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时间:
分享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1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部分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掌握4~6学段空间与图形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小兔乐乐想从三快草地中,找一块面积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却不知道怎么计算哪块土地的面积最大,请同学们帮助解决。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能够计算出其中正方形和长方形草地的面积,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这些方法,展开其中的割补法,通过转化—找关系—推导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交流,自己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环节: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课后练习和一些变式的习题。

  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第四环节:联系生活,深化应用。

  让学生做应用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作业:

  自编一道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富有实践性和应用性,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结:

  总结内容主要让学生清楚: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2

  内容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安排特点是:从一年级第一册教材起逐步安排学生能够接受的几何初步知识,其中第六册教材中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八册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第九册)教材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若想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学习得如何,直接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1。用Flash对照教材上的插图制成复合课件为教师的演示教具;

  2。剪成一个长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长方形和底为4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为教师演示教具;

  3、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教学环节

  根据新课程理念,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从而妥善的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完成好,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迁移

  由已知到未知,即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类推,掌握新概念。这是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合用这一途径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

  1。出示长方形教具:一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出示平行四边形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谁能指出它的底和高?(底40厘米,高30厘米)

  3。比较黑板上长方形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大谁小?

  在这里通过第1、2两道题的复习,使学生清楚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清楚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底和高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第3题的练习,产生悬念,引起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动机与欲望,教师由此引出新课。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仅靠肉眼观察是不够的,必须科学地计算出它们的面积才能正确比较。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引导发现

  在这里,我化抽象为具体,将书中的插图整合到一起制成课件,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首先通过数方格引导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具体做法如下:

  1、出示复合Flash课件,从中取出一个小正方形,使学生明确,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让学生观察图中出示长方形,让学生数一数,长、宽及面积各是多少?

  3、在图中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数一数,它的底、高及面积各是多少?(出现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4、观察数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然后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具体做法如下:

  1、引言: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很不方便,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2、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从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对边做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线用剪刀剪开,将剪开后的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

  3、出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加强学生印象,辅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分组观察思考:把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比较。提问:①面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

  5、公式用字母表示。这一步骤需要使学生清楚每个字母的含义,并且知道S=a·h也可以写成S=ah。(板书)

  6、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让学生看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回答:若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知道哪些条件?然后让学生比较新课开始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解除悬念。再让学生独立思考书中的例题,在教师的扶持下,让学生在黑板前和黑板下齐做,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三、巩固深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为学生设计了梯度练习,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习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增删。

  1、求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cm)(给出几个平行四边形图形。)

  2、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出两个平行四边形试判断甲和乙谁的面积大?谈谈你有什么发现?

  3、铺一块底20米,高15米的平行四边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售价15元,铺这块草坪总共用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

  我总结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清楚: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图略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或S=ah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求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所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实现发现学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特点,我确立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关键:通过剪、移、拼的实践操作来分解难点。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说学法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渗透转化

  新课开始,我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找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

  设计意图:唤取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我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这对好朋友发生了争论了,它们都说是自己的面积大,你们认为谁的面积大呢?引出并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主要是向学生暗示了当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长与底,宽与高分别相等时,它们的面积会相等。

  (三)、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1)、数方格法求面积

  看课本80页图数一数,(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每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最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

  (2)、剪拼法,验证猜想

  教师启发谈话,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常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拿出剪好的平行四边形,以组为单位,想一想,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呢?

  可选择几名学生给全班演示,说说他们的想法。然后教师再重点的演示剪、移、拼的过程。

  (3)、归纳:

  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的面积有变化没有?拼成的这个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四)实际应用:

  自学例题,学习新的解题格式,巩固应用新学的知识。

  (五)分层训练

  第一层:基本练习: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认识,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

  第二层:综合练习:

  通过不同的高,让学生明确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要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

  第三层:扩展练习: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逻辑推理,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从而得出结论:等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整个习题设计,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充分提高学生归纳和总结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此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理解和记忆。

  长方形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 = 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本册书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前面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几何图形的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且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所以,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6、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节课中,我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另外,我还力图体现学生学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问题导入,设疑激趣

  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在新课开始,除了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图形的面积外,我还出示了一个不规则图形,以怎么知道它的面积来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方法。

  2、数方格法,初步感知

  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比较大小”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尝试。学生认真观察后,完成表格,最后讨论总结出: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并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同。这一组简单操作,实际上是组织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同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进行合作探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汇报交流时,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愤异常活跃,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自然形成,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抓住重点,深入推导

  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数方格,他们已经知道:两个图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但这三个结论之间并没有在学生思维中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于是我启发学生:“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常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动脑筋,最后共同得出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

