新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爱自己班级的情感。
2.指导幼儿正确区分睡眠、活动、洗手间、厕所几个重要的活动区域,基本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班级的生活设施。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了解自己班级的生活空间,会正确区分睡眠活动、洗手、厕所这几个活动区域。难点是幼儿能够正确安全使用班级的生活设施。
活动准备:
布置好整洁、卫生、安全的活动生活区域。如;睡眠室、活动室、洗手间、厕所。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幼儿园的一天》。提问:
(1)故事中的红红在哪里听老师讲故事、唱歌、做游戏?
(2)中午,红红在哪里吃饭?午睡在什么地方?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红红在幼儿园里有活动室、睡眠室、餐厅。那我们也来参观一下我们的班级里有什么呢?
请幼儿观察自己班的新环境,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如观察到活动室里有桌子,小椅子,游戏玩具,还有娃娃家,活动室的墙上还帖有动画卡通图片,各种鲜艳的'图案。教师在幼儿说出后适当引导,让幼儿喜欢新的环境。
2.引导幼儿参观班级的几个重要生活区域。(如:睡眠室、活动室、洗手间、厕所)边参观边讨论,说出它们的名称、功能,学习使用的方法。
(1) 睡眠室里有许多小床,是小朋友安静午睡的地方。
(2) 活动室是小朋友上课、游戏的地方。
(3) 洗手间里有洗手池、毛巾、杯子、保温桶,是小朋友洗手、喝水的地方。小杯子、毛巾上面都有小朋友的照片,和照片对应的毛巾、杯子是自己的,要正确使用自己的毛巾、杯子。
(4) 厕所是小朋友解小便、大便的地方,小朋友在上厕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引导幼儿亲自使用一下其中的生活设施,教师随时用简明的语言作介绍,提示幼儿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并纠正幼儿错误的使用方法。
3.教师小结:宝宝们都很棒,今天,我们认识了我们班级的睡眠室、活动室、洗手间、厕所,我们班的小朋友就是我们这个家的小主人。以后,你们都要高高兴兴来我们幼儿园的这个家,要爱护这个家的所有东西。
活动延伸:
游戏:《捉迷藏》玩法:让全体幼儿闭上眼睛,请一个老师带领个别幼儿藏到睡眠室或其他地方并发出声音,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们藏在哪里,更换幼儿,继续游戏。
小班教案 篇4
目标:
1.尝试自己剥桔子品尝,感知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知道吃水果要讲究卫生,不乱丢果皮。
准备:
1.每组一只筐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桔子。
2.每组两个苹果。
过程:
1.感知桔子的外形特征。
——请每位幼儿拿一只桔子看一看,桔子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桔黄色),什么样子的(圆圆的、扁扁的)。
——与苹果对比,桔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软软的、粗糙的)
——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请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交换桔子,继续感知桔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2.感受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桔子可以怎么吃?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将剥下的桔子皮放在小筐里。
——引导幼儿观察一个桔子有许多瓣。
——品尝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说说品尝后的.感觉。
——引导幼儿分享、品尝别人剥的桔子。
——引导幼儿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也有桔子味?(桔子罐头、桔子糖、果冻、桔子汁、棒冰等)
建议:
1.给每个小组准备的桔子最好有大小、颜色、形状的差异。
2.如桔子有核,可请幼儿收集桔核装入小塑料袋,放置在自然角,供大家观察、比较。
3.如有可能,准备桔子果冻、桔子罐头、桔子汁、桔子糖等,供幼儿观看、品尝。
4.用桔子皮制作粘贴画。
5.幼儿对桔子如有继续探索的愿望,教师可提供条件引导幼儿深入探究。
活动反思:
秋天来了,桔子是幼儿较为常见也较为熟悉的一种水果,在第一环节中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孩子自己拿一个桔子观察,通过让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比一比这些方法,让小朋友们对桔子的外形特点更加的了解。到了第三个环节,小朋友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尤其是在剥桔子时,引导幼儿知道桔子是一瓣一瓣的,还请幼儿数一数有几瓣?并在剥的时候提醒幼儿要把桔子皮扔在小筐里,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同时活动中让孩子有自己动手剥桔子的意识,可以锻炼一下幼儿的小肌肉力量,但是在幼儿自己剥桔子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只是按了一个小洞,让孩子根据小洞将桔皮向外剥。孩子们对于品尝桔子的环节都非常的开心,品尝后有的小朋友说桔子酸酸的,有的小朋友说桔子甜甜的,小朋友们充分感知了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最后一个拓展环节是让幼儿说一说你还吃过什么东西也有桔子的味道,通过出示图片幼儿都很主动积极的在说。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幼儿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溶解现象:果珍、牛奶、糖水、盐水等,幼儿对这种现象非常好奇,经常会说“果珍不见了”“牛奶化掉了”,从而发出疑问“果珍哪里去了,糖到拿里去了”。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我设计了本活动。在设计活动前,我仔细研究了以前的小班溶解教案,发现活动很有效地帮助幼儿认识到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但活动过于简单(分两步走:感知果珍、牛奶、糖、盐会溶解;尝一尝溶解后的果珍、牛奶、糖、盐)。由此我设计的活动分三步走:感知、区分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什么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了解溶解的过程;尝一尝果珍在水里溶解后的水的味道。以感性的认知逐步向生活实际过渡,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出示一杯白开水和奶粉、细盐、苹果、各种豆豆)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认识苹果、奶粉、细盐、各种豆豆) 这里还有一杯白开水。如果我把这些东西都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请幼儿回答)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二、动手试一试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3、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4、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2、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太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已开展半日活动《太阳》,感知在温暖的阳光下的感觉。
2、幼儿在地毯上围坐成半圆形。
2、画有红灯笼、萝卜、红气球、太阳的画面四幅(旁边贴相应的字宝宝),布置在小栅栏上。
3、小兔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小木偶,引发幼儿兴趣。师:宝宝们,这是谁呀?(出示字卡“小兔子”)对,我是小兔子,今天我要去找——(出示字卡“太阳”)什么呀?你们真聪明,我要去找太阳,如果我找错了,你可要告诉我呀。
2、教师边讲故事边木偶表演《小兔找太阳》,根据故事情节的展开逐步拉出画面,让幼儿与故事互动,学习语言,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师:小兔子听说是红红的、圆圆的,就去找太阳。它在屋子里提着两盏红红的、圆圆的.红灯笼,高兴地说:我找到了找到了,这就是太阳师:哎,宝宝们:这是什么呀?那我们快点告诉小兔子,(引导幼儿学说:不,这是两盏红灯笼)这时妈妈说:“不,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子外面呢!”小兔子来到屋子外面……,以下三个画面用上面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与故事互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3、讲到“小兔子焦急地喊,真急人,太阳到底在哪儿呀?”请幼儿帮助小兔子说说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后教师继续讲故事。
4、欣赏故事录音《小兔子找太阳》。
我终于找到了太阳,谢谢宝宝们,下面就请你们听一听故事。
5、提问:⑴小兔子第一次找到了什么?(个别回答后,请小部分幼儿上来找找红灯笼,并一起说说故事中的对话“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子外面呢!”)。
⑵来又找到了什么?(个别回答后,请小部分幼儿上来找找大萝卜、红气球,并一起说说“这是三个大萝卜、红气球”。
⑶兔子为什么会把红灯笼、大萝卜、红气球当成太阳呢?(引导幼儿看看他们都是红红的、圆圆的)
⑷你见过太阳吗?在哪儿能找到它?在太阳下有什么感觉呢?⑸引导幼儿一起说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5、带领幼儿到太阳下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