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宰相的内容。
带有宰相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告官 [相关解释]
1.宋代在禁中,唯宰相﹑翰林学士﹑御史有衙吏为之喝道,称为三告官。
三无坐处 [相关解释]
1.唐景龙以后,政出多门,设官冗滥,多者踰旧时十倍,宰相,御史,员外官,多至官厅无可坐之处,时人称为"三无坐处",极言设官之冗滥。
三旨相公 [相关解释]
1.宋王珪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不建一策,当时目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皇帝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云已得圣旨;故以此称讽之。见《宋史.王珪传》。
三馆 [相关解释]
1.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平津侯(公孙弘)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合,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 2.唐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宋因之,三馆合一,并在崇文院中。 3.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上官仪(约605-664) [相关解释]
唐代诗人。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贞观初进士。曾位居宰相◇被武则天所杀。诗风华美绮丽,有上官体”之称。又归纳诗歌中的对仗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定型有一定影响。
上相 [相关解释]
1.天子举行大典时,主持礼仪的官员。 2.对宰相的尊称。 3.泛称大臣。 4.宋代称居首位的宰相。 5.星名。
上辅 [相关解释]
1.宰相的尊称。 2.唐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华州上辅,同州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 3.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
东合 [相关解释]
1.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合以延贤人。"王先谦补注引姚鼐曰"此合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开东合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东阁 [相关解释]
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3.明清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武十五年始置。清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
中书 [相关解释]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4.官署名。唐代的中书省﹑宋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中堂 [相关解释]
①正中的厅堂;厅堂的中央把客人请到中堂就坐。②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他买了一幅中堂。③宰相。明、清时亦指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一类的官这是送李中堂的寿礼。
主相 [相关解释]
1.君主和相。 2.犹宰相。
乙科 [相关解释]
1.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唐宋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新唐书.韩休传》"休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文献通考.选举@》"自武德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清周春《辽诗话.杨晳》"﹝杨晰﹞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明清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五相 [相关解释]
1.指唐代裴垍﹑王涯﹑杜元颖﹑崔群和李绛五宰相。
亚台 [相关解释]
1.指职位仅次于宰相的官。古称宰相为台辅。因以谓仅次于其位者为亚台。 2.唐代御史大夫的别称。
仆射 [相关解释]
1.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献帝建安四年,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令尹 [相关解释]
1.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 2.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仲父 [相关解释]
1.古代称父亲的大弟。 2.春秋时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荀子.仲尼》"﹝齐桓公﹞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遂立以为仲父。"杨倞注"仲者﹐夷吾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后因用以称管仲。 3.用于帝王对宰相重臣的尊称。 4.指孔丘。丘字仲尼,故称。
任职相 [相关解释]
1.谓称职的宰相。
伴食 [相关解释]
1.倍同进食。唐时朝会毕,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食,后遂以指居宰辅之位而无所作为。 2.陪衬,虚设。
伴食宰相 [相关解释]
1.《旧唐书.卢怀慎传》"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后因以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使相 [相关解释]
