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4 查到相关三界的内容。
带有三界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地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即远行地。菩萨十地之七。在此阶位,菩萨远离三界生死烦恼,成就方便智慧,证得无相空寂。亦称已作地。相当于小乘罗汉果的阶位。见《大智度论》卷七五。《华严经.十地品》"菩萨摩诃萨修此妙行,如是方便慧现前故,名为入七地……深智慧定心,具行六地巳;一时生方便,智慧入七地。"
三有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三界之生死。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佛教认为三界之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谓之有。 2.指仁慈﹑节俭﹑不为天下先这三种美德。
三界 [相关解释]
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2.犹三届,三期。
业风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善恶之业如风一般能使人飘转而轮回三界。 2.指恶业所感之猛风;劫末大风灾时及地狱等所吹之风。
九地 [相关解释]
1.指各种隐秘难测的地形。 2.指地的最深处。 3.犹九泉。指地下。 4.用兵的九种地势。 5.指根据地质﹑地形而分的九种土地。 6.犹言遍地,大地。 7.阴阳家谓历数有九地之数。参见"九天"。 8.佛教语。谓众生轮回之三界。凡欲界一地,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
九居 [相关解释]
1.佛家语。即欲界一处,色界四处,无色界四处。佛教谓众生轮回之地,凡三界九处。亦称"九有情居"。
九有 [相关解释]
1.九州。 2.佛教语。指众生轮回之三界九地。
九趣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指三界九地的众生。
伏魔大帝 [相关解释]
1.明万历四十二年敕封三国蜀大将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
位业 [相关解释]
1.犹业果。指死者在三界中所居地位及所受果报。 2.名位与功业。 3.指社会地位及从事的职业。
唯心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语本《华严经.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 2.即唯心主义。
四天王 [相关解释]
1.佛经称帝释的外将,分别居于须弥山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咤),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瑠璃),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执羂索;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四禅天 [相关解释]
1.佛教有三界诸天之说。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诸天又分为四禅初禅为大梵天之类;二禅为光音天之类;三禅为遍净天之类;四禅为色究竟天之类。色究竟天为色界的极处。参阅《法苑珠林》卷五。
心王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指法相宗所立五位法中的心法。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与心所有法相对。见《百法明门论》。亦泛指心。心为三界万法之主,故称。
无余 [相关解释]
1.没有剩余﹑残留。 2.指没有余留之物。 3.指没有多余资财。 4.佛教语。指无余?盘,谓"生死"的因果泯灭,不再受生于三界。
无色界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上。此界无形体,无物质,但存识心。
毁宅 [相关解释]
1.火宅。佛教语。比喻众生生死轮回的三界。
玉皇 [相关解释]
也称玉帝”或玉皇大帝”。道教祀奉的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天神。据称原为光严妙乐国王子,后舍弃王位,在普明香严山中学道成仙。相传他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维、四方、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祸福。道教以每年夏历正月九日为玉皇圣诞日。
种民天 [相关解释]
1.道教语。指三界以上的四梵天。
色界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三界之一。在欲界之上,无色界之下。有精美的物质而无男女贪欲。
阿罗汉果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小乘谓断一切嗜欲和烦恼并出三界生死者﹐称为得到阿罗汉果。
露地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烦恼俱尽﹐处于没有覆蔽的地方。
非想非非想处天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即三界中无色界第四天。此天没有欲望与物质﹐仅有微妙的思想。
须陀洹果 [相关解释]
1.梵语srot?panna的音译。意译为"预流"﹑"入流"。谓预入圣者之流。声闻乘四圣果之一,断除三界中的见惑,即证此果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