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社会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小铜人和小蜡人》,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保持健康的心理。
2、探索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长处做到不骄傲,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做到不气馁。
3、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展示自己的长处。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调查表《长处和短处》。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小铜人和小蜡人》,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至故事《小铜人和小蜡人》。
教师带领幼儿边看图边倾听故事。
教师:故事里有谁?小铜人有什么优点?小蜡人有什么优点?
教师:小铜人和小蜡人有缺点吗?有什么缺点呢?
2、启发幼儿探索并讲述自己的长处。
教师:小朋友,你有优点吗?你的优点是什么?
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例如:会讲故事、会跳舞、会弹琴)
3、理解每一个人有缺点,敢于认识自己的不足。
教师:小铜人和小蜡人有自己的缺点,小朋友,你在哪些地方不足呢?
教师小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长处和优点就骄傲,也不能因为自己有不足和缺点就气馁。
孩子们阅读完故事后,都能理解故事讲的道理。
于是我利用早上活动时发生地一件事做例子和孩子们讲了起来:早上顾明康说朱睿胖,是个胖子。老师听见后,对他说,你个子矮,是个矮子。顾明康撅着嘴巴不开心了,连游戏都不玩了。事后,我问他当老师取笑你的时候,你难过了,那你取笑同伴的时候,同伴会不会难过呢?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立夏,烧野米饭是平湖的一个古老习俗。过去孩子烧野米饭时,所用的米都是向多户人家去讨来的,所用的豆啊、菜啊,都是从农民田地里去偷摘来的,据说这样的饭烧出来孩子们吃了以后,能祛除百病,整个夏天都不会头晕。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这一旧的习俗,我设计了此次活动,组织了孩子们进行烧野米饭活动,期待那时香味飘香,个个乐翻天,,人人吃得肚皮滚圆,喜笑颜开。
活动目标:
1、走进自然,拥抱春天,让孩子们热爱自然,体验野炊活动的快乐。
2、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体验,锻炼孩子的合作交往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大米、春笋、蚕豆、豌豆、莴苣、腊肉、香肠。
2、油盐酱醋、各类刀具、菜篮、木材稻草等。
活动重(难)点:孩子乐意动手与同伴参与此次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在这个季节里我们都会去做些什么呢?
小结:天晴的时候我们去春游放风筝,去公园踏青,感受大自然,刚才还有小朋友说到要烧野米饭,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烧野米饭吗?
二、说说野米饭的来历。
师:其实烧野米饭是我们平湖的一个习俗,很早以前我们的爷爷奶奶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啊都要烧野米饭,野米饭不但吃起来很香还可以祛除百病呢!
1.看录像——野米饭制作过程
师:他们在干什么呀?野米饭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看录像)
小结:录像里的小朋友们把所有的菜理好、切好,洗干净放在一个大锅里,然后给它调调味,盖上锅就可以烧了,半个小时后,他们的野米饭就可以吃了。
三、幼儿分工,烧野米饭。
1.幼儿清洁双手,教师提醒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
2.教师提醒幼儿使用刀具时注意安全。
3.要注意用火安全。
四、品尝野米饭,说说自己的感想。
师:哇!香喷喷的野米饭来啦,孩子们快来尝一尝。
我想采访一下吃完的小朋友,你觉得我们的野米饭味道怎么样呢?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一个收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2.知道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爱看书、爱护书的好习惯。
3.了解借阅图书的流程,体验借阅图书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图书馆ppt、录像、投影仪;教学图示记录卡。
2.“爱护图书”操作卡、勾线笔人手一份。
3.“图书馆”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收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1.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1)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去过图书馆吗?
(2)你去图书馆干什么?
(3)图书馆里有什么呢?
2.观看图书馆录像,了解图书馆内部环境。
(1)你看到图书馆里有什么?
(2)教师简单,知道图书馆是收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二)了解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文明借阅图书的好习惯。
1.幼儿相互讨论:如果你在图书馆看书,应该注意什么呢?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2.幼儿交流分享,教师结合图示记录在图书馆需要遵守的规则。
在图书馆有哪些需要我们遵守的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呢?