1.唐代中期凡为宰相者必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称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衔的节度使为使相。宋初因之,以亲王﹑留守﹑节度使加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实际上不主政事。如王安石罢相后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即其例。明代官场中用以称以辅臣身分督师者,清代用以称呼兼大学士的总督。
侍中 [相关解释]
1.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
儒相 [相关解释]
1.指博通儒学的宰相。
元弼 [相关解释]
1.首席辅臣。指宰相。
元老 [相关解释]
1.天子的老臣。《诗.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毛传"元,大也。五官之长,出于诸侯,曰天子之老。"后称年辈﹑资望皆高的大臣或政界人物。 2.比喻各行各业中资深望重的人。有时带调侃意味。 3.唐时宰相相呼为元老。
元辅 [相关解释]
1.重臣。 2.专指宰相。
党人碑 [相关解释]
1.宋哲宗元佑元年,司马光为相,尽废神宗熙宁﹑元丰间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绍圣元年章惇为相,复熙丰之制,斥司马光为奸党,贬逐出朝。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为宰相,尽复绍圣之法,并立碑于端礼门,书司马光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后因星变而毁碑。其后党人子孙更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重行摹刻。
入相 [相关解释]
1.入朝为宰相。 2.旧时戏曲舞台上,上下场的两个门,分别标有"出将"﹑"入相"字样。"入相"指演员下场。
入衔 [相关解释]
1.指朝廷高级官员入宰相官衔。因宰相之职,权重位尊,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他名入衔。
入阁 [相关解释]
1.明代罢宰相之名,仿宋置殿阁大学士,以阁在宫内,谓之内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称为入阁预机务。省称"入阁"。清代因之,唯入阁办事的,专属大学士,而以尚书为协办。
公相 [相关解释]
1.指公卿﹑宰相一类的显官。 2.对官长的尊称。
公辅 [相关解释]
1.古代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
六押 [相关解释]
1.唐制﹐中书省舍人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见《新唐书.百官志二》◇因以"六押"为中书舍人之别称。
养相体 [相关解释]
1.保养宰相的身体。比喻明哲保身。
内八府宰相 [相关解释]
1.元代职官名。元置内八府宰相八员,例以勋贵国戚的子弟充任,掌诸王朝觐宾礼;遇有诏令,则与蒙古翰林院官共同译写润色。因其贵似侍中,其近似门下,故称,实非宰相之职。其秩视二品。参阅《元史.百官志三》﹑明陶宗仪《辍耕录.内八府宰相》。
内宰相 [相关解释]
1.唐王琚常参与重要政事,当时号"内宰相"。
凌波军 [相关解释]
1.五代南唐中主李瓃曾令各郡民众在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得胜者赏给银碗,称为打标◇尽收编为水军,号称凌波军。又南宋建炎初,宰相李纲在长江﹑淮水﹑黄河设立水军,号凌波﹑楼船军。参阅宋龙衮《江南野录》﹑《宋史.兵志一》。
出相 [相关解释]
1.产生宰相。 2.出任为宰相。 3.出丑的样子。 4.有的书籍,书页上面是插图,下面是文字,谓之"出相"。 5.旧时买妾买婢,由媒人带给买主看看,谓之"出相"。
午桥庄 [相关解释]
1.唐宰相裴度的别墅名。至宋为张齐贤所有。其地在今河南洛阳。
午桥泉石 [相关解释]
1.唐宰相裴度因不满宦官擅权,于洛阳郊外建午桥庄别墅,日以泉石诗酒自娱◇因以"午桥泉石"为山林隐居之典实。
半部论语 [相关解释]
1.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宋罗太经《鹤林玉露》卷七。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于此。
半闲堂 [相关解释]
1.南宋宰相贾似道在今杭州市西湖葛岭修建的别墅。宋周密《齐东野语.贾相寿词》"贾师宪当国日,卧治湖山,作堂曰半闲。"后借指贾似道。亦泛指奸臣。
南北司 [相关解释]
1."南司"与"北司"的合称。唐代宰相办公地在宫禁之南,宦官办公地在宫禁之北,故有此称。详"南司"﹑"北司"。
南北衙 [相关解释]
1.唐时皇宫禁卫军分为南衙﹑北衙﹐合称"南北衙"。 2.唐时谓宰相以下群臣为南衙,称宫中宦官为北司,合称"北司﹑南衙",亦称"南北衙"。参见"南衙"。
南宰相府 [相关解释]
1.辽代实行南北分治,设南北宰相府,南宰相府掌佐理军国大政。
南牙 [相关解释]
1.即南衙。指宰相。
南衙 [相关解释]
1.唐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称"南牙",兵分隶十六卫,统属宰相管辖。 2.唐代宰相官署。因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之南,故称。 3.宋时称开封府之官署为南衙。
卿长 [相关解释]
1.众卿之首。指宰相。
双引 [相关解释]
1.分列两旁导引。 2.谓举双烛引路。唐制﹐宰相入朝须举双烛﹐故称。 3.谓由二人引马。宋制﹐学士以上有朱衣吏一人引马。至入两府﹐则朱衣二人引马﹐故称。
台位 [相关解释]
1.三公之位。指宰相。
台宰 [相关解释]
1.宰相的高位。
台席 [相关解释]
1.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
台座 [相关解释]
1.亦作"台坐"。指宰相之位。 2.旧时称呼对方的敬辞。
台相 [相关解释]
1.宰相之位。
台符 [相关解释]
1.《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唐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因以"台符"喻指宰相之职权如中阶,有承上启下之功用。
史馆 [相关解释]
1.官修史书的官署名。北齐时设立,唐太宗时始由宰相兼领,以后沿为定制。
右席 [相关解释]
1.指宰相之位。
右揆 [相关解释]
1.右丞相。揆,指宰相之位。
吃虀宰相 [相关解释]
1.指宋范仲淹。仲淹少时家贫,读书山寺,断虀块粥而食,官至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事见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九引宋文莹《湘山野录》。
合门使 [相关解释]
