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瑶族舞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ABA
引子||:a:||||: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习,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反思
优点:
一、课前调动学生学习氛围很好,运用了最短的时间与学生形成默契,在短时间内运用坐如钟站如松等口令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强调了学生的坐姿以及站姿。还让学生模仿救护车的声音,大胆的张嘴来模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课程中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一一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二、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这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学生容易回答,并且能较好的组织语言回答,跟着教学的思路走。另外在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选用的节奏拍打、画旋律线、以及运用图形谱等等形式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以至于在后面的主题听辨环节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不足:
一、学生在唱旋律的过程中,我没有关注到学生演唱的准确性,主要是固化的思维左右了我,一方面设计的流程我是唱两遍,因而就担心时间不够,就有点跑流程,没能在这个关注到学生的演唱,这是课堂生成的问题,应该要及时解决才行。不能一味跑流程,要时刻关注学生。
二、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也有问题,学生一般 情况来讲在公开课上的反应是非常好的,都乐于表现自己,配合度也是相当高,前面的A段部分讲解的非常顺利,以至于时间比较充裕,到了B段的时候就明显有拖拉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听辨环节,结构的讲解环节时间就非常的紧张。因而在公开课比赛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的把握好时间。
总结:
总体来说这节课完成的`还算比较顺利,然而作为一节常规课是很好了,但是作为优质课还是需要加强需要更多地打磨的。一节好的优质课,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上新颖并且符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的方法上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一定越难的东西就越好,一切的教学活动律动都是辅助学生欣赏音乐的,而不是破坏音乐的美。并且一节好的欣赏课,还必须要能充分的将老师的专业素质展示出来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技能: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
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课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重点: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教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欣赏《爱我中华》
问: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
听乐曲片段(瑶族舞曲)问: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一)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学生结合屏幕简介“盘王节”由来,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瑶寨简介(屏幕出现瑶寨风情并配以文字介绍)。
(盘王节和长鼓舞)
2、《瑶族舞曲》(作品背景介绍略)
(二)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
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全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结构为:A+B+A‘三大部分
(三)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思考: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构成音乐的主要音符为?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教师结合欣赏简单介绍羽调式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思考:主题二与主题一比较有何异同点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题
1)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提问:与第一部分比较,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令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2)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四)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三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学吹竖笛《瑶族舞曲》。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行当
1、复唱歌曲《龙里格龙》作为导入,学生边唱教师边展示京剧脸谱的图片或实物。
唱完后设问:你认识脸谱吗?你知道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人物性格、形象有什么不同吗?
2、认识京剧脸谱。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先分享交流,教师再作小结补充。播放歌曲《唱脸谱》给学生听听,从歌词中给学生启发与指引。如歌词中的“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等。
3、介绍京剧行当。介绍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请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剧照,分辨出来。
4、听赏四大行当的唱腔片段,感知不同的演唱特点,要引导学生从音色等要素上感受、
体验、认识京剧的行当。可选择《牧虎关》中裘派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玉堂春》中的梅派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十老安刘》中的马派老生唱段《淮河营》,《红娘》中的苟派花旦唱段《叫张生》。为学生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作铺垫。
5、请学生课后选择一个喜欢的行当角色,画一个脸谱。
(二)学吹竖笛
1、选择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乐曲不同的场景,体验不同的节奏给乐曲带来的情绪变化。
2、练习指导参照教科书p31所提供的步骤、方法。
3、学生选择“xxxx”节奏吹奏时,要指导学生用双吐吹奏,类似读“吐库”的字音“TKTK”,前者由舌尖后移,后者由舌根前移发音。这种发音纯气声,声带不能振动发声。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互相评一评。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原是一首以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瑶族的民间歌舞为素材而写的管弦乐曲。原作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穿盛装,欢歌曼舞的场面,表达了生活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的瑶族人民无比幸福和欢乐的心情。指挥家彭修文将这首乐曲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由于突出了多种民族乐器的音色、性能,使音乐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更见浓郁。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瑶族的乐曲,乐于主动了解瑶族的民族风情,体会瑶族人民在欢庆节日的热烈歌舞场面中欢乐幸福的心情。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体会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3.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速度的表现作用。
2.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
3.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中高阶段,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此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的形式,增加音乐创造得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增强表现能力、有乐观的态度,听辨音乐情绪的变化用语言简单描述。
五、教学策略
1.要求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在速度、力度、旋律上的风格特征,多听音乐。教学设计以不同的方式和欣赏要求多次让学生听作品,使他们能尽早熟悉作品的旋律。
2.作曲家在表现“欢舞”的场面时,采用固定主题多次重复的结构,用不同的编配、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音乐要素的变化极其表现作用。
3.要多给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如设计中的听、律动、创作设计、表演等,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4.本课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也可根据各自条件将教学中所需要展示的图片制作成卡片,或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供大家欣赏,丰富教学内容。
5.创造平等气氛,与学生一起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叙述法、创造法、演示法、讨论法、体验法、欣赏法、模仿法
七、教具学具
录音机、多媒体、绘图纸;学生课前查找的有关瑶族资料、彩笔等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快乐有序
1、放音乐《瑶族舞曲》第一主题第二部分。
2、师生问好。
1、听音乐进教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2、师生问好。
创设优美活泼的音乐氛围,在有序的活动中拉开课堂序幕。
创设情境
兴趣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了解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放音乐《爱我中华》的片段。
我们这个大家庭你知道有哪些成员吗?谁去过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过,给大家讲一讲共同分享你的快乐!