  4、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选取代表进行汇报交流,找准切入点,突破难点。利用从学生汇报中得来的信息,引导学生说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通过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个关系。这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研究讨论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这一环节的安排,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更为下一步推导面积公式积累了感性经验。

  5、电脑演示,总结新知

  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再加上电脑课件的演示,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达成共识,借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进行板书。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关键,培养发展了学生能力。另外,在总结公式后,我还安排了一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数学史的认识。

  6、分层运用,理解新知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基础练习:出示例1,先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然后教师进行规范的板书。

  提升练习:借助3道选择题,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发散练习:比较平行线间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设计一个为24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的广告牌,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以及面积相等形状不同等。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全课小结,整理知识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并借此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达到点题的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给学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践中理解新知,并尽可能地多角度来验证结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学生掌握了学法,也为学习提供了一把释疑解难的钥匙。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计算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学生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适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拼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将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运用自制教具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去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所拼成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本节课我突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做到“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动口说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最后,我将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教师展示了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学生,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的形成。教学过程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使学生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所以,在这节课的开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聪明的一休家门前有两块菜地,一块是长方形,另一块是平行四边形,他想求出两块地的面积,比较出大小。于是,他就量出了长方形菜地的长与宽,利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可是,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一休感到很为难,大家想帮他解决这个难题吗?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如果单靠传统的说教和灌输式教学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我在上课之前先准备了一些平行四边形,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把平行四边形分发给每个小组,让他们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这些方法,展开其中的割补法。通过剪——平移——拼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发现所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从而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文字公式,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s=ah。新课标倡导,教学过程应由单纯地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的探究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板书时,我遵循了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探索、实践、创新”的原则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实践,体现了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和实践中自主习得,领悟新知,学会新知,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第3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编写时是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先让学生借助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引发猜想,促使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若也有面积公式算起来就会简便实用,进而展开探究。通过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整个安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转化思想,为后面探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计算。

  4.教学难点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这节课,我将采用“自主实践,合作交流” 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与演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

  本课的学法有:自主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亲自探索,主动发现,让他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愉快!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在新课开始我将结合生活实际,用一个分地故事设疑导入,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教学氛围中开始探究活动。

  同学们,今天美羊羊也来到了我们教室,大家看大屏幕,他正在为羊村发生的一件事发愁呢!(播放)村长慢羊羊给懒羊羊和沸羊羊分青草地,懒羊羊分了一块长方形地,沸羊羊分到了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可是两只羊都觉得自己的地小,对方的地大,为此争论不休。村长十分苦恼不知如何是好。同学们,你们觉得公平吗?这个难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了本节课所以研究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进行思考。

  (二)组织动手实践,尝试多维探究

  我将以故事的问题为主线,进一步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帮美羊羊想办法。

  我首先先引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两块地是一样的。为此,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两张学具卡片,“假设这两块地就是大家手中的学具卡片,你们将怎么办?可以小组讨论。”这样引导可以使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确定办法的可信性。学生或许会想出许多的办法,如:数格子、重叠卡片对比法、剪割拼补法等等,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可贵的,因为这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

  最后在学生多种答案的基础上,我将组织学生分组实践各种方法,并要求说明实践过程,要合情合理。学生在认真、细致的操作中会认识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为下一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做好充分准备!

  (三)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

  学生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知道:两张卡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但这三者之间并没有在学生思维中产生联系。我抓住这个重点,组织学生深入推导。我是这样做的,利用实践割补法小组的汇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呢?学生顺势就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的顺势推导都源于上一环节的实践操作,这样就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重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到此,我并没有停住,仍然借助羊村分地的情境,给出两个图形的个体数据,让学生利用公式计算,从而得出面积相等的确切答案,为农民伯伯彻底解决问题,农民伯伯开心地笑了。在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分层运用新知识,逐步理解内化

  对新知识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的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联系生活”的原则,安排了四组形式的练习。(基础练习、趣味练习、实践练习、提升练习)

  这四个层次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能涵盖本节课所有知识点,将练与趣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课快要接近尾声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了解,我先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提出:你还能有折纸或是其他的办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公式吗?作为课后的操作作业,这样就为学生提供多元思维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到“曲终而有余音绕梁”。

  四、说板书设计

  我以条理清楚为原则,既体现了学习目标,又突出了学习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更明了地理解这节课的知识点。特设计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割补法 转化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7