1.官名。唐末﹑五代有合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以来,多以处武臣。宋置东﹑西上合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合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合门事,在知合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同三品 [相关解释]
1.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名相 [相关解释]
1.有名的宰相。 2.佛教语。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
命相 [相关解释]
1.命令三公。 2.指任命宰相。 3.命运与相貌。 4.指"八字",命数。 5.相命,算命。
哲相 [相关解释]
1.贤明的宰相﹑辅臣。
圣君贤相 [相关解释]
1.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圣相 [相关解释]
1.谓德行才智卓越的辅佐大臣◇专指贤能的宰相。
坐论 [相关解释]
1.坐而议论。 2.唐五代之制,宰相上殿议事,赐茶命坐,谓之坐论。至宋初,此制废。参阅宋钱惟演《金坡遗事》。
堂印 [相关解释]
1.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 2.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
堂封 [相关解释]
1.宰相的封邑。 2.坟墓。语出《礼记.檀弓上》"吾见封之若堂者矣。"郑玄注"封,筑土为垄。堂,形四方而高。"此子夏述孔子论墓葬之言。故后以"堂封"指称坟墓。
堂帖 [相关解释]
1.亦称"堂帖子"。 2.唐时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
堂札 [相关解释]
1.犹堂帖。 2.宋时称上宰相的公文。
堂案 [相关解释]
1.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
堂牒 [相关解释]
1.唐宋时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
堂老 [相关解释]
1.唐宰相治事之所为政事堂,亦称中书堂,故宰相彼此尊称为堂老。 2.谓母亲。见清翟灏《通俗编.称谓》。
堂选 [相关解释]
1.宋时宰相盐任命官吏叫堂选。
堂食 [相关解释]
1.唐时政事堂的公膳。据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每朝会罢,宰相百僚会食都堂,故名。 2.泛指公署膳食。
堂饭 [相关解释]
1.宰相政事堂的公膳。
大学士 [相关解释]
官名。唐时设崇玄署,置一大学士,又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为优礼大臣的官衔。明初废丞相,大学士成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后为内阁长官,权限与宰相相当。清代沿置,雍正时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处所替,但对资望特重的官员仍授大学士衔作为荣典。
天宰 [相关解释]
1.指宰相。
天老 [相关解释]
1.相传为黄帝辅臣。《韩诗外传》卷八"﹝黄帝﹞乃召天老而问之曰'凤象何如?'"《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李贤注"《帝王纪》曰'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后因以指宰相重臣。
太平无象 [相关解释]
1.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无象"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头厅相 [相关解释]
1.指宰相。亦泛指大官。
奸相 [相关解释]
1.亦作"奸相"。 2.指弄权误国的宰相。 3.指阴险狡诈的相貌。
宅引 [相关解释]
1.宋时,宰相于假日黎明赴中书省,有朱衣吏自私第前导,称宅引。参阅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宋赵升《朝野类要.宅引》。
宋太祖(927-976) [相关解释]
即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治今河北涿州)人◇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都东京(河南开封)。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并加强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派文臣带京官衔到各州去做长官,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以加强中央集权。设副相(参知政事),由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以分散宰相权力。选精壮地方兵为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以防将领拥兵自重,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宋开府 [相关解释]
1.唐著名宰相宋瓃的别称。玄宗曾授瓃开府仪同三司,故名。
宗相 [相关解释]
1.与帝王同宗族的宰相。
宜禄 [相关解释]
1.本为古代一仆人名,后亦以泛指宰相的仆人。
宰士 [相关解释]
1.宰相的属官。
宰属 [相关解释]
1.宰相的属员。
宰府 [相关解释]
1.宰相办公之所。
宰执 [相关解释]
1.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重臣。
宰柄 [相关解释]
1.宰相的权柄。
宰栋 [相关解释]
1.犹宰相。
宰桑 [相关解释]
1.明代蒙古官号。从元代沿袭而下。为汉语"宰相"的音转。绝大多数出身于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封建领主。达延汗时,为巩固汗位,曾一度废除太师﹑宰桑等官职及其领地,将其降为大汗和诸王﹑台吉的僚属。只有卫拉特地区仍保留其封建领主的地位。
宰牧 [相关解释]
1.宰相与州牧的并称。泛指治民的官吏。 2.掌管,治理。
宰相 [相关解释]
指中国封建王朝中的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辅佐皇帝总理国政,治理天下。但历代对此职的称呼及其所有的职权各有不同。
宰相器 [相关解释]
1.宰相的才能和气度。
宰相肚里好撑船 [相关解释]
1.喻度量宽大。
猜你喜欢