3.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爱护图书操作卡”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判断记录。
4.个别幼儿介绍操作卡记录情况。
(三)了解借书流程,体验借阅图书的乐趣。
1.观看借书录像。录像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借书的?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2.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记录借书流程。办卡--选书--借书--看书--还书。
3.教师出示一本图书馆借来的图书,简单介绍标签、藏书章、条形码等标记。
4.玩“借阅图书”情境游戏。教师介绍创设的“图书馆”情境,与幼儿玩借阅图书的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
5.活动结束,教师简单,鼓励幼儿多去图书馆借书、看书,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小博士。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创设“图书馆”游戏区,贴上标记,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2.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去图书馆办卡,和孩子一起去借阅图书。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初步了解目前科学解决这种污染的方法。
2.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请一名专家作有关介绍。
2.有关解决塑料袋污染的VCD片。
活动过程:
一、进一步了解塑料袋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1.请幼儿把各自带来的塑料袋集中起来,感受塑料袋数量之多。
2.我们整个生活小区、杭州市、浙江省、全国、全世界那么多人都在不停地使用塑料袋,这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二、尝试运用绘画方式表现自己对塑料袋污染的担忧。(如塑料袋堆积如山的情形,地球被废弃的塑料袋“淹没”的景象,塑料袋污染环境的`现象等。)
三、讨论减少塑料袋污染的方法。
1.塑料袋污染这么严重,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
2.当幼儿提出用篮子、纸袋、布袋来代替塑料袋时,请幼儿说说使用这些袋子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篮子结实耐用,且可清洗;纸袋携带方便,无污染,可回收再利用;布袋可清洗,可反复使用。)
3.目前我们无法做到禁止使用塑料袋,这些不易腐烂的塑料袋该怎样处理呢?
4.教师小结:现在,环保部门主要采用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把塑料袋埋在土里,但它会慢慢分解出一种有毒物质,破坏土壤和植物生长;另一种是把塑料袋烧掉,但与此同时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这两种方法都不理想。
四、向专家请教有关问题。
1.请幼儿大胆地向专家提问,请教有关塑料袋污染及其处理问题。
2.请专家结合VCD 片介绍目前科学解决塑料袋污染的方法:替代法和回收法。
3.教师小结:塑料袋会带来严重的污染,所以我们应推广用布袋、纸袋代替塑料袋。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废旧塑料袋送到工厂炼油,有的废旧塑料袋经过加工可以再生成油漆和新的塑料原料,但这一工作较难进行。
活动反思:
本节课课堂效果较好,预设目标基本达成。幼儿兴趣浓厚,跟我的配合很默契。幼儿对塑料袋的危害有了基本认识,并树立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他们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电脑一台、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手语图片,引入活动t: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样新的本领,看,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对了,这个阿姨是在做手势,你知道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小结: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
二、初步认识手语你们会做手语吗?老师做几个让你们猜一猜。
(教师示范:你、我、他、哭)今天老师还帮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教授,请他来教你们做手语。播放小熊flash学习:你好、早上好、我爱你、等等三、讲述故事,有帮助聋哑人的想法教师配乐讲述:出现小女孩的图片(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撰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t:如果你遇到这个小女孩,想不想帮助她?你想怎么帮助她?可她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你们说的话,对了,我们可以用手语来和她交流,谁先来?(幼儿用自己想出的手语动作将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帮助,小女孩就不会太伤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帮助,一天天长大起来,她用心学习,终于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示《千手观音》的图片t:她们都是聋哑人,什么都听不到,但她们却跳得这么好,她们真棒。观看录像《千手观音》小结:他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们感谢大家,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手语歌《感恩的心》让我们和客人老师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提问: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是麦爷爷的孩子.”
三、联想活动:小麦是夏季里成熟的粮食作物,你在夏季里还见过哪些粮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通过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附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伯伯阿姨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从而体现了《纲要》中所规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例如,认识小麦时,先让幼儿主动去观察;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麦的生长过程时也充分尊重幼儿个体独特的表现力。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亲身体验、游戏、课件等教学形式组织活动,使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说说、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麦子的生长过程,懂得了珍惜粮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