生自由回答。
听音乐,回答问题。讲述自己的经历给大家听。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儿童年龄特点,又能紧紧围绕乐曲展开教学。
初听乐曲
获得感知
1、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啊!下面我们来听一曲由少数民族歌曲为素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听到了什么乐器?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2、这首好听的乐曲名叫《瑶族舞曲》,大家想不想一起去了解它呢?(板书课题,简介乐曲)
仔细聆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联系教师提出的问题,简要叙述乐曲描述的场景。
利用多媒体放映民族管弦乐曲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个简单的了解。
活跃思维,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初步感知乐曲,为细听做准备。
直接点题,告诉学生是瑶族舞曲。
创设情境
导入正题
1、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旅游。多媒体展示瑶族概况配以简要说明。请同学相互交流所了解的知识。
2、小导游领着我们游玩了一天了,天也晚了,同学们也累了。看,热情的瑶族朋友在为我们准备篝火晚会呢!在欣赏节目前,瑶族朋友要考考大家。
观看图片,聆听讲解。
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有关瑶族的资料。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关内容,为教学创设意境。使学生能“走进”瑶族,了解民俗风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讨论、交流的环节,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引起兴趣,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
分段理解
想象创作
1、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音乐。多媒体播放课件。
这一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乐器在哪些方面有变化?
如果说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翩翩起舞,那么,再次出现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
2、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音乐。
这一主题共出现了三次,在速度上与第一主题音乐有什么不同?乐曲的情绪又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表现姑娘们在尽情欢舞,这次又表现了什么场景?
3、放第二部分乐曲。
在拍子、速度、力度等方面有什么变化?
第二部分相对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的怎样?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4、复听全曲,用手势表示出渐快、减慢。
带问题观看、聆听。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喜欢的形式回答提问。
哼唱主题部分三次,每次都有新的乐器加入,力度在逐渐增强。
加入了更多的姑娘。
速度更快、力度更强,热烈奔放的感情。
小伙子的加入。
三拍子,速度渐次放慢,力度不断减弱。
旋律柔而不媚,优美抒情。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结构及旋律的变化。
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的听辨能力。
关注力度、速度的变化。
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开展想象。
拓宽视野,感受舞蹈与音乐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以不同的音乐活动实践形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整体欣赏
参与实践
1、瑶族朋友非常满意你们的答案。请同学们自己说说,你学会了些什么?
2、教师小结。
晚会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瑶族舞曲》,让我们在篝火旁和瑶族朋友一起尽情唱起来、跳起来吧!
谈谈对本课学习的认识及对乐曲的感受。
听《瑶族舞曲》,跟着教师一起跳起来。
自己总结、自己评价所学过的内容。给学生平等的学习环境。
为每个学生提供餐饮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5
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首部(第一部分),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歌舞》(课本中A段旋律),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课本中B段旋律)音乐情绪起了变化,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中部(即第二部分)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现部(即第三部分)再现第一、第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人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重点和难点:演唱主题A,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要求: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划分段落,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的主要主题。
教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教案《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简介瑶族的服装、居住地、民族特点、生产劳动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烈,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3、用主题A做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
(2)先随音乐练前8小结,
(3)再练习后8小节。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打击乐器演奏主题A
学生和老师琴瑟和鸣,其乐融融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各主题音乐,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要素、分析音乐进行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2、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
钢琴电脑多媒体课件音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我们曾学过哪几个民族的歌曲?请同学们举例。
2、展示瑶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猜是哪个民族的。师作总结介绍。
3、通过瑶族的相关视频片断,让学生产生对瑶族的直观印象,认识瑶族。
4、播放瑶族长鼓舞蹈,让学生感受瑶族舞蹈的风情和特点。
二)、欣赏《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
1、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2、分主题让学生欣赏。
3、完整全欣赏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4、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三)、总结:
我国幅员辽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乐器,他们通过这些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文化及丰富多彩的民俗。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并乐于去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建议
(一)欣赏《瑶族舞曲》
1.可能的话,在课前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瑶族的资料(如:地理的、历史的、民俗的文字、图片、音像……),查阅一些有关《瑶族舞曲》的介绍材料,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初听乐曲时,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乐曲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有几个音乐主题?各主题的主奏乐器都是什么?学生有可能听出部分内容,而对听不出的内容产生期盼解决的悬念。老师可借此引导深入进行研究和探索。
3.要唱一唱乐曲的音乐主题。至少要唱唱前两个主题。在唱了主题的基础上,解决初听时遗留的问题,并进一步听出前两个主题各出现了几遍?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总之,唱主题要为深入聆听乐曲服务。
4.复听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要引导学生对乐曲内容进行联想想像。对学生的想像要予以鼓励,特别是学生表现出来的求异思维更要悉心爱护。因此,富有民主气氛的讨论研究是很必要的。
5.对《瑶族舞曲》的主题,可鼓励学生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二)演奏《瑶族舞曲》
1.可与聆听《瑶族舞曲》结合起来,用以熟悉主题;也可以在聆听乐曲之后作参与性的实践活动。
2.如能引导学生提前在课下练习,对节约课上教学时间有利,特别是在教学时间紧的条件下更需如此。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7
课题:欣赏课《瑶族舞曲》
年级:四年级
重难点:在欣赏中引导同学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示力,使同学对我国的民族音乐发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志;
2.让同学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初听,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2.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第一局部之第一主题
1)、先听一听第一局部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假如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示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示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播放第一局部第一主题,让同学跟着哼唱旋律。
2. 第一局部之第二主题
1)、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局部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假如第一主题表示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示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播放第一局部第二主题,让同学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局部主题
1)、第二局部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局部相对于第一局部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播放第二局部主题,让同学跟着哼唱旋律。五、再次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局部组成的,乐曲的第三局部基本上重复了第一局部,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局部最优美抒情(第二局部),高潮是出在哪一局部(第三局部)?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同学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示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扮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示力,在表示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