  一、教材简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42页——44页的学习内容。教材从一年级第一册起逐步安排学生能够接受的几何初步知识,其中第六册教材中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七册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清楚了解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第八册)教材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使整个安排体现了线形的、层递的、系统的体系,这也完全吻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因此,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与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就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夯实基石。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方法),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把平行四边形转化学过的图形,通过找关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四、教学对象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虽然学生要学习的数学都是前人已经建造好了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的过程来形成。即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建构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去仔细地吸收课本上的或教师叙述的现成结论。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身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概念或思想活动的组织过程。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信息技术。“几何画板”的简单运用与操作已经成为了小学生形体知识的认知和探究工具。

  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奇异妙想”,“几何画板”凭着强大的交互性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操作,实现自我学习,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是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

  “几何画板”凭借着信息平台的优势,提供了学生反复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反复使用它,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依据原有知识体系,以“几何画板”为探索工具,通过采用剪—移—拼的方法,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转化,学生将很容易自主发现规律,及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

  五、基本理念

  整堂课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充分贯彻新课程标准,从数学自身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各种方式,自主探索,自我研究,积极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六、教法阐述、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抛锚式教学方式。以网络、“几何画板”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环境,把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开放、动态的、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创设自主探索空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增强积极参与意识,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七、教学准备

  提供“几何画板”软件平台和相关课件,制作一个开放式的、且具有人文性的数学专题网站,为学生搭建好协作学习的舞台。

  八、教学过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至上”的思想,特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几何画板”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用鲜为人知的“孙悟空变戏法”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接着让学生点击老师推荐的学习专题网上的“试一试”链接到“几何画板”进行剪拼操作。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利用“几何画板”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 二)、利用“几何画板”大胆放手 导学达标

  1、数格子算面积。

  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

  3、证明猜想

  在证明猜想是否正确时,大胆放手,指导学生在“几何画板”上操作,并小组合作完成填空: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_,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

  经师生互动、交流,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员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应用“几何画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装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利用网络,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

  传统的板演练习只能暴露几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代表性不强,在网络教室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阅任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地加以纠正。在本课中,我把练习设计设计成“试试你的本领”。让学生自由上网自由选题进行训练。同学可以调阅学习伙伴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讨论。能力差点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关心,真正体现生生互动。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先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归纳本课内容,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今天到底学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顺势揭示了课题,突出重点。

  课末提出了“你还能用折纸或其他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来证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体现了方法多样化,使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课的组织形式上,我们将通过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对话”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积极的互动中相互协作、相互学习,最终达到“信息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纵观本课设计,我们则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凭借网络强大的功能,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与探索者、建构者。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掌握4~6学段空间与图形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连贯运用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本课服务。

  教学中,我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设疑自索。

  2、动手实践、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是本课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同学编题和出示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设疑自探。

  通过创设情境:学校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草坪,这块空地的面积是多少?请同学们帮助解决。如果把纸片当做草坪,那么如何计算这张纸片的面积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解疑合探。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索,动手实践,尝试用不同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这些方法,展开其中的割补法,通过转化—找关系—推导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交流,自己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环节: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课后练习和一些变式的习题。

  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编题,循序渐进,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第四环节:联系生活,深化应用。

  让学生做应用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四、总结:

  总结内容主要让学生清楚: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生

  本课学生对数格子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了解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再让学生通过动手剪拼,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直观突破了难点。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认真操作、观察、分析和讨论,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剪刀、三角板。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小兔乐乐想从两块草地中,找一块面积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却不知道怎么计算哪块土地的面积最大,同学们能帮助小兔解决吗?接着引导学生看图一是什么图形?该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学生一边集体回答一边(板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提问图二是什么图形?该怎么求它的面积呢?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多维探究。

  1.我首先提出“怎样比较长方形草地和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的大小呢?”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学习中,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动脑筋,各自想尽一切办法,这样不但达到大家参与,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汇报交流时,找准切入点,突破难点。利用从小组汇报中得来的信息,引导学生确定办法的可行性。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数方格法、重叠卡片对比法、剪割拼补法等等。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宝贵的,因为,这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研究讨论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引导学生分析、验证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学生汇报出多种答案时,我组织学生分组实践各种办法,并要求说明实践过程,要合情合理,学生在认真、细致的操作中认识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2.其次(课件出示数方格图)要求认真观察,然后填写表格,最后讨论总结出: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并得出两个图形面积相同的答案。汇报交流时,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自然形成,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为下一步推导平行四边面积计算公式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环节: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

  (1)实验操作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并选取小组代表把拼剪的图形张贴在黑板上。学生操作方法如有误,可用课件演示正确方法,使学生学会平移图形的方法。这一环节的安排,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更为下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积累了感性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2)合作探究

  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讨论:

  a、是不是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

  b、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c、拼成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小组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课件展示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然后指出: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S表示,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那么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让学生抢答,教师板书,这样又提高了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的能力。

  小结: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关键,培养发展了学生能力。

20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